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河西佛教史
河西佛教史

河西佛教史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斗城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483564
  • 页数:688 页
图书介绍:古代河西地区,扼据“丝绸之路”中段,连接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其不仅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孔道,还是中国西北部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的地区。大乘佛教就是经过河西进入我国内地的。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河西地区就是佛教最为盛行的地方之一,有大量举世闻名的寺庙、石窟,还有许多永载史册的高僧大德。河西佛教在中国区域佛教史中的特殊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了解、研究这一地区的佛教史,不但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河西佛教史》目录
标签:佛教史

第一章 两晋时期&杜斗城 1

第一节 敦煌菩萨——竺法护 1

第二节 帛法祖在陇上 11

第三节 前凉张天锡时期的译经 23

第四节 敦煌本前凉净明所诵《法句经》 28

第五节 竺佛念与慧常 31

第六节 道安的《凉土异经录》 36

第七节 东晋时期敦煌高僧的南巡及游巡于敦煌的僧人 42

第八节 鸠摩罗什滞留凉州及僧肇的西来 47

第二章 后秦西秦&杜斗城 51

第一节 麦积山早期三佛窟与姚兴的《通三世论》 51

第二节 圣坚与西秦译经 58

第三节 玄高、昙无毗诸僧与西秦禅学 68

第四节 炳灵寺石窟与西秦佛教 71

第五节 法显西行与智严、宝云的南下 78

第三章 北凉时期&杜斗城 84

第一节 北凉译经 85

一 昙无谶的译经 86

二 浮陀跋摩与道泰等人的译经 126

三 沮渠京声的译经 139

四 北凉译经的意义 150

第二节 北凉石窟 164

一 张掖地区马蹄寺石窟群中的金塔寺、千佛洞、马蹄寺南北二窟、观音洞等 164

二 武威地区天梯山第1、第10等窟 166

三 酒泉文殊山石窟群的千佛洞,万佛洞等石窟 167

四 玉门昌马石窟群 168

五 敦煌莫高窟的早期洞窟 168

第三节 北凉石塔 177

一 石塔简述 177

二 建造年代和造像特征 182

三 早期佛教石塔风格 186

四 石塔雕刻所反映的佛教思想 189

五 石塔的用途 201

第四节 北凉佛教的影响 204

一 北凉佛教对北魏的影响 204

二 北凉佛教对高昌等地的影响 207

三 北凉佛教对南朝的影响 214

第四章 北朝时期&杜斗城 217

第一节 陇山左右的北魏石窟及其向西的影响 217

第二节 奚康生与南、北石窟寺 222

第三节 元太荣与敦煌莫高窟 228

一 元太荣的西来与莫高窟的“中原风格”的形成 228

二 元荣在敦煌的写经 231

三 元荣造经及其有关问题 233

第四节 尉迟迥与拉梢寺大佛 236

第五节 李充信开凿及庾信作铭的麦积山七佛阁 240

第六节 刘萨诃与凉州番禾望御山“瑞像” 243

第七节 李贤与莫高窟第290窟及其相关问题 248

第八节 于义与莫高窟北周石窟 251

第九节 敦煌北朝晚期的写经活动 254

第十节 敦煌高僧法颖与南朝律学 259

第十一节 活动于南朝的陇右河西僧人 261

第五章 隋唐时期&杨君 265

第一节 寺院石窟的分布状况 268

一 寺院与石窟的数量 269

二 地方志中所见隋及唐前期河西寺院资料 274

三 国家寺塔的分布状况 285

第二节 河西僧人及其相关佛教活动 289

一 达摩笈多、玄奘等高僧在河西的佛教活动 289

二 河西本地僧人及其佛教活动 292

三 外出游历弘法的河西僧人 294

四 隋及唐前期河西籍僧人与华严宗 296

第三节 民众佛教生活 301

一 民众写经活动 301

二 民众修窟活动 307

三 民众佛教信仰的民间信仰化——以刘萨诃信仰为例 312

第四节 高昌王国的民寺寺主 315

附录 杜斗城:《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跋 326

第六章 吐蕃时期&陈海涛 333

第一节 吐蕃占领河西之前的河西与吐蕃 333

一 吐蕃占领之前的河西佛教 334

二 占领河西前的吐蕃佛教 335

三 吐蕃对河西的占领 339

第二节 吐蕃占领时期的河西佛教 342

一 吐蕃统治者与河西佛教界的合作 343

二 昙旷——从唯识宗的禅宗倾向看河西佛教与吐蕃佛教趋同的一次契机 344

三 摩诃衍——汉地佛教与印度佛教在吐蕃的大决战 352

四 法成——藏传佛教与中原佛教的融合 362

五 吐蕃占领河西时期的其他佛教人物 377

六 吐蕃时期的敦煌石窟艺术 380

第三节 吐蕃时期河西佛教的社会影响 388

一 促进了汉文化与吐蕃文化之间的交流 388

二 促进了吐蕃佛教的发展 390

三 继续保持了河西地区佛教的繁荣 392

四 相对保持了河西社会的稳定 394

第七章 归义军时期&刘惠琴 397

第一节 概要 397

第二节 归义军前期的河西佛教 405

一 法成及其弟子的讲经活动 406

二 张议潮对教团的整顿改革 411

三 从吴洪辩到唐悟真 413

第三节 归义军中后期河西佛教的发展 418

一 张承奉时期的佛教状况 419

二 曹氏归义军时期的佛教状况 421

三 归义军中后期的开窟活动 428

四 归义军中后期佛教的特点 430

第四节 归义军时期佛教的世俗化 431

一 佛教教学的终结和佛教的社会功能化 432

二 从佛教经典的流行看佛教信仰的世俗化 439

三 教团地位的低落和寺院经济的发展 447

四 佛教宗教活动的习俗化与僧尼大众的俗人化和职业化 452

五 佛教宗派的调和化与民众信仰的兴起 456

第八章 回鹘时期&王艳玲 461

第一节 回鹘佛教与回鹘政权 461

一 甘州回鹘与佛教 463

二 沙州回鹘与佛教 467

三 高昌回鹘王国与佛教 472

第二节 回鹘佛教的世俗化 488

一 从佛教功德思想的流行看回鹘佛教的世俗化 489

二 僧人参与世俗政治、经济生活 493

三 回鹘佛教寺院经济中的世俗化倾向 494

第三节 回鹘佛教对其他政权的影响 495

一 回鹘佛教对曹氏归义军的影响 495

二 回鹘佛教对西夏的影响 496

三 回鹘佛教对辽朝的影响 499

四 回鹘佛教对金朝的影响 502

五 回鹘佛教对蒙元的影响 503

附录 杜斗城:《从考古文物的发现看陇山左右的金代佛教》 506

第九章 西夏时期&田德新 512

第一节 西夏佛教的传播背景 512

一 原有的佛教基础 513

二 周边民族的影响 514

三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516

四 西夏民众的精神寄托 518

第二节 李德明—李乾顺时期的西夏佛教 518

一 西夏佛教的奠基 518

二 西夏佛教的成熟 522

第三节 李仁孝—李德旺时期的西夏佛教 529

一 西夏后期佛教的繁荣 529

二 西夏晚期佛教的衰落 536

第四节 西夏佛教和皇权的结合及其世俗化 539

一 西夏佛教与皇权的结合 539

二 西夏佛教的世俗化 547

第五节 西夏佛教的社会影响 552

一 有利于维护西夏王朝的统治 552

二 促进了西夏文化的发展 554

三 促进了西夏与周边民族的佛事交流 559

四 西夏佛教促进了我国佛教的发展 562

附录 杜斗城:《西夏的转轮王塔——宁夏拜寺口西塔之建造背景》 567

第十章 蒙元时期&尹雁 577

第一节 蒙元时期河西佛教发展的历史背景 577

一 汉至西夏时期河西佛教概述 578

二 蒙元河西佛教发展的背景 581

第二节 蒙古人的早期信仰 585

一 蒙古民族与萨满教 585

二 蒙古诸王与藏传佛教各派 588

第三节 阔端与萨班的“凉州会谈” 591

一 “凉州会谈”前的阔端与萨班 591

二 “凉州会谈”背景、过程、影响以及萨班在凉州的活动 594

第四节 忽必烈与八思巴对河西佛教发展的影响 598

一 八思巴和忽必烈之间的关系 598

二 八思巴在河西的活动 603

三 元朝的帝师制度及其对河西佛教的影响 605

第五节 河西僧人及其相关佛教活动 609

一 在河西活动过的僧人 610

二 寺院经济与僧人 615

第六节 河西各地石窟和寺院的修建与分布 618

一 石窟的修建和分布 618

二 寺院的修建和分布 620

三 蒙元时期河西佛教的功利化和民族性 626

附录 《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 632

第十一章 明清时期&公维章 634

第一节 明清统治者与河西佛教 635

第二节 明清时期河西佛教发展概况 637

一 凉州 638

二 甘州 649

三 肃州 659

第三节 河西佛教的发展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674

一 河西佛教的发展特点 674

二 河西佛教的社会影响 682

参考文献 685

后记 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