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
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

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家礼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7115230
  • 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紧紧围绕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选取《金匮要略》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以问题为中心,采取专题研究形式,对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归纳和深入分析,故其编写体例与本科教材完全不同,而着重在紧密结合原篇章条文内容的基础上,阐发理论,梳理观点。
《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目录

上篇 《金匮要略》理法方药研究 3

第一章 《金匮要略》辨证方法研究 3

第一节 脏腑经络辨证 3

一、辨心经病、小肠经病、心脏病、小肠腑病 4

二、辨肺经病、大肠经病、肺脏病、大肠腑病 5

三、辨脾经病、胃经病、脾脏病、胃腑病 9

四、辨肝经病、胆经病、肝脏病、胆腑病 13

五、辨肾经病、膀胱经病、肾脏病、膀胱腑病 17

六、辨多脏腑病 18

七、辨疑似病证 21

八、应用与发展 24

第二节 其他辨证方法 25

一、辨病因 25

二、辨气血津液病 30

三、辨三焦及卫气营血病证 37

第二章 《金匮要略》诊法 39

第一节 望诊 39

一、望神态 39

二、望诊辨色 40

三、望舌 40

四、望呼吸 40

五、望体质 41

六、望局部 41

七、望排泄物 41

第二节 闻诊 42

第三节 问诊 42

第四节 切诊 43

一、脉诊 43

二、腹诊 49

第三章 《金匮要略》治则治法研究 51

第一节 治未病 51

一、理论发微 51

(一)未病先防 51

(二)既病防传 52

二、实践指导 54

(一)历代阐发 54

(二)现代应用 54

第二节 祛邪扶正 55

一、理论发微 56

(一)祛邪为主 56

(二)扶正为主 57

二、实践指导 58

(一)金元四大家的观点 59

(二)温病学家的创新 59

(三)现代临床治疗慢性疾病 59

第三节 平调阴阳 59

一、理论发微 60

(一)阐述理论,明辨阴阳 60

(二)确立治法,调和阴阳 60

(三)遣方用药,平衡阴阳 61

二、实践指导 62

(一)历代阐发 62

(二)现代应用 62

第四节 调补脾肾 63

一、理论发微 63

(一)治病时时顾护和调补脾胃 63

(二)治病补肾以固根本 64

二、实践指导 64

第五节 调补气血 64

一、理论发微 65

(一)补益气血 65

(二)调畅气血 65

二、实践指导 66

第六节 通调津液 66

一、理论发微 66

(一)发汗解表 66

(二)通利小便 66

(三)逐水攻下 67

(四)前后分消 67

二、实践指导 67

第七节 随其所得而攻之 67

一、理论发微 67

二、实践指导 68

第八节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69

一、理论发微 69

(一)同病异治 69

(二)异病同治 70

二、实践指导 70

第九节 内病外治与外病内治 71

一、理论发微 71

(一)内病外治 71

(二)外病内治 73

二、实践指导 73

第四章 《金匮要略》方剂研究 75

第一节 方剂运用概要 75

一、方剂统计 75

二、剂型种类 76

三、组方配伍 76

四、加减应用 76

五、注重煎法 77

六、具体服法 78

七、方后注探微 78

八、方剂特点与运用思路 78

第二节 脏腑病主方研究与应用 79

一、心病主方研究与应用 79

二、肺病主方研究与应用 80

三、脾病主方研究与应用 81

四、胃肠病主方研究与应用 83

五、肝胆病主方研究与应用 85

六、肾病主方研究与应用 87

七、妇人病主方研究与应用 88

八、气血津液病主方研究与应用 89

九、皮肉筋骨病主方研究与应用 92

第五章 《金匮要略》药物研究 94

第一节 用药思路与方法研究 94

一、辨病选药 94

二、辨证选药 94

三、对症用药 94

四、用药精炼 95

五、药随证变 95

六、斟酌用量 95

七、注重炮制 95

八、有故无殒 96

九、脏腑用药有特点 96

十、同中求异有不同 97

第二节 药量研究 97

一、《金匮》药量研究的意义 97

二、方药量折算的研究概况 98

(一)重量 98

(二)容量 99

(三)长度 100

(四)其他方法所标示药量的换算 101

三、现代医家运用《金匮》方药的量与原方用量呈现差异的原因 103

四、《金匮》方剂中药量变化的主要相关因素 103

五、如何传承仲景剂量 104

第三节 对药的研究 104

一、对药的含义 104

二、对药与单味中药的关系 105

三、对药的研究与应用 105

(一)麻黄桂枝配伍与应用 105

(二)桂枝芍药配伍与应用 106

(三)细辛五味子配伍与应用 106

(四)瓜蒌薤白配伍与应用 107

(五)防己黄芪配伍与应用 107

(六)桂枝茯苓配伍与应用 107

(七)麻黄石膏配伍与应用 108

(八)麻黄附子配伍与应用 108

(九)茵陈栀子配伍与应用 109

(十)枳实厚朴配伍与应用 109

(十一)大黄?虫配伍与应用 109

(十二)大黄附子配伍与应用 109

(十三)麦冬半夏配伍与应用 110

四、相反药物配伍 110

(一)乌头(附子)半夏配伍与应用 110

(二)甘遂甘草配伍与应用 110

中篇 《金匮要略》病证研究 115

第一章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 115

第一节 痉病 115

第二节 湿病 117

第三节 暍病 120

第二章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122

第一节 百合病 122

第二节 狐惑病 126

第三节 阴阳毒病 129

第三章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133

第四章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35

第一节 中风病 135

第二节 历节病 138

第五章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140

第一节 血痹病 140

第二节 虚劳病 142

第六章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148

第一节 肺痿病 148

第二节 肺痈病 150

第三节 咳嗽上气病 151

第四节 肺胀证 153

第七章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155

第八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160

第一节 胸痹病 160

第二节 心痛病 162

第九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67

第一节 腹满病 167

第二节 寒疝病 172

第三节 宿食病 174

第十章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176

第一节 肝着病 176

第二节 肾着病 178

第十一章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80

第十二章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185

第一节 消渴病 185

第二节 小便不利病 187

第三节 淋病 188

第十三章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90

第一节 水气病 190

第二节 黄汗病 195

第十四章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98

第十五章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203

第一节 惊悸病 203

第二节 吐衄下血病 205

第三节 瘀血病 210

第十六章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212

第一节 呕吐病 212

第二节 哕病 218

第三节 下利病 220

第十七章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225

第一节 痈肿病 225

第二节 肠痈病 228

第三节 金疮 230

第四节 浸淫疮 231

第十八章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232

第一节 趺蹶病 232

第二节 手指臂肿病 233

第三节 转筋病 233

第四节 阴狐疝气病 234

第五节 蛔虫病 234

第十九章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237

第二十章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243

第二十一章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247

第一节 热入血室病 247

第二节 情志病 249

第三节 月经病 250

第四节 带下病 252

第五节 前阴病 252

第六节 腹痛病、转胞病 253

下篇 《金匮要略》研究思路与方法 259

第一章 辩证法研究 259

第一节 普遍联系观 259

一、重视人与自然的整体性 259

二、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260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观 265

一、辩证认识正邪关系,突出发病与防病关键 265

二、阴阳失衡是杂病基本病机 265

三、根据正邪消长、阴阳盛衰以扶正祛邪、平调阴阳 266

四、配伍用药中的相反相成 269

第三节 质量转化观 272

一、重视单味药的量变所产生的质变 273

二、复方中单味药物的变化引起全方质的变化 273

三、复方中某一味药物重量的变化决定该方质的变化 274

四、严格掌握复方的总剂量及其每味药物之间的适当比例 274

五、通过配伍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依赖作用,使全方产生质的变化 275

第四节 辩证思维方法 275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276

二、抓主要矛盾 278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83

四、辨识个性与共性 284

第二章 文献研究 286

第一节 版本研究 286

一、宋代《金匮要略方论》的校订 286

二、宋以后《金匮要略方论》的刊行 287

三、宋以前仲景书的流传 289

附:《金匮》主要版本一览 290

第二节 注家研究 291

一、清代医家对《金匮》的注释 292

二、清以后医家对《金匮》的注释 295

三、《金匮》主要注本及参考书简介 296

第三节 医案研究 299

一、通过医案来学习和研究《金匮》,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300

二、与《金匮》相关的主要医案著述简介 303

三、通过医案来学习和研究《金匮》应该注意的问题 304

第三章 临床研究 306

一、对《金匮》理、法的临床实践及发挥 306

二、《金匮》方药的临床运用与发微 308

第四章 实验研究 310

一、研究现状 310

二、研究展望 312

附录 313

《金匮要略》代表性注家与注本 31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