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理论、方法与实务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理论、方法与实务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理论、方法与实务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龚曙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8470740
  • 页数:3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阐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与方法为宗旨,以实证分析为手段,系统地阐述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本书系统性强,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布局合理、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相结合、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力求体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应用性;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理论、方法与实务》目录

第1章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总论 1

1.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意义 1

1.1.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特点 1

1.1.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作用 2

1.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内容 2

1.2.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类别 2

1.2.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课题 3

1.2.3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内容的界定 6

1.3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 7

1.3.1 定性分析方法 7

1.3.2 定量分析方法 8

1.4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程序 8

1.4.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程序 8

1.4.2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过程 10

1.4.3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要求 11

问题研讨1 11

第2章 社会总供求均衡分析 12

2.1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 12

2.1.1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概念 12

2.1.2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 13

2.2 社会总供给分析 14

2.2.1 影响社会总供给的因素 14

2.2.2 社会总供给分析 16

2.2.3 国内总供给形成分析 17

2.3 社会总需求分析 21

2.3.1 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因素 21

2.3.2 社会总需求分析 23

2.3.3 国内总需求分析 24

2.4 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判别与治理 28

2.4.1 社会供求总量失衡的判别 28

2.4.2 社会供求结构失衡的判别 31

2.4.3 社会总供求失衡的治理 31

问题研讨2 32

第3章 国民收入分配分析 33

3.1 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和格局 33

3.1.1 国民收入统计指标 33

3.1.2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流程 33

3.1.3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35

3.2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 36

3.2.1 直接分配格局分析 36

3.2.2 要素分配格局分析 37

3.2.3 主体分配格局分析 37

3.3 居民个人收入形成分析 38

3.3.1 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形成分析 38

3.3.2 农村居民个人收入形成分析 41

3.4 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分析 42

3.4.1 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测度 42

3.4.2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分析 44

3.4.3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分析 45

3.4.4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 46

3.4.5 化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对策 47

问题研讨3 48

第4章 消费需求分析 49

4.1 消费的概念和计量 49

4.1.1 消费需求的概念 49

4.1.2 消费需求的计量指标 49

4.1.3 消费需求分析的基本指标 50

4.2 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 51

4.2.1 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 51

4.2.2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59

4.3 消费规模与水平分析 61

4.3.1 最终消费规模分析 61

4.3.2 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64

4.4 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68

4.4.1 消费结构演变规律 68

4.4.2 消费主体结构变动分析 68

4.4.3 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分析 69

4.4.4 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分析 70

4.4.5 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比较分析 70

4.4.6 消费线性支出系统 71

4.5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联分析 72

4.5.1 消费需求的GDP弹性分析 73

4.5.2 消费贡献率和消费拉动率 74

4.5.3 最终消费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 75

问题研讨4 77

第5章 投资需求分析 78

5.1 投资的概念和计量 78

5.1.1 投资的概念 78

5.1.2 投资需求的决定因素 78

5.1.3 投资统计的基本指标 79

5.2 投资规模统计分析 80

5.2.1 投资规模的基本分析 80

5.2.2 投资规模的长期趋势分析 83

5.3 投资结构统计分析 84

5.3.1 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 84

5.3.2 固定资产投资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 86

5.3.3 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类型结构 88

5.3.4 固定资产投资费用结构和建设性质结构 88

5.3.5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结构 89

5.4 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决定 90

5.4.1 经济增长对投资需求的动态决定 90

5.4.2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 92

5.4.3 消费增长和投资增长的相互决定 93

5.5 投资周期波动分析 94

5.5.1 投资周期波动的含义 94

5.5.2 投资周期波动的测定 95

5.5.3 投资周期波动形成的机制 95

5.6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 97

5.6.1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概念 97

5.6.2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指标 97

问题研讨5 99

第6章 进出口需求分析 101

6.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101

6.1.1 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概念 101

6.1.2 进出口贸易的计量指标 101

6.1.3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102

6.2 净出口总额分析 104

6.2.1 货物和服务贸易总规模评价 104

6.2.2 净出口需求形成的静态分析 105

6.2.3 净出口需求形成的动态分析 106

6.3 货物进出口规模分析 108

6.3.1 影响货物进出口的因素 108

6.3.2 货物进出口总规模分析 109

6.3.3 货物进出口动态分析 110

6.3.4 货物进出口差额形成分析 114

6.4 货物进出口结构与聚类分析 116

6.4.1 货物进出口结构分析 116

6.4.2 货物进出口聚类分析 118

问题研讨6 120

第7章 国际收支分析 121

7.1 国际收支的基本问题 121

7.1.1 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 121

7.1.2 国际收支平衡表 121

7.2 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与识别 123

7.2.1 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 123

7.2.2 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识别 123

7.2.3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24

7.2.4 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125

7.2.5 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 125

7.3 国际收支动态分析 126

7.3.1 国际收支差额动态分析 126

7.3.2 国际收支结构演变分析 127

7.3.3 利用外资效果分析 129

7.4 外汇储备分析 131

7.4.1 外汇储备的形成分析 131

7.4.2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分析 132

7.5 经济外向度的综合测度 134

7.5.1 经济外向度测评的指标体系 134

7.5.2 经济外向度综合测评的方法 135

7.5.3 我国经济外向度的实证评价 135

问题研讨7 137

第8章 劳动力供求分析 138

8.1 劳动力供给分析 138

8.1.1 劳动力总资源的计量 138

8.1.2 劳动力总资源的分布 139

8.1.3 劳动力总供给的趋势分析 139

8.1.4 劳动力总供给的形成分析 141

8.2 劳动力需求分析 145

8.2.1 劳动力总就业的计量 145

8.2.2 劳动力的就业分布 146

8.2.3 劳动力总需求的趋势分析 146

8.2.4 劳动力总需求的形成分析 147

8.3 产业劳动力需求分析 151

8.3.1 产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分析 151

8.3.2 产业间劳动力需求的关联分析 154

8.4 劳动力供求均衡分析 155

8.4.1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均衡的类型 155

8.4.2 失业问题分析 157

8.4.3 实现劳动力供求均衡的对策 159

问题研讨8 161

第9章 产品供求分析 162

9.1 产品供求统计指标 162

9.1.1 产品的概念和分类 162

9.1.2 产品供求的统计指标 163

9.2 产品供应分析 165

9.2.1 影响产品供应的因素 165

9.2.2 产品供应动态分析 166

9.2.3 产品供应结构演变分析 168

9.2.4 产品供应空间分布分析 169

9.2.5 产品生产与经济发展关联分析 170

9.3 产品需求分析 171

9.3.1 影响产品需求的因素 171

9.3.2 产品需求动态分析 172

9.3.3 产品需求结构演变分析 174

9.3.4 产品需求水平分析 176

9.3.5 产品消费与经济发展关联分析 177

9.4 产品供求关系分析 177

9.4.1 产品供求失衡的判别 177

9.4.2 产品供求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179

9.4.3 产品供求失衡的治理 180

问题研讨9 181

第10章 财政收支分析 182

10.1 财政收入的决定与结构分析 182

10.1.1 财政收入的概念和范围 182

10.1.2 财政收入总量的决定 182

10.1.3 财政收入结构演变分析 185

10.2 税收的形成与结构分析 187

10.2.1 税收总量的形成 187

10.2.2 税收结构演变分析 190

10.3 财政支出的决定与结构分析 191

10.3.1 财政支出的概念和范围 191

10.3.2 财政支出的决定 192

10.3.3 财政支出结构演变分析 195

10.4 财政收支平衡分析 198

10.4.1 财政收支平衡的概念 198

10.4.2 财政收支均衡模型的构建 199

10.4.3 财政赤字合理规模的判断 199

10.4.4 财政赤字的弥补方法 200

问题研讨10 201

第11章 价格变动分析 202

11.1 价格变动分析概述 202

11.1.1 价格变动分析的任务 202

11.1.2 价格传导机制的内容 202

11.1.3 影响价格变动的基本因素 203

11.2 价格变动趋势和波动分析 204

11.2.1 常用的价格总指数 204

11.2.2 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205

11.2.3 价格周期波动分析 206

11.3 价格变动原因分析 207

11.3.1 价格变动的外因分析 207

11.3.2 价格变动的内因分析 211

11.4 价格变动影响和传导分析 212

11.4.1 价格变动影响分析 212

11.4.2 价格变动传导分析 213

问题研讨11 217

第12章 货币供求分析 218

12.1 货币供求分析的基本问题 218

12.1.1 货币供应量的概念与度量 218

12.1.2 货币需求的概念与分类 219

12.1.3 影响货币供求均衡的因素 219

12.2 货币供应分析 222

12.2.1 货币供应变动趋势分析 222

12.2.2 货币供应结构演变分析 224

12.2.3 货币供应的自传递效应分析 225

12.2.4 货币供应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226

12.2.5 货币供应推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229

12.3 货币需求分析 230

12.3.1 货币需求理论简介 230

12.3.2 货币需求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231

12.4 货币供求均衡分析 238

12.4.1 货币供求均衡的判别 238

12.4.2 货币供求非均衡的治理 239

问题研讨12 241

第13章 通货膨胀分析 242

13.1 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 242

13.1.1 通货膨胀的概念 242

13.12 通货膨胀率测度的指数体系 242

13.1.3 测度通货膨胀应注意的问题 244

13.1.4 通货膨胀的分类 245

13.2 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246

13.2.1 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 246

13.2.2 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248

13.2.3 显性通胀与隐性通胀的相互关系 250

13.3 通货膨胀效应分析 251

13.3.1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分析 251

13.3.2 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调整效应分析 252

13.3.3 通货膨胀的居民储蓄效应分析 253

13.3.4 通货膨胀的货币供给结构调整效应分析 254

13.3.5 通货膨胀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分析 254

13.3.6 通货膨胀的消费结构调整效应分析 255

13.4 通货膨胀的识别与治理 256

13.4.1 通货膨胀类型的识别 256

13.4.2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258

问题研讨13 259

第14章 经济周期分析 260

14.1 经济周期理论 260

14.1.1 经济周期的概念与分类 260

14.1.2 经济周期的构成 260

14.1.3 经济周期的基本理论 261

14.2 经济周期的测度 263

14.2.1 经济周期的描述 263

14.2.2 经济周期测度的基本问题 264

14.2.3 经济周期测度的方法 265

14.3 我国经济增长周期的测度与分析 268

14.3.1 经济增长周期的测度 268

14.3.2 周期波动的自传导机制分析 269

14.3.3 周期波动的外在冲击机制分析 270

14.4 经济景气循环分析 274

14.4.1 经济景气循环统计指标 274

14.4.2 经济景气指数的计算 274

14.4.3 我国经济景气指数的应用 276

问题研讨14 278

第15章 经济发展分析 279

15.1 工业化的测度与分析 279

15.1.1 工业化的内涵 279

15.1.2 工业化的基本理论 280

15.1.3 工业化的综合测度 282

15.1.4 中国工业化的实证分析 284

15.2 城镇化的测度与分析 286

15.2.1 城市与城镇化的内涵 286

15.2.2 城镇化的综合测度 287

15.2.3 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的测定 288

15.2.4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的测定 289

15.2.5 工业化与城镇化聚类分析 290

15.3 信息化的测度与分析 291

15.3.1 信息化的内涵 291

15.3.2 信息化的综合测度 292

15.3.3 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效应分析 293

15.4 农业贡献的测度分析 295

15.4.1 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295

15.4.2 农业剩余贡献的测度 296

问题研讨15 297

第16章 经济增长分析 299

16.1 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 299

16.1.1 经济增长的概念 299

16.1.2 经济增长理论 299

16.2 经济增长均衡性分析 302

16.2.1 经济增长均衡的概念 302

16.2.2 经济均衡增长模型 302

16.2.3 我国经济增长均衡性分析 304

16.3 经济增长投入因素分析 306

16.3.1 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306

16.3.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307

16.3.3 我国经济增长投入因素分析 308

16.4 经济增长产业因素分析 310

16.4.1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10

16.4.2 经济增长的产业供给模型 311

16.4.3 我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供给因素分析 312

16.5 经济增长需求因素分析 316

16.5.1 经济增长需求因素分析的内容 316

16.5.2 经济增长的需求函数 316

16.5.3 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分析 317

问题研讨16 322

第17章 宏观经济效益分析 323

17.1 宏观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问题 323

17.1.1 宏观经济效益的概念与特征 323

17.1.2 宏观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 324

17.1.3 宏观经济效益分析的内容 325

17.2 宏观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325

17.2.1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325

17.2.2 社会再生产过程经济效益评价体系 326

17.2.3 投入产出要素经济效益评价体系 326

17.3 宏观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 329

17.3.1 宏观经济效益评价准则 329

17.3.2 宏观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 330

17.4 宏观经济效益因素分析 333

17.4.1 宏观经济效益总变动因素分析 333

17.4.2 效益评价指标变动因素分析 334

问题研讨17 339

第18章 宏观经济综合分析 340

18.1 投入产出综合分析 340

18.1.1 投入产出综合分析的概念 340

18.1.2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 340

18.1.3 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342

18.1.4 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应用 343

18.2 宏观经济运行综合分析 345

18.2.1 宏观经济运行综合分析的任务 345

18.2.2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体系的构建 346

18.2.3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的方法 346

18.3 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 348

18.3.1 国际竞争力的的涵义 348

18.3.2 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348

18.3.3 国际竞争力的分类 348

18.3.4 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349

18.4 区域经济综合分析 351

18.4.1 区域经济综合分析的任务 351

18.4.2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352

18.4.3 区域经济综合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355

问题研讨18 356

参考文献 35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