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池中医基础理论讲稿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燕池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7121484
- 页数:302 页
第一讲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和内涵、形成与发展 1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和内涵 1
(一)何谓理论体系 1
(二)何谓中医学 1
(三)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 1
(四)何谓中医基础理论 2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6
第二讲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和研究方法 10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10
(一)整体观 10
(二)恒动观 16
(三)辩证观 18
(四)辨证论治 20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研究方法 22
第三讲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概述与精气学说 30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概述 30
二、精气学说 31
(一)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31
(二)精气学说的形成、沿革与发展 32
(三)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34
(四)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7
第四讲 阴阳学说 40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40
(一)阴阳和阴阳学说的概念 40
(二)事物的相关性和阴阳属性的规定性 41
(三)阴阳属性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41
(四)阴阳规律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 43
二、阴阳学说的形成、沿革与发展 43
(一)阳光向背,正与反两方面的朴素认识 43
(二)对阴阳运动的物质的理解 44
(三)“一阴一阳之谓道”,古代辩证的哲学认识 44
(四)中医学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45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45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45
(二)阴阳的交感互藏 46
(三)阴阳的互根互用 47
(四)阴阳的消长平衡 48
(五)阴阳的相互转化 49
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0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50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51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52
(四)用于临床诊法辨证 53
(五)指导临床治疗用药 53
第五讲 五行学说 54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54
二、五行学说的形成、沿革与发展 54
(一)五方说与五时说 54
(二)物质说与元素说 55
(三)古代自然哲学的认识 55
(四)中医学的系统结构说 56
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56
(一)五行的特性 56
(二)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和归类 57
(三)五行的生克、制化、胜复、乘侮规律 58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64
(一)归类人体组织结构,反映内外环境统一 64
(二)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64
(三)概括脏腑病变的某些发病和传变规律 66
(四)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67
五、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之关系 70
(一)两者的不同侧重点 70
(二)两者的综合应用 70
第六讲 藏象学说、脏腑共同的功能特点、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特性 71
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形成的基础 71
(一)藏象的概念 71
(二)形成的基础 71
二、脏腑共同的功能特点与区别 72
(一)五脏的功能特点 72
(二)六腑的功能特点 72
(三)脏与腑在形态上的区别 73
(四)奇恒之腑与五脏六腑的区别 73
三、脏与腑的生理功能 73
(一)心的生理功能 73
[附]心包 75
(二)肺的生理功能 76
(三)脾的生理功能 80
(四)肝的生理功能 82
(五)肾的生理功能 85
[附]命门 89
(六)胆的生理功能 89
(七)胃的生理功能 91
(八)小肠的生理功能 91
(九)大肠的生理功能 92
(十)膀胱的生理功能 93
(十一)三焦的生理功能 94
四、脏腑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95
(一)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95
(二)肺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96
(三)脾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96
(四)肝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97
(五)肾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98
五、脏腑的生理特性 99
(一)心的生理特性 99
(二)肺的生理特性 99
(三)脾的生理特性 99
(四)肝的生理特性 100
(五)肾的生理特性 100
(六)胆的生理特性 100
(七)胃的生理特性 100
(八)小肠的生理特性 101
(九)大肠的生理特性 101
(十)膀胱的生理特性 101
(十一)三焦的生理特性 101
六、奇恒之腑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101
(一)奇恒之腑的概念 101
(二)脑的生理功能 102
(三)髓的生理功能 102
(四)骨的生理功能 102
(五)脉的生理功能 103
(六)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03
第七讲 脏腑相关,脏腑与饮食物消化吸收、水液代谢及精神活动的相互关系 105
一、脏腑的相互关系 105
(一)脏与脏的关系 105
(二)脏与腑的关系 113
(三)腑与腑的关系 115
二、脏腑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115
(一)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 115
(二)饮食物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 115
(三)水谷精微的转输布散 116
(四)饮食物糟粕的传导和排泄 116
三、脏腑与人体水液代谢 117
(一)水液进入体内 117
(二)水液的升降出入与调节 117
(三)代谢后水液的排泄 118
四、脏腑与精神活动 119
第八讲 人体的精、气、血、津液 122
一、人体之精 122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122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122
(三)人体之精的生理功能 123
二、人体之气 124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124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124
(三)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 125
(四)人体之气的运行与运行方式 126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与分布 127
三、血液 130
(一)血液的基本概念 130
(二)血液的生成 130
(三)血液的功能 131
(四)血液的循行 132
四、津液 133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133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133
(三)津液的功能 134
五、人体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134
(一)气与血的关系 134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135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136
(四)精、血、津液的关系 136
第九讲 经络学说 137
一、经络的概念 137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37
(一)经脉 138
(二)络脉 138
(三)内属脏腑部分 139
(四)外连体表部分 140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141
(一)沟通联络作用 141
(二)运输气血作用 142
(三)感应传导作用 142
(四)调节机能平衡作用 142
四、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走向交接、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和循行部位 142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 142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143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144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144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45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146
五、奇经八脉的概念、特点、循行部位和主要功能 150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与特点 150
(二)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150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与基本功能 151
六、经别、别络、经筋和皮部的概念、特点、功能及循行部位 153
(一)十二经别 153
(二)十五别络 155
(三)十二经筋 155
(四)十二皮部 156
七、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56
(一)阐释发病途径和病机传变 156
(二)反映内在病变的部位 157
(三)指导临床的诊断 157
(四)指导临床针灸、按摩及药物治疗 158
第十讲 病因学说 159
一、中医病因学的概念、源流和特点 159
(一)中医病因学的基本概念 159
(二)中医病因学的源流及分类沿革 160
(三)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160
(四)关于内伤、外感与内因、外因的关系 161
二、外感六淫、疠气的致病性质与特点 162
(一)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的共同特点 162
(二)外感六淫病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163
(三)疠气的概念、致病特点和流行条件 168
三、七情内伤的概念、致病特点和病理表现 169
(一)七情内伤的概念 169
(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170
(三)七情内伤的常见病理表现 170
四、饮食所伤的概念、分类和病理表现 173
(一)饮食所伤的概念 173
(二)饮食所伤的分类及病理表现 173
五、房室不节和劳逸所伤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176
(一)房室不节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176
(二)过劳、过逸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176
六、痰饮的概念、性质、形成和致病特点 177
(一)痰饮的概念 177
(二)痰饮的性质 177
(三)痰饮的形成 178
(四)痰饮的致病特点 178
七、瘀血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179
(一)瘀血的概念和性质 179
(二)瘀血的形成 179
(三)瘀血的致病特点 180
第十一讲 发病学说 181
一、中医发病学的概念 181
二、发病学说的基本原理 181
(一)疾病的发生是“正邪相争”,“正不胜邪”的结果 181
(二)“正气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182
(三)致病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83
三、体质类型、精神状态、生活环境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183
(一)体质类型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183
(二)精神状态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184
(三)生活环境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184
四、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85
(一)发病途径及病变部位 185
(二)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186
第十二讲 病机学说、基本病机、邪正盛衰病机 188
一、中医病机学的概念与特点 188
二、基本病机的概念与内涵 189
三、邪正盛衰病机 190
(一)邪正盛衰的概念 190
(二)邪正盛衰与病机的虚实变化 190
(三)邪正盛衰与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192
第十三讲 阴阳失调病机 194
一、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194
二、阴阳偏盛病机 194
(一)阴阳偏盛的概念 194
(二)阳盛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195
(三)阴盛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195
三、阴阳偏衰病机 197
(一)阴阳偏衰的概念 197
(二)阳虚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197
(三)阴虚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198
四、阴阳互损病机 199
(一)阴阳互损的概念 199
(二)阴损及阳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199
(三)阳损及阴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199
五、阴阳格拒病机 200
(一)阴阳格拒的概念 200
(二)阴盛格阳(包括戴阳)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201
(三)阳盛格阴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201
六、阴阳亡失病机 202
(一)阴阳亡失的概念 202
(二)亡阳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202
(三)亡阴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203
七、阴阳失调病机的几种病理表现 204
(一)发热的病理表现 204
(二)恶寒的病理表现 204
(三)厥逆的病理表现 205
第十四讲 气血失常和津液代谢失常病机 206
一、气血失常病机 206
(一)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206
(二)气失常病机 206
(三)血失常病机 211
(四)气血关系失调病机 214
(五)气血失常病机的几种病理表现 216
(六)气机升降失常病机的几种病理表现 217
二、津液代谢失常病机 218
(一)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概念 218
(二)津液亏损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219
(三)津液的输布与排泄障碍病机 219
(四)津液与气血关系失常病机 220
第十五讲 内生“五邪”病机 222
一、内生“五邪”病机的概念 222
二、风气内动病机 222
(一)风气内动的概念 222
(二)肝阳化风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223
(三)热极生风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223
(四)阴虚风动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223
(五)血虚生风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224
(六)血燥生风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224
三、寒从中生病机 224
(一)概念 224
(二)形成 224
(三)病理表现 224
四、湿浊内生病机 225
(一)概念 225
(二)形成 225
(三)病理表现 226
五、津伤化燥病机 226
(一)概念 226
(二)形成 226
(三)病理表现 227
六、火热内生病机 227
(一)概念 227
(二)形成 227
(三)病理表现 228
第十六讲 经络气血失常病机 229
一、经络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229
二、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229
(一)概念 229
(二)形成 229
(三)病理表现 230
三、经络气血运行逆乱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230
(一)概念 230
(二)形成 230
(三)病理表现 230
四、经络气血运行阻滞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231
(一)概念 231
(二)形成 231
(三)病理表现 231
五、经络气血衰竭病机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232
(一)概念 232
(二)形成 232
(三)病理表现 232
第十七讲 脏腑病机 234
一、脏腑病机的概念和源流 234
二、五脏功能失调病机的内涵及其症状发生机制 235
(一)心的阴阳气血失调病机 236
(二)肺的阴阳气血失调病机 240
(三)脾的阴阳气血失调病机 243
(四)肝的阴阳气血失调病机 245
(五)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病机 249
三、六腑功能失调病机的内涵及其症状发生机制 252
(一)胆功能失调病机 252
(二)胃功能失调病机 252
(三)小肠功能失调病机 255
(四)大肠功能失调病机 255
(五)膀胱功能失调病机 256
(六)三焦功能失调病机 256
四、奇恒之腑功能失调病机 257
(一)脑的病机 257
(二)髓与骨的病机 257
(三)脉的病机 257
(四)女子胞病机 258
五、脏腑病机的相互影响 259
(一)心病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影响 259
(二)肺病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影响 259
(三)脾病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影响 261
(四)肝病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影响 261
(五)肾病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影响 262
第十八讲 防治原则 264
一、预防为主的内涵与意义 264
(一)未病先防的内涵与方法 264
(二)既病防变的内涵与意义 266
二、治疗原则的内涵与应用 266
(一)治病求本,分清主次缓急 267
(二)扶正祛邪,正确处理正与邪的关系 270
(三)重视整体,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71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73
附一 试论气化学说的内涵、外延及应用 276
一、气化学说的概念与渊源 276
二、气化学说的形成与衍革 277
三、人体气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278
(一)人体血气之气的特性 279
(二)气化活动的动力 280
(三)气化活动的形式和特点 280
(四)气化活动的程序 283
(五)人体整体气化和局部气化的相互关系 286
四、气化作用的重要意义和生理效应 288
(一)重要意义 288
(二)生理效应 289
附二 试论气机升降学说的内涵、外延及应用 292
一、气机升降学说的概念和内涵 292
二、升降运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294
(一)气化活动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特征 294
(二)升降出入是气化活动的基本形式 295
三、气机升降与脏腑的关系 295
(一)脏腑气机升降的一般规律 295
(二)脏腑气机升降的具体形式 296
(三)脏腑气机升降的相互作用和协调 297
(四)肾为脏腑气机升降之根本 298
四、气机升降失常的病因和病机 298
(一)气机升降失常的病因 298
(二)气机升降失常的病机 299
五、气机升降失常的治疗和用药 299
(一)气机升降失常的治疗原则 299
(二)气机升降失常病证的立方遣药 300
(三)药物功效升降浮沉的归纳和整理 300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SQL与关系数据库理论》(美)戴特(C.J.Date) 2019
- 《零基础学会素描》王金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英汉翻译理论的多维阐释及应用剖析》常瑞娟著 2019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