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近代中国文化的嬗变
近代中国文化的嬗变

近代中国文化的嬗变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小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3411937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以近代先进思想家群体的思辨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近代中国文化嬗变的学术专著,揭示了先进思想家群体的思想活动、文化的创造发展、社会的进步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近代中国文化的嬗变》目录
标签:嬗变 文化

绪论 中西交往与近代中国文化 1

第一节 一个文化交往新时期的到来 3

第二节 学习西方与中国民族文化的重构 12

第一章 困惑中的中西文化比较 25

第一节 影响一代人的文化观——“中体西用”论 27

一 “中体西用”论的来龙去脉 27

二 “中体西用”论的文化内涵 31

三 关于“中体西用”论的历史评价 38

第二节 “西学中源”之文化观 45

一 “西学中源”说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45

二 “西学中源”说的历史评价 52

第三节 “国粹”与“欧化”的是是非非 56

一 清末的国粹主义思潮 57

二 “全盘西化”论在近代中国的微弱呼声 64

第四节 “东方文化”派及其文化调和主张 69

一 20年代的“东方文化”派 70

二 杜亚泉及其“文化调和”主张 71

三 “文化调和”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78

第二章 挑战东方专制政体的世纪冲浪 84

第一节 维新变法:挑战君主专制的呐喊 85

一 对制度问题思考的起步 86

二 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89

第二节 地方自治:构筑资产阶级政治基础 94

一 清末地方自治思潮的兴起 94

二 地方自治思潮对专制政治的批判 99

第三节 倡言立宪:扫除资产阶级专政路障 106

一 君主立宪思潮的兴起 106

二 立宪思潮的理论主张 110

三 对专制政治的冲击波 115

第四节 民主共和:向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迅跑 117

一 对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宣传 117

二 大论战的展开 120

三 选择民主共和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23

第三章 在中西文化结合道路上的探索 127

第一节 西方文化与中国农民——洪秀全别出心裁的大胆创造 129

一 洪秀全对西方基督教的改造 129

二 洪秀全没有向西方找到救国真理 132

第二节 “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康有为与近代“新学” 136

一 近代“新学”的文化学术特征 136

二 康有为对中学西学的文化整合 139

第三节 将生物进化论运用于研究中国社会——严复与《天演论》 146

一 不朽的思想启蒙家 146

二 《天演论》的理论魅力 148

三 成功的借鉴 151

第四节 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154

一 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的改造 156

二 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 159

三 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理论的超越 163

第五节 接受马克思主义——中西文化结合的最终定位 169

一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169

二 五四时期的中西文化论战 173

三 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 181

第四章 近代中国民族心理性格的时代反省 190

第一节 “新民”学说新视角的再剖析 192

一 “新民”问题的提出 192

二 梁启超的“新民”理论 198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与改造国民性思潮 205

一 改造国民性思潮的出现 205

二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 211

第三节 新国民意识的文化精神 222

第四节 改造国民性的伟大实践——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232

第五节 国民性格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 237

一 从政治上考察 238

二 从文化上考察 240

三 从经济上考察 245

第五章 从传统向近代的文化结构演变 249

第一节 学术观的革新与传统学术文化的演变 249

一 传统儒学在近代的演变 250

二 “新史观”的提出与“史界革命” 254

三 资产阶级新教育观与“教育革命” 259

第二节 文艺观的革新与“文艺革命”浪潮 264

一 “小说界革命” 265

二 “诗界革命”与“文界革命” 271

三 “戏剧界革命” 274

四 音乐改良 280

第三节 关于传统学术与文学艺术嬗变的思考 282

第六章 文化嬗变中的近代社会生活 289

第一节 近代日常生活的变化 290

一 服饰方面的西化倾向 290

二 饮食方面的西化倾向 298

三 近代中国建筑的西化 303

四 城市交通的近代化 307

第二节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 312

一 礼节习俗的变化 312

二 社会陋俗的变化 316

三 妇女生活的变化 321

第三节 近代的婚姻家庭革命 325

一 资产阶级新婚姻家庭观的倡导和传播 327

二 20世纪初年的婚姻家庭革命 337

结语 永无完结的思考 350

后记 3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