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推进新课程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推进新课程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推进新课程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旭远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60239129
  • 页数:284 页
图书介绍:暂缺《推进新课程: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通识培训类)》简介
《推进新课程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目录

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 1

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含义是什么?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怎样? 1

2.新课程重过程还是重结论? 8

3.何谓体验?如何促进学生体验的形成? 12

4.如何理解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教材编写的建议? 15

5.如何理解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18

6.如何理解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评价的建议? 24

7.如何看待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29

8.如何看待研究性学习? 33

9.如何理解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教学的建议? 38

10.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用教材? 43

第二部分 课程结构与综合实践活动 48

1.为什么要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 48

2.怎样理解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选择性? 49

3.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如何确定? 51

4.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各自扮演什么角色?两者的关系怎样? 56

5.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的关系是怎样的?在课程的实施中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62

6.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传统的活动课有何关系? 67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如何安排? 68

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过程与结果有何关系? 70

9.如何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的理念是什么?由谁来评价?评价方式是怎样的及都对谁进行评价?) 74

10.如何处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87

第三部分 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变革 92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92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不合作怎么办? 95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为什么要提供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96

4.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98

5.如何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教学目标对采用何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哪些影响? 100

6.何谓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103

7.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对立吗? 105

8.探究学习与问题解决学习、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有哪些差异? 109

9.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是科学研究吗? 110

10.什么是对话教学? 113

11.如何理解教学生活化? 118

12.如何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119

13.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提问才是有效的? 122

14.为什么说利用多媒体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25

1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时间应如何科学支配? 127

16.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换? 130

17.新课程实施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 134

18.在新课程中,知识的地位怎样?接受性学习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真的被废止了吗? 137

19.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 143

20.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有哪些具体步骤?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 144

第四部分 学生评价 150

1.过去,我们认为,评价只具有分等级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制度具有哪些功能呢? 150

2.新课程评价制度具有动机激励的功能,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发挥这一功能呢? 151

3.新课程提倡哪些学生评价的方式方法?应如何构建? 153

4.有人认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笔试、口试、动手能力等,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三级分层评价制度,这样做会使评价变得复杂、麻烦。 156

5.什么是发展性评价? 157

6.如何创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59

7.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多方面潜能的评价,这必将加大基层教师的工作负担,怎么办? 164

8.我们在提倡赏识教育、尊重教育的同时,就应放弃对学生的批评吗? 165

9.有人认为,考试制度是制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因此只要取消考试,就万事大吉了。 166

10.有人认为,日常教学中可以将笔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没有其他的评价方法。 168

11.传统的考试制度已无法适应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考试改革,以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69

12.学生评价由统一式向自由式的转变,这表明从此以后对学生的评价就没有科学、一致的标准吗? 174

13.什么是成长记录袋评价? 174

14.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175

15.确定成长记录袋有哪些关键步骤? 176

16.如何选择成长记录袋中的内容? 177

17.什么是表现性评价? 179

18.在表现性评价探索研究中,如何开发和设计适应当地发展需要的表现性任务呢? 180

19.如何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学业成就做出正确的评价?(如何制定表现性评价标准?) 181

20.如何对学生进行三维评价? 183

21.如何实现对学生由一元主体评价向多元主体评价的转变? 185

22.许多地方的中考评价制度改革,将招生权、部分考试权下放到校,给学校以更大的招生自主权,体现了评价制度的灵活多样性。那么,高中学校应采取什么做法以保证其客观公平性呢? 186

23.有人认为,评价制度改革以等级制代替分数制,其形式改变,实质未变,因此,只要存在评价,就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应该取消分数,取消等级。 188

24.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评价? 189

第五部分 教师评价 191

1.在新课程理念下,应从哪些方面对教师个人进行全面评价? 191

2.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应如何对教师进行评价? 194

3.许多学校将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考核脱钩,那么应如何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 196

4.如何正确理解教师多元化评价中的自我反思性评价? 197

5.为什么要让学生参与教师评价? 198

6.现在,很多学校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这种做法科学吗?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学生评教呢? 199

第六部分 学校评价 202

1.对学校的评价标准除了用升学率,还有其他指标吗?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推进学校评价制度改革? 202

2.如何构建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205

3.由谁来评价优质学校?具体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206

第七部分 教学评价 209

1.评课具有哪些功能呢? 209

2.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应遵循哪些原则? 210

3.如何评价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213

4.如何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 214

5.从哪些方面看待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215

6.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216

7.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218

第八部分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221

1.在校本教研制度中,教师每周做一次教后记等,是不是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221

2.在校本教研制度中,怎样才能使教师的自我反思形成一种习惯? 221

3.确立校本教研制度,需要从哪些方面做起? 225

4.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有哪些? 227

5.如何使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228

6.校长在校本教研中有哪些责任? 230

7.校本教研是不是大家达成一致观点,采取一样的做法? 231

8.怎样才能形成校本教研氛围? 231

9.如何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233

10.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为校本教研提供服务? 235

第九部分 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开发 238

1.教育部在课程管理方面承担哪些具体的职责? 238

2.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课程管理方面承担哪些具体的职责? 239

3.学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自主权有哪些? 240

4.在进行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之后,怎样才能防止学校的权利不被滥用? 240

5.地方课程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242

6.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三者在课程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什么关系? 244

7.如何理解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应试教育的影响? 245

8.在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级管理部门的相互关系是什么样的? 247

9.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进行教材管理? 249

10.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获得社会上的支持、帮助,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251

11.如何解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所需的经费问题? 252

12.如何在管理体制上确保城乡资源的优化使用? 255

13.课程改革中如何克服课程资源的不足? 256

14.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如何? 258

15.校本课程有什么特征? 259

16.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有什么关系? 263

17.校本课程与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关系如何? 265

18.为什么说开发校本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67

19.为什么说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272

20.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有哪些? 274

21.开发校本课程时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能力? 275

22.原来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是校本课程吗? 281

23.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如何理解教师的行动研究与理论工作者所进行的研究的区别? 28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