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彦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4119577
- 页数:248 页
1 绪论:踯躅前行的巴蜀古镇 1
1.1 时代背景中的研究选题 1
1.1.1 聚居文化趋同与本土意识觉醒 1
1.1.2 地域文化传承与巴蜀古镇复兴 2
1.2 因应时代的课题研究 4
1.2.1 古镇生存与保护的迫切情势决定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4
1.2.2 社会意识觉醒与理论实践支持提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7
1.2.3 课题研究具有回应时代吁求的现实意义 9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实践评析与课题研究定位 10
1.3.1 国内外历史小城镇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概述 10
1.3.2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相关研究 12
1.3.3 适应性保护——基于“特征保护导向”思考的课题研究定位 14
1.4 课题研究的对象界定、理论方法与主要内容 15
1.4.1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界定 15
1.4.2 “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 18
1.4.3 “融贯学科”的研究理论 19
1.4.4 “三段式”的研究内容 19
1.4.5 研究创新点 20
1.4.6 研究结构框图 22
2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历史回顾与现实观察 23
2.1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23
2.1.1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政治运动导致了严重的破坏 23
2.1.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保护的抢救与建设的破坏并存 25
2.1.3 21世纪——稳步推进科学的保护 28
2.2 当前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 29
2.2.1 自然环境的破坏 29
2.2.2 人工环境的破败 30
2.2.3 人文环境的衰弱 33
2.3 当前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6
2.3.1 保护策略模糊不清导致古镇发展摇摆 36
2.3.2 保护技术适用不当造成古镇破坏加剧 39
2.3.3 保护制度残缺不全使得古镇保护乏力 43
2.4 小结 48
3 基于生成发展分析的巴蜀古镇保护导向研究 49
3.1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生成发展语境 49
3.1.1 复杂丰沛的环境资源语境 49
3.1.2 依存关联的产业经济语境 51
3.1.3 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语境 54
3.2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59
3.2.1 古镇生成发展的萌芽时期——先秦至唐宋时期 59
3.2.2 古镇生成发展的成熟时期——明清时期 62
3.2.3 古镇生成发展的衰落时期——近现代时期 63
3.3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特征及其保护导向意义研究 64
3.3.1 生成由来的多源性及其保护导向意义 64
3.3.2 发展演进的突变性及其保护导向意义 69
3.3.3 时空过程的差异性及其保护导向意义 73
3.4 小结 76
4 基于构成格局分析的巴蜀古镇保护导向研究 78
4.1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物质遗产的构成格局 78
4.1.1 古镇地理区域的空间非均质分布与遗产多意义关联 78
4.1.2 古镇传统镇区的多类型环境 82
4.1.3 古镇历史建筑的地缘性形态 92
4.2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非物质遗产的构成格局 100
4.2.1 古镇的口头传说和表述 101
4.2.2 古镇的传统表演艺术 102
4.2.3 古镇的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104
4.2.4 古镇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106
4.2.5 古镇的传统手工艺技能 108
4.3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构成格局特征及其保护导向意义研究 110
4.3.1 对自然环境的规限适应性及其保护导向意义 111
4.3.2 对经济要素的牵引响应性及其保护导向意义 113
4.3.3 对文化因子的渗透彰显性及其保护导向意义 115
4.4 小结 117
5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策略研究 119
5.1 巴蜀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疏解 119
5.1.1 保护是基于价值判断的历史继承 119
5.1.2 发展是实现古镇复兴的现实手段 123
5.1.3 应在坚守“保护底线”前提下追求“发展优先” 125
5.2 巴蜀古镇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协调 128
5.2.1 客观看待传统与现代在巴蜀古镇中的二元并立 128
5.2.2 高度重视传统对于巴蜀古镇现代发展的推动作用 131
5.2.3 积极协调传统与现代在巴蜀古镇保护中的现实矛盾 133
5.3 巴蜀古镇保护机遇与挑战的时势应对 135
5.3.1 积极应对“西部大开发”的全局性影响 135
5.3.2 积极应对“三峡工程建设”的局域性影响 139
5.3.3 积极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层面性影响 143
5.4 小结 145
6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方法研究 147
6.1 构建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决策支持技术模型 147
6.1.1 遗产保护决策支持的技术形式——保护评估模型 147
6.1.2 建立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评估模型的现实意义 148
6.1.3 建构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评估模型 150
6.2 建立巴蜀古镇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适应性技术方法 153
6.2.1 遗产关系的区域拟合——古镇地理区域保护的新型方法 153
6.2.2 结构形态的类型保存——古镇传统镇区保护的基本方法 161
6.2.3 空间修复与功能协调——古镇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方法 175
6.2.4 保护实践研究 181
6.3 探索巴蜀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适应性技术方法 189
6.3.1 “整体扬弃”技术原则下的遗产保护 190
6.3.2 巩固静态的“记忆”保护模式 191
6.3.3 发展动态的“传承”保护模式 194
6.3.4 保护实践研究 197
6.4 小结 201
7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环境研究 203
7.1 古镇保护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203
7.1.1 保护法规的衔接与协调 203
7.1.2 保护法规的维持与优化 206
7.1.3 保护法规的充实和完善 208
7.2 古镇保护的行政保障机制研究 211
7.2.1 公共权威维护是巴蜀古镇保护的行政保障前提 211
7.2.2 巴蜀古镇保护机构设置的调整优化 212
7.2.3 巴蜀古镇保护机构职能的强化完善 214
7.3 古镇保护的经济保障机制研究 218
7.3.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基本来源——国内外的经验 218
7.3.2 市场经济条件下巴蜀古镇保护资金的多元化筹集 222
7.3.3 建立以保护机构为责任主体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226
7.4 古镇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228
7.4.1 巴蜀古镇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与实现方式 228
7.4.2 巴蜀古镇保护中公众参与的主体构成及其利益取向 229
7.4.3 三级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遗产保护利益协调的根本途径 232
7.5 小结 236
8 结论:适应性保护——巴蜀古镇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238
8.1 提出现实矛盾疏解的总体策略 239
8.2 拟定历史形态保护的技术方法 239
8.3 构建联动综合保障的制度环境 239
参考文献 241
附录:巴蜀古镇获得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的基本情况 246
后记 248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课堂上听不到的历史传奇 世界政治军事名人 初中版》顾跃忠等编著 2015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新编历史小丛书 祖逖北伐》何兹全著 2019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