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中国译学史
中国译学史

中国译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福康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08087156
  • 页数:454 页
图书介绍:翻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各地的原始人类以不同的语言作为工具而进行交流的那一天。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对外来文化的译介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从古代对外来佛经的翻译到近代科学著作、文艺作品等的译介,中国学者对翻译有着诸多的理论见解。对这些理论的发生、发展、完善进行考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将促进我国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发达,对当前中西交流史研究向纵深拓展也会有很大助益。本书是一部研究我国“译学”(翻译理论)的专题著作,根据我国译学历史发展的轨迹,分“中国古代译学理论”、“晚清民初译学理论”、“民国时期译学理论”和“新中国成立后译学理论”四个部分,论述了中国译学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展现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勾勒出我国译学理论发展的明晰脉络,对我们了解和研究传统译学理论、建设与时俱进的现代译学理论都是一份很宝贵的资料。
《中国译学史》目录
标签:编著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译事及论说 1

一、最早的译事及零星论述 1

二、支谦的佛经译论开篇 5

三、道安论“五失本三不易” 8

四、鸠摩罗什论西方辞体 13

五、慧远主张厥中之论 16

六、僧睿论翻译名实问题 18

七、僧祐论胡汉音义同异 20

八、彦琮的《辩证论》 21

九、玄奘的五种不翻 25

十、道宣批评历代译经 31

十一、赞宁总结译经理论 33

十二、少数民族零星译论 37

十三、传教士的翻译议论 41

十四、徐光启论翻译与超胜 45

十五、李之藻请译西洋历法等 48

十六、杨廷筠呼吁翻译西书 52

十七、王徵的翻译资用思想 53

十八、魏象乾的《繙清说》 56

十九、余论 59

第二章 晚清时期的译论 62

一、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 62

二、冯桂芬的《采西学议》 63

三、洋务派的翻译主张 67

四、傅兰雅论科技翻译 70

五、马建忠的《拟设翻译书院议》 75

六、康有为的翻译思想 79

七、梁启超对译学的重大贡献 83

八、严复杰出的译论建树 90

九、林纾的翻译理论 103

十、张元济论翻译 111

十一、蔡元培论译学 116

十二、高凤谦的《翻译泰西有用书籍议》 120

十三、罗振玉的《译书条议》 124

十四、王国维论哲学著作翻译 128

十五、周桂笙、徐念慈的译论 132

十六、周氏兄弟的译论 140

十七、章士钊的《论翻译名义》等 147

十八、胡以鲁的《论译名》 157

十九、胡怀琛论译诗 164

二十、余论 167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译论 171

一、胡适、刘半农的译论 171

二、罗家伦、傅斯年的译论 178

三、郑振铎的译论贡献 183

四、茅盾的译论贡献 199

五、蒋百里借鉴西方译史 209

六、朱自清论译名和译诗 213

七、郭沫若的译论 218

八、郁达夫论“学、思、得” 226

九、成仿吾论译诗 231

十、闻一多论译诗 237

十一、邹韬奋的译论 240

十二、鲁迅对译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245

十三、瞿秋白的译论贡献 263

十四、曾虚白论神韵与达 269

十五、陈西滢论形似、意似、神似 274

十六、林语堂的《论翻译》 278

十七、朱生豪、朱文振谈翻译 283

十八、艾思奇的《翻译谈》 286

十九、贺麟的《论翻译》 289

二十、陈康论哲学著作翻译 293

二十一、朱光潜的《谈翻译》 297

二十二、金岳霖论译意与译味 300

二十三、余论 303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译论 308

一、董秋斯论翻译理论建设 308

二、焦菊隐论翻译批评和直译 314

三、茅盾的纲领性报告 319

四、国家领导人谈翻译 325

五、傅雷的翻译观 330

六、周作人的译论新贡献 337

七、五六十年代其他译论家 345

八、钱锺书的译学贡献 357

九、旅居海外的翻译理论家 363

十、香港、台湾的翻译研究 373

十一、姜椿芳论新时期翻译 384

十二、黄龙的《翻译学》 388

十三、七八十年代译学概况 392

十四、余论 405

附录 翻译文论参考篇目 409

后记 4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