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美文化史 先秦卷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https://cover.qianqiantushu.cc/29/s68fb0dc.jpg)
![中国审美文化史 先秦卷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https://cover.qianqiantushu.cc/29/s68fb0dc.jpg)
中国审美文化史 先秦卷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炎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6034951
- 页数:470 页
先秦卷 3
一、神灵隐现的史前时代 3
1.红色饰物:山顶洞人萌动的审美消息 5
石器:美感的孕育 5
墓葬:“灵魂”的见证 7
赤铁矿粉:生命之光 9
山顶洞人的红色饰物 9
2.彩陶和饮食:美在生活 11
种植、畜养与“口福”之欲 11
“一应俱全”的陶制食器 12
彩陶:“美化”饮食生活 14
3.鱼、蛙、鸟:绘饰刻画中的生殖意象 15
人面鱼纹图的符号化 15
鱼、蛙、鸟:彩陶纹饰的中心母题 16
卵与生殖意象 17
4.图腾舞与母神像:母系氏族的偶像崇拜 19
图腾与母系社会 20
舞蹈纹彩陶盆:图腾舞与歌舞的起源 21
陶埙、骨笛与“笙者生也” 22
泥陶女像与母性崇拜 23
5.兽面纹玉琮:男权与神秘威力的象征 26
父权的“宣言” 27
男“祖”崇拜与岩画性爱舞 28
黑陶、玉饰与礼器 29
玉琮、兽面纹和威猛之美 32
6.“刑天舞干戚”:英雄神时代血与火的礼赞 35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35
夸父、后羿:男子的力量之歌 36
战争、英雄和崇高 37
大禹治水与文明的“开启” 40
二、夏商之际的巫史艺术 42
1.“以众为观”:传说中的夏代器雕和乐舞 46
九鼎:“远方图物”与九州归一 46
从夏启之舞到夏桀之乐 48
鼍鼓与特磬 51
2.甲骨文:文化符号、书面“文学”和“线的艺术” 52
占卜记录与“史”的崛起 53
史刻中形成的系统文字 54
书面表达:一个审美的新视野 55
契刻文字:“线的艺术”的萌芽 57
3.青铜饕餮:殷人崇神尚力的物化形态 58
厚重、富丽、神秘的美 60
饕餮食人之谜 63
“率民以事神”的殷文化 66
夔纹与殷人的祖帝一元神 67
狞厉为美的解读 68
4.鸟、太阳和帝俊:殷人的至上神传说 69
“日中有乌” 69
帝俊是鸟与殷人崇日 70
生日生月的全能神 72
5.“羊人为美”和“巫者舞也”:巫风弥漫的殷商乐舞 74
“羊大则美”与“羊人为美” 75
巫与巫舞 75
《大濩》、《桑林》和“万舞” 78
“臭味未成,涤荡其声” 80
“女乐”的发现 83
6.“荒湎于酒”:殷人的酒文化 83
酒器、饮酒与祭祀 84
殷人的“酒神精神” 86
三、周代礼乐的人文风貌 87
1.“钟鼓喤喤”:仪式典礼中的雅乐之和 91
“乐统同,礼辨异” 92
《大武》舞:“象成者也” 94
“歌者在上,匏竹在下” 96
“肃雝和鸣” 97
2.“莫不令仪”:规矩典雅的礼仪化生活 98
城池宫室车马器用之制 99
莫不令仪:人的仪表美 100
美育:学乐,诵诗,行礼,习射 102
琴瑟、赋诗、揖让:文雅化的生活方式 103
3.“君子”:周人理想的人格范型 104
“君子比德于玉” 105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8
温厚与贤淑:《诗经》中的人物美 109
4.鼎铭尊象:周代器物艺术的崇文尚实之貌 111
装饰性和素雅感 113
贵在铭文 115
金文的线条、字块与字幅 118
朴拙写实的尊象器塑 121
5.“立象以尽意”:《周易》智慧的诗意化 123
《周易》的创制和使用 124
“弥纶天地,无所不包” 125
阴阳:二元对立的模式 126
刚柔兼济之美 127
“立象以尽意” 128
《周易》的诗歌意味 129
6.“诗言志”与“赋比兴”:《诗经》现世人生的情志抒发 130
讴歌人生和人性 131
《诗经》的抒情表现艺术 133
赋比兴:情景、心物关系的初步展开 136
中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39
整齐、匀称的形式之美 140
7.“声一无听”与“和如羹焉”:和谐美理论意识的初步形成 140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141
“乐从和”与“和如羹” 142
“无害”为“美” 143
中国美学基本命题的滥觞 144
四、战国激情的个性展开 147
1.“道术将为天下裂”:儒道法墨审美理念的分化和对立 150
孔、孟、荀、《乐记》:情理中和的儒家美学 151
老、庄:与道合一的道家美学 160
墨子的“非乐”与韩非的“非饰” 166
儒道互补 169
2.润色故事:私家撰史与记述散文的多向发展 169
《左传》:叙事曲尽其妙 171
《国语》:记言精彩隽永 174
《战国策》:写人各具异采 176
3.“骋辩腾说”: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的多重风格 180
《论语》:含蓄蕴藉,警句格言 180
《孟子》:滔滔雄辩,辞以气盛 181
《庄子》:寓意玄远,恢怪不经 184
《荀子》:周到缜密,严谨规范 187
《韩非子》:犀利峻峭,入木三分 188
4.新声曼舞:雅声寖寂与俗乐的流行 190
雅乐的失落与新乐的魅力 190
吹竽击筑与讴歌曼舞 192
曾侯乙墓的音乐殿堂 194
5.镂金错彩:塑雕书画的美术化 195
工艺造型 196
图写生活 202
“书之竹帛,镂之金石” 206
6.御凤乘龙:奇幻奔放的楚辞艺术 210
荆楚异俗、屈原遭际与楚辞的诞生 210
《离骚》:诗人灵魂的压抑与飞升 212
《九歌》、《招魂》:神幻之境美的升华 214
《九辩》:“摇落深知宋玉悲” 216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221
一、秦汉之际的“大美”气象 221
1.“乐舞寖盛”:审美活剧在荆歌楚舞中拉开帷幕 222
文化大交融的时代 223
歌舞伎乐:汉代一大审美景观 226
狂放雄健的壮美形态 230
以“俗”为尚的审美品格 235
2.“究竟雄大”:以“大”为“美”的文化造像 238
从“大一统”到“大汉”意识 238
“非壮丽无以重威”:都城风貌 240
“观夫巨丽惟上林”:宫苑气象 243
“丘垄高大若山陵”:陵墓造型 245
古朴深沉,健猛有力:雕塑品格 248
3.“闳侈钜衍”:将“广大之言”推向极致的文学 255
士人心态 256
论说散文 259
史传散文 264
散体大赋 269
4.“百川归海”:讲综合倡新声的美学思想 274
思想“资源”的一般阐述 275
倡扬“大美”的《淮南子》 277
二、东汉时代的“崇实”趣尚 282
1.“魂系人间”:墓葬艺术的世俗化情结 283
孝道观念与墓葬文化 283
墓室构造:一种“拟世间”样式 286
陶瓷工艺:从礼器到日用 288
绘画旨趣:从仙界到人间 290
雕塑寓意:走近凡俗和生动 294
画像艺术:从幻想到现实 301
2.“缘事而发”:艺术写实与伦理功用的“合谋” 307
造型艺术的写实品格 307
乐府民歌的叙事本性 308
伦理效应:写实趣味的指归 310
《毛诗序》:一个经典的儒家美学文本 313
王充美学:从“疾虚妄”到“为世用” 315
3.“文以情变”:审美文化转势的新征象 318
有关屈原人格的解释和论争 318
抒情小赋:一种托物寓理的表意文本 323
文人五言诗:从感伤到感性 325
书法艺术:“饰文字以观美” 328
三、魏晋之际的自我超越 336
1.“洋洋清绮”:走进个体生命体验的文学 338
建安诗文:慷慨与悲凉的二重唱 338
正始诗文:从内心孤寂到人格超俗 341
西晋诗文:清绮型、文人化审美格调 343
2.“宅心高远”:玄风理趣的审美品性 345
在游戏化的情境中谈玄悟理 346
玄学:一种人格本体论美学 349
3.“魏晋风度”:人物美的重塑和张扬 354
任诞行状 355
本“我”崇“神” 358
容色美仪 361
以“物”衬“人” 363
4.“文的自觉”:艺术美学的开掘与突破 364
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 364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366
陆机的“诗缘情”说 368
四、东晋南朝的心灵感荡 373
1.“妙存环中”:佛学话语的美学意趣 375
“非有非无”说 375
“物我俱一”论 376
般若义理与审美境界 377
2.“会心林水”:自然美的崛然独立 379
佛学语境与自然之美 379
“自来亲人” 380
浪迹山水 380
心灵超越 382
3.“形神之间”:绘画艺术与绘画美学 383
人物画 383
山水画 388
绘画美学 390
4.“笔意之间”:书法艺术与书法美学 399
魏晋之际的书法 399
东晋南朝的书法 400
书法美学的发展与成型 405
5.“物我之间”:诗文创作与诗文美学 411
田园诗 411
山水诗 415
律体诗与骈体文 419
文学美学思想 421
五、古今南北的融通综合 430
1.“摇荡性情”:感性生命原欲的审美化 436
《西曲》、《吴歌》与“伎乐”之风 436
“宫体诗”:一种审美化的情欲话语 442
2.“唯务折衷”:理论的交锋、冲突与调和 445
裴子野与萧纲的尖锐对峙 446
《文心雕龙》:“唯务折衷”的美学体系 448
钟嵘独标“滋味”的诗歌美学 454
书画美学的和谐意识 457
3.“合其两长”:南北审美文化的合流 460
“南北称美”的文学形态 461
“令如帝身”:雕塑艺术的嬗变轨迹 463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研究论稿》雷恩海主编 2018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新世纪的文化思考》方克立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