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理解,解释与文化  诠释学方法论及其应用研究=Understanding
理解,解释与文化  诠释学方法论及其应用研究=Understanding

理解,解释与文化 诠释学方法论及其应用研究=Understanding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interpretation and culture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理解,解释与文化 诠释学方法论及其应用研究=Understanding》目录

前言 1

上编 诠释学方法论 3

第一章 诠释学起源:神话与科学 3

一、有关词源学联系的争议 3

二、神话思维与诠释学 6

三、科学思维与诠释学 10

第二章 伯艾克的语文学方法论诠释学 19

一、作为语文学方法论的诠释学 19

二、解释形态Ⅰ:语法解释 22

三、解释形态Ⅱ:历史解释 23

四、解释形态Ⅲ:个体解释 25

五、解释形态Ⅳ:类型解释 27

六、作为诠释学之补充的批评理论 28

第三章 狄尔泰“重新体验”概念中的诠释学循环思想 31

一、体验与重新体验 31

二、重新体验中的诠释学循环 33

三、生命诠释学的中介意义 37

第四章 伽达默尔对“共通感”概念的诠释学改造及其意义 42

一、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维科的“共通感”概念 42

二、伽达默尔对维科“共通感”概念的诠释学改造 46

三、伽达默尔对“共通感”概念的诠释学改造之意义 50

第五章 赫施对方法论诠释学的重构 54

一、文本含义与作者意图 54

二、文本含义与文本意义 56

三、理解、解释及其限制 57

四、批评及其自由 59

五、超越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 61

第六章 从“视域融合”走向“视域融合度”——对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理论的批判 64

一、“视域融合”概念的本体论维度 64

二、文本契合度:一种事实性的考量 67

三、现实相关度:一种价值性的考量 70

第七章 对话中的他者——对伽达默尔“诠释学对话”理论的批判 74

一、作为“对话”的文本理解和诠释 74

二、理解和诠释中的读者主观性 76

三、诠释学对话中的“他者” 78

第八章 走向生存论意义的方法论——对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考量 81

一、传统方法论诠释学的认知主义倾向 81

二、对精神科学中的认知主义倾向之拒斥 84

三、走向生存论意义的诠释学方法论 86

中编 中国诠释学 93

第九章 另类的“误读”与解释的创造性——傅伟勋“创造的诠释学”分析 93

一、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方法论反思 93

二、“误读”的另类意蕴 94

三、“创造的诠释学”之意义 98

第十章 走向本体与方法的统一——成中英“本体诠释学”印象 101

一、本体诠释学的学术旨趣 101

二、本体与方法的统一 102

三、知识与价值的统一 105

第十一章 直面经典诠释——汤一介创建“中国诠释学”的设想 110

一、创建“中国诠释学”的初步设想 110

二、对先秦经典解释模式之概括 112

三、回归经典诠释 116

第十二章 孟子经典诠释方法再思考 121

一、“以意逆志”与“创造过程的倒转” 121

二、“知人论世”与“作者语境还原” 124

三、“权变”与“实践智慧” 127

第十三章 朱熹的知识论诠释学和陆九渊的实践论诠释学 133

一、“鹅湖之辩”再诠释 133

二、知识论:朱熹理学的诠释学路向 135

三、实践论:陆九渊心学的诠释学路向 138

第十四章 陆九渊心学中的诠释学距离理论 142

一、诠释学距离之一:“念虑”与“表达” 142

二、诠释学距离之二:“文本”与“事理” 145

三、诠释学距离之三:“作者”与“读者” 148

下编 当代中国发展若干问题的诠释学思考 155

第十五章 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诠释学反思 155

一、从理论与实践的反差谈起 155

二、实践哲学视域中的“实践”概念 156

三、理解的具体化: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中介 159

第十六章 文本诠释中的限度与超越——兼论马克思文本诠释的方法论问题 164

一、文本诠释中的“文本语义关联性原则” 164

二、文本诠释中的“作者语境关联性原则” 167

三、文本诠释中的“读者语境关联性原则” 170

四、马克思文本诠释的方法论反思 174

第十七章 马克思主义“三化”中的诠释学问题 177

一、时间距离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177

二、文化距离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80

三、解释之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84

第十八章 理解、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88

一、《圣经》诠释学:基于信仰的理解 188

二、精神诠释学:基于理解的认同 190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于理解的信仰 194

第十九章 法律文本的诠释空间及其法治意义 197

一、法律文本的诠释空间 197

二、法律文本的语义诠释空间及其法治意义 199

三、法律文本的意义诠释空间及其法治意义 202

第二十章 “效果历史”与文化发展中的因果关联 207

一、目的论诠释与因果论诠释 207

二、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效果历史” 211

三、对文化因果关联的诠释学分析 213

第二十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保存与创新的诠释学忧思 216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疏远化与学术化趋向 216

二、诠释学距离与古代经典文本的诠释 221

三、中国传统文化保存与创新的诠释学分析 224

四、中国传统文化保存与创新的制度化基础 227

附录 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 234

主要参考文献 246

后记 25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