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册)
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册)

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册)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古远清着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册)》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对象和范围 1

第二节 「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与「中国大陆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联系和区别 6

第三节 「十七年」:在「从属论」的夹缝中奋斗 11

第四节 伟大历史转折後的攀登与选择 18

第一编 诡谲变幻的文学运动与理论反思 29

第一章 政治压顶与文学论争的异化 29

第一节 首届文代会的召开及新中国文艺方向的确立 30

第二节 文学领域中的政治批判 36

第三节 对「小资产阶级创作倾向」的抨击 41

第四节 一个罕见的文字狱 47

第五节 反右斗争:从「百家争鸣」到「一家独鸣」 56

第六节 文艺「反修」和三次座谈会纠「左」 67

第七节 姚文元「棍子」式批评及其特徵 77

第八节 文化激进派的崛起 89

第九节 文化激进派的文艺主张 94

第十节 「地下文学评论」对文化激进派的抵制和斗争 102

第十一节 新时期对「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总清算 107

第十二节 方向调整所面临的重重矛盾 110

第二章 从困惑中走出 125

第一节 文学创作论的历史性演变 125

第二节 从停滞到活跃的「作者论」 132

第三节 文学接受理论研究的拓展 135

第四节 文艺新学科的兴起 139

第二编 文学理论建设的艰难之旅 147

第一章 众芳荟萃的美学领域 147

第一节 美学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147

第二节 朱光潜: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美学桥梁 153

第三节 蔡仪的新美学 159

第四节 李泽厚探讨美的历程 165

第五节 在品鉴中沉思的王朝闻 174

第六节 作为美学家与评论家的蒋孔阳和高尔泰 180

第七节 美学的进展和趋势 186

第一节 他们是痴心的一代 194

第二章 现实主义的新探索 194

第二节 胡风:保持独立学术品格的理论家 196

第三节 冯雪峰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207

第四节 巴人对人情、人性的呼唤 218

第五节 开辟现实主义新路的秦兆阳 225

第六节 在迂回道路上行进的陈涌 232

第七节 黄秋耘的「琐谈」与「断想」 240

第八节 钱谷融的「人学」新论 245

第三章 政治的倾斜和评论家的二元理论 254

第一节 周扬:从文运的领导者到思想解放的先锋战士 255

第二节 林默涵:指导型评论家 268

第三节 张光年与《文艺报》的风雨历程 274

第四节 右手编教材左手抓批判的以群 282

第五节 何其芳进行理论探索时的矛盾心态 287

第六节 提倡「写中间人物」和「现实主义深化论」的邵荃麟 294

第七节 从「小人物」走过来的李希凡 301

第八节 其他文学评论家:为文学青年铺路的萧殷。吕荧:美的殉道者。道路坎坷的黄药眠。注意方法更新的王元化。否定形象思维的毛星 306

第四章 呼唤文学新潮的评论家 324

第一节 刘再复理论思维空间的扩展 327

第二节 「闽派」评论家:新时期文艺研究新思维的张扬者 333

第三节 鲁枢元:文艺心理学界的新潮象徵 339

第四节 「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提出及其争论 343

第三编 缤纷的小说理论批评世界 353

第一章 宏观扫描 353

第一节 「十七年」:在非文学的沉闷气氛制约下 353

第二节 闳富繁复、线条纷乱的新时期小说理论批评 365

第一节 「文革」前小说争鸣的政治化倾向 380

第二章 行进中的思考 380

第二节 由「四只风筝」引发的「空战」到「伪现代派」的批评 384

第三章 小说评论家及其论著 394

第一节 在「代圣贤立言」与「为自身立言」之间矛盾的茅盾 394

第二节 侯金镜:热情而细致的园丁 403

第三节 冯牧的「繁花」与「草叶」 406

第四节 朱寨:严谨而认真的学者 411

第五节 阎纲的「评论诗」 415

第六节 追求「杂色」的王蒙 421

第七节 在蜕变中奋进的雷达 430

第八节 曾镇南的小说评论世界 434

第九节 构筑小说美学殿堂的尝试 440

第十节 他们在走向茂林嘉卉 446

第四编 诗歌理论批评的嬗变 465

第一章 总体勾勒 465

第一节 「文革」前诗评家的几种类型 465

第二节 新时期诗歌理论批评发展的态势 471

第一节 对「文革」前诗歌讨论的检视 482

第二章 失去平静的诗歌论坛 482

第二节 由「朦胧诗」引发的几场论争 497

第三章 诗人的诗论 516

第一节 强调「新诗比旧诗难做」的郭沫若 516

第二节 艾青一以贯之的美学追求 522

第三节 试图解开诗学上的司芬克斯之谜的亦门 527

第四节 何其芳的独特理论建树 532

第五节 学术青春未曾凋谢的公木 539

第六节 真诚坦率、见解犀利的公刘 543

第七节 流沙河隔海说诗 547

第一节 受权力意志支配的安旗 556

第四章 诗评家的诗论 556

第二节 谢冕:新诗潮的歌手 561

第三节 探讨诗美学的李元洛 568

第四节 三大诗论群体透视 572

第五编 孱弱的散文、报告文学、杂文理论批评 579

第一章 散文理论的断裂与延续 579

第二章 蜕变期中的报告文学理论批评 590

第一节 把散文研究推向新高度的林非 599

第三章 有代表性的散文研究和报告文学主张 599

第二节 注重散文特质探讨的佘树森 603

第三节 黄钢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605

第四章 杂文理论批评的昨日和今日 611

第六编 戏剧文学理论批评的丰收 625

第一章 面对新的戏剧世界 625

第一节 在曲折中前进 625

第二节 在重新组合中走向自身 629

第一节 关於戏剧冲突、悲喜剧等问题的讨论 636

第二章 热门话题 636

第二节 关於戏剧观、话剧等问题的争鸣 643

第三章 戏剧理论家及其论著 659

第一节 张庚:杰出的戏剧学学者 659

第二节 将艺术的批评化作批评的艺术的李健吾 667

第三节 顾仲彝、陈瘦竹的戏剧理论研究 674

第四节 余秋雨的戏剧理论工程 686

第五节 步态稳健的谭霈生 692

第六节 阿甲、曲六乙对戏曲艺术的探讨 697

第四章 剧作家的理论主张 712

第一节 佐临的「写意戏剧观」 712

第二节 郭沫若对历史剧理论的贡献 719

第三节 焦菊隐:「出」中国话剧民族化之「新」的戏剧理论 727

第四节 田汉戏剧理论的建设性和实践性 733

第五节 老舍论戏剧语言 740

第六节 高行健「完全的戏剧」理论 745

第一节 以外在特性为本体、内在特性为手段 757

第一章 动向与趋势 757

第七编 建设中的电影文学理论批评 757

第二节 锐意创新的新时期电影理论批评 760

第二章 讨论与争鸣 768

第一节 政治运动对电影争鸣的干扰 768

第二节 没有结论的热烈争辩 775

第三章 长进与开拓 787

第一节 夏衍的电影观念 787

第二节 从注意电影特性到提倡电影文学价值的张骏祥 795

第三节 荒煤:传统电影理论家 800

第四节 「文章辛辣留川味」的钟惦棐 807

第五节 两位「商榷型」的理论家 815

第六节 注意理论和创作双向交流的艺军 822

余论:九○年代的文学批评特徵 831

附录: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大事记(一九四九年七月~一九八九年) 831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987

後记 991

补记 9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