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基础理论 2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气功和气功学 2
第二节 气功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目的和方法 4
第三节 气功的特点 7
一、锻炼的主动性 7
二、练法的多样性 8
三、对象的广泛性 8
四、作用的整体性 9
第四节 气功的分类和流派 10
一、气功的分类 10
二、气功的流派 12
第五节 气功疗法 13
一、防病治病是气功的基本作用 14
二、气功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 14
第六节 发展气功学的意义 16
一、益智健身,养性延年 16
二、气功的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作用 17
三、气医相通,互助互利 17
四、涵养道德,陶冶性情 17
五、科学意义 17
六、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影响 17
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18
八、气功与文教体育事业 19
第二章 气功学基础 22
第一节 真气 23
一、真气的概念 23
二、真气的形成和分布 23
三、真气的作用 24
第二节 丹田和丹田之气 25
一、丹田的概念和部位 25
二、丹田之气 26
三、意守丹田和锻炼丹田之气的作用及意义 26
第三节 脏腑和脏腑之气 28
一、脏腑的功能及其与脏腑之气的关系 29
二、怎样培养脏腑之气 32
第四节 经络和经络之气 33
一、经络的概念和组成 33
二、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反映和临床应用 41
三、经络之气及其特点 42
四、气功锻炼可使经络之气通畅 43
附:十四经气穴图 44
第五节 精、气、神 58
第六节 天、地、人 60
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61
二、人与天地相参 62
第七节 阴阳五行 68
一、阴阳学说 68
二、五行学说 79
第八节 子午流注 83
一、子午流注的含义 84
二、子午流注的基本内容 85
第三章 气功机理的现代研究 94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94
一、脑电图 94
二、肌肉运动时值 95
三、前庭时值 95
四、皮肤电位 95
五、神经递质 96
六、脑科学 96
第二节 呼吸系统 98
一、呼吸频率 98
二、呼吸形式 98
三、肺通气量与潮气量 98
四、肺泡气和呼出气成分 99
五、气体能量代谢 99
六、呼吸中枢与植物神经 100
第三节 消化系统 101
一、胃蠕动 101
二、膈肌活动及胃位升降 101
三、胃液分泌 102
四、唾液分泌 102
五、胆法分泌和肝功能 103
第四节 血液循环系统 104
一、心率 104
二、血管运动 104
三、血压 105
四、皮肤温度 105
五、血液成分 106
第五节 代谢与内分泌系统 106
一、代谢率 106
二、糖代谢 106
三、内分泌 107
第六节 免疫系统 109
一、非特异性细胞免疫 109
二、特异性细胞免疫 109
三、体液免疫 110
四、红细胞免疫 111
五、外气对微生物的影响 111
第七节 气功治癌机理 111
一、精神因素 112
二、免疫因素 112
三、生物电磁场 114
四、温度变化 116
五、血氧、体液酸碱度 117
六、CAMP/cGMP、抑素 118
第八节 外气 120
一、关于外气本质的探讨 120
二、外气效应 120
第九节 其它 125
一、经络感传 125
二、红外热象图 126
三、人体生物序 126
四、人体光图 127
五、人体场 129
六、心理学 130
七、耗散结构理论 132
八、特异功能 132
中篇 功理功法 136
第四章 总论 136
第一节 气功锻炼的三要素 136
一、姿势的锻炼 136
二、呼吸的锻炼 145
三、意念的锻炼 152
四、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57
第二节 练功目的和要领 157
一、练功目的 158
二、练功要领 159
第三节 练功禁忌和注意事项 168
一、功前宜忌和注意事项 168
二、功中宜忌和注意事项 169
三、功后及其它一些宜忌和注意事项 170
四、选择功法的宜忌和注意事项 171
五、关于练功时间和次数 172
第四节 气功的指导 173
一、教功 173
二、领功 175
三、查功 176
四、谈功 180
五、总结练功 181
第五节 练功自觉效应 182
一、正常效应 183
二、异常效应 186
第六节 偏差及其救治 190
一、偏差现象 190
二、出偏原因 191
三、偏差的预防 192
四、几种严重偏差的救治 194
附:偏差的中医药辨证论治 198
第五章 各论 200
第一节 放松功 200
附:保健功 204
第二节 内养功 205
附:强壮功 209
第三节 真气运行法 210
第四节 虚明功 215
附:意气功 225
第五节 六字诀养身法 226
附一 六字诀的配属表 238
附二 道经六字诀 239
附三 去病延年六字诀 239
附四 四季祛病歌 240
第六节 意拳站桩功 240
第七节 行功 247
第八节 峨嵋养生功 264
第九节 五禽气功 279
第十节 强肝明目功 284
第十一节 导引吐纳术 291
第十二节 气功太极拳 316
附:简化太极拳简介 320
第十三节 医疗气功导气发功术 325
第十四节 密阳抗寒功 350
下篇 临床应用 376
第六章 总论 376
第一节 气功的医疗保健作用 377
一、平秘阴阳、调整机体 377
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379
三、培育真气、扶正祛邪 380
四、充实下元、保健延年 381
第二节 气功治疗八法 383
一、汗 383
二、吐 384
三、下 384
四、和 384
五、温 385
六、清 385
七、消 385
八、补 386
第三节 辨证施功 387
一、姿势动作 387
二、呼吸 390
三、意念 391
四、功种 393
第四节 气功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394
一、气功疗法的适应症 394
二、气功疗法的禁忌症 396
第七章 各论 398
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 398
一、溃疡病 398
二、胃下垂 399
三、胃粘膜脱垂 400
四、慢性胃炎 401
五、慢性肝炎 402
六、慢性胆囊炎 403
七、肝硬化 404
八、慢性肠炎 404
九、慢性阑尾炎 405
十、习惯性便秘 406
十一、幽门狭窄 407
十二、肠结核 408
十三、胃次全切除后症候群 409
十四、消化不良 409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410
一、冠心病 410
二、心肌病 412
三、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412
四、高血压 413
五、原发性低血压 414
六、肢端动脉痉挛症(雷诺氏症) 414
七、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415
八、风湿症 416
第三节 神经系统疾病 417
一、神经衰弱 417
二、癔病 418
三、胃肠神经官能症 419
四、心脏神经官能症 419
五、末梢神经炎 420
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421
七、脊髓痨 421
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422
九、中风后遗症 423
十、神经性耳聋 423
十一、脑动脉硬化 424
十二、紧张性头痛 424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 425
一、肺结核 425
二、慢性支气管炎 426
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427
四、支气管扩张 428
五、矽肺 428
六、支气管哮喘 429
第五节 血液系统疾病 429
一、缺铁性贫血 429
二、营养性巨红细胞性贫血 430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430
第六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431
一、肾结核 431
二、遗精阳痿 432
三、前列腺肥大 434
第七节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 436
一、甲状腺机能亢进 436
二、糖尿病 436
第八节 妇科疾病 437
一、盆腔炎 437
二、功能性子宫出血 438
三、子宫脱垂 439
四、闭经 440
五、痛经 441
六、子宫颈糜烂 441
七、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441
八、更年期综合症 442
第九节 五官科疾病 443
一、原发性青光眼 443
二、视神经萎缩 444
三、慢性扁桃体炎 445
四、慢性咽喉炎 446
五、内耳眩晕症(美尼尔氏综合症) 446
第十节 其它 447
一、颈椎病 447
二、肿瘤 449
三、肿瘤术后的气功疗法 449
- 《天下奇闻大观 怪物、异兽卷》王一心等编 1990
- 《舞道武艺 武舞基础理论与训练》李北达编著 2012
- 《生物空间医学》黄肿林著 2013
- 《回春功 下》沈新炎编著 2012
- 《松静气功》孙之镐编著 1982
- 《图说少林三绝》安在峰编著 2012
- 《传统武术与健身研究》钟为民,徐宏魁,王彦庆主编 2012
- 《少林秘传内功》吴霞著 2013
- 《思维、疾病与气功》卢淳编 1991
- 《中华气功学概论 中华气功学基础教程 1》林中鹏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