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志  1928-2010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志  1928-2010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志 1928-2010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志》编纂委员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0095415
  • 页数:5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按概述、历史沿革、学科建设、重要科研成果、技术支撑、人力资源、学术合作与交流、所务管理、人物、大事记十个部分,记述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1928年建所以来直至2010年期间的发展概况。以概述为纲,以大事记为经,以各专志为纬,形成逻辑严密、系统性强的结构。全书100万字以上,其中20%篇幅用于集中排印图片,其余篇幅以文字为主,配有少量插图、表格。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志 1928-2010》目录

第一篇 概述 1

第二篇 历史沿革 9

第一章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10

第一节 创建与变迁 10

第二节 科学与技术工作 11

第二章 北平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 14

第一节 创建与变迁 14

第二节 科学与技术工作 15

第三章 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17

第一节 创建经过 17

第二节 建所初期专项研究与成果 17

第三节 专题研究概况 19

第三篇 学科发展与变迁 21

第一章 光物理 22

第一节 发展概述 22

第二节 光谱学 25

第三节 激光器研制 28

第四节 信息光学 30

第五节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31

第六节 国防任务及其他研究工作 37

第二章 晶体学 42

第一节 发展概述 42

第二节X射线粉末衍射、相图与相变 43

第三节 单晶体结构分析及分析方法 48

第四节 晶体缺陷 52

第五节XAFS方法及液体结构和性质 55

第六节 人工晶体生长 56

第七节 晶体性能与相关理论 63

第三章 磁学 67

第一节 发展概述 67

第二节 金属磁性和稀土永磁 71

第三节 氧化物磁性 75

第四节 磁性薄膜及其他低维磁性材料 77

第五节 自旋电子学材料、物理及器件 80

第六节 磁性材料的磁热效应 81

第七节 磁性测量及其他分析手段的建立 83

第八节 磁性理论研究及其他 85

第四章 金属和非晶物理 87

第一节 金属物理 87

第二节 非晶物理 92

第五章 电子显微学 102

第一节 发展概述 102

第二节 早期的透射电子显微学和电子衍射 105

第三节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学 106

第四节 电子晶体学图像处理 109

第五节 分析电子显微学 114

第六节 其他电子显微学方法 116

第七节 新材料的电子显微学应用研究 118

第六章 半导体物理 121

第一节 发展概述 121

第二节 元素半导体 122

第三节 化合物半导体的早期研究 123

第四节 分子束外延技术研发和材料研究 124

第五节 宽禁带半导体 127

第六节 有机半导体 131

第七章 发光学 133

第一节 发展概述 133

第二节 红外磷光体 135

第三节 硫化锌光致发光材料和相关物理问题 136

第四节 硫化锌电致发光材料、器件和相关物理问题 138

第五节 阴极射线发光材料和器件应用 140

第六节 其他研究工作 140

第八章 低温物理和技术 142

第一节 低温制冷技术 143

第二节 低温实验技术 147

第三节 低温物理 149

第九章 声学 154

第一节 空气声学 155

第二节 超声学 159

第十章 电子学和计算机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162

第一节 半导体电子学 163

第二节 磁膜存储器 164

第三节 微弱信号检测 166

第四节 微计算机应用 168

第五节 数据采集和变换 169

第六节 计算机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171

第七节 仪器研制、图像处理和仪器维修 173

第八节 其他研究工作 174

第十一章 超导物理、材料和应用 176

第一节 发展概述 177

第二节 常规超导体研究 181

第三节第Ⅱ类超导体的技术应用 184

第四节 液氮温区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和早期的探索研究 185

第五节 铜氧化物超导体和相关氧化物的物理性能研究 190

第六节 非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 193

第七节 超导薄膜电子学器件 195

第八节 与超导学科发展相关联的研究条件的建设 198

第十二章 高压物理和技术 202

第一节 发展概述 202

第二节 金刚石等超硬材料的高压合成、应用和开发 204

第三节 高压下状态方程、物性和相变的研究及实验方法 206

第四节 超导、磁性和非晶等材料的高压合成及研究 209

第五节 高压技术及设备和金属氢研究 210

第六节 极端条件下新材料的研制 214

第十三章 等离子体物理 219

第一节 高温等离子体和受控热核反应研究 220

第二节 基础等离子体物理过程和应用基础研究 225

第三节 等离子体理论 228

第四节 学术交流和研究生教育 229

第十四章 凝聚态理论 232

第一节 发展概述 232

第二节 磁性物理 234

第三节 表面与半导体物理 235

第四节 低维强关联物理 235

第五节 自旋与轨道电子学 236

第六节 低维量子输运 237

第七节 凝聚态物理中贝里相位研究 238

第八节 多体理论和统计物理 239

第九节 原子分子物理和光学方面的理论研究 240

第十节 冷原子物理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240

第十一节 量子信息与计算 241

第十五章 光谱技术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244

第一节 发展概述 244

第二节 磁光晶体与磁光光谱 245

第三节 拉曼散射研究与技术应用 246

第四节 布里渊散射研究与技术应用 247

第十六章 表面物理 250

第一节 发展概述 250

第二节 金刚石薄膜生长 252

第三节 轻元素新纳米结构 252

第四节 表面低维结构生长动力学 253

第五节 表面与低维结构新奇量子现象 255

第六节 其他研究工作 257

第十七章 计算物理与计算材料科学 260

第一节 表面、表面吸附及其结构 261

第二节 非平衡态动力学现象 262

第三节 功能材料及其物理 263

第四节 电子关联、多自由度耦合及相关材料 264

第五节 相关计算方法与软件开发 266

第六节 计算机硬件与系统 266

第十八章 固体离子学、电池物理、太阳能材料与器件 268

第一节 固体离子学与电池物理 268

第二节 太阳能材料与器件 272

第十九章 空间材料科学与实验技术 278

第一节 空间材料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279

第二节 空间金属与合金的凝固 280

第三节 空间晶体生长 283

第四节 颗粒物质的运动行为 285

第五节 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技术与设备 285

第二十章 纳米物理与器件 291

第一节 发展概述 291

第二节 碳纳米管的控制生长、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293

第三节 未来信息材料及其器件物理 295

第四节 等离激元光子学 299

第二十一章 软物质物理 303

第一节 离散颗粒物质的集团响应与动力学 303

第二节 单分子与单细胞生物物理 305

第三节 生物大分子的静态和动态结构 306

第二十二章 微纳加工技术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309

第一节 微纳加工工艺 310

第二节 低维人工结构的物性 312

第三节 低维人工结构的器件与集成 314

第四节 微纳加工技术交流与推广 316

第二十三章 中国散裂中子源及其靶站谱仪 318

第一节 中国散裂中子源立项 318

第二节 中国散裂中子源靶站设计 319

第三节 中国散裂中子源谱仪设计 323

第四节 关键设备与技术的预制研究 325

第五节 中国散裂中子源用户和研究生培养 326

第二十四章 其他学科 327

第一节 电学和无线电技术 327

第二节 地球物理和科学考察 328

第三节 成分分析与应用 331

第四节 红外物理与技术 333

第五节 电介质物理 335

第六节 技术物理实验中心 336

第七节 一号任务 337

第八节 离子束实验室 338

第四篇 职工队伍 343

第一章 职工 344

第一节 职工人数 344

第二节 人员结构 344

第三节 高端人才 346

第二章 人物 348

第一节 人物简介 348

第二节 人物榜 377

第五篇 科技成果与推广、国际交流与合作 383

第一章 科技成果 384

第一节 论文 386

第二节 专著 387

第三节 专利 389

第四节 获奖 389

第二章 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开发 402

第一节 科技成果的无偿推广 402

第二节 科技成果的自主开发 402

第三节 科技成果的联合开发 407

第三章 国际交流与合作 411

第一节 进修和考察 411

第二节 来访和讲学 412

第三节 合作研究 414

第四节 国际会议 418

第六篇 管理体系 421

第一章 行政管理 422

第一节 行政管理体制 422

第二节 规章制度建设 423

第三节 档案管理 424

第四节 安全保卫工作 426

第二章 人事管理 427

第一节 聘用制度 427

第二节 职务评聘 428

第三节 考核管理 428

第四节 薪酬福利 428

第五节 职工教育与培训 429

第六节 人才培养、选拔和引进 430

第七节 离退休职工管理 431

第三章 科技管理 433

第一节 科技管理组织形式 433

第二节 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管理 433

第三节 科技评价 435

第四节 科技成果管理 435

第五节 学术活动与交流 436

第六节 专家委员会 437

第四章 财务和资产管理 438

第一节 财务制度与财务管理 438

第二节 财务收支状况 439

第三节 资产管理 440

第五章 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后工作 443

第一节 专业设置 444

第二节 研究生招生 444

第三节 研究生培养 446

第四节 研究生导师 448

第五节 博士后工作 449

第六章 党群组织 451

第一节 中共物理所委员会 451

第二节 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 455

第三节 统战工作 457

第四节 共青团组织 457

第五节 妇女工作委员会 458

第七篇 科技支撑体系 459

第一章 基本建筑设施 460

第一节 中研院物理所的建筑设施 460

第二节 北研院物理所和中科院应用物理所的建筑设施 461

第三节 中科院物理所的建筑设施 462

第二章 仪器设备 466

第一节 中研院物理所和北研院物理所的仪器设备 466

第二节 中科院应用物理所的仪器设备 467

第三节 中科院物理所的仪器设备 468

第三章 附属工厂 473

第一节 中研院物理所和北研院物理所附属工厂 473

第二节 中科院应用物理所和物理所附属工厂 475

第四章 图书情报与计算机网络 479

第一节 图书情报 479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 482

第五章 后勤服务 485

第一节 机构变迁 485

第二节 主要工作 485

第八篇 学会办公室、期刊编辑部及其他 489

第一章 中国物理学会办公室 490

第一节 中国物理学会简介 490

第二节 中国物理学会办公室的工作 491

第二章 期刊编辑部 495

第一节《物理学报》编辑部 495

第二节《中国物理B》编辑部 496

第三节《物理通报》编辑部 497

第四节《物理》编辑部 497

第五节《中国物理快报》编辑部 498

第三章 中国科学院北京物质科学研究基地办公室 500

大事记 501

附录 513

一、职工名单和博士生导师名单 513

二、获学位的研究生名单和博士后名单 527

三、历届所务会、党委会、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名单 537

四、其他计量单位与SI单位的对照和换算 546

内容索引 547

后记 56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