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小学教学艺术实用全书
中小学教学艺术实用全书

中小学教学艺术实用全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显国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382087X
  • 页数:762 页
图书介绍:
《中小学教学艺术实用全书》目录

第一篇 教学艺术基本原理 1

一、教学艺术研究的历史线索 1

(一)我国教育家关于教学艺术的思想 1

(二)国外教学艺术思想的初步研究 2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学艺术研究 3

(四)教学艺术研究的历史必然 6

二、教学艺术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7

(一)关于教学是一门艺术 7

(二)关于教学艺术和教学科学 9

(三)教学艺术的本质 11

(四)教学艺术的种类 13

三、教学艺术的特点 15

(一)形象性 15

(二)情感性 15

(三)灵活性 16

(四)娱乐性 17

(五)个性化 17

(六)创造性 17

(七)魅力性 18

四、教学艺术的功能 18

(一)教学艺术能培养学生的美感,发展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8

(二)教学艺术能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增长和探索能力的提高 19

(三)教学艺术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 19

(四)教学艺术能维护和推动教学过程的进展,是教学活动的动力 19

五、教学艺术的创造 20

(一)教学艺术创造的生理学基础 20

(二)教学艺术创造的心理学基础 21

(三)教学艺术创造的美学基础 23

(四)教学艺术创造的教育学基础 24

(五)教学艺术创造的社会条件 24

(六)教学艺术创造的学校条件 25

(七)教学艺术创造的心理条件 26

(八)教学艺术创造的各种条件的结合 28

六、教学艺术的掌握与应用 29

(一)教学艺术的掌握 29

(二)教学艺术的应用 33

七、教学艺术的基本范畴之一:教学风格 37

(一)教学风格的本质 37

(二)教学风格的类型 38

(三)教学风格的形成因素 39

(四)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 40

(五)教学风格的指标 41

八、教学艺术的基本范畴之二:教学机智 44

(一)教学机智的本质 44

(二)教学机智的特点 45

(三)教学机智举例 46

九、教学艺术的基本范畴之三:教学幽默 49

(一)教学幽默的内涵 49

(二)教学幽默的特点 50

(三)教学幽默的作用 50

(四)运用教学幽默的原则 52

(五)教学幽默的表现形式 53

(六)教学幽默感的培养 54

第二篇 备课艺术 56

一、备课的意义 56

(一)备课的含义 56

(二)备课的地位 56

(三)备课的意义 57

二、备课的种类 57

(一)教师备课与学生备课 57

(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 58

(三)单班备课与复式备课 58

(四)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58

(五)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58

(六)综合课的背课和单一课的备课 59

三、备课的基本原则 59

(一)方向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原则 59

(二)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统一原则 60

(三)整体性原则 60

(四)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原则 61

(五)发展性原则 61

(六)新异性原则 61

(七)陶冶性原则 62

四、备课的一般程序 62

(一)明确教学任务,确立教学目的 62

(二)了解教学对象 63

(三)掌握教学内容 63

(四)选择教学方法 64

(五)准备教具 64

(六)设计教学过程 65

(七)编写教案 66

(八)说课与试讲 67

(九)反馈调整 67

五、备课实例 68

(一)第九册作文教学计划 68

(二)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70

(三)有余数除法的教案设计 72

(四)《初冬》的不同教法设计 73

(五)浅谈小学历史备课与课堂教学设计 75

(六)从一节分数加减法复习课看复习课的设计 77

第三篇 开讲艺术 80

一、开讲艺术的特征 80

(一)审美性特征 80

(二)创造性特征 80

(三)情感性特征 80

(四)形象性特征 80

(五)新颖性特征 81

(六)周密性特征 81

(七)趣味性特征 81

(八)目的性特征 82

(九)灵活性特征 82

(十)启发性特征 82

(十一)多样性特征 83

二、开讲艺术的功能 83

(一)保护记忆功能 83

(二)激发学习动机功能 83

(三)促进智能发展功能 83

(四)发挥美感功能 84

(五)激发兴趣功能 84

(六)承上启下功能 84

(七)调剂学习情绪功能 84

三、开讲艺术的原则 85

(一)激发兴趣原则 85

(二)启迪思维原则 85

(三)触发情感原则 85

(四)新奇多变原则 86

(五)直观形象原则 86

(六)审美体验原则 86

四、开讲艺术的方法 86

(一)引趣式开讲法 86

(二)诱导式开讲法 90

(三)提问式开讲法 95

(四)概括式开讲法 100

(五)描述式开讲法 103

(六)情境式开讲法 107

(七)悬念式开讲法 111

(八)练习式开讲法 116

(九)激励式开讲法 118

(十)实验式开讲法 121

(十一)观察式开讲法 124

第四篇 课堂提问艺术 127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27

(一)激发学生兴趣 127

(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27

(三)调控教学过程 128

(四)引起学生注意 129

(五)利于心智技能形成 129

(六)引入新课功能 129

(七)激励学习积极性功能 129

二、课堂提问的理论依据 129

(一)课堂提问的心理学依据 129

(二)课堂提问的教育学依据 131

(三)课堂提问的“三论”依据 135

三、课堂提问的类型 139

(一)按课堂提问的问题分类 139

(二)按课堂提问的形式分类 140

(三)各种提问类型的频率分析 142

四、课堂提问的优化 143

(一)课堂提问的优化原则 143

(二)课堂提问的优化标准 147

五、课堂提问的方法 150

(一)次序法 150

(二)铺垫法 150

(三)核心法 151

(四)对比法 151

(五)引导法 152

(六)想象法 152

(七)点睛法 152

(八)寻究法 152

(九)引路法 153

(十)破题法 153

(十一)综合法 153

(十二)评论法 154

(十三)连环法 154

(十四)消化法 155

(十五)发散法 155

(十六)激趣法 155

(十七)重复法 155

(十八)迁移法 156

(十九)诱发法 157

(二十)逆向法 157

六、课堂提问的技巧 158

(一)明确目的 158

(二)围绕中心 158

(三)言简意赅 158

(四)富有趣味 158

(五)启发思维 158

(六)考虑程度 159

(七)类型多样 159

(八)形式新颖 159

(九)难点分散 160

(十)抓住关键 160

(十一)把握线索 160

(十二)以旧引新 160

(十三)理正关系 160

(十四)显现亮度 160

(十五)挖掘深度 160

(十六)设置坡度 161

(十七)难易适度 161

(十八)因势利导 161

(十九)逐层深化 161

(二十)先易后难 161

(二十一)逻辑顺序 162

(二十二)激发悬念 162

(二十三)激疑问难 162

(二十四)利用矛盾 162

(二十五)相机诱导 163

(二十六)叩其两端 163

(二十七)提要钩玄 163

(二十八)运用对比 163

(二十九)画龙点睛 163

(三十)点拨启迪 164

(三十一)一石三鸟 164

(三十二)环环相扣 164

(三十三)变换角度 164

(三十四)结合板书进行提问 164

七、课堂提问设计的艺术 165

(一)课堂提问设计的意义 165

(二)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化 165

(三)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68

八、启发学生提问的艺术 187

(一)投石激浪巧提问 188

(二)比较中激发思维 188

(三)学科特点要鲜明 191

(四)主体地位作保证 194

(五)善引善导掀高潮 197

(六)提问原因要分明 199

(七)提问技巧常记心 200

九、启发学生答问的艺术 201

(一)创造良好气氛 201

(二)引导学生自己置疑 204

(三)把握提问时机 205

(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206

(五)选择好提问方法 207

(六)注意及时反馈调控 209

(七)加强评价,正面强化 211

(八)答问后的处理艺术 212

(九)处理学生不答问题的对策 212

十、课堂提问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216

(一)遵循课堂提问基本原则 216

(二)做好课堂提问的准备工作 218

(三)确定课堂提问的程序 219

(四)掌握提问的策略 221

第五篇 板书艺术 226

一、板书的重要性 226

二、板书的美学要素 227

(一)情感美 227

(二)简洁美 227

(三)对称美 229

(四)照应美 229

(五)和谐美 229

(六)流动美 230

(七)立体美 230

(八)布局美 231

(九)整体美 231

(十)整齐美 232

(十一)含蓄美 232

(十二)哲理美 232

(十三)奇异美 233

(十四)造型美 234

(十五)线条美 236

(十六)文字美 236

(十七)色彩美 237

三、板书的功能 237

(一)增强记忆力 238

(二)发展思维力 238

(三)提高审美力 239

(四)培养创造力和提高理解力 239

(五)化静为动 239

(六)思维导向 240

(七)总结联想 240

(八)归纳概括 241

四、板书设计的原则 241

(一)目的性原则 241

(二)准确性原则 241

(三)简练性原则 242

(四)直观性原则 242

(五)整体性原则 242

(六)条理性原则 242

(七)启发性原则 243

(八)实用性原则 244

(九)多样性原则 244

(十)示范性原则 244

(十一)相称性原则 244

(十二)针对性原则 245

(十三)系统性原则 246

(十四)概括性原则 247

(十五)计划性原则 248

(十六)灵活性原则 248

(十七)时效性原则 248

五、板书设计的方法 250

(一)图象法 251

(二)形象法 252

(三)归纳法 252

(四)推理法 252

(五)信息交合法 253

(六)一点切入法 254

(七)逆向分析法 254

(八)以点带面法 255

(九)重点突破法 255

六、板书设计的形式 256

(一)板画式板书 256

(二)连线式板书 257

(三)提示式板书 257

(四)提问式板书 257

(五)脉络式板书 258

(六)辐射式板书 258

(七)往复式板书 258

(八)交叉式板书 259

(九)对比式板书 259

(十)线索式板书 260

(十一)总分式板书 260

(十二)递进式板书 260

(十三)鱼贯式板书 260

(十四)评论式板书 260

(十五)方阵式板书 261

(十六)坐标式板书 261

(十七)联系式板书 262

(十八)螺旋式板书 262

(十九)显微式板书 262

(二十)浓缩式板书 262

(二十一)纺锤式板书 263

(二十二)扇面式板书 263

(二十三)排列式板书 263

(二十四)练习式板书 263

(二十五)宝塔式板书 264

(二十六)阶梯式板书 264

(二十七)条幅式板书 264

(二十八)回环式板书 264

(二十九)摘录式板书 265

(三十)对称式板书 265

(三十一)表格式板书 265

七、板书设计的技巧 266

(一)精心构思 整体设计 266

(二)合理布局 虚实相生 266

(三)锤炼文字 概括点拨 267

(四)技艺熟练 富于创新 267

(五)师生合作 共同参与 267

(六)运用线条 加强联想 267

(七)图象辅助 有机结合 268

(八)立体构思 排列有序 269

(九)抓住特点 灵活多变 269

(十)美观大方 精炼醒目 269

(十一)配合讲解 适时板书 270

(十二)纵向反馈 和谐共振 270

(十三)简洁迅速 突出中心 270

(十四)循序渐进 拓宽思路 271

(十五)注重结构 培养能力 271

(十六)布局美观 激发情趣 271

(十七)突出感知 详略得当 271

(十八)标新立异 富于启发 272

(十九)教学训练 有机结合 272

(二十)整理归纳 构建网络 272

(二十一)梳理比较 沟通联系 272

(二十二)归纳类比 区别异同 273

八、板书的造型艺术 273

(一)以事件主题为中心,利用圆形、椭圆形板书造型 273

(二)以人物之间矛盾为中心,利用两圆相交板书造型 274

(三)以事件经过为中心,利用平行线、长方形、三角形板书造型 274

(四)以事件发生地点为中心,利用十字形板书造型 275

(五)以人物行动或心理描写为中心,利用菱形或正方形板书造型 275

(六)以文章思路为中心,利用阶梯式板书造型 275

九、板书的对比艺术 276

(一)《一个苹果》不同形式板书艺术评析 276

(二)《望庐山瀑布》不同形式板书艺术评析 277

十、板画艺术 279

(一)板画的意义和特点 279

(二)板画的作用 279

(三)板画的设计 281

第六篇 教学语言艺术 284

一、教学语言艺术的原则 284

(一)善意尊重原则 284

(二)可接受性原则 286

(三)协调一致原则 287

二、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290

(一)教学语言的内容美 290

(二)教学语言的形式美 291

(三)教学语言的音色美 293

(四)教学语言的情感美 295

(五)教学语言的节奏美 296

三、教学语言的表达艺术 298

(一)解释说明法 299

(二)推导论证法 300

(三)分析综合法 301

(四)对照比较法 302

(五)旁征博引法 303

(六)强调突出法 304

(七)委婉含蓄法 306

(八)提问质疑法 307

四、教学语言表达应注意的问题 308

(一)解释说明的生动性 309

(二)推导论证的联系性 309

(三)分析综合的条理性 310

(四)对照比较的鲜明性 310

(五)旁征博引的流畅性 311

(六)强调突出的适度性 311

(七)委婉含蓄的可解性 312

(八)提问置疑的启发性 312

五、课堂开讲的语言艺术 313

(一)开讲语言艺术的应用原则 313

(二)开讲语言艺术的教学形式 315

(三)开讲语言的设计方法 318

六、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 320

(一)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应用原则 320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322

(三)提问语言的设计方法 323

七、课文举例的语言艺术 323

(一)举例的语言艺术应用原则 323

(二)举例在语言上应注意的问题 324

八、课堂结尾的语言艺术 324

(一)结尾的语言艺术应用原则 324

(二)结尾的语言艺术运用方法 326

九、教学语言的非言语交流 328

(一)教师仪表 329

(二)人际距离 331

(三)教具语言 332

十、态势语言艺术 334

(一)态势语言及其特征 334

(二)态势语言运用的原则 337

(三)态势语言运用失误举要 339

(四)态势语言表达训练 341

十一、学科教学语言艺术标准 343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艺术 344

(二)语文课教学语言特点 344

(三)数学课的教学语言要求 346

(四)历史课教学语言艺术 347

(五)地理课教学语言应用 350

第七篇 激趣艺术 352

一、兴趣的概述 352

(一)兴趣的概念 352

(二)产生兴趣的动因 353

(三)兴趣的分类 355

二、兴趣的作用 356

(一)兴趣是学生渴望求知的内部动力 356

(二)兴趣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因素 357

(三)兴趣是开发学生大脑潜能的有效措施 358

(四)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诱因 358

(五)兴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358

三、兴趣的培养途径 359

(一)学生的自我培养 359

(二)教师和家长的培养 359

四、兴趣的培养模式 360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60

(二)从“兴趣点”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64

(三)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68

(四)遵循“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互转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72

(五)应用“成功——兴趣——成功”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74

(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75

五、激趣的策略 380

(一)新奇激趣法 380

(二)悬念激趣法 381

(三)直观激趣法 382

(四)提问激趣法 383

(五)情感激趣法 384

(六)设疑激趣法 385

(七)情趣激趣法 387

(八)情境激趣法 388

(九)知识激趣法 389

(十)导语激趣法 391

(十一)以美激趣法 391

(十二)操作激趣法 393

(十三)游戏激趣法 394

(十四)竞赛激趣法 395

(十五)练习激趣法 395

(十六)图示激趣法 401

(十七)表演激趣法 401

(十八)讨论激趣法 402

(十九)实验激趣法 402

(二十)迁移激趣法 402

六、学科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403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403

(二)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404

(三)作文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411

(四)数学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412

(五)物理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417

(六)化学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420

(七)地理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424

(八)历史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429

(九)音乐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434

(十)美术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436

第八篇 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艺术 438

一、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的作用与功能 438

(一)强烈的激励功能 438

(二)鲜明的愉悦功能 438

(三)有效的促学功能 438

(四)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 438

(五)掀起课堂小高潮的要件 439

二、巧妙提问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 439

(一)由浅入深巧提问 439

(二)通过故事巧提问 440

三、巧设置悬念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 440

四、辨析错题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 441

五、鼓励发散思维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 442

六、通过生动活泼游戏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 443

七、有趣的实验操作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 445

八、创设动人情境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 447

(一)绘声绘色朗读和形态动作 447

(二)创设动人情境引入高潮 447

九、运用直观形象手段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 449

十、课堂辩论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 451

十一、运用综合手段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 452

第九篇 练习设计艺术 454

一、练习设计的意义 454

(一)巩固强化作用 454

(二)因材施教作用 454

(三)信息反馈作用 454

(四)非智力因素培养作用 455

二、练习设计的原则 455

(一)目的性原则 455

(二)整体性原则 455

(三)针对性原则 456

(四)层次性原则 456

(五)适度性原则 456

(六)适量性原则 457

(七)少、精、活原则 457

(八)趣味性原则 457

(九)典型性原则 458

(十)启发性原则 458

三、练习的类型 459

(一)基础型练习 459

(二)迁移型练习 459

(三)准备型练习 459

(四)启发型练习 460

(五)单一型练习 460

(六)综合型练习 460

(七)对比型练习 460

(八)针对型练习 461

(九)尝试型练习 461

(十)发展型练习 461

(十一)变式型练习 461

(十二)诊断型练习 462

(十三)创造型练习 462

(十四)实践型练习 462

四、练习题设计与技巧 462

(一)选择题的设计 462

(二)判断题的设计 466

(三)填充题的设计 467

(四)改错题的设计 467

(五)配对题的设计 468

(六)分类题的设计 468

(七)连接题的设计 468

(八)简答题的设计 468

五、练习题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469

(一)理解编排意图 依据大纲教材 469

(二)强化针对意识 练习注意实际 469

(三)明确教学目的 突出练习重点 470

(四)练习形式多样 激发学生兴趣 470

(五)加强对比练习 克服思维定势 470

(六)结合实际操作 加深意义理解 470

(七)学习编题技巧 掌握解题规律 471

(八)掌握时间维度 适当练习密度 472

(九)复习题注意“六性” 增强复习效果 472

六、练习指导的技巧 473

(一)在练习中做到有序 473

(二)发挥主导作用 474

(三)处理好练习中的几个关系 474

七、搞好练习反馈 475

(一)反馈在练习中的作用 475

(二)设计反馈练习的目的 476

(三)反馈练习的方法 477

八、练习批改的技巧 477

(一)练习布置的方法 477

(二)练习批改的原则 478

(三)练习批改的方法 479

(四)练习批改注意的问题 480

九、练习讲评的技巧 481

(一)练习讲评的意义 481

(二)练习讲评的方法 481

(三)练习讲评须注意的问题 482

(四)如何写好练习批改录 483

十、总复习的艺术 484

(一)总复习设计的艺术 484

(二)总复习组织的艺术 488

(三)总复习操作的艺术 490

第十篇 结尾艺术 495

一、课堂结尾的特点 495

(一)目标性 495

(二)引导性 495

(三)针对性 496

(四)激励性 496

(五)粘连性 496

二、课堂结尾的原则 496

(一)精要原则 497

(二)呼应原则 497

(三)多样性原则 497

三、课堂结尾的42种方法 497

(一)复述式结尾 497

(二)自然式结尾 498

(三)回收式结尾 498

(四)发散式结尾 498

(五)练习式结尾 498

(六)迁移式结尾 498

(七)推测式结尾 498

(八)假想式结尾 498

(九)谜语式结尾 498

(十)游戏式结尾 498

(十一)归纳式结尾 499

(十二)朗读式结尾 499

(十三)抒情式结尾 499

(十四)点晴式结尾 499

(十五)概括中心式结尾 499

(十六)提炼式结尾 499

(十七)提问式结尾 499

(十八)讨论式结尾 499

(十九)激发式结尾 500

(二十)悬念式结尾 500

(二十一)渗透式结尾 500

(二十二)铺垫式结尾 500

(二十三)音乐式结尾 500

(二十四)儿歌式结尾 500

(二十五)竞赛式结尾 500

(二十六)激趣式结尾 501

(二十七)展现式结尾 501

(二十八)观察式结尾 501

(二十九)联系式结尾 501

(三十)探索式结尾 501

(三十一)拓展式结尾 501

(三十二)暗含式结尾 501

(三十三)寓意式结尾 501

(三十四)异峰突起式结尾 501

(三十五)照应式结尾 502

(三十六)总结式结尾 502

(三十七)类比式结尾 502

(三十八)质疑式结尾 502

(三十九)想象式结尾 503

(四十)比赛式结尾 503

(四十一)故事式结尾 503

(四十二)结果有法,而无定法结尾 503

第十一篇 选择教学方法的艺术 504

一、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 504

(一)依据教学原则 504

(二)依据教学目标 504

(三)依据教学内容 504

(四)依据学科特点 504

(五)依据学生特征 505

(六)依据教师特点 505

二、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 505

三、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506

(一)注意反馈调控优化课堂结构 506

(二)注意灵活性和调控性 506

(三)注意积极性与整体性 507

(四)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 507

(五)注意教法与学法的统 507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比较与评价标准 508

(一)教学方法选择比较 508

(二)教学方法的评价标准 508

五、有特色的教学方法简介 509

(一)邱学华尝试教学法 509

(二)刘显国反馈教学法 510

(三)魏书生语文六步教学法 511

(四)黎世法六课型(因素)单元教学法 512

(五)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 513

(六)目标教学法 514

(七)政治五步教学法 514

(八)语文问题导读法 514

(九)数学引疑五步教学法 515

(十)物理悬念教学法 515

(十一)化学程序启发教学法 516

(十二)物理四环节启发教学法 516

(十三)英语双调控教学法 516

(十四)自然课情境激励教学法 517

(十五)历史读评练教学法 518

第十二篇 学法指导艺术 519

一、学习的基本原理 519

(一)学习概述 519

(二)学习的规律 521

(三)学习的理论 526

二、学法指导概述 548

(一)学法指导的含义 548

(二)学法指导的性质 549

(三)学法指导的要求 549

三、学法指导的意义 551

(一)学法指导是转变教学观念的突破口 551

(二)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552

(三)学法指导是发挥学生内因作用的有力措施 552

(四)学法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552

(五)学法指导是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553

四、学法指导的过程 553

(一)学法指导过程的实质 553

(二)学法指导过程的谐振 554

(三)学法指导过程的控制 557

(四)学法指导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559

五、学法指导的内容 561

(一)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 561

(二)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561

(三)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 561

(四)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 561

(五)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562

六、学法指导的原则 562

(一)针对性原则 562

(二)操作性原则 563

(三)系统性原则 563

(四)点面结合原则 564

(五)情感意志原则 565

七、学法指导的模式 565

(一)课程传授式 565

(二)专题讲座式 566

(三)学科渗透式 566

(四)学法诊断式 567

(五)经验交流式 567

(六)自学辅导式 568

(七)学习规程式 568

(八)过程渗透式 568

(九)专项训练式 568

(十)点拨指导式 569

(十一)转换迁移式 569

(十二)领悟发现式 570

八、学法指导的方法 570

(一)讲授指导法 570

(二)示范指导法 570

(三)提示指导法 570

(四)思路指导法 571

(五)归纳指导法 571

(六)程序指导法 571

(七)对比指导法 571

(八)渗透指导法 572

(九)求异指导法 572

(十)歌诀指导法 572

(十一)教授指导法 573

(十二)规律指导法 573

(十三)比拟指导法 573

(十四)说理指导法 573

(十五)反复指导法 574

(十六)矫正指导法 574

(十七)兴趣指导法 574

(十八)比较指导法 574

(十九)摹仿指导法 575

(二十)概括指导法 575

(二十一)操作指导法 575

(二十二)读书指导法 576

(二十三)问题指导法 576

(二十四)设疑指导法 576

(二十五)研究指导法 577

(二十六)结构指导法 577

九、学法指导的应用 578

(一)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578

(二)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586

(三)物理教学中的阅读指导 587

(四)化学教学中的阅读指导 589

(五)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591

(六)地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595

(七)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597

(八)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指导 601

十、学法指导的研究 603

(一)学法指导的指导思想 603

(二)学法指导的制约因素 603

(三)学法指导的方法选择 604

(四)学法指导研究的基本问题 604

第十三篇 电化教学艺术 607

一、电化教学概述 607

(一)电化教学的特点 607

(二)电化教学的作用 607

二、电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608

(一)明确目的,讲究实效原则 608

(二)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原则 609

(三)媒体选择与组合最优化原则 609

(四)直观与抽象相结合原则 610

(五)及时准确的反馈原则 610

三、课堂电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611

(一)充分发挥教材的主导作用 611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11

(三)充分发挥媒体的中介作用 612

四、运用电教媒体 612

(一)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612

(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的艺术 616

五、电化教学的十四种方法 617

(一)积累资料法 617

(二)充实内容法 617

(三)再现过程法 618

(四)快速展示法 618

(五)激发兴趣法 618

(六)创设情境法 618

(七)推陈出新法 618

(八)拓宽形式法 619

(九)理清文路法 619

(十)启迪思考法 619

(十一)强化重点法 619

(十二)点化难点法 619

(十三)直观演示法 619

(十四)视听结合法 620

第十四篇 目标教学艺术 621

一、制定目标艺术 621

(一)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 622

(二)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 622

(三)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 623

(四)教学目标要难易适度 623

二、前提测评艺术 624

(一)前提测评的意义 624

(二)前提测评的特点 625

(三)前提测评的原则 625

(四)前提测评的形式 625

(五)前提测评应注意的问题 627

三、认定目标艺术 628

(一)主要的认定方式:口述认定和书写认定 628

(二)主要的认定方法:课前集中认定和课中分层认定 628

四、导学达标艺术 629

(一)实验法 629

(二)操作法 630

(三)发现法 631

(四)阅读法 631

(五)矛盾法 632

(六)达标四种方法 633

五、达标测评艺术 635

(一)编制测试题的艺术 635

(二)达标测评的方式 635

(三)评价、矫正的艺术 636

第十五篇 课堂教学应变艺术 637

一、课堂教学应变艺术概述 637

(一)什么叫课堂教学应变艺术 637

(二)课堂应变活动的特性 637

(三)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类型 637

(四)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638

二、课堂教学应变的常用方法 639

(一)幽默法 639

(二)宽容法 639

(三)警告法 639

(四)分身法 640

(五)克制法 640

(六)嫁接法 640

(七)暂冻法 640

(八)调虎离山法 640

(九)因势利导法 641

(十)转换思路法 641

(十一)问题转换法 641

(十二)增补法 641

(十三)升温法 641

(十四)讨论法 641

(十五)激将法 642

(十六)调整法 642

(十七)暗收法 642

(十八)错导法 642

(十九)悬挂法 643

(二十)注视法 643

(二十一)暗示法 643

(二十二)提问法 643

(二十三)沉默法(停顿)法 643

(二十四)接近法 644

(二十五)表扬法 644

(二十六)特殊法 644

(二十七)情感法 644

(二十八)诱导法 644

(二十九)旁敲侧击法 644

(三十)设悬激奇法 644

第十六篇 完善课堂教学其他方面的艺术 646

一、教学的人际关系艺术 646

(一)教师的人际关系 646

(二)教师之间的协调艺术 648

(三)师生之间的融洽艺术 650

(四)学生之间的合作艺术 652

(五)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 652

二、活动课教学设计艺术 653

(一)开设活动课的意义 653

(二)活动课的教学特点 654

(三)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655

(四)活动课的教学内容 655

(五)活动课的教学方式 656

(六)活动课的教学方法 656

(七)活动课的教学要求 657

(八)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实例 658

三、演示实验艺术 659

(一)演示实验的意义 659

(二)演示实验的分类 660

(三)演示实验的原则 661

(四)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 662

(五)演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663

四、思维训练的艺术 664

(一)单一性思维训练艺术 664

(二)组合性思维训练艺术 669

五、培养记忆能力的艺术 671

(一)明确一个目的 671

(二)做到两个科学 672

(三)培养三类能力 672

(四)弄清四个记忆 674

(五)并用五个器官 674

(六)搞好六个结合 674

(七)掌握七种方法 675

六、教学资料借鉴艺术 676

(一)教学资料的采集艺术 676

(二)教学资料的汲取艺术 677

(三)教学资料的运用艺术 678

(四)教学资料的创新艺术 679

七、说课艺术 679

(一)说课的主要内容 679

(二)说课的类型 680

(三)说目标 680

(四)说教材 681

(五)说教程 682

(六)说教法 682

(七)说学法 683

(八)说练习设计 684

(九)说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84

(十)说课实例 684

第十七篇 教学艺术范例 690

一、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四例 690

二、霍懋征教“聪明” 693

三、图象直观 693

四、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694

五、在讲解和板书过程中揭示文章的思路 694

六、启发式谈话两例 695

七、选择最美的语言 696

八、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想象 696

九、点拨的艺术技巧 697

十、激疑 697

十一、集体计论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698

十二、激情 698

十三、激趣 699

十四、怎样扭转课堂气氛 700

十五、偶发事件的处理 700

十六、宽容是教师应有的素质 701

十七、课后质疑 701

十八、彩蝶王长飞之谜 702

十九、变事故为故事 702

二十、别具一格的考试 703

二十一、引导学生乐学 703

二十二、培养创造思维 705

二十三、游戏教学 706

二十四、时宗本的课堂教学艺术 709

二十五、张萍的激励艺术 717

二十六、常建芳的设疑艺术 721

二十七、焦兰君的设置小高潮艺术 724

二十八、陈铭的教学艺术美 727

二十九、吴正宪的语言艺术 729

第十八篇 中外教育家论教学艺术 733

一、关于教学目的和意义 733

二、关于教学内容 739

三、关于教学的原则 744

(一)论兴趣与求知欲 745

(二)论直观 747

(三)论循序渐进 748

(四)论启发 749

(五)论因材施教 749

(六)论教学态度 751

(七)论勤奋努力 752

(八)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753

(九)论专心有恒 754

(十)论学以致用 755

(十一)论教学的心理环境 756

(十二)论课内外相结合 757

四、关于教学方法 757

五、关于教学组织 7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