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古代气功治病法  诸病源侯论导引新解
古代气功治病法  诸病源侯论导引新解

古代气功治病法 诸病源侯论导引新解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邦柱主编;李兆慧副主编
  • 出 版 社:贵阳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年份:1987
  • ISBN: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
《古代气功治病法 诸病源侯论导引新解》目录

诸病源流论导引法新解(上) 1

基本姿势 1

风病诸候上 5

一、风偏枯候 5

(一)顶踵升降行气法 7

(二)斜身左右旋转法 8

(三)仰趾五息法 9

二、风身体手足不随候 11

(一)蛤蟆行气法 13

(二)振腹法 14

(三)数字呼吸行气法 14

三、偏风候 16

(一)捉颏旋颈法 17

(二)手按涌泉法 17

四、风不仁候 18

对趾调息法 19

五、风痹候 20

(一)偃卧祛风痹法 22

(二)踞坐祛风痹法 22

(三)站势祛风痹法 23

六、风湿痹候 24

压摩腰腹祛腰脊痹法 25

七、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候 26

互拓治躯体拘挛法 28

八、风痹手足不随候 29

风病诸候下 30

一、风冷候 30

(一)俯仰起伏导引法 33

(二)肩肘上下回旋法 35

(三)叉手托颏法 36

(四)握腕后拓鼓腹法 36

(五)双足运转静坐法 37

(六)闭气发汗祛风法 37

(七)屈臂屈腿行气法 37

二、风气候 40

左右开弓法 41

三、头面风候 42

(一)拓颐揉按风池法 44

(二)掩耳倾头纳气法 44

(三)抱膝侧卧微汗法 45

四、风头眩候 46

(一)头足倒立法 48

(二)缩颈耸肩法 48

(三)耳膝伏地法 49

(四)强力俯首屈身法 49

五、风癫候 51

(一)回首反顾法 52

(二)头足倒立法 52

六、风邪候 53

和气均调脏腑法 54

七、鬼邪候 56

琢齿炼精内视法 58

虚劳病诸候上 60

一、虚劳候 60

(一)振摇除肘、臂劳损法 63

(二)跪坐除腰膝劳损法 64

(三)振膝挽手治劳伤法 64

(四)踏地抱膝去五劳法 65

(五)蛇行气法 66

(六)两足旋转去诸劳法 66

(七)琢齿炼精内视法 69

(八)蛤蟆行气法 69

二、虚劳羸瘦候 70

琢齿炼精内视法 71

三、虚劳寒冷候 72

踞坐俯首祛寒法 73

四、虚劳少气候 74

咽津补气法 74

五、虚劳体痛候 75

(一)上肢振摇行气法 77

(二)坐卧导引法 77

(三)双跪俯仰法 78

(四)飞仙导引法 79

六、虚劳膝冷候 81

(一)搦腰揉脊法 83

(二)首足上下行气法 83

(三)涌泉相拓行气法 84

(四)行气振膝法 84

(五)俯仰纳气法 84

(六)跪坐除腰脊劳损法 85

(七)对趾调息法 85

(八)坐卧导引法 85

虚劳病诸候下 87

一、虚劳口干燥候 87

琢齿炼精内视法 88

二、虚劳里急候 89

服气摩腹法 90

三、虚劳阴痛候 92

涌泉相拓行气法 92

四、虚劳阴下痒湿候 93

踵置尻下纳气法 93

五、风虚劳候 94

(一)挽足拓席法 95

(二)伸胫压膝行气法 95

(三)头身俯仰行气法 96

腰背病诸候 98

一、腰痛候 98

(一)合掌转腰行气法 100

(二)腰背俯仰旋转法 100

(三)站势祛风痹法 101

(四)坐卧导引法 101

二、腰痛不得俯仰候 102

俯身著足法 102

消渴病诸候 103

消渴候 103

引肾津润咽喉法 106

伤寒病诸候 107

伤寒候 107

(一)正坐调息发汗法 108

(二)举手顿足退热法 108

时气病诸候 109

时气候 109

挽耳引鬓干浴法 111

温病诸候 112

温病候 112

存念五色培益脏气法 113

冷热病诸候 116

一、病热候 116

(一)俯仰调息除热法 117

(二)仰坐纳气除热法 117

(三)振腹法 118

二、病冷候 119

(一)鹤立旋腕法 120

(二)俯卧拉足反张法 120

(三)拓席挺腹散气法 121

(四)拓腰收膊转身法 121

(五)行气振膝法 121

三、寒热厥候 122

左右摇足祛寒法 124

气病诸候 124

一、上气候 124

(一)拓腰振臂法 127

(二)对趾行气法 127

二、卒上气候 128

按摩颈部补气法 129

三、结气候 130

(一)运臂调息法 131

(二)上下努腹法 131

四、逆气候 132

足跟勾趾行气法 134

脚气病诸候 135

脚气缓弱候 135

(一)俯卧伸腰调息法 138

(二)叠腿引气下行法 138

(三)叠踝转腰法 138

(四)俯仰起伏导引法 139

(五)首足上下行气法 139

咳嗽病诸候 140

咳逆候 140

(一)鼻吸咳呼止咳法 141

(二)运腹荡涤脏腑法 141

(三)反顾闭气止咳法 141

淋病诸候 143

一、诸淋候 143

二、石淋候 144

三、气淋候 144

四、小便病诸候 145

(一)小便数候 145

(二)遗尿候 146

蹲踞握趾治淋法 147

足跟布膝治癃法 147

踵置尻下纳气法 148

大便病诸候 148

一、大便难候 148

搓胁咽气法 149

二、大便不通候 150

龟行气法 150

三、大小便难候 151

带便箕坐利腹法 152

诸病源候论导引法新解(下) 154

五脏六腑病诸候 155

一、肝病候 155

六字诀呵气法 157

二、心病候 159

(一)六字诀呼气法 160

(二)六字诀吹气法 160

(三)卧式纳气除心痞法 161

三、脾病候 161

六字诀嘻气法 163

四、肺病候 164

(一)六字诀嘘气法 165

(二)俯卧调息除胸疾法 166

五、肾病候 166

(一)六字诀呬气法 168

(二)两足交坐握脚腕法 168

六、膀胱病候 169

(一)蹲坐努手转身腰法 170

(二)手足上下行气法 171

七、五脏横病候 171

存视五色光照脏腑法 172

腹病诸候 173

一、腹痛候 173

(一)屈肢引气法 174

(二)仰卧调息法 175

(三)仰卧咽气法 175

二、腹胀候 176

(一)按摩冲脉法 178

(二)吐“呼”字除胀法 179

(三)正坐调息除胀法 179

(四)转腰放松行气法 179

(五)和气均调脏腑法 180

心腹痛病诸候 181

一、心腹痛候 181

静养咽津法 182

二、心腹胀候 183

伸腿屈膝行气法 184

三、胁痛候 185

(一)侧卧展臂法 186

(二)正坐意想望月法 187

(三)交手强身法 187

(四)扣手强息健身法 187

痢病诸候 188

冷热痢候 188

呼吸调气治痢法 189

九虫病诸候 191

三虫候 191

(一)叉手低头治虫法 192

(二)叩齿咽气法 193

(三)琢齿炼精内视法 193

积聚病诸候 193

(一)调息除积聚法 195

(二)引气丹田除积强身法 195

(三)张腹荡涤脏腑法 196

?瘕病诸候 197

?瘕候 197

张腹荡涤脏腑法 199

疝病诸候 199

一、寒疝候 199

踞坐捉指法 200

二、疝瘕候 201

引气遍行周身法 202

痰饮病诸候 203

一、痰饮候 203

侧卧调息治饮法 204

二、诸饮候 205

鹜行气法 206

癖病诸候 207

癖候 207

蹲坐俯首除癖法 208

否噎病诸候 209

诸否候 209

俯仰胸腹消痞法 210

脾胃病诸候 211

一、脾胃气又不和不能饮食候 211

斜身左右扒牵法 212

二、嗜眠候 212

(一)?踞拉脚法 213

(二)拓颐揉按风池法 214

呕吐病诸候 215

呕吐候 215

(一)仰卧跷脚止呕法 216

(二)挽脚治呕逆法 216

(三)握?后拓鼓腹法 217

宿食不消病诸候 217

一、宿食不消候 217

(一)斜身挺腹法 219

(二)雁行气法 219

(三)引气丹田除积强身法 220

(四)鹜行气法 220

二、食伤饱候 220

正坐调气治腹胀法 220

水肿病诸候 221

水肿候 221

蛤蟆行气法 221

霍乱病诸候 222

一、转筋候 222

(一)张腿呼号法 223

(二)对趾调息法 224

(三)俯卧伸腰调息法 224

二、筋急候 224

(一)抱脚行气法 226

(二)单跪行气法 226

(三)拓腰振臂法 226

(四)引动腰肘法 227

(五)俯仰起伏导引法 228

(六)张腿呼号法 228

中恶病诸候 229

卒魇候 229

握固法 230

尸病诸候 231

伏尸候 231

琢齿炼精内视法 232

注病诸候 232

风注候 232

交臂摇肘法 233

二、冷注候 234

捉颏旋颈法 234

蛊毒病诸候 235

一、蛊毒候 235

(一)叉手低头治虫法 237

(二)静养咽津法 237

(三)叩齿炼精内视法 238

二、饮酒中毒候 238

仰头大口呼气解酒法 238

血病诸候 239

唾血候 239

伸脚握趾法 241

发毛病诸候 242

白发候 242

(一)掩耳握发防治白发法 244

(二)伏地引气法 244

(三)低头触地美发法 245

(四)蹲踞举趾低头行气法 245

(五)意念心气通天地法 245

目病诸候 248

一、目风泪出候 248

(一)踞坐抱膝鼻吸法 249

(二)鼻吸口呼引气法 249

二、目暗不明候 251

(一)搓手熨目法 252

(二)捏项行气明目法 252

鼻病诸候 254

一、鼻齆候 254

捻鼻通气法 255

二、鼻生疮候 256

踞坐合膝张足法 256

三、鼻息肉候 257

(一)鼻吸口呼引气法 258

(二)捻鼻通气法 258

耳病诸候 259

耳聋候 259

强力俯首屈身法 260

牙齿病诸候 261

一、齿痛候 261

不息叩齿法 262

二、风齿候 263

站势祛风痹法 264

三、齿虫候 265

叩齿咽唾法 266

唇口病诸候 267

口舌疮候 267

站势祛风痹法 268

咽喉心胸病诸候 269

喉痹候 269

(一)振膝挽手治劳伤法 270

(二)捉颏旋颈法 270

痈疽病诸候上 272

疽候 272

顶踵上下行气法 273

瘘病诸候 274

一、瘰疠瘘候 274

踑踞举臂法 275

二、?瘘候 275

偃卧念月引气法 276

痔病诸候 277

诸痔候 277

抱足受气法 278

疮病诸候 279

一、诸恶疮候 279

龙行气法 280

二、疥候 280

龙行气法 281

腕伤病诸候 281

卒破损淤血法 281

(一)先闭后纳法 283

(二)捏腰摇肘行气法 283

妇人杂病诸候 284

一、无子候 284

吸月华咽精养阴法 285

二、乳结核候 286

踑踞举臂刮脚法 2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