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华人文精神论纲
中华人文精神论纲

中华人文精神论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毅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10100494
  • 页数:464 页
图书介绍:本选题初衷一是参与我国21世纪初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二是鉴于对传统文化研究者和成果众多,而对中华人文精神整体研究零碎不完整,尚未形成全面概括其内容专著的实际(当时仅有张岂之先生的《中华人文精神》一书,但该书容量小,内容未展开);三是紧扣高校掀起人文素质教育的热潮需求。该选题著述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华人文精神的概说,分为三节内容,一是绪论--厚德载物、化成天下,主要讲文化与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和研究中华人文精神的旨趣;二是阐述古代中国文化的演进特质,主要透过古代中国文化从先秦到近代的流变,透析其时代表征和精神内涵;三是综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着重叙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两部分内容。第一大部分的内容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要总结,对中华人文精神的提出,也是对第二大部分内容的铺垫。第二部分为书稿的重点,主要概括阐述了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
《中华人文精神论纲》目录
标签:人文 精神

绪论——厚德载物,化成天下 1

一 文化与传统文化 1

1.文化界说 1

2.传统文化 4

二 人文精神 7

1.人文精神 7

2.中华人文精神 9

三 研究中华人文精神的旨趣 11

第一章 古代中国文化的演进特质 16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开端——先秦 16

1.人文始祖——黄帝 16

2.夏商周时期的文化 18

3.轴心时代的文化 20

二 传统文化的板荡与融合——秦汉魏晋南北朝 24

1.文化一统 24

2.魏晋玄学 26

3.多元交融 31

4.民族文化大融合 32

三 传统文化的繁荣——隋唐五代 36

1.兼容并蓄 36

2.大唐诗魂 38

3.艺术瑰宝 43

四 传统文化的固化——宋明 48

1.宋明理学 48

2.士人风采 52

3.俗文学勃兴 53

4.异端思想 55

五 传统文化的转型——清朝至民国初期 59

1.启蒙思想 59

2.中体西用 62

3.维新变法 63

4.民主革命 65

5.新文化运动 65

第二章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67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67

1.巨大的文化力 67

2.浓厚的伦理色彩 74

3.鲜明的人文倾向 78

二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82

1.顺自然而以人为本 83

2.循人伦而以和为本 85

3.重教化而以礼为本 87

第三章 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 90

一 天道观与人道观 90

1.万物有灵与图腾崇拜 90

2.天命与人事 92

3.天道与人道 94

二 自然情怀 103

1.歌颂自然 103

2.融入自然 107

3.呵护自然 108

三 人生情怀 111

1.人生理念 111

2.道德比励 113

四 民胞物与 119

第四章 仁政德治的民本精神 122

一 民惟邦本 122

1.以民为本 123

2.民贵君轻 125

3.藏富于民 128

二 德法兼施 130

第五章 威武不屈的爱国精神 136

一 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 136

1.国家意识 136

2.爱国观念 139

二 忠君爱国 140

三 天下为公 143

四 公忠思想 148

五 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153

1.忧患意识 153

2.抗暴御侮 154

3.威武不屈 155

六 尽职爱国 158

第六章 与时偕行的创新精神 168

一 革故鼎新 168

二 穷变通久 173

第七章 尚文敬贤的文明精神 182

一 尚文 182

1.教育传统 183

2.重教理论 188

3.教育原则 191

二 敬贤 199

1.重贤之论 199

2.选贤之途 204

3.任贤之风 210

第八章 刚毅行健的人格精神 216

一 人格尊严与人生境界 217

1.人格尊严 217

2.人生境界 221

二 人格价值取向 226

1.尚古与重今 229

2.为己与利群 230

3.重义与兴利 232

三 理想人格 237

1.儒家理想人格:圣贤与君子 237

2.道家理想人格:圣人与真人 242

3.墨家理想人格:义侠 243

4.法家理想人格:明主 244

5.佛家理想人格:佛 245

四 刚正持节 246

第九章 修齐治平的责任精神 251

一 齐家治国 252

二 庙堂情结 257

三 价值承诺 261

四 直言谏诤 262

五 责任担当 270

第十章 谦信礼让的道德精神 272

一 诚信 275

二 宽恕 280

三 谦恭 282

四 礼让 283

五 友谊 284

六 勇毅 287

七 清廉 290

第十一章 孝悌友爱的伦理精神 296

一 孝悌为本 296

二 博爱为怀 307

第十二章 贵和中庸的处世精神 315

一 致和为贵 315

1.以和为贵 315

2.中和之美 321

3.和而不同 324

二 中庸之道 327

第十三章 刚柔相济的辩证精神 334

一 万物莫不有对 334

1.乾坤相依与阴阳升降 334

2.“和与同异”与“物生有两” 337

3.“奇正相生”与“赢缩转化” 338

4.反者道之动 340

5.“叩其两端”与“一物两体” 342

6.“殊气相革”与“异质殊用” 343

二 言意之辩与有无之争 345

三 汉化佛教的辩证思维 349

第十四章 笃学致用的求真精神 353

一 笃学求真 353

1.志学勤笃 354

2.严谨求真 360

3.治学有道 365

4.境界务高 367

二 经世致用 369

1.知行统一 369

2.经世致用 371

三 家学门风 373

四 守护家园 375

1.藏书 376

2.编目 379

3.校勘 381

4.守护家园 383

第十五章 重史资治的鉴戒精神 390

一 史学双途 390

1.史官与史学 391

2.私家修史 394

二 史学硕果 398

1.连续的撰述 398

2.丰富的内容 398

3.多样的形式 399

三 史学与政治 401

1.政治家的历史感 402

2.史学对政治行为的制约 403

3.乱世多史与盛世修史 405

四 传统史学的人文精神 408

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409

2.实事求是,秉笔直书 410

3.以史为鉴,述往思来 412

4.注重人事,罕言鬼神 416

5.德才兼重,做人作史 419

第十六章 中华人文精神的重生与光大 422

一 理性继承 432

二 多元融合 438

三 弘扬广大 446

参考文献 450

后记 46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