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Ilizarov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
Ilizarov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

Ilizarov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俄)所罗门(SolominL.N.)原著;康庆林,张长青,柴益民编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9155394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介绍了有关Ilizarov技术使用的原则,特别是从解剖、技能和生物力学的角度翔实地阐明了支架安装和穿针的技巧和遵循原则。
《Ilizarov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目录

外固定总论1 1

1前言1 1

2历史背景与分类1 1

3外固定的优点和缺点、适应证和禁忌证5 1

3.1外固定的优点5 1

3.2外固定的缺点5 1

3.3外固定的用途和适应证5 1

3.4外固定应用的禁忌证6 1

4器械和设备6 1

5外固定构筑的通用名词10 1

6生物力学原则11 1

6.1穿骨元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11 1

6.2骨段位置控制12 1

6.2.1相互移动固定骨段的穿骨模块12 1

6.2.2使穿骨元件相对于环产生位移;环和固定模块保持不动15 1

6.3骨段固定刚度控制18 1

6.3.1穿骨元件的生产材料18 1

6.3.2穿骨元件的数量18 1

6.3.3穿骨元件的直径和类型18 1

6.3.4钢针的张力18 1

6.3.5穿骨元件置入的层面18 1

6.3.6穿骨元件的方位18 1

6.3.7骨与环之间的距离18 1

6.3.8环的几何形状19 1

6.3.9连接杆的数量19 1

7外固定的内部矛盾:组合式固定(CEF)19 1

7.1外固定统一命名方法(MUDEF)21 1

7.2使用不同类型的外固定环和穿骨元件21 1

7.3参考通道21 1

7.4外固定环和穿骨元件的最低数量21 1

7.5模块转换21 1

7.6计算机导航21 1

8外固定统一命名方法23 1

8.1前言23 1

8.2所使用的符号24 1

8.3坐标25 1

8.4层面25 1

8.5通道25 1

8.6穿骨元件的命名26 1

8.7贯穿式穿骨元件的命名26 1

8.8悬臂式穿骨元件的命名28 1

8.9外固定环的命名28 1

8.10整个外固定器的命名29 1

8.11附加数据31 1

9置入穿骨元件的断层解剖图谱31 1

9.1上臂32 1

9.2尺骨41 1

9.2.1尺骨中立位41 1

9.2.2尺骨旋后位49 1

9.2.3尺骨旋前位57 1

9.3桡骨65 1

9.3.1桡骨中立位66 1

9.3.2桡骨旋后位74 1

9.3.3桡骨旋前位82 1

9.4股骨90 1

9.5胫骨98 1

10术前准备106 1

11外固定器构筑原则107 1

11.1明确使用外固定器的目的107 1

11.2确定外固定环放置的最佳层面107 1

11.3确认可能的穿针安全通道和参考通道107 1

11.4确认最适合特定临床情况的穿骨元件107 1

11.5挑选每一穿骨元件所在层面的外固定环的类型和尺寸108 1

11.6标记已选好的置入穿骨元件的层面和通道108 1

11.7置入穿骨元件和安装外固定环108 1

外固定各论117 2

1前言117 2

2肱骨骨折117 2

2.1肱骨近端骨折(11-)119 2

2.2肱骨干骨折(12-)121 2

2.2.1肱骨干近侧13骨折121 2

2.2.2肱骨干中13段骨折122 2

2.2.3肱骨干远侧13骨折124 2

2.2.4桡神经损伤124 2

2.3肱骨远端骨折(13-)124 2

3前臂骨折127 2

3.1前臂近端(21-)30 2

3.2骨干骨折(22-)131 2

3.2.1尺骨干骨折131 2

3.2.1.1尺骨干近侧13骨折131 2

3.2.1.2尺骨干中13段骨折132 2

3.2.1.3尺骨干远侧13骨折134 2

3.2.1.4 Monteggia骨折136 2

3.2.2桡骨干骨折136 2

3.2.3尺桡骨骨干双骨折140 2

3.3前臂远端骨折(23-)143 2

4股骨骨折145 2

4.1股骨近端(31-)149 2

4.2股骨骨干骨折(32-)150 2

4.2.1股骨干近侧13骨折150 2

4.2.2中13段骨折151 2

4.2.3股骨干远侧13段骨折153 2

4.3股骨远端骨折(33-)157 2

4.4髌骨骨折(91.1-)159 2

5胫腓骨骨折161 2

5.1胫腓骨近端骨折(41-)163 2

5.2胫骨干骨折(AO分型42-)164 2

5.2.1胫骨干上13段骨折164 2

5.2.2胫骨干中13段骨折167 2

5.2.3胫骨干下13段骨折169 2

5.3胫腓骨远端骨折(43-) 171 2

5.4踝关节骨折173 2

5.5陈旧性踝关节损伤176 2

6伴有软组织损伤的骨折处理178 2

7骨折畸形愈合185 2

8长骨畸形的矫形原则188 2

8.1肢体不等长188 2

8.2成角畸形193 2

8.3旋转畸形200 2

8.4肱骨和尺桡骨矫正的技术要点200 2

9下肢美容矫形术203 2

9.1下肢的外形204 2

9.2真性O形腿(双膝内翻畸形)205 2

9.3小腿的体积和外形207 2

9.4下肢的生长和长度208 2

9.5并发症211 2

10骨不连、假关节和骨缺损211 2

11长骨的组合式张力固定218 2

11.1组合式张力固定的器械和应用原则 219 2

11.2肱骨组合式张力固定223 2

11.3股骨组合式张力固定224 2

11.4胫骨组合式张力固定225 2

11.5前臂组合式张力固定226 2

11.5.1尺骨组合式张力固定226 2

11.5.2桡骨组合式张力固定228 2

11.5.3前臂双骨折(联合固定)230 2

11.6锁骨组合式张力固定231 2

11.6.1锁骨外固定233 2

11.7术后处理234 2

12骨盆损伤235 2

12.1穿骨元件置入骨盆235 2

12.2外固定器治疗骨盆损伤的组装原则 239 2

12.3外科技术240 2

12.4稳定的和部分稳定的骨盆骨折的外固定240 2

12.5垂直不稳定的骨盆损伤243 2

12.6髋臼骨折的外固定245 2

12.7术后处理247 2

12.8骨盆骨折畸形愈合的外固定247 2

13足部损伤252 2

13.1前足损伤252 2

13.2中足损伤254 2

13.3后足损伤255 2

13.3.1距骨骨折的外固定255 2

13.3.2跟骨骨折的外固定256 2

13.4足部畸形矫正257 2

14四肢大关节伤病260 2

14.1肩关节260 2

14.2肘关节262 2

14.3腕关节265 2

14.4髋关节267 2

14.5膝关节270 2

14.6踝关节275 2

15长骨骨折并发感染的治疗277 2

16外固定器用于儿童与年老体弱者280 2

17术后处理的基本原则281 2

17.1卧床体位282 2

17.2镇痛282 2

17.3换药282 2

17.4运动疗法282 2

17.5物理和药物治疗292 2

17.6外固定器力学状况调整292 2

17.7门诊治疗293 2

17.8拆除外固定器294 2

18外固定的错误和并发症295 2

附录A确定置入穿骨元件时参考通道的方法306 3

1前言306 3

2确定软组织位移程度最小通道的主要原则 306 3

2.1皮肤位移评估307 3

2.2筋膜位移评估307 3

2.3肌肉位移评估307 3

3确定软组织位移幅度最小的通道308 3

3.1股骨308 3

3.2上臂309 3

3.3小腿310 3

3.4前臂311 3

附录B 外固定器刚度测试的方法314 4

1前言 314 4

2适应证和禁忌证314 4

3基本理论与原则314 4

3.1穿骨模块分类314 4

3.2外固定统一命名方法315 4

3.3位移作用力的模型化316 4

3.4穿骨模块刚度的主要标准317 4

4实验步骤318 4

4.1一级(M1)和二级(M2)穿骨模块刚度的研究318 4

4.1.1轴向刚度318 4

4.1.2旋转刚度319 4

4.1.3横向刚度319 4

4.1.4额状面模拟内收和外展时的横向刚度 320 4

4.2三级模块(M3)刚度的研究320 4

4.2.1旋转刚度321 4

4.2.2横向刚度321 4

4.2.3额状面模拟外展和内收下的横向刚度322 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