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绿色城市街区  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设计研究
绿色城市街区  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设计研究

绿色城市街区 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设计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振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4120771
  • 页数:277 页
图书介绍:本文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不同城市形态特征条件下,从街区层峡的几何特征、布局方式、下垫面物性、绿植、水体以及来风、季节等方面对夏热冬冷地区街区层峡进行包括风流量、热流量、湍流量和日射辐射量等城市微气候因子日变化过程的动态耦合计算,并对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设计方法进行总结,提出阴影生长及相关遮阳、狭管效应及相关通风、绿植和水体技术、下垫面及环境热稳定性技术等街区层峡设计策略以及对城市微气候进行分区域分时段的分析设计方法。
《绿色城市街区 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设计研究》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1

1.1.2 地域与气候 3

1.1.3 城市建成环境与微气候 5

1.2 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6

1.2.1 课题的来源和依据 6

1.2.2 研究目的 8

1.2.3 研究意义 8

1.3 相关研究界定 9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0

1.4.1 国外研究概况 10

1.4.2 国内研究概况 14

1.5 研究特色、方法和内容 15

1.5.1 研究特色 15

1.5.2 研究方法 15

1.5.3 研究内容 16

2 城市建成环境及其微气候影响下的城市街区层峡 18

2.1 基于城市建成环境和微气候的城市街区层峡 18

2.1.1 城市建成环境和微气候 18

2.1.2 城市街区层峡的基本概念 20

2.1.3 城市街区层峡对城市热岛的影响 21

2.2 城市街区层峡内微气候的环境特征 22

2.2.1 城市街区层峡内的热平衡 22

2.2.2 城市层峡的热环境特征 23

2.2.3 城市层峡的风环境特征 24

2.2.4 城市层峡的日射环境特征 26

2.2.5 街区层峡内绿植的作用 28

2.2.6 街道层峡内下垫面的影响 29

2.3 街区层峡内的热舒适性 30

2.3.1 热舒适性指标 30

2.3.2 室外热舒适模型及平均辐射温度 32

2.4 小结 34

3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街区层峡微气候的实验研究 36

3.1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街区层峡微气候概述 36

3.2 实测说明 36

3.2.1 实测目标 36

3.2.2 实测对象和实测方法 37

3.2.3 实验设备和实验测试点布置 40

3.3 实验综述 42

3.3.1 夏季的实验成果 42

3.3.2 冬季的实验成果 70

3.4 小结 78

3.4.1 夏季相关的实验结论 78

3.4.2 冬季相关的实验结论 81

4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街区层峡内微气候数值模拟的比较和检验 82

4.1 城市微气候环境的数值模拟概况 82

4.2 CFD&NHT数值模拟的应用分析 83

4.3 室外风热环境的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的比较分析——CFX数值计算 86

4.3.1 CFX数值计算解析 86

4.3.2 CFX数值计算相关要点 90

4.3.3 夏季数值计算结论和检验 93

4.4 室外风热环境的数值模拟与实验测试的比较分析——ENVI-met数值计算 97

4.4.1 ENVI-met数值计算解析 98

4.4.2 ENVI-met数值计算相关要点 108

4.4.3 夏季数值计算结论和检验 111

4.4.4 冬季数值计算结论和检验 125

4.5 本章小结 136

5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街区层峡的ENVI-met数值模拟及其研究结论 137

5.1 街区层峡微气候环境的ENVI-met数值模拟 137

5.1.1 不同剖面特征的街区层峡 137

5.1.2 不同平面特征的街区层峡 176

5.1.3 不同走向的对称街区层峡 195

5.1.4 不同布局特征的街区层峡 204

5.1.5 不同来风风速的影响 225

5.1.6 不同下垫面、绿植和水体的影响 234

5.1.7 不同季节的影响 250

5.2 小结 254

6 结论和展望 260

6.1 结论 260

6.1.1 街区层峡的阴影生长及相关遮阳策略 260

6.1.2 街区层峡的狭管效应及相关通风策略 261

6.1.3 街区层峡的绿植和水体技术策略 263

6.1.4 街区层峡的下垫面及环境热稳定性技术策略 263

6.2 本书的创新点 265

6.3 未来研究的展望 265

致谢 266

参考文献 2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