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夏从亚,夏保华编著
  • 出 版 社: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3616519
  • 页数:378 页
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概论》目录

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1

第一节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1

一、古代原始的自然观 1

二、古希腊的自然观 3

三、中国古代的自然观 8

第二节 中世纪信仰的自然观 11

一、中世纪欧洲的自然观 11

二、中世纪阿拉伯的自然观 13

三、中世纪印度的自然观 14

第三节 近代机械论的自然观 16

一、近代科学革命与机械论自然观的产生 16

二、机械论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19

三、机械论自然观的评价 22

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4

一、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和新自然观的形成 24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27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确认 29

第二章 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 32

第一节 自然界的物质存在 32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32

二、自然界的系统性 36

三、自然界的运动性 44

第二节 自然界的自组织演化 49

一、自然界的自组织 49

二、自然界自组织的自然图景 51

三、自然界自组织的机制 57

第三节 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61

一、和谐原理 61

二、守恒原理 64

三、方向原理 66

四、最优原理 68

第三章 自然界的价值 70

第一节 自然界的工具价值 70

一、自然界的生态价值 70

二、自然界的实践价值 72

三、自然界的认识价值 74

四、自然界的审美价值 75

第二节 自然界的内在价值 76

一、关于自然界内在价值的争论 76

二、自然界内在价值的内容 78

第三节 人类中心主义问题 84

一、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84

二、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论争 86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98

第一节 科学及其特征 98

一、什么是科学 98

二、自然科学的特征 99

第二节 科学家 102

一、社会职业的科学家 102

二、科学家的能力 104

三、科学家的品格 108

第三节 科学活动 110

一、科学活动的本质和结构 110

二、科学活动的精神气质 113

第四节 科学方法 116

一、科学方法的性质 116

二、科学方法的历史发展 117

第五节 科学理论 122

一、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事实 122

二、科学理论的发展形式:假说 124

三、科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127

第五章 科学的发展 130

第一节 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 130

一、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 130

二、科学的分化与综合 130

三、科学的继承与创新 134

四、不同学术观点的论争 136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 137

一、社会生产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137

二、政治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140

三、哲学和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141

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经验规律 145

一、指数—逻辑曲线增长律 145

二、科学中心转移律 147

三、带头学科更替律 148

第四节 科学发展的理论模式 150

一、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 150

二、证伪主义模式 152

三、科学革命论模式 156

第五节 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59

一、科学发展从专注简单性转向复杂性 159

二、科学发展的数学化 160

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汇流 162

第六章 科学的价值 166

第一节 科学中的价值 166

一、科学价值中立说 166

二、科学负荷价值 170

第二节 科学的社会价值 173

一、促进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 173

二、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175

三、推动社会变革的功能 178

第三节 唯科学主义与反科学思潮 179

一、唯科学主义 179

二、反科学思潮 181

第七章 科学发现 185

第一节 科学发现的概念 185

一、科学发现的含义 185

二、科学发现中的创造性 188

三、科学发现的类型 191

第二节 科学发现的逻辑 192

一、科学发现有逻辑 192

二、科学发现无逻辑 196

三、科学发现逻辑的反思 199

第三节 科学发现中的想象、灵感和直觉 200

一、想象 200

二、灵感 202

三、直觉 205

第四节 科学发现案例 208

一、氧化学说的发现 208

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210

第八章 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213

第一节 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213

一、技术的本质 213

二、技术的基本特征 218

第二节 技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 221

一、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221

二、技术与科学的联系 225

三、技术与科学关系的历史演变 228

第三节 技术系统的要素与结构 232

一、技术的要素 232

二、技术系统 241

三、技术系统的结构 244

第九章 技术的发展 256

第一节 技术发展的内部动力 256

一、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的矛盾 256

二、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257

三、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的矛盾 259

第二节 技术发展的外部社会动力 261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技术发展的作用 261

二、政治对技术发展的作用 263

三、经济对技术发展的作用 266

四、文化对技术发展的作用 268

第三节 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271

一、技术发育的自我增长 271

二、技术建构的折中兼容 272

三、技术发展的渐进跃迁 274

四、技术演化的周期兴衰 276

第四节 当代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279

一、技术科学化 279

二、技术群体化和智能化 280

三、技术社会化和生态化 282

四、高技术及其产业化 284

第十章 技术的价值 287

第一节 技术中的价值 287

一、技术中性论及其批判 287

二、技术负荷价值 289

第二节 技术的社会价值 292

一、技术的生态价值 292

二、技术的经济价值 294

三、技术的政治价值 298

四、技术的文化价值 300

第三节 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 302

一、技术悲观主义 302

二、技术乐观主义 305

第四节 高技术的伦理学问题 309

一、信息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 309

二、生物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 312

三、医学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 315

第十一章 技术创新 318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概念 318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 318

二、技术创新的特点 320

三、技术创新的类型 323

第二节 技术创新模式 325

一、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 325

二、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 326

三、产业技术创新模式 329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技法 332

一、多向思维及其技法 332

二、侧向思维及其技法 335

三、合向思维及其技法 340

四、逆向思维及其技法 342

第四节 技术创新案例 344

一、大庆油田的发现 344

二、聚丙烯技术创新 349

第十二章 科技、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354

第一节 发展观的发展 354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354

二、发展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356

第二节 科技、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360

一、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360

二、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365

第三节 科技、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366

一、观念创新 366

二、科技创新 368

三、社会制度创新 372

参考文献 376

后记 3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