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药的配伍运用
中药的配伍运用

中药的配伍运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光迪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117152400
  • 页数:2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发了中药配伍运用的精要大义,汲取了历代中医名家、大家以及作者本人的用药经验。作者为著名中医,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学术造诣颇深。全书内容丰富实用,可开阔临床用药思路与配伍应用方法,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
《中药的配伍运用》目录

一、从四气五味论药物的配伍运用 1

(一)辛甘发散 1

(二)寒凉清热(辛凉清热、辛寒清气、清热解暑) 2

(三)苦寒清热(苦寒泄热、苦寒泻火、清热解毒) 3

(四)苦辛通降(辛开苦泄) 5

(五)辛热温中回阳 8

(六)辛热除痹止痛 10

(七)甘淡利湿 11

(八)清热利湿 12

(九)芳香化湿 13

(十)苦温燥湿(升阳除湿) 13

(十一)通阳化湿(温阳化湿、温阳利湿、通阳泄浊) 15

(十二)咸以软坚 16

1.软坚散结 16

2.软坚化痰 17

(十三)酸以收敛 18

1.敛肺止咳 18

2.敛津止汗 19

3.涩肠止久泻久痢 19

4.敛涩脱肛 20

5.涩精止遗、止小便利 20

6.酸味开胃生津 21

7.清利咽喉 21

(十四)香药走窜 22

1.开窍通关 22

2.通经止痛 25

3.去腐消肿 26

(十五)药性裁成 27

二、从升降浮沉论药物的配伍运用 32

(一)升降气机 32

1.升降肺气(宣降法、开降法) 32

2.升降脾胃(升清降浊) 33

3.升降肠痹 34

4.升阳泻火 35

5.升阳散火 36

6.升降相因 37

7.升水降火(交通心肾) 38

8.开上通下(腑病治脏、下病上取) 39

9.提壶揭盖(以升为降) 41

10.上病下取(脏病治腑) 41

(二)轻可去实 42

(三)逆流挽舟 43

(四)釜底抽薪 44

(五)行气降气 45

(六)引火归原 47

(七)介类潜阳(养阴潜阳、潜阳熄风) 49

(八)重镇摄纳 50

1.镇肝熄风 50

2.镇心安神 51

3.重镇降胃 51

4.重镇纳气 51

5.固涩止遗、止汗 52

6.涩肠止泻 52

7.固崩止带 52

三、从虚实补泻论药物的配伍运用 54

(一)苦寒泻下 54

(二)温经通下 56

(三)攻下逐水 57

(四)滑润通便 58

(五)辛甘扶阳 58

(六)甘温益气(补中升阳、甘温除热) 59

(七)补气生血(补气摄血、益气生津) 61

(八)甘药守中 62

(九)甘凉濡润 63

(十)甘腻滋填(甘润滋阴、甘柔育阴) 64

(十一)调补奇经(升阳固本、固摄奇脉) 65

(十二)酸甘化阴 67

(十三)养阴清热(甘寒养阴、咸寒清热) 68

(十四)滋阴泻(降)火(苦寒坚阴泻火、咸苦泄热) 70

(十五)苦辛酸清热安胃(蛔) 71

(十六)敛散同用 72

(十七)刚柔相济 72

(十八)消补兼施(攻补兼施) 74

(十九)寒热并用(温清并用) 76

(二十)润燥互用 81

(二十一)表里上下分消 82

(二十二)进退、倒换、变通 84

(二十三)服食方法 86

四、从脏腑虚实标本论药物的配伍运用 91

(一)肝、胆 91

1.疏肝理气(疏肝和胃、疏肝健脾) 93

2.清肝泻火 93

3.平肝熄风 94

4.养血(阴)柔肝 95

5.暖肝温经 96

6.清胆泄热 96

7.补肝壮胆 96

(二)心、小肠 100

1.益气宁心 102

2.温通心阳 102

3.养血安神 103

4.滋阴养心 103

5.清心泻火 103

6.通阳化饮 104

7.清心豁痰 104

8.活血化瘀 104

(三)脾、胃 107

1.补脾(中)益气 108

2.益胃生津 109

3.健脾渗(化)湿 110

4.燥湿化痰 111

5.化积导滞 111

(四)肺、大肠 114

1.宣肺解表 116

2.肃肺降气 116

3.温肺化饮 116

4.清金保肺 116

5.补益肺气(培土生金) 117

6.养阴润肺 117

(五)肾、膀胱 118

1.补肾温阳 120

2.滋肾养阴 120

3.补肾固精(缩泉固脬) 120

4.补肾纳气 121

5.温肾(阳)化水 121

6.脾肾双补 122

五、从归经、引经论药物的配伍运用 127

(一)黄连 127

(二)细辛 129

(三)藁本 131

(四)黄柏 132

(五)独活 133

(六)桂枝 134

(七)肉桂 136

(八)知母 137

(九)羌活 139

(十)桔梗 140

(十一)升麻 141

(十二)葱白 143

(十三)白芷 144

(十四)石膏 146

(十五)苍术 148

(十六)葛根 150

(十七)白芍药 151

(十八)柴胡 153

(十九)牡丹皮 155

(二十)连翘 156

(二十一)地骨皮 157

(二十二)青橘皮 159

(二十三)附子 160

(二十四)吴茱萸 162

(二十五)川芎 163

六、从方剂组成论药物的配伍运用 166

(一)解表剂 167

1.小续命汤(附:大续命汤) 168

2.九味羌活汤 173

3.苏豉汤 175

4.双解散 176

(二)清热泻火剂 178

1.竹叶石膏汤 179

2.石膏汤 180

3.东垣清暑益气汤(附:王孟英清暑益气汤) 180

4.泻肺汤 182

5.清肝通络汤 183

6.通关丸 184

7.当归六黄汤 185

(三)泻下剂 186

1.三一承气汤(附:调中汤) 187

2.生地黄汤 188

3.当归承气汤 189

4.神效麻仁丸(附:神功丸) 190

5.大五柔丸(附:济川煎) 192

6.温脾汤 193

(四)温中回阳剂 195

1.理中丸 196

2.四逆汤(附:干姜附子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 197

3.金液丹 200

4.来复丹 201

5.禹余粮丸 202

6.海藏巳寒丸(附:《局方》大巳寒丸) 204

7.六味回阳饮 205

(五)祛湿剂 206

1.黄芩滑石汤 207

2.茵陈桂苓甘露饮 208

3.渗湿汤 209

4.羌活胜湿汤 209

5.升阳除湿汤 210

6.苓桂浮萍汤 211

7.三化神祐丸 212

(六)祛痰剂 214

1.丁香五套丸 214

2.黄芩利膈丸 215

3.半夏利膈丸(附:祛风丸) 216

4.贝母花粉汤 217

5.金水六君煎 218

(七)熄风安神剂 219

1.侯氏黑散 220

2.风引汤 222

3.养血熄风丸 223

4.羚羊角钩藤汤 224

5.培土宁风汤 225

6.天王补心丹 226

7.朱砂安神丸 227

(八)理气剂 227

1.神秘方 228

2.薤白瓜蒌桂苓汤 229

3.高良姜汤(附:当归汤) 230

4.补肝汤 231

5.沉香荜澄茄散 232

(九)理血剂 233

1.加味犀角地黄汤 234

2.通窍活血汤(附: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急救回阳汤) 235

3.大黄?虫丸 237

4.加添四物汤 239

5.龙骨散 241

6.震灵丹 241

(十)补益剂 243

1.四君子汤(附:异功散、六君子汤、六神散、养中煎、参苓白术散、资生丸) 243

2.麦门冬汤(附:沙参麦冬汤、玉竹麦门冬汤) 246

3.六味地黄丸(附:都气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饮、左归丸) 247

4.肾气丸(附:济生肾气丸、薛氏加减八味丸、右归饮、右归丸) 24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