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雅论与雅俗之辨
雅论与雅俗之辨

雅论与雅俗之辨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顺庆,李天道著
  • 出 版 社: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6479087
  • 页数:2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考察了中国美学雅论与雅俗之争的文化渊源,同时对我国先秦至清代的雅俗意识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雅论与雅俗之辨》目录
标签:雅俗 天道

总序&蔡锺翔 陈良运 1

绪论 雅俗论的文化渊源 1

一、“雅正淫奢”之别 2

二、雅乐 4

三、俗乐 6

四、尚雅贬俗 10

五、“雅正”诗学精神 13

上编 “雅”论 3

第一章 高雅 3

第一节 雅人 3

第二节 雅趣 21

第二章 典雅 29

第一节 释“典” 29

第二节 “典雅”说的美学内涵 36

第三章 和雅 50

第一节 中正平和 50

第二节 “和雅”之境 56

第四章 清雅 65

第一节 以清比德 66

第二节 雅如清韵 71

第三节 空灵雅洁 74

第四节 静以体道 77

第五章 古雅 84

第一节“古雅”说的生成 84

第二节 “古雅”说的美学意旨 90

下编 雅俗论发展的历史轨迹第一章 先秦:雅俗审美意识的滥觞 99

第一节 “雅”与“俗”的分野 99

第二节 “雅”“俗”相通 101

第三节 对立统一的雅俗审美观 104

第四节 “化俗为雅”的审美观 106

第五节 孔子的“尚雅卑俗”审美观 108

第六节 孟子的“雅俗并举”审美观 111

第七节 宋玉的“尚雅隆雅”审美观 114

第二章 两汉:雅俗审美意识的承益 117

第一节 《诗大序》的“尚雅贬俗”论 118

第二节 扬雄辞赋应“归之于正”的尚雅论 118

第三节 桓谭的“离雅乐而更为新弄”审美观 119

第四节 王充的“以俗为雅”论 122

第五节 应劭的“化俗为雅”论 124

第六节 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道听途说者之所造”的雅俗论 125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雅俗审美意识的发展 127

第一节 曹丕的“文体雅化”论 128

第二节 挚虞的“以义正为助”论 131

第三节 萧子显的“不俗不雅”论 132

第四节 萧统等的“隆雅尊雅”论 134

第五节 刘勰的雅俗论 137

第六节 钟嵘的“扬正抑俗”雅俗观 148

第七节 其他 149

第四章 隋唐:雅俗审美意识的拓展 151

第一节 刘善经的“博雅”论 154

第二节 刘知幾的“以俗为雅”论 156

第三节 李白的“自然高妙”尚雅观 157

第四节 殷璠的“重雅轻俗”论 158

第五节 杜甫的“别裁伪体亲风雅”雅俗论 160

第六节 皎然的“清新淡雅”论 161

第七节 司空图的“典雅”论 164

第五章 宋辽金元:雅俗审美意识的延伸 167

第一节 苏轼“超凡脱俗”的审美主张 171

第二节 苏辙的“雅气”论 174

第三节 陈骙的“贵俗”论 175

第四节 梅尧臣的“平淡闲雅”论 176

第五节 黄庭坚的“化俗为雅”论 178

第六节 陈师道“宁僻毋俗”的雅俗观 180

第七节 严有翼的“尚雅卑俗”观 181

第八节 张表臣的“格力雅健雄豪”论 181

第九节 杨万里的“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论 182

第十节 张戒“婉而雅”、“含蓄不露”的雅俗观 183

第十一节 陈善的“尚雅忌俗”论 184

第十二节 严羽的“学诗先除五俗”论 185

第十三节 罗大经的“俗语不害超妙”论 186

第十四节 沈义父的“当以古雅为之”论 186

第十五节 张炎的“雅正”说 187

第十六节 周德清的“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论 188

第六章 明清:雅俗审美意识的多元化 190

第一节 李贽的“以俗为雅”论 191

第二节 冯梦龙的“重俗”论 192

第三节 徐渭等的“本色”论 194

第四节 李开先的“以俗为雅”论 195

第五节 小说评论家的雅俗论 196

第六节 “说话”评论家的雅俗论 198

第七节 张凤翼的“雅言”论 200

第八节 诗论家的雅俗论 200

第九节 李渔等的“以俗为雅”论 201

第十节 清代讲唱评论家的“雅俗共赏”论 202

第十一节 王夫之的“雅正”观 203

第十二节 方苞的“清真雅正”观 204

第十三节 厉鹗的“尊词”、“尚雅”审美观 205

第十四节 张惠言的“醇雅”审美观 206

第十五节 孔尚任的“宁不通俗,不肯伤雅”审美观 207

第十六节 焦循的“以俗为美”观 207

后记 2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