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典 酒与酒文化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云章,王鸿宾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207016190
- 页数:671 页
酒桌谈酒——代序 1
第一章 酒之功过 1
第一节 酒成大事 1
(一)高阳酒徒 1
(二)饮酒歃盟,称雄称霸 5
(三)杯酒释兵权 9
(四)周公瑾佯醉骗蒋干 11
第二节 无事生非 14
(一)酒池肉林 14
(二)烽火戏诸侯 17
第二章 酒之传奇 22
第一节 酒起源的传说 22
(一)上天造酒说 23
(二)猿猴造酒说 24
(三)仪狄造酒说 26
(四)杜康造酒说 28
第二节 酒的传说 31
(一)茅台佳酿传闻多 31
(二)剑南雄关春色美 33
(三)汾阳杏花红似火 34
(四)味占江南第一家 35
(五)世人争说五粮液 36
(六)胡芹减酒宴佳宾 38
(七)史国公酒健脾胃 39
第三节 饮酒的传说 40
(一)正月旦日饮屠苏 40
(二)月到中秋酒正阑 41
(三)张公吃酒李公醉 42
(四)杜康美酒醉刘伶 43
第三章 酒事千古传 45
第一节上古文献的记载 46
(一)夏商周时期 46
(二)春秋战国时期 50
(三)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52
第二节 中古文献的记载 62
(一)隋唐五代时期 62
(二)宋辽金元时期 65
第三节 近古文献的记载 72
(一)明代的记载 72
(二)清代的记载 76
第四节 古代酿酒 79
(一)酿酒之法 79
(二)文君当垆 86
第四章 酒之价值 89
第一节 酒的诱力 89
(一)营养的诱力 89
(二)醇香的诱力 92
(三)药物的诱力 94
(四)生活的诱力 96
第二节 闻香下马 97
(一)上古当垆兴起 97
(二)中古酒肆繁华 98
(三)近古酒店林立 100
第三节 百饮不厌 103
(一)酒可助兴 104
(二)酒可解忧 108
(三)酒可健身 111
第五章 美酒与名人 115
第一节 历代文臣 115
(一)周公与《酒诰》 115
(二)晏婴以酒谏齐王 117
(三)吕不韦酒成大事 119
(四)曹参酒噬之法 121
(五)桑弘羊与酒专卖 122
(六)曹操煮酒论英雄 124
(七)胡毋辅之嗜酒 126
(八)李泌醉酒不乱礼俗 127
(九)范仲淹酒后露才华 128
(十)脱脱诫酒 129
(十一)袁宏道与《觞政》 131
(十二)奕与洋酒 134
(十三)洪大全与酒 136
第二节 古今武将 137
(一)魏无忌酒兴仗义盗兵符 137
(二)项羽醉酒别虞姬 139
(三)樊哙酒怒威慑项羽 141
(四)灌夫饮酒骂座 143
(五)李广酒酣悲不遇 144
(六)张飞酒醉遇害 146
(七)祖逖敬酒谢父老 148
(八)饮酒自若郭子仪 150
(九)伯颜酒酣战江南 152
(十)李自成与杏花香酒 153
(十一)陈毅将军与茅台佳酒 155
(十二)许世友将军善饮酒 157
第三节 社会名流 158
(一)淳于髡酒讽齐王 159
(二)荆轲酒怒刺秦王 161
(三)刘章监酒 163
(四)陶渊明性乐酒德 164
(五)“酒仙”李白 167
(六)“酒圣”杜甫 169
(七)酒“专家”苏轼 171
(八)辛弃疾以酒会友 174
(九)李时珍与酒文化 176
(十)唐伯虎戏诗闯酒宴 180
(十一)曹雪芹醉余奋扫如椽笔 182
(十二)小凤仙酒助蔡松坡 184
第六章 酒之情 187
第一节 酒越饮越厚 187
(一)“酒后吐真言”,越饮越厚 190
(二)增进了解,越饮越厚 191
(三)加深友谊,越饮越厚 191
第二节 以酒会友 192
(一)合家之饮 192
(二)朋友之饮 193
(三)群宴之饮 195
(四)结社之饮 198
(五)蓝尾酒之饮 198
第三节“八拜之交” 199
(一)管鲍之交 200
(二)刎颈之交 201
(三)忘年之交 203
(四)患难之交 204
(五)“竹林七贤” 205
第七章 酒之礼仪风俗 210
第一节 古代酒之礼仪 210
(一)奠祭天地、神明、祖先的礼仪 211
(二)祭酒之裸器 212
(三)饮酒的礼仪 214
(四)酒官制度 216
(五)酒的赏赐制度 218
(六)民间的风俗和礼仪 218
第二节 古代饮酒之风俗 220
(一)上古饮酒之风 220
(二)中古饮酒之风 224
(三)近古饮酒之风 226
第三节 汉民族的饮酒风俗与礼仪 227
(一)奠祭之饮 228
(二)节令之饮 228
(三)年节之饮 229
(四)婚丧嫁娶、生离之饮 230
(五)饮酒之礼仪 231
第四节 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酒风俗与礼仪 232
(一)蒙古族的饮酒风俗 233
(二)满族饮酒的风俗 234
(三)朝鲜族饮酒的风俗 235
(四)东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的饮酒风俗 236
(五)西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的饮酒风俗 237
第五节 南方少数民族的饮酒风俗与礼仪 238
(一)藏族的饮酒风俗 239
(二)壮族的饮酒风俗 239
(三)中南其他少数民族的饮酒风俗 240
(四)西南其他少数民族的饮酒风俗 241
(五)沿海其他少数民族的饮酒风俗 247
第八章 酒之诗 248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酒诗 248
(一)《诗经》 248
(二)《楚辞》 249
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诗 250
(一)汉诗 250
(二)魏诗 252
(三)晋诗 252
(四)南北朝诗 255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酒诗 258
(一)隋诗 258
(二)唐诗 259
(三)五代诗 285
第四节 辽宋金元时期的酒诗 285
(一)宋诗 285
(二)金元诗 296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酒诗 302
(一)明诗 302
(二)清诗 308
第六节 近现代时期的酒诗 312
(一)近代诗 312
(二)现代诗 319
第九章 酒之词 324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酒词 324
(一)隋词 324
(二)唐五代词 325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的酒词 333
(一)宋词 333
(二)金元词 364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酒词 368
(一)明词 368
(二)清词 373
第十章 酒之歌 376
第一节 上古之酒歌 376
(一)两汉时期酒歌 376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酒歌 381
第二节 中古之酒歌 387
(一)唐代酒歌 387
(二)宋金元酒歌 391
第三节 近古之酒歌 394
(一)明代酒歌 394
(二)清代酒歌 398
第四节 当代之酒歌 403
第十一章 酒之赋 412
第一节 上古之酒赋 412
(一)两汉时期酒赋 412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酒赋 413
第二节 中古之酒赋 419
(一)隋唐五代时期酒赋 419
(二)两宋时期酒赋 424
(三)金元时期酒赋 433
第三节 近古之酒赋 436
(一)明代酒赋 437
(二)清代酒赋 438
第十二章 酒之令 440
第一节 酒令起源与发展 440
(一)何为酒令 440
(二)酒令的来历 444
(三)饮酒行令的好处 446
第二节 诗词曲文类酒令 448
(一)作诗令 448
(二)说诗令 450
(三)回环令 461
(四)文字拆合增减象形令 464
(五)故事令 468
(六)混合令 469
第三节 其他游戏类酒令 476
(一)投壶 476
(二)猜物 477
(三)指掌令 478
(四)拇战 480
(五)双陆令 480
(六)筹令 481
(七)酒牌令 483
(八)击鼓传花令 483
(九)虎棒鸡虫令 483
(十)汤匙令 483
第十三章 酒类种种 484
第一节 白酒 484
(一)白酒的历史 484
(二)白酒的种类 485
(三)优质白酒的标准 489
第二节 啤酒 490
(一)啤酒的来历 490
(二)啤酒的种类 492
(三)优质哪酒的标准 493
第三节 葡萄酒 494
(一)葡萄酒的来历 494
(二)葡萄酒的种类 495
(三)优质葡萄酒的标准 496
第四节 黄酒 496
(一)黄酒的历史 496
(二)黄酒的种类 497
(三)优质黄酒的标准 498
第五节 露酒 498
(一)何为露酒 498
(二)露酒的种类 499
(三)优质露酒的标准 499
第十四章 中国名酒 500
第一节 白酒 500
(一)全国名酒(金质奖) 500
(二)国家优质酒(银质奖) 502
(三)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金杯奖 507
(四)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银杯奖 508
(五)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铜杯奖 510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优质产品 511
第二节 啤酒类 521
(一)全国名酒(金质奖) 521
(二)国家优质酒(银质奖) 521
(三)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金杯奖 522
(四)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银杯奖 522
(五)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铜杯奖 524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优质产品 525
第三节 葡萄酒、果酒类 527
(一)全国名酒(金质奖) 527
(二)国家优质酒(银质奖) 528
(三)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金杯奖 529
(四)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银杯奖 530
(五)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铜杯奖 533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优质产品 535
第四节 黄酒类 540
(一)全国名酒(金质奖) 540
(二)国家优质酒(银质奖) 540
(三)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金杯奖 541
(四)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银杯奖 541
(五)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铜杯奖 543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优质产品 545
第五节 露酒、滋补酒类 546
(一)全国名酒(金质奖) 546
(二)国家优质酒(银质奖) 547
(三)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金杯奖 547
(四)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银杯奖 548
(五)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铜杯奖 548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优质产品 550
第十五章 酒之器皿 555
第一节 酒器种种 555
(一)酒制品原材料 555
(二)酒器分类 556
(三)酒器历史分期 558
第二节 上古酒器 559
(一)陶制品的酒器 559
(二)青铜制品的酒器 560
(三)木漆制品的酒器 569
(四)青瓷制品的酒器 571
第三节 中古酒器 572
(一)隋代时期 573
(二)唐五代时期 574
(三)宋辽金元时期 577
第四节 近古酒器 580
(一)明代时期 581
(二)清代时期 583
第五节 当代酒器 585
(一)盛酒之器 585
(二)温酒之器 586
(三)饮酒之器 587
第十六章 酒之菜肴 589
第一节 酒菜的学问 589
(一)酒宴的学问 589
(二)古人的酒菜 590
第二节 酒菜装配技术 591
(一)冷盘的盛装 592
(二)菜肴的配色 593
(三)酒与菜的搭配 594
第三节 常用宴席菜谱 596
(一)喜庆宴席套菜 596
(二)菜肴分类 598
第十七章 饮酒之境界 603
第一节 适量饮酒的三重境界 603
(一)必欲饮之而后快 604
(二)痛饮三杯乐融融 608
(三)微醉陶然胜神仙 611
第二节 饮酒过量是非来 616
(一)为醉鬼画像 617
(二)几则实例 618
(三)节制饮酒,古来共谈 620
第十八章 饮酒之忌 623
第一节 忌纵饮无度 623
(一)纵饮无度,荒废政事,是身为国君者之大忌 623
(二)纵饮无度,追求官能享乐,身败名裂,是君子安身立命之大忌 625
(三)纵饮无度,日久成疾,终至不治,是人们健身养生之大忌 626
第二节 忌失礼仪 633
(一)忌“摆架子” 633
(二)忌久饮不休 634
(三)忌苦劝 634
(四)忌不诚恳 635
(五)忌骂座 636
(六)忌争执 636
(七)忌当场呕吐 636
(八)忌不遵令 636
(九)忌打瞌睡 637
(十)忌其它不文明行为 637
第三节 忌不科学的饮酒方法 637
(一)忌掺杂饮 638
(二)忌饮不得法 639
(三)禁忌之酒 640
(四)其它禁忌 640
第四节 酒后之忌 641
(一)酒后不宜看电视 642
(二)酒后不宜洗澡 642
(三)酒后不宜服的西药 642
(四)酒后不宜房事 644
(五)酒后不宜驾车 645
第五节 那些人不宜饮酒 645
(一)小儿不宜饮酒 645
(二)孕妇不宜饮酒 646
(三)哺乳期妇女不宜饮啤酒 646
(四)欲生育期男女不宜饮酒 647
(五)喷洒农药后的人不宜饮酒 647
(六)HBSAg(澳抗)携带者不宜饮酒 647
第十九章 解酒之法 649
第一节 食物解酒之法 649
(一)水果 649
(二)菜肴 650
(三)偏方 651
第二节 中西药解酒之法 651
(一)古代中医解酒之法 651
(二)中药解酒药方 652
(三)西药解酒之法 654
第三节其他解酒之法 656
(一)气功解酒法 656
(二)针灸解酒法 656
(三)呕吐解酒法 656
第四节 戒酒之法 656
(一)西药方戒酒法 656
(二)中药方戒酒法 657
(三)耳针戒酒法 657
(四)水针戒酒法 658
(五)电针和抗抑郁药戒酒法 658
结束语——酒的生命无限 659
附录 663
本书参考书目 663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新世纪的文化思考》方克立著 2019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文化大众化研究》张文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4》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5》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0》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野火·黎明哈尔滨 上》荀鹿著 2020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王志邦主编;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