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第四轮规划教材 中医药学基础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梅主编;周蓓,张凤瑞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6774321
- 页数:521 页
上篇 中医学基础 3
第一章 中医学的基本知识 3
第一节 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 3
第二节 中医学的发展简史 3
第三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6
一、整体观念 6
二、辨证论治 8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10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1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1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2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13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6
一、五行的概念 16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8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1
第三章 藏象经络学说 27
第一节 概述 27
一、藏象的概念和藏象学说的特点 27
二、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28
第二节 五脏 29
一、肝 29
二、心 32
三、脾 35
四、肺 38
五、肾 41
第三节 六腑 45
一、胆 46
二、胃 46
三、小肠 47
四、大肠 48
五、膀胱 48
六、三焦 48
第四节 奇恒之腑 49
一、脑 49
二、女子胞 50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50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50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53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54
第六节 经络 55
一、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55
二、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 55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与应用 58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62
第一节 气 62
一、气的概念和分类 62
二、气的运行 63
三、气的生理功能 64
第二节 血 65
一、血的概念 65
二、血的生成及运行 65
三、血的生理功能 65
第三节 津液 66
一、津液的概念 66
二、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排泄 66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67
第四节 精 68
一、精的生成 68
二、精的功能 68
第五节 气血津液精之间的关系 69
一、气和血的关系 69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70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71
四、精和气的关系 72
五、精和血的关系 72
六、精和津液的关系 72
第五章 体质 74
第一节 概念 74
一、中医体质学的概念 74
二、中医体质的概念 74
三、相关概念的区别 74
第二节 中医体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75
一、先天因素 75
二、后天因素 76
三、其他因素 77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77
一、体质的正常分类方法 77
二、正常体质 78
第四节 体质的临床应用 79
一、预防疾病的发生 79
二、指导疾病的治疗 79
第六章 病因 81
第一节 外感六淫 82
一、风 82
二、寒 83
三、暑 84
四、湿 84
五、燥 85
六、热(火) 86
第二节 内伤七情 87
第三节 疫疠 87
一、疫疠致病的特点 88
二、影响疫疠发生和流行的因素 88
第四节 痰饮和瘀血 88
一、痰饮 88
二、瘀血 89
第五节 其他病因 90
一、饮食不调 90
二、劳逸失常 90
三、寄生虫 90
四、外伤 91
第七章 发病 93
第一节 发病原理 93
一、正气不足与发病 93
二、邪气与发病 94
三、环境与发病 95
第二节 发病类型 96
一、感而即发 96
二、伏而后发 96
三、继发 96
四、徐发 97
五、复发 97
第八章 诊法 98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 98
一、概念与内容 98
二、基本原则 98
第二节 四诊 99
一、望诊 99
二、闻诊 106
三、问诊 107
四、切诊 112
第九章 病机与辨证 117
第一节 八纲病机与辨证 118
一、表里的病机与辨证 118
二、寒热的病机与辨证 119
三、虚实的病机与辨证 120
四、阴阳失调的病机与辨证 120
第二节 气血津液失常的病机与辨证 124
一、气病的病机与辨证 124
二、血病的病机与辨证 125
三、气血同病的病机与辨证 127
四、津液失调的病机与辨证 127
五、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的病机与辨证 128
第三节 脏腑病的病机与辨证 129
一、心与小肠病的病机与辨证 130
二、肺与大肠病的病机与辨证 131
三、脾与胃病的病机与辨证 133
四、肝与胆病的病机与辨证 134
五、肾与膀胱病的病机与辨证 135
六、脏腑兼病的病机与辨证 136
第四节 其他病机与辨证 138
一、六经病的病机与辨证 138
二、卫气营血病的病机与辨证 139
三、三焦病的病机与辨证 139
第十章 预防、治则与治法 142
第一节 预防 142
二、既病防变 142
第二节 治则 143
一、治病求本 143
二、扶正与祛邪 145
三、调整阴阳 145
四、三因制宜 146
中篇 中药学基础 149
第一章 中药学的基本知识 149
第一节 中药与中药学的概念 149
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简史 150
第三节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 153
第四节 中药的性能 154
一、四气 154
二、五味 155
三、升降浮沉 156
四、归经 157
五、有毒与无毒 158
第五节 中药的配伍 159
一、药物“七情” 160
二、中药的配伍原则 161
第六节 中药的用药禁忌 161
一、配伍禁忌 161
二、妊娠禁忌 162
三、饮食禁忌 162
四、证候禁忌 162
第七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与用法 163
一、中药的用药剂量 163
二、中药的计量单位 164
三、中药的用法 164
第二章 解表药 166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166
麻黄 167
桂枝 168
紫苏 168
生姜 169
香薷 170
荆芥 170
防风 171
羌活 171
藁本 172
白芷 172
细辛 173
苍耳子 174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175
薄荷 175
牛蒡子 175
蝉蜕 176
桑叶 177
菊花 178
蔓荆子 178
柴胡 179
升麻 180
葛根 180
第三章 清热药 184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184
石膏 185
知母 185
栀子 186
夏枯草 187
决明子 187
第二节 清热凉血药 187
生地黄 188
玄参 188
牡丹皮 189
赤芍 189
第三节 清热燥湿药 190
黄芩 190
黄连 191
黄柏 192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192
金银花 192
连翘 193
大青叶 194
贯众 194
牛黄 195
蒲公英 195
白头翁 196
第五节 清虚热药 196
青蒿 196
地骨皮 197
第四章 泻下药 202
第一节 攻下药 202
大黄 203
芒硝 204
第二节 润下药 204
火麻仁 205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205
甘遂 205
京大戟 206
巴豆 207
第五章 祛风湿药 212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210
独活 210
威灵仙 211
川乌 212
蕲蛇 212
木瓜 213
徐长卿 213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214
秦艽 214
防己 214
桑枝 215
豨莶草 215
雷公藤 216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217
五加皮 217
桑寄生 217
第六章 芳香化湿药 221
广藿香 221
佩兰 222
苍术 222
厚朴 223
砂仁 224
白豆蔻 224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 227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227
茯苓 227
猪苓 228
薏苡仁 229
泽泻 229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230
车前子 230
滑石 231
木通 231
通草 232
萆薢 232
瞿麦 233
萹蓄 233
海金沙 234
石韦 234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235
茵陈 235
金钱草 236
第八章 温里药 239
附子 239
肉桂 240
干姜 241
吴茱萸 242
小茴香 242
花椒 243
第九章 理气药 246
陈皮 246
枳实 247
木香 248
香附 249
沉香 249
川楝子 250
乌药 250
薤白 251
第十章 消食导滞药 254
山楂 254
神曲 255
麦芽 255
莱菔子 256
鸡内金 256
第十一章 驱虫药 259
使君子 259
苦楝皮 260
槟榔 260
第十二章 止血药 263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263
大蓟 263
小蓟 264
地榆 264
槐花 265
侧柏叶 266
白茅根 266
苎麻根 267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268
三七 268
茜草 268
蒲黄 269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270
白及 270
仙鹤草 271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271
艾叶 271
炮姜 272
第十三章 活血化瘀药 276
川芎 276
延胡索 277
郁金 278
姜黄 278
乳香 279
没药 280
五灵脂 280
丹参 281
红花 281
桃仁 282
益母草 283
牛膝 283
鸡血藤 284
土鳖虫 284
莪术 285
三棱 286
水蛭 286
虎杖 287
第十四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291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292
半夏 292
天南星 293
白附子 293
芥子 294
旋覆花 294
白前 295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295
前胡 296
桔梗 296
川贝母 297
浙贝母 297
瓜蒌 298
竹茹 299
竹沥 299
昆布 300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300
苦杏仁 300
紫苏子 301
百部 301
紫菀 302
款冬花 302
枇杷叶 303
桑白皮 303
葶苈子 304
白果 304
第十五章 安神药 308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308
朱砂 308
龙骨 309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310
酸枣仁 310
远志 310
第十六章 平肝息风药 313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313
石决明 314
牡蛎 314
赭石 315
蒺藜 316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316
羚羊角 317
钩藤 317
天麻 318
地龙 318
全蝎 319
蜈蚣 320
僵蚕 320
第十七章 开窍药 324
麝香 324
冰片 325
石菖蒲 326
第十八章 补益药 329
第一节 补气药 329
人参 330
西洋参 331
党参 331
黄芪 332
山药 332
白术 333
甘草 333
白扁豆 334
第二节 补血药 335
当归 335
熟地黄 336
白芍 336
阿胶 337
何首乌 337
龙眼肉 338
第三节 补阴药 338
北沙参 339
南沙参 339
麦冬 339
枸杞子 340
龟甲 340
鳖甲 341
女贞子 341
墨旱莲 342
石斛 342
百合 343
黄精 343
第四节 补阳药 344
鹿茸 344
淫羊藿 345
肉苁蓉 346
杜仲 346
巴戟天 346
补骨脂 347
续断 347
菟丝子 348
蛤蚧 348
冬虫夏草 349
紫河车 349
第十九章 收涩药 355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355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355
五味子 356
乌梅 357
五倍子 357
诃子 359
赤石脂 359
肉豆蔻 360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360
山茱萸 361
莲子 361
第二十章 外用药 365
雄黄 365
硫黄 366
轻粉 366
白矾 366
蟾酥 367
马钱子 367
下篇 方剂学基础 371
第一章 方剂学的基本知识 371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概念 371
第二节 方剂学发展简史 372
第三节 方剂与治法 375
第四节 方剂的组成和变化 378
一、方剂的组成 378
二、方剂的变化 380
第五节 方剂的常用剂型与使用方法 382
一、方剂的常用剂型 382
二、方剂的使用方法 383
三、服药方法 384
第二章 解表剂 386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386
麻黄汤 386
桂枝汤 387
九味羌活汤 388
香苏散 389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390
银翘散 390
桑菊饮 391
麻杏石甘汤 391
第三节 扶正解表剂 392
麻黄附子细辛汤 392
人参败毒散 393
第三章 泻下剂 397
大承气汤 397
温脾汤 398
大黄附子汤 399
三物备急丸 399
麻子仁丸 399
十枣汤 400
第四章 和解剂 403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403
小柴胡汤 403
蒿芩清胆汤 404
第二节 调和肝脾剂 405
四逆散 405
逍遥散 406
痛泻要方 406
第三节 调和肠胃剂 407
半夏泻心汤 407
第五章 清热剂 410
第一节 清热泻火剂 410
白虎汤 410
第二节 清营凉血剂 411
清营汤 411
犀角地黄汤 412
第三节 清热解毒剂 412
黄连解毒汤 413
普济消毒饮 413
第四节 清脏腑热剂 414
导赤散 414
玉女煎 414
清胃散 415
龙胆泻肝汤 415
白头翁汤 416
泻白散 416
第五节 清虚热剂 417
青蒿鳖甲汤 417
当归六黄汤 417
第六章 祛湿剂 421
第一节 祛风湿剂 422
羌活胜湿汤 422
独活寄生汤 422
小活络丹 423
第二节 化湿和胃剂 423
平胃散 424
藿香正气散 424
第三节 清热祛湿剂 425
茵陈蒿汤 425
二妙散 425
八正散 426
第四节 利水渗湿剂 427
五苓散 427
防己黄芪汤 428
五皮散 428
第五节 温化水湿剂 429
真武汤 429
第七章 温里剂 433
第一节 温中祛寒剂 433
理中丸 433
第二节 回阳救逆剂 434
四逆汤 434
参附汤 435
第三节 温经散寒剂 435
当归四逆汤 436
黄芪桂枝五物汤 436
第八章 理气剂 439
第一节 行气剂 439
越鞠丸 440
金铃子散 440
左金丸 441
瓜蒌薤白白酒汤 441
半夏厚朴汤 442
柴胡疏肝散 443
第二节 降气剂 443
旋覆代赭汤 444
定喘汤 444
第九章 理血剂 447
第一节 活血祛瘀剂 447
血府逐瘀汤 448
补阳还五汤 449
生化汤 450
失笑散 450
第二节 止血剂 451
小蓟饮子 451
槐花散 451
黄土汤 452
第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剂 456
第一节 燥湿化痰剂 456
二陈汤 457
第二节 清热化痰剂 458
温胆汤 458
清气化痰丸 459
小陷胸汤 460
第三节 温化寒痰剂 460
苓甘五味姜辛汤 461
第四节 润燥化痰剂 461
贝母瓜蒌散 461
第五节 治风化痰剂 462
半夏白术天麻汤 462
第六节 止咳平喘剂 463
止嗽散 463
第十一章 补益剂 467
第一节 补气剂 467
四君子汤 467
参苓白术散 468
补中益气汤 469
玉屏风散 470
生脉散 470
第二节 补血剂 471
四物汤 471
当归补血汤 472
归脾汤 472
第三节 气血双补剂 473
炙甘草汤(复脉汤) 473
第四节 补阴剂 474
六味地黄丸 474
一贯煎 476
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 476
第五节 补阳剂 477
肾气丸 477
第六节 阴阳并补剂 478
地黄饮子 478
第十二章 安神剂 483
朱砂安神丸 483
酸枣仁汤 484
天王补心丹 484
甘麦大枣汤 485
第十三章 治风剂 487
第一节 疏散外风剂 487
川芎茶调散 487
牵正散 488
第二节 平息内风剂 488
镇肝息风汤 489
天麻钩藤饮 489
羚角钩藤汤 490
第十四章 开窍剂 492
第一节 凉开剂 492
安宫牛黄丸 493
第二节 温开剂 494
苏合香丸(吃力伽丸) 494
第十五章 消食导滞剂 497
枳术丸 497
保和丸 498
健脾丸 498
第十六章 驱虫剂 500
乌梅丸 500
第十七章 收涩剂 502
四神丸 502
牡蛎散 503
固冲汤 503
第十八章 痈疡剂 505
仙方活命饮 505
四妙勇安汤 506
六神丸 506
阳和汤 507
大黄牡丹汤 507
苇茎汤 508
中药索引 510
方剂索引 516
中成药索引 5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药鉴定学实验 供中药学 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第2版》吴啟南 2018
- 《影响葡萄和葡萄酒中酚类特征的因素分析》朱磊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全解 2015-2019 中药学专业知识 1》黄坤主编 2020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4》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