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易桥良,艾卫敏主编;肖瑛,刘金田等副主编;王炜等编
  • 出 版 社: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0025723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人体解剖谱学主要是介绍人体从细胞,组织,到系统的具体组成和功能。人体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系统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 1

一、人体解剖学概述 1

(一)人体解剖学概述 1

(二)人体解剖学研究对象、任务和地位 1

(三)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1

二、生理学概述 2

(一)生理学定义 2

(二)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地位 2

(三)生理学研究 2

第二节 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2

第三节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3

(一)解剖学姿势 3

(二)方位术语 3

(三)轴和面 3

第四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4

一、新陈代谢 4

二、兴奋性 4

三、适应性 4

第五节 机体与环境 5

一、人体与环境 5

二、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 5

第六节 机体功能的调节 6

一、神经调节 6

二、体液调节 6

三、自身调节 7

四、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反馈作用 7

第二章 细胞 8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8

一、细胞概况 8

二、细胞的结构 8

(一)细胞膜 8

(二)细胞质 11

(三)细胞核 12

三、细胞的增殖 13

(一)分裂间期 13

(二)分裂期(M期) 14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4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4

(一)静息电位的概念 14

(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15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5

(一)动作电位的概念 15

(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15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16

第三章 基本组织 17

第一节 上皮组织 17

一、被覆上皮 17

(一)被覆上皮的分类 17

(二)被覆上皮的形态结构 17

二、腺上皮和腺 19

(一)腺的分类 19

(二)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 19

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20

(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 20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 20

(三)上皮细胞的基底面 21

第二节 结缔组织 21

一、固有结缔组织 21

(一)疏松结缔组织 22

(二)致密结缔组织 23

(三)脂肪组织 23

(四)网状组织 24

二、软骨及其分类 24

(一)软骨 24

(二)软骨的分类 25

第三节 肌组织 25

一、肌组织 25

(一)骨骼肌 25

(二)心肌 27

(三)平滑肌 27

二、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27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27

(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28

(三)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29

第四节 神经组织 29

第四章 运动系统 30

第一节 骨 30

一、概述 30

(一)骨的形态 30

(二)骨的构造 30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32

二、躯干骨 32

(一)椎骨 32

(二)胸骨 34

(三)肋 35

三、四肢骨 35

(一)上肢骨 35

(二)下肢骨 38

四、颅骨 40

(一)颅的分部与组成 40

(二)下颌骨和舌骨 40

(三)颅的整体观 41

(四)新生儿颅的特点 43

第二节 骨连结 44

一、概述 44

(一)直接连结 44

(二)间接连结 44

二、躯干骨的连结 45

(一)脊柱 45

(二)胸廓 47

三、四肢骨的连结 47

(一)上肢骨的连结 47

(二)下肢骨的连结 48

第三节 肌 51

一、概述 51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51

(二)肌的起、止点配布和作用 52

(三)肌的辅助结构 52

二、躯干肌 53

(一)背肌 53

(二)胸肌 54

(三)膈 55

(四)腹肌 55

三、头肌 58

(一)面肌 58

(二)咀嚼肌 59

四、颈肌 59

(一)浅群 59

(二)深群 59

五、四肢肌 60

(一)上肢肌 60

(二)下肢肌 63

(三)小腿肌 65

(四)足肌 66

(五)下肢的局部结构 66

第五章 感觉器官 67

第一节 概述 67

一、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概念及其分类 67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67

(一)感觉器的适宜刺激 67

(二)感觉器的换能作用 67

(三)感觉器的编码作用 67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67

第二节 视器 68

一、眼球 68

(一)眼球壁 69

(二)眼球内容物 70

二、眼副器 70

(一)眼睑 70

(二)结膜 70

(三)泪器 71

(四)眼球外肌 71

三、眼的血管 71

(一)眼动脉 71

(二)眼静脉 71

第三节 视觉生理 72

一、眼的折光功能 72

(一)眼的折光与成像 72

(二)眼的调节 73

(三)眼的折光异常 73

二、眼的感光功能 74

(一)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74

(二)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 74

(三)视网膜的信息传递 74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74

(一)暗适应与明适应 74

(二)色觉 75

(三)视力 75

(四)视野 75

(五)双眼视觉 75

第四节 前庭蜗器 76

一、外耳 76

(一)耳郭 76

(二)外耳道 76

(三)鼓膜 77

二、中耳 77

(一)鼓室 77

(二)咽鼓管 78

(三)乳突小房 78

三、内耳 78

(一)骨迷路 79

(二)膜迷路 79

第五节 位、听觉器官生理 80

一、外耳与中耳的传音功能 80

(一)外耳的功能 80

(二)中耳的功能 80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80

二、听阈 81

三、双耳听觉与声源方向的判定 81

四、前庭器官的功能 81

(一)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 81

(二)半规管的功能 82

(三)前庭反应 82

第六节 皮肤 83

一、皮肤的结构 83

(一)表皮 83

(二)真皮 83

二、皮下组织(浅筋膜) 84

三、皮肤的附属器 84

(一)毛 84

(二)皮脂腺 84

(三)汗腺 84

(四)指(趾)甲 84

第六章 神经系统 85

第一节 神经组织 85

一、神经元 85

(一)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85

(二)神经元的分类 86

二、突触 86

(一)突触的概念与分类 86

(二)突触的基本结构 86

(三)突触传递的过程 87

三、神经胶质细胞 87

四、神经纤维 87

(一)神经纤维的分类 88

(二)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89

(三)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89

五、神经末梢 89

(一)感觉神经末梢 89

(二)运动神经末梢 89

六、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90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90

一、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91

(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91

(二)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 91

(三)中枢抑制 92

二、脊髓 92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92

(二)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93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93

(四)脊髓的功能 94

三、脑 96

(一)脑干 96

(二)小脑 99

(三)间脑 100

(四)端脑 102

四、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108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108

(二)脑和脊髓的血管 110

(三)脑脊液及其循环 112

(四)脑屏障 112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112

一、脊神经 113

(一)颈丛 113

(二)臂丛 114

(三)胸神经 117

(四)腰丛 117

(五)骶丛 119

二、脑神经 120

(一)嗅神经 120

(二)视神经 121

(三)动眼神经 121

(四)滑车神经 121

(五)三叉神经 122

(六)展神经 123

(七)面神经 123

(八)前庭蜗神经 124

(九)舌咽神经 124

(十)迷走神经 125

(十一)副神经 125

(十二)舌下神经 125

三、内脏神经 126

(一)内脏运动神经 126

(二)内脏感觉神经 130

第四节 神经系传导通路 131

一、感觉传导通路及功能 131

(一)本体觉传导通路 131

(二)浅感觉传导通路 132

(三)视觉传导路 132

二、运动传导通路及功能 133

(一)锥体系 133

(二)锥体外系 134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136

第一节 概述 136

一、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36

(一)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136

(二)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136

(三)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136

(四)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37

二、激素的分类 137

(一)含氮激素 137

(二)类固醇(甾体)激素 137

第二节 垂体 137

一、垂体的形态、位置与分部 137

二、腺垂体的微细结构及其激素的生理作用 137

(一)腺垂体的微细结构 137

(二)腺垂体激素及生理作用 138

(三)腺垂体促激素分泌的调节 139

三、神经垂体及其激素的的生理作用 140

第三节 甲状腺 140

一、甲状腺的位置与形态 140

二、甲状腺的微细结构 140

(一)滤泡上皮细胞 141

(二)滤泡旁细胞 141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41

(一)对代谢的影响 141

(二)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141

(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42

(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42

四、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142

(一)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 142

(二)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142

(三)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142

(四)自主神经对甲状腺活动的调节 142

第四节 甲状旁腺 142

一、甲状旁腺的位置与形态 142

二、甲状旁腺的微细结构 142

三、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43

第五节 肾上腺 143

一、肾上腺的位置与形态 143

二、肾上腺的微细结构 143

(一)皮质 143

(二)髓质 144

三、肾上腺的生理作用 145

(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145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145

第六节 松果体 146

一、松果体的位置与形态 146

二、松果体的生理作用 146

第七节 胸腺 146

第八章 消化系统 147

第一节 概述 147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47

二、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147

三、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148

(一)胸部的标志线 148

(二)腹部的标志线和分区 148

第二节 消化管 148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148

(一)黏膜 149

(二)黏膜下层 149

(三)肌层 149

(四)外膜 149

二、口腔 149

(一)口腔的解剖结构 149

(二)口腔内消化 152

三、咽 153

(一)咽的形态、位置 153

(二)咽的分部 153

四、食管 154

(一)食管的形态和位置 154

(二)食管的狭窄 154

(三)食管的微细结构特点 154

(四)食管蠕动 154

五、胃 155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155

(二)胃的位置和毗邻 155

(三)胃壁的微细结构和生理功能 155

(四)胃的运动及基本形式 156

(五)胃的排空 157

(六)呕吐 157

六、小肠 157

(一)小肠的结构 157

(二)小肠的微细结构特点 158

(三)小肠液及其作用 160

(四)小肠的运动 160

(五)小肠的吸收 161

七、大肠 163

(一)大肠的结构 163

(二)大肠的微细结构特点 164

(三)大肠内消化 165

(四)大肠的运动 165

(五)排便反射 165

第三节 消化腺 166

一、肝 166

(一)肝的形态 166

(二)肝的位置和毗邻 166

(三)肝的微细结构 167

(四)胆囊和输胆管道 169

(五)胆汁及其作用 170

二、胰 170

(一)胰的位置和形态 170

(二)胰的微细结构 171

(三)胰液及其作用 172

第四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173

一、神经调节 173

(一)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73

(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73

二、体液调节 174

第五节 腹膜 174

一、腹膜与腹膜腔 174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175

(一)腹膜内位器官 175

(二)腹膜间位器官 175

(三)腹膜外位器官 175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175

(一)网膜 175

(二)系膜 175

(三)韧带 176

(四)陷凹 176

第九章 呼吸系统 177

第一节 呼吸道 177

一、鼻 177

(一)外鼻 178

(二)鼻腔 178

(三)鼻旁窦 178

二、咽 178

三、喉 178

(一)喉的位置 178

(二)喉的构造 178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 180

(一)气管 180

(二)主支气管 180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的微细结构 180

第二节 肺 181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181

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182

三、肺的微细结构 183

(一)导气部 183

(二)呼吸部 183

四、肺的血管 184

(一)肺动脉和肺静脉 184

(二)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 184

第三节 呼吸过程 184

一、概况 184

二、肺通气的动力 185

(一)呼吸运动 185

(二)肺内压及其周期性变化 185

(三)胸膜腔负压 186

三、肺通气阻力 186

(一)弹性阻力 186

(二)非弹性阻力 187

四、肺容积和肺容量 187

(一)肺容积 187

(二)肺容量 188

五、肺通气量 188

(一)每分通气量与最大通气量 188

(二)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188

第四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189

一、气体交换 189

(一)气体交换的机制 189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190

(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190

二、血液气体运输 190

(一)氧气的运输 191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191

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91

一、呼吸中枢 192

(一)脊髓 192

(二)延髓 192

(三)脑桥 192

(四)高位脑对呼吸的调节 192

二、呼吸反射 192

(一)肺牵张反射 192

(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192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193

(四)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193

第六节 胸膜 194

一、胸膜与胸膜腔 194

二、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 194

三、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 194

第七节 纵隔 195

一、纵隔的定义及境界 195

二、纵隔的分部及内容物 196

第十章 泌尿系统 198

第一节 肾 198

一、肾的形态 198

二、肾的位置 199

三、肾的被膜 200

(一)纤维囊 200

(二)脂肪囊 200

(三)肾筋膜 200

四、肾的剖面结构 200

(一)肾皮质 200

(二)肾髓质 200

五、肾的微细结构 200

(一)肾单位 200

(二)集合管 202

(三)球旁复合体 202

六、肾的血液循环 202

(一)肾的血液循环途径 202

(二)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202

七、肾血流量的调节 202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202

(二)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 203

八、肾生成尿的过程 203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03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205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207

九、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207

(一)尿液浓缩与稀释 207

(二)尿液 208

第二节 尿的输送、贮存与排放 208

一、输尿管 208

二、膀胱 209

(一)膀胱的形态 209

(二)膀胱壁的构造 209

(三)膀胱的位置 209

三、尿道 209

四、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210

五、排尿反射 210

第十一章 生殖系统 212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 212

一、睾丸 212

(一)睾丸的位置与形态 212

(二)睾丸的结构 213

(三)睾丸的生精功能 213

(四)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214

(五)睾丸功能的调节 214

二、附睾 215

三、输精管 215

四、射精管 215

五、附属腺 215

(一)精囊 215

(二)前列腺 215

(三)尿道球腺 216

六、阴囊 216

七、阴茎 216

八、男性尿道 217

(一)前列腺部 217

(二)膜部 217

(三)海绵体部 217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217

一、卵巢 217

(一)卵巢的位置与形态 217

(二)卵巢的微细结构 217

(三)卵巢的生理功能 219

二、输卵管 219

(一)输卵管的位置和形态 220

(二)输卵管的微细结构 220

三、子宫 220

(一)子宫的形态和分部 220

(二)子宫的位置 221

(三)子宫的固定装置 221

(四)子宫壁的微细结构 221

(五)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222

四、阴道 223

五、前庭大腺 223

六、外生殖器 223

(一)阴阜 223

(二)大阴唇 223

(三)小阴唇 223

(四)阴道前庭 224

(五)阴蒂 224

七、乳房 224

八、会阴 225

第十二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226

第一节 能量代谢 226

一、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226

(一)能量的来源 226

(二)能量的去路 226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226

(一)间接测热法的原理 227

(二)能量代谢的简易测算法 227

(三)能量代谢的衡量标准 227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228

(一)肌肉活动 228

(二)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228

(三)环境温度 228

(四)精神活动 228

四、基础代谢 229

(一)基础代谢的概念 229

(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229

第二节 体温 230

一、体温的概念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 230

二、体温的测量部位和正常值 230

三、体温的生理变动 230

四、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231

(一)机体的产热 231

(二)机体的散热 231

五、体温调节 232

(一)温度感受器 232

(二)体温调节中枢 233

(三)体温调节的机制 233

第十三章 脉管系统 234

第一节 血液 234

一、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234

(一)血液的组成 234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234

二、血浆 234

(一)血浆的主要成分及功能 234

(二)血浆的生理特性 235

三、血细胞 236

(一)红细胞及其功能 236

(二)白细胞及其功能 237

(三)血小板及其功能 238

四、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238

(一)血液凝固 238

(二)纤维蛋白溶解 239

五、血量、血型和输血 239

(一)血量 239

(二)血型 240

(三)输血 240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 241

一、概述 241

(一)组成 241

(二)血液循环 241

二、心 242

(一)心的位置与毗邻 242

(二)心的体表投影 242

(三)心的外形 243

(四)心内的结构 243

(五)心壁的构造 245

(六)心的传导系统 245

(七)心的血管 247

(八)心包 247

(九)心的生理 247

(十)心电图 252

三、血管 253

(一)血管壁的组织结构 253

(二)血管的吻合及侧支循环 255

(三)肺循环的血管 255

(四)体循环的动脉 255

(五)体循环的静脉 264

(六)血管生理 270

第三节 淋巴系统 275

一、淋巴管道 276

(一)毛细淋巴管 276

(二)淋巴管 276

(三)淋巴干 276

(四)淋巴导管 276

二、淋巴器官 276

(一)淋巴结 276

(二)胸腺 280

(三)脾 280

(四)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 281

三、淋巴循环 282

第十四章 人体解剖结构与临床应用 283

第一节 表面结构 283

一、常用骨性标志 283

二、常用肌性标志 284

三、胸、腹部标志线 284

(一)胸部标志线 285

(二)腹部标志线和分区 285

第二节 头颈部解剖结构与临床应用 285

一、额顶枕区 285

(一)头皮损伤应用解剖结构 285

(二)临床应用要点 286

二、泪道冲洗术 286

(一)应用解剖结构 286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286

三、气管切开术 287

(一)气管切开术的解剖结构基础 287

(二)气管切开的部位选择 287

第三节 解剖结构注射技术应用 287

一、皮内注射 287

二、皮下注射 287

三、肌肉注射 288

(一)臀大肌注射 288

(二)三角肌注射 288

(三)股外侧肌注射 289

四、浅静脉穿刺术 289

(一)头皮静脉穿刺 289

(二)颈外静脉穿刺 290

第四节 穿刺技术应用解剖结构 290

一、股静脉穿刺 290

二、胸腔穿刺 290

(一)应用解剖结构 290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291

三、心包腔穿刺 291

四、腹腔穿刺 291

(一)应用解剖结构 291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292

五、膀胱穿刺 292

六、睾丸鞘膜腔穿刺 293

七、腰椎穿刺 293

八、骨髓穿刺 293

九、椎间盘穿刺 294

第五节 插管技术解剖应用结构 294

一、灌肠术及直肠镜检查 294

二、导尿术 295

第六节 常用急救技术应用解剖 295

一、心内注射 295

(一)应用解剖学基础 295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295

二、指压止血技术 295

三、环甲膜穿刺术 296

(一)应用解剖学基础 296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296

四、人工呼吸术 296

第七节 会阴部应用解剖 297

一、包皮手术 297

(一)包皮的应用解剖 297

(二)包皮嵌顿的结构因素 297

二、肛门直肠指诊术 297

参考文献 2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