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伤寒论立法论治要义
伤寒论立法论治要义

伤寒论立法论治要义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仁忠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7152396
  • 页数:5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编写突出以治法分类,法贯全篇的编研方法,提出辨证立法制方体系。内容紧扣原文,讨论穷其原委,揭其内涵,核其要领,将浩繁博大的证治体系一线贯通,统之以法,全面阐析《伤寒论》治则、治法的立论旨趣、作用机制及其临床运用,充分体现法在证中、证法相随、方随法出、法方互依这一主旨,展示治法是《伤寒论》上承辨证、下统方药至关重要一环,是仲景临床治疗中经过千锤百炼的经验凝结。本书深悟经旨,汇诸家之学,阐扬微义,广赋新见,体例新颖独特,行文密切联系临床,立足实用,是一部内容翔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重点突出,诚可示人以法,与人以巧的《伤寒论》治疗学专著,俾学者能开卷了然,洞察本末,抓住要领,得心应手。
《伤寒论立法论治要义》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辨证立法是《伤寒论》证治体系的灵魂 1

一、《伤寒论》辨证立法的基本模式 3

(一)六经辨证——《伤寒论》辨证立法的纲领 3

1.六经辨证缘于《内经》,而又高于《内经》 3

2.六经非从属于脏腑、经脉,而脏腑、经脉皆隶属于六经 4

3.六经分证涵盖六证,而非六病 5

(二)方证辨证——《伤寒论》辨证立法的基础 10

1.方证辨证的涵义 10

2.方证辨证的应用 11

3.方证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关系 13

二、《伤寒论》辨证立法的主要特点 15

(一)分清主次 15

(二)比较异同 17

(三)推究真伪 18

三、《伤寒论》辨证立法的重要特色 19

(一)仲景论病,是中风、伤寒、温病、湿病与喝病 19

(二)辨病分证,据证论治 20

(三)病证合辨,治以应证的重要意义 24

第二节 立法制方系《伤寒论》诊疗程式的血脉 26

一、《伤寒论》立法制方的特色与技巧 27

(一)力求方证相应 27

(二)刻意顾护正气 29

(三)注重综合调节 31

(四)突出法中见法 32

二、《伤寒论》方的临床运用思路及方法 33

(一)参照纲领证、基础证,据证联系运用法 33

(二)审察病机,循机论治运用法 34

(三)谙熟组方原理,探究方规运用法 36

(四)掌握守方、易方规律,机圆法活运用法 38

1.守方运用法 38

2.易方运用法 39

(五)理遵经旨,立足创新运用法 39

第二章 《伤寒论》立法论治总则 43

第一节 调整阴阳法 43

第二节 随证治之法 54

第三节 表里先后法 61

第四节 因势利导法 65

第五节 调息康复法 66

第六节 适时待愈法 69

第三章 《伤寒论》立法论治要法 72

第一节 解表法 72

一、峻汗开腠法 72

(一)峻汗开腠法的主治证候 72

(二)峻汗开腠法主治证的传变 74

(三)峻汗开腠法的适应证及其方药组制与运用 75

1.麻黄汤证、麻黄汤方 75

2.葛根汤证、葛根汤方;葛根加半夏汤证、葛根加半夏汤方 82

3.大青龙汤证、大青龙汤方 87

4.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方 94

(四)峻汗开腠法主治证的预后 99

(五)峻汗开腠法的禁例 100

二、缓汗解肌法 103

(一)缓汗解肌法的主治证候 103

(二)缓汗解肌法的适应证及其方药组制与运用 104

1.桂枝汤证、桂枝汤方 104

2.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葛根汤方 116

3.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118

4.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方 120

(三)缓汗解肌法的禁例 123

三、微汗疏表法 124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124

(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127

(三)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130

第二节 涌吐法 133

瓜蒂散证、瓜蒂散方 133

第三节 泻下法 136

一、泻热通腑法 136

(一)泻热通腑法主治证的病机及证候 136

(二)泻热通腑法主治证的成因 139

(三)泻热通腑法的适应证及其方药组制与运用 141

1.调胃承气汤证、调胃承气汤方 141

2.小承气汤证、小承气汤方 144

3.大承气汤证、大承气汤方 148

4.麻子仁丸证、麻子仁丸方 163

(四)泻热通腑法的运用要点 167

(五)泻热通腑法的禁例 169

二、泻热祛瘀法 170

(一)桃核承气汤证、桃核承气汤方 170

(二)抵当汤证、抵当汤方 176

(三)抵当丸证、抵当丸方 180

三、泻热逐水法 182

(一)泻热逐水法主治证的因机及证候 182

(二)泻热逐水法的适应证及其方药组制与运用 183

1.大陷胸汤证、大陷胸汤方 183

2.大陷胸丸证、大陷胸丸方 189

(三)泻热逐水法主治证的预后 190

(四)泻热逐水法主治证的治禁 191

四、泻热利湿法 192

茵陈蒿汤证、茵陈蒿汤方 192

五、泻逐水饮法 198

十枣汤证、十枣汤方 198

六、泻涤寒实法 202

三物白散证、三物白散方 202

第四节 利水法 205

一、通阳利水法 205

(一)五苓散证、五苓散方 205

(二)茯苓甘草汤证、茯苓甘草汤方 210

(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213

(四)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215

(五)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219

二、壮阳利水法 220

真武汤证、真武汤方 220

三、回阳利水法 226

茯苓四逆汤证、茯苓四逆汤方 226

四、滋阴利水法 228

(一)滋阴利水法的适应证及其方药组制与运用 228

猪苓汤证、猪苓汤方 228

(二)滋阴利水法的禁例 231

五、清热利水法 232

牡蛎泽泻散证、牡蛎泽泻散方 232

第五节 和解法 233

一、和理少阳法 233

(一)和理少阳法的主治证候 233

(二)和理少阳法主治证的传变 233

(三)和理少阳法的适应证及其方药组制与运用 234

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方 234

(四)和理少阳法主治证的预后 249

(五)和理少阳法主治证的治禁 250

二、和解表散法 254

柴胡桂枝汤证、柴胡桂枝汤方 254

三、和解泻热法 256

(一)大柴胡汤证、大柴胡汤方 256

(二)柴胡加芒硝汤证、柴胡加芒硝汤方 260

四、和解化饮法 263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263

五、和解定惊法 26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265

第六节 清热法 268

一、清热法主治的病证及证候 268

二、清折阳明法 273

(一)白虎汤证、白虎汤方 273

(二)白虎加人参汤证、白虎加人参汤方 279

(三)竹叶石膏汤证、竹叶石膏汤方 283

三、清热利咽法 285

甘草汤证、甘草汤方;桔梗汤证、桔梗汤方 285

四、清宣胸膈法 287

(一)清宣胸膈法的适应证及其方药组制与运用 287

1.栀子豉汤证、栀子豉汤方;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方;栀子生姜豉汤证、栀子生姜豉汤方 287

2.枳实栀子豉汤证、枳实栀子豉汤方 292

(二)清宣胸膈法的禁例 294

五、清宣肺热法 294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294

六、清化开结法 299

小陷胸汤证、小陷胸汤方 299

七、清热消痞法 302

(一)清热消痞法主治证的因机及见症 302

(二)清热消痞法的适应证及其方药组制与运用 302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302

八、清热止利法 306

(一)葛根黄芩黄连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306

(二)黄芩汤证、黄芩汤方;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308

(三)白头翁汤证、白头翁汤方 311

九、清热利湿法 313

(一)栀子柏皮汤证、栀子柏皮汤方 313

(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315

十、清热滋阴法 317

黄连阿胶汤证、黄连阿胶汤方 317

第七节 温里法 320

一、峻温回阳法 320

(一)峻温回阳法主治证的病机及证候 320

(二)峻温回阳法的适应证及其方药组制与运用 323

1.四逆汤证、四逆汤方 323

2.通脉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方 331

3.白通汤证、白通汤方 335

4.干姜附子汤证、干姜附子汤方 337

5.白通加猪胆汁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339

6.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342

7.四逆加人参汤证、四逆加人参汤方 344

(三)峻温回阳法主治证的预后 347

1.阳回向愈证 347

2.阳亡急危证 350

3.厥热胜复证 355

4.阳复太过证 358

(四)峻温回阳法主治证的治禁 359

二、温壮心阳法 361

(一)桂枝甘草汤证、桂枝甘草汤方 361

(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364

(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365

(四)桂枝加桂汤证、桂枝加桂汤方 368

(五)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371

三、温中祛寒法 374

(一)温中祛寒法主治证的病机及证候 374

(二)温中祛寒法的适应证及其方药组制与运用 380

1.理中丸(汤)证、理中丸(汤)方 380

2.吴茱萸汤证、吴茱萸汤方 386

3.桂枝人参汤证、桂枝人参汤方 391

4.甘草干姜汤证、甘草干姜汤方 393

(三)温中祛寒法主治证的预后 393

四、温阳和表法 394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细辛附子汤方;麻黄附子甘草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394

五、温涩固脱法 399

桃花汤证、桃花汤方 399

六、温经散寒法 402

当归四逆汤证、当归四逆汤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402

七、温阳蠲痹法 406

(一)桂枝附子汤证、桂枝附子汤方;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证、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 406

(二)甘草附子汤证、甘草附子汤方 409

第八节 安蛔法 412

一、安蛔法主治证的病机及证候 412

二、安蛔法的适应证及其方药组制与运用 421

乌梅丸证、乌梅丸方 421

第九节 补益法 426

一、建中补虚法 426

小建中汤证、小建中汤方 426

二、养营补气法 429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429

三、滋阴益气法 431

炙甘草汤证、炙甘草汤方 431

四、扶阳益阴法 436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436

五、补阳化阴法 438

(一)补阳化阴法主治证的病机及证候 438

(二)补阳化阴法的适应证及其方药组制与运用 439

附子汤证、附子汤方 439

六、育阴润燥法 444

猪肤汤证、猪肤汤方 444

七、养阴复液法 445

芍药甘草汤证、芍药甘草汤方 445

第十节 消滞法 445

一、疏气消滞法 445

栀子厚朴汤证、栀子厚朴汤方 445

二、化瘀消滞法 447

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芍药汤方;桂枝加大黄汤证、桂枝加大黄汤方 447

三、涤痰消滞法 452

半夏散及汤证、半夏散及汤方 452

第十一节 固涩法 455

一、赤石脂禹余粮汤证、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455

二、禹余粮丸证、禹余粮丸方 455

第十二节 兼治法 455

一、寒温并进法 455

(一)黄连汤证、黄连汤方 455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 458

(三)半夏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方;生姜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方;甘草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方 461

(四)附子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方 471

(五)栀子干姜汤证、栀子干姜汤方 474

二、攻补合施法 476

(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476

(二)旋覆代赭汤证、旋覆代赭汤方 478

三、升降相协法 482

四逆散证、四逆散方 482

四、散固互调法 487

麻黄升麻汤证、麻黄升麻汤方 487

第十三节 外治法 491

一、药物外治法 491

(一)含噙法 491

苦酒汤证、苦酒汤方 491

(二)导便法 493

蜜煎导方证、蜜煎导方;猪胆汁方证、猪胆汁方;土瓜根方证、土瓜根方 493

二、针灸外治法 495

(一)针刺法 495

(二)艾灸法 499

附篇 502

一、赵开美复刻宋本《伤寒论》条文 502

二、陈修园《长沙方歌括》方歌 533

附录 547

一、《伤寒论》条文索引 547

二、《伤寒论》常用治法索引 551

三、《伤寒论》方剂索引 553

四、主要参考文献 55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