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陕西中医学院等编写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221001278
- 页数:329 页
绪论 1
一、中医诊断学的形成与发展 1
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4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6
四、学习中医诊断学的要求和方法 7
上篇 诊法 10
第一章 询问察病 10
一、询问察病的内容 10
二、询问察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4
三、常见现在症状的询问要点 16
(一)寒热 16
(二)疼痛 18
(三)汗出异常 19
(四)疲乏 21
(五)水肿 21
(六)神昏 22
(七)失眠与嗜睡 23
(八)心悸 23
(九)咳嗽 24
(十)气喘 25
(十一)饮食异常 25
(十二)口味异常 27
(十三)口渴 28
(十四)呕吐 28
(十五)眩晕 29
(十六)抽搐 29
(十七)目痛与目昏 30
(十八)耳鸣与耳聋 31
(十九)遗精 31
(二十)大便异常 32
(二十一)小便异常 33
(二十二)排出物异常 35
四、询问察病参考提纲 35
(一)询问妇、儿诸病 35
(二)询问外感疾病 38
(三)询问内伤杂病 39
(四)询问外伤疾病 39
第二章 察体识病 48
第一节 全身状态诊察 48
一、察神 48
二、察色泽 53
附;望色十法 58
三、察发育、营养 58
四、察形态 60
第二节 分部诊察 66
一、皮肤 66
(一)形态 66
(二)润燥 66
(三)感觉异常 66
(四)斑、疹、痘、? 67
(五)痈、疽、疔、疖 69
二、头部 70
(一)头面 70
(二)头发 72
(三)目 72
(四)耳 74
(五)鼻 75
(六)口 76
(七)咽喉 77
三、颈项 77
(一)瘰疬 78
(二)瘿瘤 78
(三)项强与项软 78
(四)人迎脉动 79
四、胸胁 79
(一)胸廓 79
(二)虚里 80
(三)乳房 80
(四)胸胁季肋 80
五、腹部 81
(一)胃脘部 81
(二)脐腹部 82
(三)小腹部 83
(四)少腹部 83
六、下窍 83
(一)前阴 84
(二)后阴 84
七、肩背与腰部 85
(一)肩背 85
(二)腰部 85
八、四肢 86
(一)外形 86
(二)动态 87
(三)温度 87
(四)爪甲 87
第三节 察舌 92
一、察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93
二、察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97
三、舌象 98
第四节 察脉 114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及察脉的临床意义 115
二、寸口诊 117
三、察脉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120
四、脉象 121
第五节 听声音、嗅气味 150
一、听声音 150
(一)发声 150
(二)语言 151
(三)呼吸异常 152
(四)太息、呵欠、喷嚏、鼾声 154
(五)呕吐、呃逆、嗳气、肠鸣 154
二、嗅气味 155
(一)体气 155
(二)口气 155
(三)排泄物气味 155
(四)病室气味 155
第三章 其他诊法 159
一、俞穴诊 160
二、尺肤诊 160
三、耳诊 161
四、面诊 163
五、手诊 164
六、甲诊 165
七、小儿指纹诊 165
八、人中诊 166
九、腹诊 167
中篇 辨证 171
第一章 常用辨证方法 171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71
一、表里辨证 172
(一)表证 173
(二)里证 173
(三)表证与里证的鉴别 173
二、寒热辨证 173
(一)寒证 174
(二)热证 174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175
三、虚实辨证 175
(一)虚证 175
(二)实证 176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176
四、阴阳辨证 176
(一)阴证和阳证 177
(二)阴虚证和阳虚证 177
(三)亡阴证与亡阳证 179
五、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80
(一)证候相兼 180
(二)证候错杂 182
(三)证候真假 184
(四)证候转化 186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192
一、气病辨证 192
(一)气虚证 192
(二)气陷证 193
(三)气滞证 193
(四)气逆证 193
二、血病辨证 193
(一)血虚证 194
(二)血瘀证 194
(三)血寒证 194
(四)血热证 194
三、津液病辨证 195
(一)津液不足证 195
(二)水湿停聚证 195
四、气血津液同病辨证 196
(一)气血同病证 196
(二)气与津液同病证 197
(三)血与津液同病证 198
第三节 脏腑辨证 201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202
(一)心气虚证 202
(二)心阳虚与心阳暴脱证 202
(三)心血虚证 203
(四)心阴虚证 203
(五)心脉痹阻证 204
(六)痰迷心窍证 204
(七)痰火扰心证 205
(八)心火亢盛证 206
(九)小肠实热证 206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206
(一)肺气虚证 207
(二)肺阴虚证 207
(三)风寒束肺证 208
(四)寒邪客肺证 208
(五)风热犯肺证 208
(六)热邪壅肺证 209
(七)燥邪犯肺证 209
(八)痰湿阻肺证 210
(九)大肠湿热证 210
(十)肠虚滑泻证 210
(十一)大肠液亏证 210
三、脾与胃病辨证 211
(一)脾气虚证 212
(二)脾阳虚证 212
(三)脾虚下陷证 212
(四)脾不统血证 213
(五)寒湿困脾证 213
(六)湿热蕴脾证 214
(七)胃虚寒证 214
(八)胃阴虚证 215
(九)胃实热证 215
(十)胃实寒证 215
(十一)食滞胃脘证 216
四、肝与胆病辨证 216
(一)肝气郁结证 216
(二)肝火上炎证 217
(三)寒滞肝脉证 217
(四)肝阳虚证 217
(五)肝血虚证 218
(六)肝阴虚证 218
(七)肝阳上亢证 219
(八)肝风内动证 219
(九)肝胆湿热证 221
(十)胆郁痰扰证 221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221
(一)肾阳虚证 222
(二)肾气不固证 222
(三)肾不纳气证 222
(四)肾虚水泛证 223
(五)肾虚泄泻证 223
(六)肾阴虚证 223
(七)肾精亏虚证 223
(八)膀胱湿热证 224
六、脏腑兼病辨证 224
(一)心肺气虚证 224
(二)心脾两虚证 224
(三)心肝血虚证 225
(四)心肾不交证 225
(五)心肾阳虚证 225
(六)脾肺气虚证 226
(七)脾肾阳虚证 226
(八)肝肾阴虚证 226
(九)肝火犯肺证 226
(十)肺肾阴虚证 227
(十一)肝脾不调证 227
(十二)肝胃失和证 227
第四节 六经辨证 232
一、六经病证的分类 233
(一)太阳病证 233
(二)阳明病证 235
(三)少阳病证 236
(四)太阴病证 237
(五)少阴病证 238
(六)厥阴病证 238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239
(一)传经 239
(二)直中 240
(三)合病 241
(四)并病 241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 244
一、卫气营血病证的分类 244
(一)卫分证 244
(二)气分证 245
(三)营分证 246
(四)血分证 246
二、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248
第六节 三焦辨证 250
一、三焦病证的分类 251
(一)上焦病证 251
(二)中焦病证 252
(三)下焦病证 252
二、三焦病证的传变 253
第七节 病因辨证 254
一、六淫、疫疠辨证 255
(一)风淫证候 255
(二)寒淫证候 255
(三)暑淫证候 255
(四)湿淫证候 255
(五)燥淫证候 256
(六)火淫证候 256
(七)疫疠证候 256
二、七情辨证 257
三、饮食劳伤和外伤辨证 257
(一)饮食所伤 257
(二)劳逸所伤 257
(三)外伤 257
第八节 经络辨证 261
一、十二经脉病证 261
(一)手太阴肺经病证 261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证 261
(三)足阳明胃经病证 261
(四)足太阴脾经病证 262
(五)手少阴心经病证 262
(六)手太阳小肠经病证 262
(七)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262
(八)足少阴肾经病证 262
(九)手厥阴心包经病证 262
(十)手少阳三焦经病证 262
(十一)足少阳胆经病证 262
(十二)足厥阴肝经病证 263
二、奇经八脉病证 263
(一)督脉病证 263
(二)任脉病证 263
(三)冲脉病证 263
(四)带脉病证 263
(五)阳?、阴?病证 263
(六)阳维、阴维病证 263
第二章 辨证方法间的关系 266
一、辨证方法的总纲与核心 266
二、外感热病辨证方法间的联系 269
三、内伤杂病辨证方法间的联系 271
四、辨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272
第三章 辨证的基本要求 276
一、探求病因 276
(一)直接询问 277
(二)审证求因 277
二、落实病位 278
(一)表里上下定位法 279
(二)脏腑定位法 279
三、分清病性 280
(一)辨阴阳 280
(二)辨寒热 280
(三)辨虚实 281
四、阐明病机 282
(一)从病因病史辨析病机 282
(二)从临床症状探索病机 282
(三)从疾病传变阐明病机 283
五、详辨病势 283
(一)从病邪性质辨缓急之势 283
(二)从病程演变辨顺逆之势 284
(三)从升降出入辨动态之势 284
(四)从邪正消长辨进退之势 284
(五)从症状体征辨轻重之势 285
六、确定证名 285
附;体质与辨证 287
下篇 临床综合诊断 293
第一章 诊法与辨证辨病 293
一、诊法与辨证辨病 293
二、辨证与辨病 297
三、辨病与辨证的基本思维方法 300
(一)直接思维法 300
(二)间接思维法 301
第二章 病历书写 306
一、病历的沿革 306
二、中医医案的形式及写作特点 307
(一)正叙法 308
(二)倒叙法 308
(三)夹叙法 308
(四)详述法 308
(五)逐诊记叙法 309
(六)中西医结合叙述法 309
(七)述误引正法 309
三、病历分类及格式 310
(一)病历分类 310
(二)病历格式 310
附:卫生部中医司下发的“中医病历书写格式” 313
四、病历的内容 315
(一)住院病历 315
(二)门诊病历 319
五、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320
附录 中医证治信息处理 322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丛书 消化影像诊断学 原著第3版》王振常,蒋涛,李宏军,杨正汉译;(美)迈克尔·P.费德勒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急诊影像诊断学》程晓红责任编辑;(中国)许乙凯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第2版》赵骏 2018
- 《断陷湖盆比较沉积学与油气储层》赵永胜等著 1996
- 《电子测量与仪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2009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课堂上听不到的历史传奇 世界政治军事名人 初中版》顾跃忠等编著 2015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莎士比亚全集 2》(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等译 2002
- 《虚拟流域环境理论技术研究与应用》冶运涛蒋云钟梁犁丽曹引等编著 2019
- 《液固旋流分离新技术》中国化工学会组织编写;汪华林等著 2019
- 《奶制品化学及生物化学》(爱尔兰)福克斯(FoxP.F.)等 2019
- 《新编高中物理竞赛教程习题全解》钟小平主编;钟小平,倪国富,曹海奇编写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贵州省志 1978-2010 卷10 民政》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18
- 《丹砂古寨 贵州务川龙潭仡佬族村民族志研究》李劲松著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 贵州卷 上》冯骥才主编;余未人分册主编 2007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