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哲学史 第2卷 魏晋-金元时期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雅君著
- 出 版 社:成都:巴蜀书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7527282
- 页数:815 页
第一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公元220-581年) 1
第一节 医政制度、医家传记与医学著作 6
一 医政制度 6
二 医家传记 10
三 医学著作 15
第二节 医学理论与临床 20
一 理论研究 20
二 临床进展 29
第三节 中药学与养生学 48
一 中药学研究 48
二 养生学研究 52
第四节 少数民族医学与中外学术交流 59
一 少数民族医学 59
二 中外医学交流 63
第二章 魏晋玄学与医学 67
第一节 魏晋玄学概论 68
一 何晏、王弼 68
二 嵇康、阮籍 77
三 郭象 87
第二节 玄学对医学的影响 91
一 玄学的“物化”——寒食散 91
二 医学家的哲学思想——王叔和的《脉经》 98
三 玄学家的养生思想——嵇康的《养生论》 106
第三节 裴頠、欧阳建 113
一 裴頠、欧阳建 113
二 杨泉、皇甫谧 121
第三章 隋唐五代医学(公元581-960年) 133
第一节 医政制度、医家传记与医学著作 141
一 医政制度 141
二 医家传记 145
三 医学著作 152
第二节 医学理论与临床 159
一 理论研究 159
二 临床进展 163
三 妇产科 174
四 儿科 177
五 骨伤科 180
六 五官科 181
七 口腔科 183
八 针灸科 184
第三节 中药学与养生学 187
一 中药学 187
二 养生学研究 192
第四节 少数民族医学与中外学术交流 194
一 少数民族医学 194
二 中外医药交流 199
第四章 道教与中医学 204
第一节 魏晋至隋唐道教哲学概论 204
一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204
二 成玄英 209
三 王玄览 212
四 司马承祯 215
第二节 道医学概念、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与意义 217
一 中医发展史三段论 217
二 道医学概念、研究范围、方法与意义 233
第三节 道教医学的三境九重——从《吕祖医道还元》探微 245
一 “身”境三重 247
二 “心”境三重 256
三 “性命”境三重 262
第五章 佛教与中医学 268
第一节 魏晋至隋唐佛教概述 268
一 佛教的传入和盛行 268
二 慧远 272
三 僧肇的佛教哲学思想体系 275
四 隋唐佛教概况与儒、佛、道三教的纷争和融合 278
五 玄奘与唯识宗 281
六 法藏与华严宗 283
七 慧能与禅宗 285
第二节 佛教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 289
一、佛教医学的概念 289
二 佛教医学的研究内容 294
三 佛教医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305
第三节 佛教与中医、藏医 306
一 佛教对中医、藏医的不同影响和渗透 306
二 中医、藏医的象数思维与象数科学比较 316
第六章 唐宋儒家等与中医学 328
第一节 韩愈、李翱与中医学 328
一 韩愈 329
二 李翱 334
三 韩愈、李翱与中医药学 338
第二节 范缜、柳宗元、刘禹锡与中医学 341
一 范缜 341
二 柳宗元 345
三 刘禹锡 348
四 范缜、柳宗元、刘禹锡等中医学 352
第三节 苏轼、沈括与中医学 360
一 苏轼 360
二 沈括 368
第四节 李觏、王安石、陈亮、叶适与中医学 375
一 李觏 375
二 王安石 380
三 陈亮、叶适 385
四 李觏、王安石、陈亮、叶适与中医学 389
第七章 魏晋至隋唐著名医家的中医哲学思想 396
第一节 葛洪 396
一 “玄”本体论 398
二 形神相须的形神观 403
三 道术一体 405
四 重效验而类推的认识论 407
五 生死观——兼与庄子比较 412
六 葛洪的物类变化观 426
七 道教哲学的天人关系 430
第二节 陶弘景 431
一 在医药学方面,是追求真的科学型哲学家 433
二 在个人修养方面,是追求逍遥的艺术型哲学家 436
三 在精神信仰方面,则是信奉仙道的伦理型哲学家 439
四 游离于有神论与元气自然论之间 440
五 以道教为本位的融摄三教 443
第三节 孙思邈 446
一 道解孙思邀《大医精诚》——从医之德术体法观道 447
二 儒家伦理思想对孙思邈医学伦理学的影响 456
三 孙思邈的佛教思想 461
第四节 王冰 466
一 道家道教思想对王冰的影响 469
二 天人合一的四重内涵——从天人同构到天人和谐 475
第八章 两宋时期医学(公元960-1279年) 484
第一节 医政制度、医家传记与医学著作 484
一 医政制度 486
二 医家传记 488
三 医学著作 495
第二节 医学理论与临床 505
一 理论研究 505
二 临床进展 510
第三节 中药学、养生学与中外学术交流 520
一 药学研究 520
二 养生学研究 524
三 中外学术交流 526
第九章 理学和中医学 531
第一节 理学概述 531
一 北宋时期道学的产生 531
二 周敦颐的太极动静说 533
三 二程 536
四 朱熹 540
五 陆九渊 550
六 元代理学 557
第二节 朱熹的中医哲学思想 561
一 理气阴阳 562
二 天人之命 565
三 身、心、性 568
四 朱熹有关中医哲学的具体论述 571
第三节 援“理”入医医“理”圆融 575
一 援理入医 医理圆融之背景 575
二 援理入医 医理圆融的原因分析 578
三 理学对医学的影响 581
四 医学对理学的影响 587
第十章 气学与医学 589
第一节 气学发展史概述 591
一 气学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 591
二 张载以气学为中心的哲学思想 601
第二节 气学的哲学内涵 604
一 气为天地万物的本原 605
二 气化 608
三 自然感应 617
四 元气论自然观与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620
第三节 中医气学体系 621
一 “气”是中国哲学、中华文化与中医学的交汇点 623
二 气学理论体系 630
三 中医气学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641
第四节 中医气学思维 645
一 从“气”概念说起 645
二 意象思维 647
三 中国之气与西方之物质的不同 654
四 气是物质运动之象 655
第十一章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公元960-1368年) 660
第一节 医政制度、医家传记与医学著作 660
一 医政制度 662
二 医家传记 663
三 医学著作 669
第二节 医学理论与临床 677
一 理论研究及学术争鸣 677
二 临床进展 688
第三节 中药学与养生学 701
一 中药学 701
二 养生学 703
第四 节少数民族医学与中外学术交流 705
一 少数民族医学 705
二 中外医药交流 710
第十二章 中医哲学从“道”向“三教合一”的嬗变——以金元四大家为例 716
第一节 刘完素 716
一 刘完素其人其事 717
二 刘完素的道教医学思想 726
三 刘完素的道教哲学思想 739
第二节 张子和 749
一 “外儒内道”张子和 750
二 “援儒革道”张子和 764
第三节 李东垣 771
一 李东垣的中医哲学思想 771
二 李东垣的养生思想 779
第四节 朱丹溪 787
一 朱丹溪的中医哲学思想 787
二 朱丹溪的养生思想 795
三 中医哲学从“道”向“三教合一”的嬗变——以金元四大家为例 804
后记 810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幸福的哲学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3》周国平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第2版》赵骏 2018
- 《居成都》西南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成都基地著 2019
- 《游成都》西南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成都基地著 2019
- 《成都形象 表述与变迁》邱硕著;徐新建主编 2019
- 《西部村落离散与基层社会治理转型 巴蜀乡村治理小叙事》李晨责编;唐绍洪,刘屹 2019
- 《成都便民指南》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编;徐季桢主编;李长文,贺晓明编辑 2003
- 《成都试卷汇编 语文三年级 上》潘承慧主编
- 《巴蜀汉族丧葬习俗研究》黄尚军等著 2017
- 《巴蜀山水画叙论 巴蜀山水审美与山水画传承变革研究 卷3 当代实践思考与未来展望》管笢棡;唐波编著 2018
-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巴蜀文化研究》潘殊闲著 2018
- 《巴蜀书画传承》薛磊主编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