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温病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谦亨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3203142
- 页数:416 页
第一章 温病概述 1
第一节 温病及温病学的特点 1
一、温病的特点 1
二、温病学的特点 1
第二节 温病学发展史略 2
一、中医药学第一次兴盛争鸣时期以来对温病的论述 2
(一)温病论述的起源阶段 2
(二)温病论述在诊治上的发展阶段 3
(三)温病论治隶属于伤寒学说阶段 5
二、中医药学第二次兴盛争鸣时期以后在温病理法 5
(一)温病理法的变革阶段 6
(二)温病理法的成长和独立分科阶段 6
(三)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论争阶段 8
三、中医药学第三次兴盛争鸣时期温病学方面的成就与前景 9
第三节 温病与伤寒 10
一、温病、伤寒的特殊性 11
二、温病、伤寒的共同性 11
第四节 温病与温疫 13
一、疫、温之辨的由来 13
二、明以前对疫、温同异的认识 13
三、疫、温的性质及其真正关系 14
第五节 伏邪学说 15
一、伏邪学说的起源和发展 16
(一)伏邪学说的起源 16
(二)伏邪学说的发展 16
二、邪伏部位与外发途径 17
(一)邪伏少阴 18
(二)邪伏膜原 18
三、对伏邪学说应有的认识 18
第六节 温病的分类 19
第二章 温病病因及侵入途径 22
第一节 病因 22
一、外因 22
(一)六淫说 22
(二)杂气说 23
(三)温病毒邪的类别及致病特点 23
二、内因与发病 25
第二节 侵入途径 26
一、体表侵入说 26
二、口鼻侵入说 26
第三章 温病病机 28
第一节 卫气营血的实际意义 28
一、审部位浅深 28
二、测病理传变 29
(一)病理 29
(二)传变 32
三、辨证候特征 32
四、定治疗法则 33
第二节 三焦的实际意义 34
一、审邪犯部位 34
二、测阶段机理 34
(一)温热 35
(二)湿热 35
三、辨证候特征 37
(一)温热 37
(二)湿热 38
四、定治疗法则 38
第三节 三焦、四分的相互关系 39
第四章 温病诊法特点 41
第一节 辨舌、验齿 42
一、辨舌 42
(一)温病辨舌的意义 42
(二)辨苔 43
(三)辨质 46
二、验齿 47
(一)齿燥 48
(二)齿垢 48
(三)齿龈结瓣 48
(四)齿缝出血 48
第二节 辨斑疹白? 49
一、辨斑疹 49
(一)形态特征 49
(二)成因和机制 49
(三)辨轻重顺逆 49
二、辨白? 50
(一)形态特征 50
(二)成因、机制 50
(三)辨别顺逆 50
第三节 温病常见症状辨析 51
一、发热与出汗 51
(一)发热 51
(二)出汗 53
二、谵妄与神昏 56
(一)成因、机理 57
(二)性质、辨证 59
三、痉、厥 60
(一)表现特征 60
(二)成因、机理 61
(三)性质和辨证 63
第五章 温病防护和治疗法则 65
第一节 防护 65
一、平时预防 65
(一)注意身体锻炼 65
(二)注意环境卫生 66
(三)注意饮食卫生 67
(四)防止病邪侵袭 68
二、病时护理 69
(一)一般护理 69
(二)温病护理的几个具体问题 70
第二节 治疗法则 71
一、治疗原则 71
(一)审因论治 72
(二)守机定法 72
(三)通常达变 72
二、治疗常法 72
(一)解表法 73
(二)清气法 74
(三)和解法 75
(四)祛湿法 75
(五)通下法 77
(六)清营凉血法 77
(七)开窍法 78
(八)息风法 79
(九)滋阴法 80
(十)固脱法 81
第六章 温病辨证施治 84
第一节 温热证治 84
一、卫分证 84
(一)风热表证 84
(二)暑热表证 85
(三)燥热表证 85
二、气分证 86
(一)邪热郁肺 86
(二)邪热犯胃 86
(三)热结于肠 87
(四)邪犯少阳 87
三、营分证 88
(一)毒热灼营 88
(二)逆传心包 89
(三)内闭外脱 89
四、血分证 90
(一)热盛迫血 90
(二)热盛动风 91
(三)真阴耗竭 91
(四)虚风内动 92
第二节 湿热证治 92
一、邪阻膜原 93
二、上焦证 93
(一)湿热犯表 93
(二)邪犯少阳 94
三、中焦证 94
(一)湿重 94
(二)热重(包括湿热并重) 95
(三)变见厥阴 97
四、下焦证 98
(一)缓解 98
(二)恶化 98
第三节 几个症状的辨证施治 101
一、斑疹辨证施治 101
(一)一般证治 101
(二)特殊证治 102
(三)常用药物 103
(四)治疗禁忌 104
二、谵妄神昏的辨证施治 104
(一)上扰 104
(二)内闭 105
(三)常用药物 106
(四)治疗要点与禁忌 106
三、痉、厥的辨证施治 107
(一)邪实治法 107
(二)正虚治法 108
(三)常用药物 108
第四节 温病兼夹证的治疗 108
一、夹痰饮 108
二、夹食滞 109
三、夹气郁 109
四、夹血瘀 110
五、夹积聚 110
第五节 温病瘥后复证的治疗 110
一、劳复 111
(一)夹邪劳复 111
(二)气虚劳复 111
(三)阴虚劳复 111
二、食复 112
三、感复 112
第六节 温病后遗症的治疗 112
一、低热 112
二、咳喘 113
三、泄泻 113
四、耳聋、目昏 113
五、神呆 114
六、失语 114
七、震颤 114
八、肢体强直,手足拘挛 114
九、痿躄 115
十、瘫痪 115
第七节 温病愈后的调理 115
第七章 叶香岩温病论著类评 117
第一节 温病法论 117
一、温热病辨证论治纲领 119
(一)感传规律及与伤寒辨别 119
(二)辨证论治原则 120
二、湿热病辨证论治要点 122
三、“四分”证治 123
(一)邪在卫表(兼风、夹湿) 123
(二)流连气分 125
(三)邪入营分 130
(四)邪入血分 131
四、论妇女病温 132
(一)胎前病温的辨治 132
(二)产后病温辨治 133
(三)经期病温辨治 134
五、辨舌、齿、斑疹、白?的证治 136
(一)辨舌 136
(二)辨齿 146
(三)辨斑疹 150
(四)辨白? 153
第二节 温病病论 154
一、论春温病 154
二、论风温病 155
三、论暑热病 157
(一)暑热 157
(二)暑厥 160
四、论秋燥病 161
第八章 陈平伯《风温论》类评 163
一、提纲证 163
二、风温犯肺(肺系风温证) 164
三、兼及阳明(胃系风温证) 165
四、热灼营阴(脑系风温证) 167
五、并见他证 169
第九章 薛生白《湿热条辨》类评 172
第一节 湿热病辨治 172
一、提纲证 173
二、上焦证 173
(一)邪犯卫气 173
(二)湿热郁阻气分膜原 175
三、中焦证 176
(一)湿热阻气 176
(二)湿从热化 178
(三)化燥伤津动风 179
(四)化热入营,发疹动风 181
(五)邪入心包,引动肝风 181
(六)阳亢阴亏,厥阴风动 182
四、下焦证 184
(一)邪入厥阴,脉络瘀滞 184
(二)湿热下阻,分泌失司 184
(三)邪陷血室 185
(四)热伤血络,动血迫血 185
(五)损阴伤阳 186
(六)湿阻于下,阳虚阴伤 187
(七)余邪未尽 188
(八)病后正虚 189
第二节 暑证兼湿辨治 190
一、暑兼寒湿 190
二、暑湿犯肺,壅滞肺络 190
三、暑热伤气 190
第三节 痢疾辨治 191
一、湿热泻痢 191
二、痢久伤阳 192
三、痢久伤阴 192
第四节 吐泻辨治 193
第五节 痧胀辨治 195
第十章 余师愚《疫病篇》类评 196
第一节 论疫病证治 197
一、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 197
二、论斑疹 198
三、论治疫 199
四、论治疹 200
五、论疫疹之脉不能表下 202
六、论疹形治法 203
七、论疹色治法 204
八、论发疮 205
九、论妊娠病疫 206
十、论闷疫 206
十一、清瘟败毒饮方论 207
第二节 疫证条辨 208
一、疼痛辨治 208
二、身热辨治 209
三、出汗辨治 210
四、神志辨治 210
五、痉厥辨治 212
六、头面颈喉诸肿辨治 214
七、喘满辨治 216
八、目赤辨治 217
九、舌征辨治 217
十、咬牙辨治 218
十一、口气辨治 219
十二、渴饮辨治 219
十三、呕呃辨治 220
十四、二便辨治 221
十五、出血辨治 222
十六、发黄辨治 224
十七、狐?辨治 224
十八、瘥后调理 225
(一)津伤未复 225
(二)脾胃虚 226
(三)语言失常 226
(四)心悸 227
(五)睡眠不安 228
(六)出汗 229
(七)腰膝痛 229
(八)遗精 229
(九)复证 229
(十)阴阳易 230
第十一章 吴鞠通《温病条辨》类评 232
第一节 论温病理法 233
一、温病病类及病因 233
二、邪犯部位 236
三、传变次序 238
四、治病法论 239
第二节 风温病辨治(包括冬温) 242
一、上焦证 242
(一)上焦证提纲 242
(二)卫分证 243
(三)气分证 246
(四)气血两燔证 250
(五)营分证 250
(六)邪入心包证 253
(七)血分证 254
二、中焦证 255
(一)气分主证及辨治 255
(二)营、血分证 269
三、下焦证 271
(一)血分证 271
(二)阴竭液耗证 275
(三)阴竭火亢证 283
(四)阴虚夜热 283
(五)辨虚实多少的治法范围 284
(六)阳伤里虚证 284
(七)少阴咽痛证 286
(八)病后胃气不和证 288
(九)病后自汗证 290
(十)病后胃阴未复 291
第三节 暑温病辨治(暑痫、暑瘵、伏暑) 291
一、上焦证 291
(一)暑热 291
(二)暑兼寒湿证 294
(三)新寒触发伏邪证(伏暑) 298
二、中焦证 300
(一)暑热夹湿证 300
(二)气营别治 301
(三)暑湿结痞证 302
(四)痰热结胸证 302
(五)痰热里实证 303
(六)湿化热结证 304
三、下焦证 304
(一)暑入厥阴(暑痫) 304
(二)少阴、厥阴辨治 305
(三)气阴两伤证 306
(四)兼证变证 307
第四节 湿温病辨治 308
一、上焦证 308
(一)上焦湿温主证及辨治 308
(二)气分证 310
(三)并发咳喘 312
二、中焦证 312
(一)湿重 312
(二)湿热并重 316
(三)里虚邪陷 318
(四)湿邪化热,浊闭心包 319
三、下焦证 319
(一)湿热下阻 319
(二)郁伤血络、蓄血 320
第五节 秋燥病辨治 322
一、上焦证 322
(一)燥伤肺气 322
(二)燥伤肺津 324
(三)燥伤肺胃 325
二、中焦证 326
(一)燥伤胃阴 326
(二)燥证气血两燔 326
三、下焦证 327
第六节 温毒证治 332
一、温毒证治 332
二、温毒外治法 334
第七节 黄疸辨治 336
一、黄疸病因 336
二、阳黄 337
(一)热重于湿 337
(二)湿重于热 338
(三)三焦湿热 338
三、阴黄 339
四、失治肿胀 340
第八节 痢疾辨治 341
一、病因病机,治疗难易 341
二、痢兼表证 344
三、热痢 344
四、湿热痢 346
五、由疟转痢 348
六、噤口痢 349
七、久痢 351
(一)湿热证 351
(二)阴伤证 352
(三)阳虚证 353
(四)阴阳两伤 355
(五)厥阴久痢 357
八、休息痢 358
第九节 疟疾辨治 359
一、正疟(间日疟) 359
(一)少阳疟 359
(二)湿疟 361
二、三阴疟(三日疟) 362
(一)太阴三疟 362
(二)少阴三疟 363
(三)厥阴三疟 364
三、疫疟(恶性疟) 364
(一)温疟 364
(二)胃疟 366
(三)脾疟 367
(四)心疟 369
四、疟疾兼咳 370
五、劳疟 371
六、疟母 371
第十节 其他杂证辨治 372
一、寒湿 372
(一)寒湿伤表 372
(二)寒湿中阻 373
(三)湿凝便闭 374
(四)寒湿伤阳 375
(五)寒湿霍乱 378
二、痰饮 384
(一)寒饮喘息 384
(二)悬饮胁痛 387
(三)饮兼阴吹 388
三、脱肛、便血及痔、疝 388
(一)脱肛 388
(二)痔血 389
(三)便血 389
(四)寒疝 390
附 郭谦亨先生外感病医案 393
一、伤寒医案 393
二、温病医案 394
(一)温热病证 394
(二)湿热病证 404
(三)斑疹 407
(四)疟疾 410
(五)流感 413
编后絮语 415
- 《牙髓病学 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意)多米尼科·里库奇,(巴西)小约瑟·斯奎拉编;陈刚,殷欣,苏阳责编;刘贺,汪林译 2020
- 《传染病学》梁惠萍,唐忠梅 2018
- 《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雷铁池 2019
-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第3版》刘续宝,康德英 2018
- 《热带病学 第2版》周元平,侯金林主编;彭劼,于乐成,曾俊涛等副主编 2016
-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流行病学 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 第8版》詹思延主编;叶冬青,谭红专副主编 2017
- 《新编内分泌代谢病学》柳河等著 2019
- 《流行病学 第9版》沈洪兵,齐秀英主编 2019
- 《涂鸦与梦境 儿童精神病学中的治疗性咨询》(英)唐纳德·W.温尼科特著;李真,苏瑞锐译;贾晓明审校 2019
- 《血管医学 《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卷 第2版》(美)马克·A.克里杰(Mark A.Creager),(美)约书亚·A.贝克曼(Joshua A.Beckman),(美)约瑟夫·洛斯卡尔佐(Joseph Loscalzo)原著;王宏宇主译 2019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