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  第2版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  第2版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安域,江森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0790347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 第2版》目录

第1章 致病性微生物的生态学变化及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特点 1

第1节 致病性微生物的生态学变化 1

一、病原体自然特性的变化 1

二、感染的流行病学 2

三、继发性感染 3

四、假单胞菌属感染 3

五、克雷白菌属感染 3

六、沙雷菌属感染 4

七、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5

(一)基因的突变 5

(二)细菌的转导 5

(三)细菌的结合 5

(四)细菌的转形变异 5

第2节 妇产科感染的特点 6

一、病原体 6

二、诱发因素 7

三、诊断 7

四、治疗问题 7

五、预防性用药问题 8

第2章 感染与免疫及优生 9

第1节 感染与免疫 9

一、抗细菌免疫 9

(一)非特异性免疫 9

(二)特异性免疫 9

二、抗病毒免疫 11

(一)非特异性免疫 11

(二)特异性免疫 12

三、妊娠期感染与免疫 13

第2节 感染与优生 14

一、几种常见的TORCH的感染 15

(一)弓形体病 15

(二)风疹 15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 16

(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16

二、临床表现 17

(一)先天性弓形体病 17

(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17

(三)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17

(四)新生儿疱疹 17

三、诊断 18

(一)TOXO 18

(二)风疹 18

(三)CMV感染 18

(四)HSV感染 18

四、防治 18

(一)TOXO 18

(二)CRS 18

(三)CMV感染 18

(四)新生儿疱疹 19

五、病毒性肝炎 19

第3章 真菌感染 21

第1节 传播性念珠菌病 21

一、病原体 22

二、器官移植与真菌感染 23

三、临床表现 2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4

五、治疗 25

(一)二性霉素B 25

(二)5-氟胞嘧啶 26

(三)咪唑(imidazole)类药物 26

(四)联合用药 27

(五)其他药物 28

第2节 生殖道念珠菌病 28

一、病原体 29

二、流行病学 29

三、临床表现 31

(一)外阴瘙痒 31

(二)烧灼感 32

(三)白带异常 32

(四)红斑 32

(五)小阴唇水肿 33

四、临床诊断 33

五、实验室诊断 33

(一)直接镜检 33

(二)培养 34

六、鉴别诊断 34

(一)滴虫性阴道炎 34

(二)嗜血杆菌性阴道炎 35

七、预防 35

八、治疗 35

(一)龙胆紫 35

(二)制霉菌素 35

(三)咪唑类药物 36

(四)曲古霉素 37

(五)克念菌素 37

(六)大蒜新素 37

(七)皮质甾醇 38

(八)中药 38

第3节 妊娠期与阴道念珠菌病 38

一、发生率 38

二、宫内感染 39

三、新生儿念珠菌病 39

第4节 酵母菌病 40

一、病原体 41

二、临床表现 4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41

(一)临床表现 41

(二)直接镜检 41

(三)培养 41

(四)鉴别诊断 41

四、治疗 42

第5节 放线菌病 42

一、病原体 42

二、宫内节育器与放线菌感染 43

三、临床表现 4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45

五、治疗 45

(一)抗生素治疗 45

(二)手术治疗 45

(三)其他 45

第6节 球孢子菌病 45

一、病原体 46

二、临床表现 4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47

(一)结核 47

(二)皮肤试验 47

(三)直接镜检 47

(四)培养 47

四、治疗 47

第4章 原虫感染 49

第1节 阿米巴病 49

一、病原体 50

二、临床表现 5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50

四、预防 51

五、治疗 51

(一)全身治疗 51

(二)局部治疗 51

(三)中药治疗 51

第2节 弓形体病 52

一、病原体 52

二、器官移植与弓形虫病 52

三、临床表现 5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53

五、妊娠期感染及其影响 53

六、预防 55

七、治疗 55

第3节 滴虫病 57

一、病原体 58

二、流行病学 59

(一)患病率 59

(二)传染方式 59

(三)易感因素 59

(四)免疫问题 60

(五)围产期滴虫感染 60

(六)顽固性病例与再感染(复发) 60

三、病理学 61

(一)发病机理 61

(二)组织病理 61

(三)细胞病理 61

(四)滴虫与子宫颈癌 62

四、临床表现 62

(一)无症状型 62

(二)症状型 62

五、诊断 64

(一)临床诊断 64

(二)实验室诊断 64

六、预防 65

(一)做好卫生宣传教育 65

(二)切断传染途径 65

(三)控制传染源 65

(四)提高医务人员素质 65

七、治疗 65

第5章 性传播疾病 70

第1节 性传播疾病概述 70

一、行为对STD传播的影响 71

(一)性行为 71

(二)母-婴垂直传播 71

(三)注射或手术污染 72

(四)其他可致STD传播的行为 72

二、关于ST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72

(一)STD感染的可疑病征 72

(二)关于处理女性STD病人的流程图 72

第2节 淋病 77

一、病原体 77

二、传染方式 78

三、发病机理 78

四、流行病学 79

五、临床表现 79

(一)急性期 79

(二)慢性期 80

(三)咽部感染 80

(四)播散性淋菌感染 80

(五)幼女外阴阴道炎 81

六、围产期的淋菌感染 81

(一)孕妇感染 81

(二)新生儿感染 81

(三)新生儿眼炎 82

七、诊断 82

(一)涂片法 82

(二)培养法 82

(三)免疫学方法 83

(四)核酸杂交技术 83

(五)核酸扩增技术 83

八、治疗 84

(一)无并发症的淋病 84

(二)有并发症的淋病 84

(三)淋病性败血症 84

(四)淋病性眼炎 84

(五)儿童淋病 84

(六)淋病性咽炎和淋病性直肠炎 85

(七)全身治疗结合局部治疗 85

附:CDC治疗淋病的方案 85

第3节 梅毒 87

一、病原体 88

二、传染途径 88

三、发病机理 88

四、病程与分期 89

(一)后天性梅毒 89

(二)先天性梅毒 89

五、临床表现 89

(一)后天性梅毒 89

(二)先天性梅毒 92

六、诊断 93

(一)病史 94

(二)体格检查 94

(三)实验室检查 94

七、治疗 95

(一)治疗原则 95

(二)治疗目的 95

(三)治疗方案 96

(四)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97

八、随诊 97

九、妊娠与梅毒 97

附:雅司病 99

第4节 软下疳 101

一、病原体 101

二、流行病学 102

三、临床表现 102

四、诊断 102

五、鉴别诊断 102

六、治疗 103

(一)全身治疗 103

(二)局部治疗 103

(三)副作用及其防治 103

第5节 腹股沟肉芽肿 103

一、临床表现 103

二、诊断 104

三、鉴别诊断 104

四、治疗 104

第6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104

一、病原体 105

二、临床表现 105

三、诊断 105

四、鉴别诊断 106

五、治疗 106

第7节 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 106

一、病原体 107

二、流行病学 107

(一)致病性 107

(二)患病率 107

(三)易感因素 107

(四)传播途径 107

三、临床表现 108

(一)症状 108

(二)体征 108

四、诊断 108

(一)临床特点 108

(二)实验室检查 108

五、治疗 109

(一)氨苄青霉素 109

(二)甲硝唑 109

第8节 尖锐湿疣 109

一、传染方式 110

二、流行病学 110

三、病理组织学特征 110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 110

(一)5%醋酸试验 111

(二)细胞学检查 111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111

(四)阴道镜检查 111

(五)电子显微镜检查 111

(六)免疫组化检查 111

(七)多聚酶链反应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111

五、治疗 111

(一)化学药物 111

(二)免疫制剂 111

(三)物理疗法及手术治疗 112

第9节 艾滋病 113

一、起源与发展史 113

二、病原体与流行病学 114

(一)病原体及其传染途径 114

(二)AIDS的流行病学 115

三、临床表现 116

(一)AIDS的潜伏期 116

(二)AIDS的临床类型 116

四、艾滋病的发展过程 117

五、艾滋病患者的征象及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 118

(一)主要征象 118

(二)次要征象 118

(三)确诊性征象 118

(四)艾滋病患者的其他现象 118

六、诊断 119

(一)病史 119

(二)临床表现 119

(三)实验室检查 119

(四)我国艾滋病的诊断标准 119

七、治疗 119

(一)对机会性感染的治疗 119

(二)重建机体的免疫功能 120

(三)抗HIV治疗 120

八、预防 121

(一)疫苗的研制 121

(二)宣传教育和情报交流 121

(三)预防的具体措施 122

第6章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 123

第1节 沙眼衣原体病 123

一、病原体 123

二、流行病学 124

三、临床表现 124

四、诊断 125

五、治疗 125

第2节 衣原体感染对母、婴的影响 125

一、孕妇的衣原体感染 125

二、新生儿的衣原体感染 126

三、母婴间CT感染的监测 126

四、孕妇CT感染的治疗 127

五、新生儿CT感染的治疗 127

第7章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129

第1节 概述 129

第2节 妇科领域的支原体感染 130

一、下生殖道感染 130

二、上生殖道感染 132

三、不育症 133

第3节 产科领域的支原体感染 134

一、流产 134

二、绒毛膜羊膜炎 135

三、出生低体重儿与胎儿感染 136

四、产后发热 137

五、新生儿感染 137

第8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 141

第1节 风疹 141

一、病原体 141

二、Ruv的流行病学 142

三、Ruv的免疫学特性 142

四、Ruv的感染率 142

五、Ruv感染的临床表现 142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43

(一)临床症状 143

(二)病毒分离 143

(三)血清学诊断 143

(四)免疫电子显微镜检查 143

(五)放射免疫测定法 144

(六)先天性风疹的诊断 144

(七)鉴别诊断 145

七、妊娠期感染及其影响 145

(一)不同孕龄的感染对胎儿的影响 145

(二)流产或死胎 145

(三)新生儿先天性畸形 145

(四)晚发现象 145

(五)先天性风疹的临床病理表现 145

八、预防 146

九、治疗 147

第2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 148

一、病原体 149

二、临床表现 149

(一)输血感染 149

(二)器官移植患者CMV感染 15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50

(一)病毒分离和鉴别 150

(二)血清学检查 151

(三)电镜检查 151

(四)免疫荧光检测 151

(五)免疫酶技术 151

(六)DNA杂交技术 152

(七)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 152

四、妊娠期感染及其影响 152

五、预防 153

(一)婚前与孕前期 153

(二)妊娠期 153

(三)分娩期 153

(四)哺乳期 153

(五)疫苗接种 153

六、治疗 154

第3节 疱疹病毒感染 155

一、病原体 155

二、临床表现 156

(一)皮肤损害型疱疹 156

(二)生殖器官损害型疱疹 156

(三)播散型疱疹感染 157

三、HSV感染与妊娠 158

四、先天性及新生儿感染 158

五、疱疹病毒感染与癌瘤的关系 159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59

(一)标本直接检验法 159

(二)病毒分离 160

(三)疱疹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 160

(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160

(五)HSV多聚酶链反应(HSV-PCR)检测 160

七、预防 161

八、治疗 161

(一)对疼痛的治疗 161

(二)疱疹性角膜结合膜炎的治疗 161

(三)生殖道疱疹感染的治疗 161

(四)中枢神经系统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 162

(五)干扰素 162

第4节 流行性感冒 163

一、病原体 163

二、临床表现 164

(一)原发性病毒性肺炎 164

(二)继发性细菌性肺炎 164

(三)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肺炎 16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65

(一)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 165

(二)实验室检查 165

四、流感对女性泌尿生殖系的影响及其并发症 166

五、流感对孕妇的影响 166

六、流感对胎儿的影响 167

七、流感对新生儿的影响 168

八、预防 169

(一)流感疫苗的应用 169

(二)预防药物 169

九、治疗 170

第5节 柯萨奇病毒感染 171

一、病原体 171

二、临床表现 172

三、诊断 173

(一)诊断的原则 173

(二)实验室检查 174

四、柯萨奇病毒对孕妇及胎婴儿的影响 174

(一)宫内感染 174

(二)先天性心脏病 175

(三)病毒性脑膜炎 175

(四)肠道病毒引起新生儿的其他疾病 176

(五)泌尿系统异常 176

(六)对胰腺分泌组织的影响 176

五、预防 177

六、治疗 177

第6节 埃可病毒感染 178

一、病原体 179

二、临床表现 179

(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79

(二)非中枢性临床病症及其型别 179

(三)新生儿感染 180

三、诊断 181

四、预防 181

五、治疗 181

第7节 病毒性肝炎 182

一、甲型肝炎 182

(一)病原体 183

(二)临床表现 183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84

(四)妊娠期感染及其影响 185

(五)治疗 185

(六)预防 186

二、乙型肝炎 187

(一)病原体 188

(二)临床表现 189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90

(四)妊娠期感染及其影响 191

(五)防治 193

三、丙型肝炎 197

(一)病原体 198

(二)临床表现 198

(三)诊断 199

(四)妊娠期感染及其影响 199

(五)防治 199

四、丁型肝炎 201

(一)病原体 202

(二)临床表现 202

(三)诊断 203

(四)妊娠期感染及其影响 203

(五)防治 204

五、戊型肝炎 204

(一)病原体 205

(二)临床表现 205

(三)诊断 205

(四)妊娠期感染及其影响 206

(五)防治 206

六、病毒性肝炎的重叠感染 207

(一)HVB与HVA的重叠感染 207

(二)HVB与HVC的重叠感染 208

(三)HVB与HVD的重叠感染 208

(四)HVA与HVE的重叠感染 208

(五)HVB与HVE的重叠感染 209

(六)各型的三重或四重感染 209

附:病毒性肝炎的治愈标准 210

第8节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210

一、病原体 211

二、流行病学 211

三、临床表现 211

(一)全身症状型 211

(二)脑膜炎型 211

(三)脑脊髓膜炎型 211

(四)慢性型 21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12

五、妊娠期感染及其影响 212

六、防治 213

第9节 流行性腮腺炎 214

一、病原体 214

二、临床表现 214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215

四、妊娠期感染及其影响 215

五、防治 216

第10节 麻疹 217

一、流行病学 217

二、病原体 217

三、临床表现 218

四、诊断 219

五、鉴别诊断 219

(一)风疹 219

(二)猩红热 219

(三)药物皮疹 219

六、妊娠期感染及其影响 219

七、麻疹的防治 220

第11节 脊髓灰质炎 221

一、病原体 222

二、致病机理 222

三、临床表现 223

四、实验室检查 223

(一)患者脑脊液检查 223

(二)病毒分离 223

(三)血清学检查 224

(四)病毒基因组的检测法 224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224

六、妊娠期感染及其影响 224

七、脊髓灰质炎的防治 225

(一)一般预防 225

(二)免疫预防 225

(三)治疗 226

第12节 水痘-带状疱疹感染 226

一、病原体 227

二、临床表现 227

三、并发症 22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28

五、妊娠期感染及其影响 228

(一)妊娠期水痘及其影响 228

(二)妊娠期带状疱疹及其影响 229

六、水痘-带状疱疹的防治 230

附:水痘、麻疹病毒重叠感染一例 230

第9章 需氧菌感染 232

第1节 链球菌感染 233

一、病原菌及其分类 233

(一)根据溶血能力分类 233

(二)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233

二、B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234

(一)血清学分型 234

(二)流行病学 235

(三)感染部位 236

(四)胎儿与新生儿感染 236

(五)产褥感染 238

(六)未孕妇女的感染 238

(七)带菌状态 238

第2节 葡萄球菌感染 239

一、病原菌 239

二、流行病学 240

三、乳房感染 240

四、治疗 241

第3节 李司忒菌属感染 242

一、病原菌 242

二、临床表现 242

三、围产期感染 243

四、诊断 244

五、治疗 244

第10章 厌氧菌感染 248

一、厌氧菌的培养、菌株鉴定与快速诊断技术 248

二、女性生殖道厌氧菌感染的种类及其分布 249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252

(一)子宫附件炎 253

(二)宫内节育器合并感染 254

四、治疗 256

第11章 生殖器结核 259

一、发生率 259

二、传播途径 260

(一)血行传播 260

(二)直接蔓延 260

(三)淋巴传播 260

三、病理 260

(一)输卵管结核 260

(二)子宫结核 261

(三)子宫颈结核 262

(四)卵巢结核 262

四、临床表现 262

(一)不孕 262

(二)月经异常 262

(三)下腹坠痛 262

(四)白带增多 262

(五)全身症状 262

(六)全身及妇科检查所见 262

五、诊断 263

(一)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263

(二)细菌培养及动物接种 263

(三)X线检查 263

(四)腹腔镜检查 264

(五)多聚酶链反应检测 264

(六)其他检查 264

六、鉴别诊断 265

(一)非特异性盆腔炎 265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 265

(三)卵巢肿瘤 265

(四)子宫颈癌 265

七、生殖器结核与妊娠 265

八、预防 265

九、治疗 266

(一)一般治疗 266

(二)抗结核治疗 266

(三)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Tb重叠感染的治疗问题 268

(四)手术治疗 269

十、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269

第12章 创伤性感染 274

第1节 创伤性感染形成的因素 274

一、全身的局部因素 274

二、细菌的来源 274

第2节 创伤性感染与细菌学 274

一、致病菌的变化 274

二、A族链球菌感染 275

三、厌氧菌感染 275

四、混合性细菌感染 277

第3节 抗菌药物的选择 277

一、结合创伤部位对致病菌种初步判断 277

二、创面情况与分泌物性状相结合对致病菌的初步判断 277

三、结合全身情况对致病菌的初步判断 278

四、临床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278

第4节 产褥期感染 279

一、病原体 279

二、发病因素 280

(一)胎心监护 280

(二)剖宫产术 280

(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及贫血 280

三、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281

(一)腹部与外阴切开术及子宫颈伤口感染 281

(二)产后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281

(三)盆腔蜂窝组织炎 282

(四)输卵管炎 282

(五)腹膜炎 282

(六)血栓性静脉炎及脓毒血症 28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83

(一)鉴别产后发热的原因是否感染 283

(二)鉴别产后发热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 284

五、预防 284

六、治疗 285

第5节 妇科创伤性感染 286

一、肺不张 286

二、切口感染 287

三、子宫切除后感染 287

四、流产并发感染 288

第13章 妇产科感染与其他有关临床问题 290

第1节 泌尿道感染 290

一、泌尿道感染的基础 290

(一)流行病学 290

(二)病因 290

(三)发病机理 291

二、泌尿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293

三、泌尿道感染性疾病的细菌学检验与诊断 296

(一)泌尿道感染的定性诊断 296

(二)泌尿系感染的定位诊断 299

(三)鉴别诊断 301

四、泌尿道感染与妇科疾病 302

(一)临床表现 302

(二)病因与鉴别诊断 303

五、妊娠期泌尿道感染 306

(一)细菌尿与肾盂肾炎 307

(二)细菌尿与贫血 307

(三)细菌尿与高血压 307

(四)细菌尿与慢性肾病 308

(五)细菌尿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 308

六、泌尿系感染的治疗 309

(一)手术感染的治疗 309

(二)常用抗菌药物及其选用原则 311

(三)联合用药 311

(四)确定治疗疗程 312

(五)常见泌尿系感染的治疗 312

七、泌尿系感染与糖尿病 320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320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321

(三)治疗 321

第2节 现代有争议的羊水粪染问题 323

一、MSAF的临床意义 323

(一)胎儿宫内窘迫论 323

(二)胎儿成熟论 324

二、胎粪吸入综合征 324

三、MSAF的监测 325

四、MSAF的处理 325

(一)羊膜腔内无菌生理盐水输注 325

(二)气管内插管吸引 326

第3节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妊娠与感染 327

一、先心病患者术后对妊娠的耐受力及妊娠时机 327

二、先心病患者术后妊娠合并感染及其治疗 327

(一)妊娠合并泌尿道感染 327

(二)妊娠合并呼吸系统感染 328

(三)妊娠合并生殖系统感染 329

(四)妊娠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330

第4节 器官移植术后妊娠的感染问题 332

一、肾移植术成功后的妊娠时机与条件 332

二、妊娠与分娩对肾移植术后者的影响 333

(一)感染 333

(二)对移植肾的影响 333

(三)肾移植术后对妊娠的影响 334

三、孕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其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 335

四、肾移植术后妊娠与分娩的监护 335

(一)妊娠期的监护 335

(二)肾移植术后孕妇需要终止妊娠的指征 335

(三)肾移植术后妊娠的分娩方式 336

五、肾移植术后妊娠与分娩时感染的预防 336

第5节 助孕技术的感染问题 337

一、细菌性感染 338

二、病毒性感染 338

(一)常见病毒的种类 338

(二)对胎儿的影响 339

(三)胎儿宫内病毒性感染的预防和管理 339

三、其他 339

(一)弓形体 339

(二)沙眼衣原体 339

(三)解脲支原体 339

(四)TORCH综合征 340

第14章 现代抗感染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341

第1节 概述 341

一、抗微生物剂的分类及其作用方式 342

二、抗微生物剂的药物动力学 344

三、抗微生物剂的排泄 345

四、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与受体学说 347

五、宿主对感染的抵抗力 348

第2节 现代抗感染药物 349

一、磺胺类 349

(一)磺胺类药物的分类 349

(二)不良反应 350

(三)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甲基异噁唑合剂 350

二、青霉素类 351

(一)青霉素G 351

(二)青霉素的抗菌原理 351

(三)青霉素在体内演变过程 352

(四)半合成青霉素 353

三、头孢菌素类 356

四、氨基甙类 358

(一)链霉素 358

(二)双氢链霉素 359

(三)庆大霉素 359

(四)卡那霉素 359

(五)妥布霉素 360

(六)奇霉素(壮观霉素,淋必治) 360

(七)丁胺卡那霉素 360

(八)西苏霉素 360

(九)乙基西苏霉素 360

五、喹诺酮类 361

(一)氟哌酸 362

(二)氟啶酸 362

(三)氟嗪酸 362

(四)环丙氟哌酸 362

六、广谱抗生素 362

(一)四环素类 362

(二)氯霉素类 364

七、大环内酯类 368

(一)红霉素 368

(二)阿齐霉素 368

(三)罗希红霉素 369

(四)螺旋霉素 369

(五)白霉素 369

(六)麦迪霉素 369

(七)林可霉素与氯林可霉素 369

八、硝咪唑类 370

(一)甲硝哒唑 370

(二)替硝唑 371

第3节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371

一、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执行 371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依据与要求 371

三、临床有关实际问题的解决 372

(一)药物的副作用 372

(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 372

(三)避免产生耐药性的措施 372

(四)肝、肾功能障碍时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373

(五)联合用药问题 373

(六)预防用药问题 374

(七)病人对药物治疗的不顺从问题 374

索引 3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