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双白,茅慧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40182729
  • 页数:3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中国舞蹈通史与作品鉴赏相结合的教材,针对在校舞蹈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编写。全书共分14章,每章史论知识阐述后特设“作品鉴赏”部分,旨在通过补充与每章内容相关的当代舞蹈作品的鉴赏短评,打通古代舞蹈史与当代舞蹈作品间的阻隔,激发想象力。每章最后的“思考与练习”,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掌握该章重点难点。为了突出本教材的舞蹈专业特性,随文添加了三百余幅精选出的舞蹈图片,从而使内容更为直观形象。本书涵盖了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舞蹈状况,在充分体现现有定论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适当选用了新的理论见解。本书适用于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也可供公共艺术教育及舞蹈爱好者使用。
《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目录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中国舞蹈 1

第一节 关于中国舞蹈的起源 1

一、古代史籍中保留的有关舞蹈创始者的记载 1

二、中国近现代当代民族民间文化志中有关舞蹈起源的民间传说 2

三、主要的舞蹈起源观点 3

第二节 传说中的其他远古舞蹈 4

一、远古氏族部落的舞蹈 4

二、黄帝部族的舞蹈 5

第三节 考古方面的远古舞蹈材料 6

一、陶器 6

二、岩画 7

【作品鉴赏】 8

一、舞蹈纹彩陶盆 8

二、广西花山岩画 10

三、大型歌舞乐《骆越神韵》 10

四、壮族群舞《花山战鼓》 10

【课后思考与练习】 11

第二章 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舞蹈 12

第一节 夏代的舞蹈 13

一、考古发掘的夏代乐器与夏代舞蹈 13

二、与夏禹相关的乐舞《夏龠》(即《大夏》)及与后世“禹步”的关联 13

三、夏代的四夷舞 14

四、夏代君王与舞蹈 15

第二节 商代的祭祀舞蹈 15

一、商代的代表性祭祖舞——《大濩》(又称《桑林》) 15

二、商代名目众多的求雨舞 16

第三节 西周的礼乐舞蹈 17

一、什么叫“制礼作乐” 17

二、制礼作乐在舞蹈方面的产物——《六代舞》(又称《六大舞》) 17

三、《大武》的结构 18

四、西周的乐舞教育体制 18

五、灵活应用的舞蹈组合——《六小舞》 19

第四节 周代的祭祀舞蹈 20

一、蜡祭中的舞蹈 20

二、雩祭中的舞蹈 21

三、傩祭中的舞蹈 21

第五节 “礼崩乐坏”后的东周舞蹈 22

一、什么是“礼崩乐坏” 22

二、女乐歌舞的职业化滥觞 23

三、东周歌舞的社会作用 24

第六节 先秦时期主要的乐舞理论 25

一、儒家的乐舞观 25

二、墨子的“非乐”理论 26

三、道家对乐舞的否定中生成的乐舞美学理想 27

【作品鉴赏】 28

一、大型歌舞《编钟乐舞》 28

二、大型歌舞《九歌》 29

三、大型现代舞剧《九歌》 30

四、现代舞《九歌》 31

五、女子独舞《诗经三首》 32

六、古典女子群舞《桃夭》 33

七、民族舞剧《西施》 33

八、古典女子三人舞《楚腰》 34

【课后思考与练习】 35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舞蹈 36

第一节 汉代盛行的俗乐舞 36

一、角抵百戏广为流传 37

二、徒手舞、长袖舞、持道具舞等缤彩纷呈 38

三、载歌载舞的相和大曲 39

四、边境民族乐舞的传入 40

第二节 汉代雅乐的趋向与创新 41

一、汉代雅乐的趋向 41

二、汉代雅乐的创新 42

第三节 汉代的乐舞机构 43

一、俗乐机构——乐府 43

二、雅乐机构——太乐署 44

第四节 汉代女乐的发展 44

一、汉代女乐的舞蹈特点 44

二、汉代著名的女乐舞人 45

第五节 汉代乐舞美学思想 46

一、刘安的《淮南鸿烈》和傅毅的《舞赋》 47

二、桓谭的《新论》 47

【作品鉴赏】 48

一、古典女子独舞《昭君出塞》 48

二、古典男子四人舞《秦王点兵》 48

三、古典男子独舞《秦俑魂》 49

四、大型舞剧《铜雀伎》 50

五、新版大型舞剧《铜雀伎》 50

六、大型历史舞剧《南越王》 51

七、大型民族舞剧《霸王别姬》 52

八、大型民族舞剧《古汉伊人》 53

九、大型汉风舞蹈诗《大风歌》 53

十、大型舞剧《云水洛神》 54

【课后思考与练习】 55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舞蹈 56

第一节 中原乐舞文化的整流与南移 56

一、宫廷与士族乐舞 57

二、杂舞 58

三、清商乐 59

四、娱佛乐舞 60

第二节 北朝各族乐舞的南渐 61

一、北魏时期的舞蹈 61

二、北朝各族乐舞的汇集 62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乐舞美学思想 64

一、魏晋玄学中的乐舞观念 64

二、魏晋玄学与先秦儒家乐舞观的异同 65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舞美学风范 65

【作品鉴赏】 66

一、古典女子群舞《踏歌》 66

二、古典男子群舞《谢公屐》 67

【课后思考与练习】 68

第五章 唐代舞蹈 69

第一节 兴盛的唐代乐舞 69

一、唐代乐舞兴盛的体现 69

二、唐代乐舞兴盛的原因 70

第二节 自娱性乐舞 71

一、聚众欢舞 71

二、自舞成风 72

第三节 表演性乐舞 73

一、纯舞 73

二、插舞 75

三、歌舞戏与参军戏 76

第四节 礼仪性乐舞 76

一、《十部乐》 76

二、《坐部伎》与《立部伎》 80

第五节 宗教性乐舞 82

一、民间祭祀舞蹈 82

二、宫廷祭祀舞蹈 83

三、寺观舞蹈 83

第六节 乐舞机构与艺人 84

一、乐舞机构 84

二、艺人 86

第七节 舞蹈典籍 88

一、文献 88

二、舞谱 89

【作品鉴赏】 89

一、古典女子独舞《春江花月夜》 89

二、古典女子双人舞《飞天》 90

三、大型舞剧《丝路花雨》 91

四、大型乐舞《仿唐乐舞》 92

五、大型舞剧《文成公主》 93

六、大型舞剧《大梦敦煌》 94

【课后思考与练习】 95

第六章 宋辽金西夏舞蹈 96

第一节 宫廷乐舞兼收并蓄 97

一、宫廷队舞 97

二、歌舞大曲 101

三、宫廷雅乐 103

第二节 民俗舞蹈蓬勃发展 104

一、新兴的表演场所和表演时节 104

二、瓦舍伎艺 105

三、民间舞队 108

四、戏曲与舞蹈的相互吸收 110

第三节 乐舞机构及艺人 110

一、乐舞机构 110

二、歌舞艺人及其生活 112

第四节 辽金西夏时期的舞蹈 112

一、辽代舞蹈 112

二、金代舞蹈 116

三、西夏舞蹈 120

【作品鉴赏】 121

一、古典三人舞《金山战鼓》 121

二、独舞《易安心事》 122

三、大型舞剧《风中少林》 123

四、大型舞蹈诗《清明上河图》 124

【课后思考与练习】 125

第七章 元代舞蹈 126

第一节 元代宫廷乐舞 126

一、元代“乐队” 127

二、宴享乐舞 128

三、大型歌舞曲《白沙细乐》 129

四、乐舞机构 129

第二节 元代民间歌舞 129

一、富有宗教色彩的查玛 130

二、自娱自乐的《安代舞》 130

三、源远流长的《倒喇》 130

第三节 元杂剧的繁荣发展 131

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31

二、元杂剧中的舞蹈 131

【作品鉴赏】 132

一、民族舞剧《森吉德玛》 132

二、蒙古族群舞《草原酒歌》 133

三、蒙古族群舞《盛装舞》 134

【课后思考与练习】 135

第八章 明代舞蹈 136

第一节 明代的宫廷舞蹈 136

一、雅乐舞蹈 136

二、宴乐舞蹈 137

第二节 明代的民间舞蹈 138

一、汉族民间舞蹈 139

二、少数民族民间舞蹈 140

第三节 明代的家伎乐舞 141

一、古代女乐的遗绪 141

二、戏舞相和的特点 142

第四节 明代的戏曲舞蹈 142

一、明传奇中的插入性舞段 142

二、明戏曲中舞蹈化的舞台动作 144

第五节 明代的乐舞理论及舞谱 145

一、韩邦奇的《苑洛志乐》 145

二、张敉的《舞志》 146

三、朱载堉的“舞学” 146

四、舞谱 147

【作品鉴赏】 150

一、舞剧《牡丹亭》 150

二、芭蕾舞剧《牡丹亭》 151

【课后思考与练习】 152

第九章 清代舞蹈 153

第一节 清代的宫廷舞蹈 153

一、雅乐舞蹈 153

二、宴乐舞蹈 154

三、清末著名舞蹈家——裕容龄 156

第二节 清代的民间舞蹈 158

一、汉族民间舞蹈 158

二、少数民族民间舞蹈 160

第三节 清代的戏曲舞蹈 161

一、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的地方戏 161

二、戏曲舞蹈的功能化、程式化、艺术化发展趋向 162

三、戏曲舞蹈的美学创造 164

【作品鉴赏】 165

一、民族舞剧《小刀会》 165

二、仿清宫乐舞《宗清乐舞·盛世行》 166

三、古典三人舞《盛京建鼓》 167

四、芭蕾舞剧《末代皇帝》 168

【课后思考与练习】 169

第十章 民国时期的舞蹈 170

第一节 舞蹈启蒙时代的来临 170

一、欧美舞蹈的传入及影响 170

二、舞蹈启蒙的展开 171

三、早期歌舞团体的出现 173

第二节 新舞蹈艺术的崛起 173

一、吴晓邦的新舞蹈艺术实践 173

二、吴晓邦的新舞蹈艺术思想 175

第三节 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国舞蹈发展的总体状况 176

一、苏区歌舞的产生与发展 176

二、革命宣传队伍中的舞者们 177

三、抗日救亡中的舞蹈活动 178

四、延安新秧歌运动 179

五、戴爱莲对民族舞蹈的回归与实践 180

六、播撒舞蹈艺术种子的其他舞蹈家 181

【作品鉴赏】 182

一、独舞《饥火》 182

二、歌舞剧《罂粟花》 183

三、舞剧《虎爷》 183

四、舞剧《宝塔与牌坊》 184

五、独舞《思乡曲》 184

六、“边疆音乐舞蹈大会” 184

七、女子独舞《哑子背疯》(又名《老背少》) 186

八、藏族舞蹈《巴安弦子》 186

九、女子独舞《瑶人之鼓》 187

十、维吾尔族独舞《盘子舞》 188

十一、歌舞剧《麻雀与小孩》 188

十二、歌舞剧《葡萄仙子》 189

十三、三人舞《三蝴蝶》 189

十四、群舞《进军舞》 190

十五、男子独舞《义勇军进行曲》 191

十六、秧歌剧《兄妹开荒》 192

【课后思考与练习】 193

第十一章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的舞蹈(1949—1965) 194

第一节 舞蹈文化体制及舞蹈思想的变化 194

一、从“文工团”到“歌舞团”的体制改革 194

二、舞蹈演出组织方式的进一步确立 195

三、汲取民间滋养、反映现实生活的舞蹈思想 195

第二节 专业舞蹈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198

一、新中国舞蹈教育的先声——创办舞运班、舞研班 198

二、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石——北京舞蹈学校初建 200

三、独辟蹊径的教学及创作——天马舞蹈工作室的探索 201

第三节 舞蹈创作的探索与成就 202

一、脱胎求艺民间舞蹈 202

二、戏胎新法古典舞蹈 204

三、多元一体部队舞蹈 205

四、舞剧创作初探 205

第四节 政治运动中的舞蹈发展 207

一、舞蹈艺术“大跃进” 207

二、一批优秀舞蹈作品的涌现 208

三、舞剧创作的首轮高潮 210

【作品鉴赏】 213

一、女子群舞《荷花舞》 213

二、群舞《红绸舞》 214

三、蒙古族群舞《鄂尔多斯》 214

四、傣族女子群舞《孔雀舞》 215

五、彝族群舞《快乐的罗嗦》 216

六、维吾尔族女子独舞《摘葡萄》 217

七、蒙古族女子独舞《盅碗舞》 217

八、黎族女子群舞《草笠舞》 218

九、舞剧《宝莲灯》 219

十、舞剧《鱼美人》 220

十一、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220

【课后思考与练习】 221

第十二章 “文革”时期的舞蹈(1966—1976) 223

第一节 “红、白”芭蕾畸形普及 223

一、《红色娘子军》的命运 224

二、《白毛女》的十年遭遇 225

第二节 “新样板戏”突破创新 227

一、芭蕾舞剧《沂蒙颂》的语言突破 227

二、芭蕾舞剧《草原儿女》的多元舞蹈语汇 227

第三节 小型舞蹈创作复苏 228

一、以部队舞蹈创作为先导 228

二、样板戏创作经验指导下的全国舞蹈调演 230

【作品鉴赏】 232

一、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232

二、芭蕾舞剧《白毛女》 233

三、芭蕾舞剧《沂蒙颂》 234

四、芭蕾舞剧《草原儿女》 235

五、女子群舞《草原女民兵》 236

六、女子三人舞《水乡送粮》 236

七、群舞《战马嘶鸣》 237

【课后思考与练习】 238

第十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舞蹈(1976—1990) 239

第一节 舞蹈界全面恢复整顿 239

一、舞蹈院团及协会工作重新运转 239

二、舞蹈教学与研究机构的恢复与新建 240

第二节 舞蹈创作继往开来 240

一、中外经典舞蹈作品重现舞台 241

二、中国“古代乐舞”复兴 241

三、中国古典舞重寻古雅 243

第三节 舞蹈文化意识的苏醒 244

一、民间舞去粗取精的新思考 245

二、风情歌舞的寻根之举 245

三、舞剧创作突显民族文化底蕴 246

第四节 舞蹈观念的变革 250

一、关于舞蹈语言风格样式的争议 250

二、心理结构成为舞蹈创作的重要组织方式 252

三、形象的塑造成为舞蹈创作的重要追求 252

四、舞蹈艺术理性观念的讨论 253

【作品鉴赏】 255

一、傣族舞剧《召树屯与楠木诺娜》 255

二、满族舞剧《珍珠湖》 256

三、芭蕾舞剧《雷雨》 257

四、芭蕾舞剧《祝福》 258

五、芭蕾舞剧《家》 259

六、芭蕾诗剧《觅光三部曲》 260

七、民族舞剧《奔月》 261

八、现代舞剧《鸣凤之死》 262

九、独幕舞剧《繁漪》 263

十、傣族独舞《水》 263

十一、双人舞《元宵夜》 264

十二、双人舞《刑场上的婚礼》 265

十三、男子独舞《残春》 265

十四、女子独舞《雀之灵》 266

十五、男子群舞《奔腾》 267

十六、男子群舞《黄河魂》 268

十七、大型组舞《黄河》 269

十八、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 269

十九、双人舞《新婚别》 270

【课后思考与练习】 271

第十四章 改革开放深化后的舞蹈(20世纪90年代之后) 272

第一节 红红火火的群众舞蹈活动 272

一、群众舞蹈活动自由多样 272

二、秧歌运动的又一次高峰 273

第二节 舞蹈种类的多元化 273

一、国际标准舞蓬勃发展 273

二、当代舞的出现及命名 273

三、影视舞蹈 276

第三节 舞蹈事业全面繁荣 279

一、中国古典舞建设的“新成效” 279

二、成就非凡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 282

三、从借鉴到独创的现代舞探索之路 285

四、中国舞剧艺术的繁盛 288

五、中国舞蹈学的建设与成就 293

【作品鉴赏】 297

一、彝族舞剧《阿诗玛》 297

二、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 298

三、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299

四、群舞《黄土黄》 300

五、群舞《一个扭秧歌的人》 301

六、藏族三人舞《牛背摇篮》 302

七、独舞《醉鼓》 303

八、女子独舞《扇舞丹青》 304

九、藏族群舞《酥油飘香》 304

十、群舞《舞越潇湘》 305

十一、女子群舞《云上的日子》 306

十二、女子群舞《潮汐》 307

十三、群舞《半梦》 307

十四、女子独舞《也许是要飞翔》 308

十五、群舞《千手观音》 309

十六、女子群舞《小城雨巷》 310

十七、舞剧《深圳故事》 311

十八、舞剧《澳门新娘》 312

十九、现代舞《女书》 313

二十、现代舞《水月》 314

二十一、交响合唱舞剧《布兰诗歌》 315

【课后思考与练习】 316

参考文献 317

后记 3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