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X线诊断的原理 1
绪论 孔庆德 1
二、X线检查方法 2
三、X线诊断的原则 5
四、X线诊断工作的作用和限制 8
五、X线诊断工作的使用 9
六、X线诊断工作的发展 9
二、书写报告的指导思想 10
三、X线诊断报告的内容 10
一、X线诊断报告的意义 10
X线诊断报告的书写方法 10
第一篇 呼吸系统 孔庆德 13
第一章 胸部X线检查的方法 13
一、常规检查 13
二、特殊检查 15
三、造影检查 16
四、常规胸片的技术要求 16
第二章 正常胸部X线表现 18
一、胸廓 19
二、胸膜 20
三、纵隔 20
四、横隔 22
五、肺 22
六、标准正常胸部 28
第三章 胸部病变的X线影象分析 29
第四章 胸部病变的定位 31
二、胸廓畸形 33
三、软组织 33
第五节 胸廓异常分析 33
一、两侧胸廓不对称 33
四、骨骼 34
第六章 胸膜异常分析 37
一、胸腔积液 37
二、气胸 39
三、液气胸 40
四、胸膜增厚、粘连、钙化 40
附:胸膜瘤与肺癌的鉴别诊断 41
五、胸膜肿瘤 41
第七章 纵隔异常分析 42
一、纵隔增宽 42
二、纵隔移位 42
三、纵隔炎 43
四、纵隔肿瘤 43
五、纵隔积液 45
六、纵隔气肿 46
七、纵隔疾病的鉴别诊断 46
附:纵隔肿块与肺部肿块的鉴别 47
第八章 横膈的异常分析 48
一、形态变化 48
二、位置变化 48
三、运动变化 48
四、膈疝 49
五、膈下脓肿 49
第九章 肺的异常分析 50
一、肺门 50
二、肺纹 50
(四) 圆形影象 51
(三) 线形影象 51
三、肺野 51
(二) 散在的片状影象 51
(一) 片状影象呈大叶或肺段分布 51
(五) 粟粒性影象 53
(六) 空腔性影象 54
(七) 纤维变性和蜂窝样影象 54
(八) 钙化 54
(九) 肺不张 55
(十) 肺充血、肺水肿、肺栓塞、肺梗死 56
(十一) 肺泡性和间质性病变特点 57
第十章 胸部的“X线特殊征象” 58
第十一章 肺的发育变异 75
一、肺缺如和肺发育不全 75
二、支气管变异 75
(一) 先天性大叶肺气肿 75
(二) 支气管开口异常 75
四、肺血管变异 76
(一) 隔离肺 76
(三) 下付叶 76
(三)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76
(二) 肺动静脉瘘 76
(一) 奇叶 76
三、肺叶变异 76
(三) 支气管囊肿 76
(二) 上付叶 76
(二) Kartagener征群 77
(一) 膈疝 77
七、其他变异导致呼吸困难者 77
(二) 先天性肠梗阻 77
(一) 对应肺 77
六、肺变异伴有其他变异者 77
五、错构瘤 77
第十二章 肺炎 78
一、肺炎分类 78
(一) 病程分类 78
(二) 病变分布分类 78
(三) 感染方式分类 78
(四) 感染途径分类 78
(五) 致病因素分类 78
二、肺炎的一般X线表现 78
(一) 影象的大小 78
(七) 肺炎吸收 79
三、常见肺炎 79
(六) 并发症 79
(一) 大叶肺炎 79
(三) 影象的分布 79
(四) 影象的边缘 79
(二) 影象的密度 79
(五) 其它 79
(二) 小叶肺炎 81
(三) 支原体肺炎 81
(四)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81
(六) 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肺炎 82
(七) 吸入性肺炎 82
(五) 霉菌肺炎 82
(八) 过敏性肺炎 83
(九) 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83
(十) “机遇”肺炎 83
(十一) 间质肺炎 84
(十二) 肺脓肿 84
(十三) 肺钩端螺旋体病 84
(十四) 流行性出血热 84
肺部大片状影象的鉴别 85
常见肺炎的X线表现 85
附: 85
(十五) 放射肺炎 85
第十三章 肺结核 86
一、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 86
(一) 渗出 86
(二) 增殖 86
(三) 纤维 86
(四) 干酪 86
(五) 空洞 86
(六) 钙化 87
二、肺结核的发展和类型 87
(一) 初染 87
(二) 再染 88
三、肺结核的其它形式 89
(一) 成人初染肺结核 89
(二) 支气管内膜结核 89
(二) 淋巴路播散 90
(一) 直接侵蚀 90
(四) 支气管播散 90
(三) 血行播散 90
四、肺结核的扩散 90
(四) 结核上浸润 90
(三) 肺底结核 90
九、肺结核X线诊断 91
(四) 胸膜炎 91
(三) 支气管扩张 91
(二) 肺气肿 91
(一) 肺不张 91
八、肺结核的并发症 91
七、肺结核痊愈的X线表现 91
(三) 无活动期 91
(二) 静止期 91
(一) 活动期 91
六、肺结核的分期 91
(三) 重度 91
(二) 中度 91
(一) 轻度 91
五、肺结核的分度 91
十、非结核性分支杆菌 92
附:肺结核分类法 92
(一) 病原 95
(二) 支气管造影 95
二、支气管扩张 95
一、慢性支气管炎 95
第十四章 慢性阻塞性肺病 95
(一) 平片X线表现 95
(二) 平片X线表现 96
(三) 支气管造影 96
(一) 病原 97
(二) 病理分类 97
(三) 平片X线表现 97
四、肺气肿 97
三、哮喘 97
(四) 支气管造影 98
(五) 其他 99
第十五章 肺肿瘤 99
一、肺的良性瘤 99
(一) 分类 99
(二) 支气管肿瘤 99
(三) 其它 99
(四) 错构瘤 99
(一) 病因 100
(二) 分类 100
二、肺癌 100
(三) 生长部位 103
(四) 扩散 104
(五) 各种类型肺癌的特点 104
(六) 临床症状 105
(七) 预后 107
(八) 检查方法 107
(九) X线表现 108
(十) 特种类型肺癌 112
三、肺肉瘤 112
(四) 直接侵犯 113
肺脓肿、肺结核、肺囊肿、肺癌空洞鉴别 113
附: 113
四、肺的转移瘤 113
(三) 支气管移植 113
(二) 淋巴转移 113
(一) 血行转移 113
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 114
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X线鉴别 115
支气管囊肿与周围型肺癌的X线鉴别诊断 115
二、吸虫 116
第十六章 寄生虫的胸部变化 116
一、原虫 116
三、绦虫 117
四、线虫 118
(一) 蛔虫病 118
(二) 钩虫病 118
(三) 丝虫病 118
(四) 犬恶丝虫 118
一、结缔组织的分类 120
(一) 疏松结缔组织 120
第十七章 结缔组织疾病 120
(二) 致密结缔组织 121
(三) 网状组织 121
(四) 脂肪组织 121
(五) 软骨组织 121
(六) 骨组织 121
二、结缔组织的成份 121
(一) 纤维 121
(二) 基质 121
三、结缔组织疾病的病理变化 121
四、多发结节性动脉炎 122
(四) 纤维变性 122
(一) 粘液水肿 122
(三) 细胞浸润 122
(二) 纤维素样变性 122
五、坏死性肉芽肿 123
六、全身性红斑狼疮 125
七、全身性硬皮病 126
八、皮肌炎 127
九、风湿热 128
十、类风湿性关节炎 129
十一、小结 130
第十八章 肺职业病 133
一、致病因素 133
二、X线检查 133
三、刺激性气体和液体 133
四、无机尘肺 134
五、有机粉尘肺部变化 135
附:矽肺的X线分期和诊断标准 136
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变性 137
三、肺泡微石症 137
一、结节病 137
第十九章 其他原因肺部疾患 137
四、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138
五、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 138
六、淀粉样变性 139
七、肺泡蛋白沉着症 139
(二) 胸壁变化 140
(一) 胸部外伤的原因 140
一、胸部外伤 140
第二十章 胸部外伤和手术后改变 140
(三) 胸膜变化 141
(四) 纵隔变化 141
(五) 横膈变化 142
(六) 肺变化 142
(七) 异物 143
(七) 胸部 144
(六) 食管 144
(四) 纵隔 144
(五) 心脏 144
(三) 肺 144
(二) 胸膜腔 144
(一) 胸壁 144
二、胸部手术后改变 144
第二篇 循环系统 章韵 145
第一章 心脏X线检查 145
一、检查作用和限制 145
二、检查方法 145
(一) 常规检查 145
1.透视 145
1.记波摄影 146
(二) 特殊检查 146
2.照相 146
2.心脏测量 147
3.心导管检查 150
4.血管心脏造影 151
三、心脏血管常规检查诊断要点 151
第二章 正常心脏及大血管X线表现 152
一、影响心脏形态的某些生理因素 152
二、正常心脏投影 153
(一) 后前位 153
(一) 右前斜位 154
(三) 左前斜位 154
(四) 左侧位 155
一、心脏房室增大基本X线变化 157
(一) 右心室超负荷 157
第三章 心脏房室增大及肺部循环病理变化X线表现 157
(二) 左心室超负荷 158
(三) 右心房超负荷 159
(四) 左心房超负荷 159
(一) 肺循环病理变化的原因 160
1.肺循环流量增加 160
2.肺循环阻力增加 160
二、肺部循环病理变化X线表现 160
(五) 主动脉扩大延长纡曲 160
(1) 毛细血管后肺循环高压 162
(2) 毛细血管前肺循环高压 163
(3) 混合型肺循环高压 163
3.肺循环流量减少 164
4.肺水肿 164
5.肺栓塞和肺梗死 164
6.心力衰竭 164
(二) 肺循环病理变化的X线表现 164
1.肺动脉充血、高压(动脉型肺循环高压) 164
2.肺静脉淤血、高压(静脉型肺循环高压) 165
5.肺循环流量减少 166
3.淋巴淤积、间隔水肿(毛细血管型肺循环高压) 166
4.混合型肺循环高压 166
6.肺水肿 167
7.肺栓塞和肺梗死 167
8.心力衰竭 167
第四章 获得性瓣膜疾病风湿性心脏病 169
一、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170
(一) 单纯性二尖瓣狭窄 171
(二) 单纯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175
(三) 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175
1.从平片分析二尖瓣狭窄的程度 176
(四) 有关二尖瓣病变的几个问题 176
2.二尖瓣手术的种类及其指征 177
3.二尖瓣分离术后X线变化 178
4.二尖瓣更换术后X线变化 178
二、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 179
(一)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79
(二) 主动脉瓣狭窄 179
三、风湿性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联合瓣膜病 179
四、风湿性三尖瓣病变 180
二、有关肺心病的一些病理生理的变化 181
第五章 肺原性心脏病 181
一、肺心病的发病原因 181
(一) 肺部变化 182
(二) 肺血循环的变化 182
(三) 心脏的变化 183
(四) 各组织器官的广泛性损害 183
三、肺心病的X线表现 183
(一) 肺心病的基本X线表现 183
(二) 诊断肺心病应注意的几点 184
第六章 高血压性心脏病 185
第七章 梅毒性心脏病 187
第八章 主动脉病变 188
一、主动脉粥样硬化 188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88
三、主动脉瘤 189
四、多发性大动脉炎 189
(一) 肥厚型心肌病 192
(一) 充血型心肌病 192
(一) 限制型心肌病 192
一、原发性心肌病 192
第九章 心肌病 192
二、继发性心肌病 193
(一) 继发性心肌病的X线表现 193
(二) 几种心肌病概述 194
第十章 心包疾患 197
一、心包积液 197
二、缩窄性心包炎 198
第十一章 心脏肿瘤 200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分类 201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病理基础 201
第十二章 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 201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病率 203
心脏的胚胎发生与常见心血管畸形的形成 204
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211
一、房间隔缺损 211
(一)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改变 211
(二)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X线表现 212
(三) 房间隔缺损的其他类型 212
1.原发孔房间隔缺损 212
2.单心房 212
三、室间隔缺损 213
(一) 室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改变 213
(二) 室间隔缺损X线表现 214
(三) 室间隔缺损主要合并畸形 215
1.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215
2.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15
3.房室通道畸形 215
4.单心室 215
三、动脉导管未闭 216
(一) 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改变 216
(二) 动脉导管未闭X线表现 216
(三) 动脉导管未闭类似畸形-主、肺动脉隔缺损 217
四、肺动脉狭窄 218
(一) 肺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 219
(二) 肺动脉狭窄X线表现 219
五、法乐氏四联症 220
(一) 四联症血流动力学改变 220
2.三联症 221
1.五联症 221
3.房间隔缺损伴二尖瓣狭窄(Lutembacher氏综合症) 221
(三) 五联症与三联症 221
(二) 四联症X线表现 221
1.原始心管扭曲摺叠的方向 222
六、先天性心脏位置异常 222
(一) 决定心脏房室位置的几个主要因素 222
2.内脏心房位置关系 223
3.心脏旋转 223
(二) 心脏异位的基本类型 223
1.镜面右位心 224
2.右旋心 224
3.左旋心 224
七、由于动脉球干分隔或扭转异常造成的畸形 225
(一) 永存动脉干和假性动脉干 225
4.中位心 225
(二) 大血管转位 226
1.完全性大血管转位 226
2.校正型大血管转位 226
(三) 其他 226
八、先天性主动脉异常 227
(一) 右位主动脉弓 227
(二)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228
(三) 主动脉缩窄 228
1.导管后型(单纯型或成人型) 228
(四)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 229
2.导管前型(复杂型或婴儿型) 229
(一) 心包囊肿与心包憩室 230
(二) 心包缺如 230
十、其他先天性心脏病 230
(一)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230
九、先天性心包疾患 230
(二)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231
(三) 肺静脉畸形引流 231
1.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231
(四) 三尖瓣下移畸形 232
2.部份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232
(五) 马凡氏综合症(Marfan′s syndrome) 233
第十三章 心脏X线特殊检查 234
心导管检查及血管心脏造影 234
心导管检查 234
一、右心导管检查 234
(一) 右心导管检查对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234
(四) 术前准备 235
(五) 并发症 235
(三) 导入点 235
(二) 右心导管检查禁忌症 235
(六) X线检查在心导管术中的价值及应注意事项 236
(七) 正常右心导管途径及常见异常表现 236
1.正常右心导管途径 236
2.导管的异常途径 237
(八) 分析血氧含量及血压时注意点 240
(九) 血压及血氧正常值与心导管检查数据的几个计算公式 240
1.血压正常值 240
3.心导管检查数据的几个计算公式 241
2.血氧含量正常值 241
二、左心导管检查 242
(一) 左心导管检查方法及正常导管途径 242
1.左心导管检查方法 242
2.左心导管正常途径 242
(二) 左心导管检查的诊断价值 242
血管心脏造影 242
一、心血管造影检查对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243
二、心血管造影检查的禁忌症 243
三、造影剂量 243
五、几种造影方法 244
(一) 静脉性血管心脏造影 244
四、术前准备、造影反应、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244
(二) 选择性造影 246
1.选择性右心造影 246
2.胸主动脉造影 246
3.选择性左心室造影 246
(三) 肺动脉造影 246
(四) 冠状动脉造影 246
(二) 人体内与骨类似的组织及物质 249
(一) 膜内成骨 249
二、骨的发生 249
(三) 骨骼在X线片上成影的原理 249
一、骨的概念 249
(一) 骨的定义 249
第一章 骨与关节X线诊断的基础知识 249
第三篇 骨骼系统 段承祥 249
(二) 软骨内成骨 251
(三) 骨小梁系统的建立 254
(四) 骨骼在形成过程中的矛盾统一现象 254
(五) 从骨发生的观点看某些骨病的发生机转 255
(一) 大体解剖 256
三、骨与关节的解剖 256
(二) 骨的显微镜观察 259
(三) 骨与关节的血液供应 262
(四) 从解剖学观点探讨某些骨病的好发部位 263
四、骨的生长与发育 266
(一) 横径生长 266
(二) 纵径生长 266
(三) 骨骺生长 267
(四) 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 267
(二) 骨的细胞成份 271
(一) 骨的成份 271
五、骨的生理 271
(三) 骨的代谢 276
(四) 成骨与破骨的平衡 277
(五) 骨的血液供养 277
(六) 骨的神经支配 277
(七) 机械学与骨骼生理的关系 277
第二章 骨与关节外伤的X线检查 280
一、骨折的X线诊断 280
(一) 骨折的X线检查方法 280
(二) 骨折的X线表现 281
(三) 四肢骨折X线诊断的注意点 282
(四) 骨折的愈合 286
(五) 不正常的愈合 288
(六) X线诊断中发生错误的常见原因 288
(七) 骨折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289
(八) 颅骨骨折 291
(九) 火器性骨折 295
(十) 应力性骨折 296
(三) 骺软骨骨折 298
(五) 骨关节肥大畸形 298
(四) 骨骺缺血坏死 298
(二) 外伤后骨骺早期愈合 298
(一) 骨骺分离 298
二、软骨损伤 298
三、脱位 299
(一) 肩关节脱位 299
(二) 肘关节脱位 300
(三) 腕关节脱位 300
(四) 髋关节脱位 300
(五) 膝关节脱位 300
(一) 颈椎骨折和脱位 301
四、脊柱的外伤性变化 301
(二) 寰枢椎脱位 303
(三) 胸腰椎骨折 304
(四) 骶尾椎骨折 305
(五) 外伤后脊椎后突症 306
(六) 截瘫性神经关节病 306
(七) 脊椎滑脱症 306
五、缺血性坏死与外伤性关节 309
(一) 骨坏死的三种基本X线征象 309
(二) 关节坏死的三种基本X线征象 309
(一) 分类 310
(二) 病理过程 310
第三章 感染性骨病的X线诊断 310
一、化脓性骨髓炎(长骨) 310
(三) 临床表现 312
(四) X线表现 312
二、颅骨骨髓炎 314
三、下颌骨骨髓炎 315
四、脊柱化脓性骨髓炎 315
五、髂骨骨髓炎 317
六、婴儿骨髓炎 317
七、火器性骨髓炎 318
八、布氏杆菌性骨髓炎 319
九、伤寒性骨髓炎 320
十、副伤寒丙性骨髓炎 320
十一、骨结核 320
(一) 长管状骨结核 320
(二) 短管状骨结核 322
(三) 扁骨结核 322
(四) 脊柱结核 322
(一) 早期先天性梅毒 327
十二、骨梅毒 327
(二) 晚发先天性梅毒 328
(三) 后天性梅毒 328
十三、骨雅司 329
(一) 活动型骨质变化 329
(二) 静止型骨质变化 329
十四、骨放线菌病 331
十五、骨球孢子菌病 331
十六、骨芽生菌病 332
十七、麻风 332
(一) 特异性变化 332
(二) 非特异性变化 333
第四章 代谢性和营养不良性骨病的X线诊断 334
一、代谢性骨病的病理生理 335
(一) 骨吸收异常 335
(二) 骨生成异常 335
(三) 矿物质沉积异常 336
二、骨内矿物质含量的X线估计 338
(一) 密度测量法 339
(二) 形态学方法 339
(一) 骨质疏松的概念 340
三、骨质疏松 340
(二) 骨质疏松的分类 341
(三) 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 342
(四) 老年性和绝经后骨质疏松 343
(五) 废用性骨质疏松 344
(六) 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Cushing综合症) 345
(七) 婴儿环血病 346
(八) 肢端肥大症引起的骨质疏松 348
(九) 外伤后骨萎缩(Sudeck萎缩) 349
(十) 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骨质疏松 349
(十四) 局限性游走性引起的骨质疏松 350
(十三) 肝素引起的骨质疏松 350
(十一) 甲状腺机能减退引起的骨质疏松 350
(十二) 蛋白质不足引起的骨质疏松 350
(十五) 肝胆疾患引起的骨质疏松 351
(十六) 糖尿病引起的骨质疏松 351
(十七) 吸收不良综合征引起的骨质疏松 351
(十八) 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骨质疏松 351
四、骨质软化 351
(一) 骨质软化的原因和分类 351
(二) 骨质软化的X线表现 352
(三) 佝偻病 353
(四) 软骨病 356
(五) 脂肪下痢 357
(六) 纤维成骨不全 357
(七) 磷酸酶减低症 357
五、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360
六、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和假--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 365
(一)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 365
(二) 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 366
(三) 假--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 366
七、肾性骨营养不良 366
(一) 肾小球性骨营养不良 367
(二) 肾小管性骨营养不良 368
(三) 肾性骨营养不良的X线表现 369
八、其他代谢性骨病 370
(一) 维生素A过多症 370
(二) 维生素D过多症 370
(三) 婴儿特发性血钙过多症 371
(四) 褐黄病 371
(五) 低磷酸酶症 371
第五章 骨发育不良 373
一、软骨发育不全症 374
二、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性钙质沉着(斑骺症) 376
三、成骨不全症 377
四、石骨症 380
五、骨纤维结构不良 382
六、神经纤维瘤病 385
七、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 387
八、内生软骨瘤病 389
九、多发性骨骺结构不良 392
十、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392
十一、蜡油样骨质增生症 393
十二、进行性骨干结构不良症 394
十三、婴儿性骨皮质增生症 395
十四、纹骨症 396
十五、先天性多发性关节弯曲症 396
十六、锁骨颅骨发育不良症 397
第六章 粘多糖病 399
一、粘多糖病Ⅰ型 400
二、粘多糖病Ⅱ型 402
三、粘多糖病Ⅲ型 402
四、粘多糖病Ⅳ型 403
五、粘多糖病Ⅴ型 406
六、粘多糖病Ⅵ型 407
第七章 椎间盘疾患的X线检查 408
一、解剖、生理及脊柱力学 408
(一) 椎间盘的解剖 408
(二) 椎间盘的生理 410
(三) 脊柱力学 411
二、发育与变性 411
(一) 髓核 411
(四) 变性的椎间盘 412
(二) 纤维环 412
(三) 软骨板 412
(五) 对X线检查的判断 413
三、青年性脊柱后凸症 413
四、椎间盘损伤 415
(一) 椎间盘刺伤 415
(二) 外伤对椎间盘的作用 415
五、椎间盘钙化 416
六、椎间盘感染 417
八、椎间盘脱垂 418
七、椎间盘的“真空现象” 418
(一) 腰椎间盘脱垂的平片X线诊断 421
(二) 椎间盘脱垂的脊髓造影诊断 422
(三) 脊髓造影的必要性和正确率 424
(四) 脊髓造影的并发症 426
(五) 髓核造影 428
(六) 胸椎间盘脱垂 430
(七) 颈椎间盘脱垂 431
(八) 椎间盘向前突出 433
(九) 结语 434
-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丛书 消化影像诊断学 原著第3版》王振常,蒋涛,李宏军,杨正汉译;(美)迈克尔·P.费德勒 2019
- 《急诊影像诊断学》程晓红责任编辑;(中国)许乙凯 2019
- 《2018十三五本科教材 物理诊断学 第44版》马明信,贾继东主编;李海潮,胡桂才,刘新兰等副主编 2019
- 《颅脑影像诊断学 第3版》郑帅责任编辑;(中国)于春水,马林,张伟国 2019
- 《股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加拿大)奥卢费米·锐·艾尼,(瑞典)乔 2019
- 《骨关节影像诊断学》(美)B.J.马纳斯特(B.J.MANASTER)原王振常总主译;谢晟,徐磊,蒋涛,彭芸主译 2019
-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丛书 头颈部影像诊断学》王振常,鲜军舫,燕飞,赵鹏飞译;(美)贝尔纳黛特·L.科 2019
- 《现代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王华主编 2017
- 《呼吸内科常见病的诊断与防治》郭娜主编 2018
- 《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第1辑 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