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针灸史讲义
针灸史讲义

针灸史讲义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爱华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7535704549
  • 页数:139 页
图书介绍:
《针灸史讲义》目录
标签:讲义 针灸

第一章 针灸学的起源 1

第一节 考古学中的古代中国人 1

第二节 砭石的起源 4

一、考古文物中的砭石和砭针 4

二、历史传说中的砭石和砭针 5

三、古代医籍中的砭石和砭针 5

第三节 砭石与砭针的应用 6

一、热熨 6

二、按摩 6

三、叩击体表 7

四、切割痈肿、刺泻瘀血 7

第四节 灸法的起源 8

第二章 针灸学的形成 10

第一节 社会背景 10

一、物质经济 11

(一)工业 11

(二)农业 12

(三)商业 12

二、科学文化 12

三、思想和意识形态 13

四、医事制度的建立 14

第二节 针灸工具的革新及形制 15

第三节 针灸学家及针灸学著作 18

一、针灸学家 18

二、针灸学著作 20

(一)古代典藉中的针灸学著作 20

(二)现存针灸学著作及有关古代医籍 20

(三)出土古医学佚书中的针灸学著作 20

1、《足臂十一脉灸经》 20

2、《阴阳十一脉灸经》 21

3、《武威汉代医简》 22

第四节 代表人物及针灸学的重要成就 22

一、秦越人(扁鹊) 22

二、《黄帝内经》 26

(一)《黄帝内经》的经络学成就 27

1、经络总论 27

2、经络各论 27

(二)《黄帝内经》的腧穴学成就 28

1、腧穴分类 28

2、腧穴定位法 28

3、特定穴理论 28

(三)《黄帝内经》的刺灸学成就 28

1、针刺工具 29

2、针刺方法 29

(四)《黄帝内经》的针灸治疗学成就 29

1、选穴依据 30

2、配穴原则 30

3、治疗疾病种类 30

三、淳于间(仓公) 30

四、《难经》 34

(一)完善奇经八脉的理论 35

(二)开创命门学说的先例 36

(三)对十五别络穴的新释 36

(四)阐发五俞原穴的理论意义 36

(五)八会穴的理论阐述 37

(六)取穴原则和操作技术的改进 37

五、皇甫谧 37

六、《针灸甲乙经》 39

(一)《针灸甲乙经》的特点和主要成就 39

(二)《针灸甲乙经》的针灸学基本理论 40

(三)《针灸甲乙经》的针灸学临证治疗 41

第三章 针灸学的发展 45

第一节 社会背景 45

一、印刷术的发明 47

二、火药的发明 48

三、指南针的发明 48

四、对三大发明的评价 49

第二节 政治路线与医事发展 50

一、重视医药工作 50

二、国家编校刊行医书 50

三、发展医学教育 51

第三节 著名世代针灸学家与主要针灸学家 54

一、一般针灸学家 54

(一)六朝时期 54

(二)隋唐时期 54

(三)北宋时期 54

二、著名世代针灸学家 54

三、主要针灸学家 56

第四节 针灸学著作与针灸学重要成就 58

一、针灸学著作 58

(一)六朝时期 58

(二)隋朝时期 58

(三)北宋时期 59

(四)时堂图 59

(五)方书中的针灸学 60

二、针灸学的重要成就 61

(一)葛洪的针灸成就 61

1、葛洪的灸法成就 61

2、隔物灸的最早记载 62

3、壮是艾炷灸的计量单位 63

4、施灸的先后次序与疗程长短 63

5、针法的取穴论述 64

(二)孙思邈的针灸学贡献 64

1、对针灸和药物的正确评价 65

2、对针灸奇穴的大量充实 65

3、对针灸理论的发挥 66

4、对针灸处方的大量辑录 67

(三)王惟一的针灸学贡献 68

1、考定《明堂针灸图》与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69

2、雕刻《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于石 70

3、铸造立体铜人孔穴模型二具 71

第四章 针灸学的全盛 75

第一节 社会背景 75

第二节 中国医学的发展与西方医学的传入 79

第三节 著名世代针灸学家与主要针灸学家 81

一、一般针灸学家 81

二、著名世代针灸学家 82

三、主要针灸学家 83

第四节 针灸学著作及针灸学重要成就 85

一、针灸学著作 85

(一)一般著作 85

(二)歌赋著作 86

(三)大幅明堂图 87

(四)续铸铜人 87

(五)重要著作 88

二、针灸学的重要成就 90

(一)王执中《针灸资生经》的主要成就 90

1、《针灸资生经》的内容提要 90

2、《针灸资生经》的腧穴贡献 91

3、《针灸资生经》的灸法成就 92

4、《针灸资生经》的方药成就 92

5、《针灸资生经》的临证治验与心得体会 93

6、《针灸资生经》的理论基础 93

7、以亲身验,表现唯物主义精神 94

8、具有集思广益,择善而从的科学风度 94

(二)窦汉卿的补泻手法与治验心得体会 95

1、补泻手法 95

2、治验心得 96

(三)高武《针灸聚英》的贡献 97

1、对腧穴的贡献 97

2、对针刺手法的贡献 98

3、对经脉的贡献 98

4、对治疗学的贡献 99

(四)杨继洲和《针灸大成》 99

第五章 针灸学的衰落与复兴 105

第一节 社会背景 105

第二节 西方医学的再传入及其影响 106

第三节 主要针灸学家及针灸学著作 108

一、一般概况 109

(一)清代后期 109

(二)太平天国时期 110

(三)民国时期 110

二、针灸学著作 110

(一)清代后期、太平天国、民国时期的针灸学 111

1、著名针灸学家 111

2、主要针灸学著作 112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政府时期的针灸学 113

第六章 针灸学在国外 115

第一节 针灸学在朝鲜 115

第二节 针灸学在日本 120

第三节 国际针灸学术大会 1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