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数量遗传分析的生物统计方法
数量遗传分析的生物统计方法

数量遗传分析的生物统计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印度)R.K.辛格 B.D.乔德哈利合著;刘乃见 梁茂寰译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
  • 页数:424 页
图书介绍:
《数量遗传分析的生物统计方法》目录

目录 1

一 统计原理 1

1.1 定义 1

(一)求和 1

(二)平均数 2

(三)方差 4

(四)‘t’测验 6

(五)回归系数 8

(六)相关系数 10

(七)选择参数 13

1.2 总遗传方差的组成分 15

(一)各组成分的除数计算 16

(二)效应与方差 19

(三)总遗传方差的计算 23

1.3 遗传学的解释 24

二 矩阵代数原理 27

2.1 定义 27

(三)矩阵的减法 28

(二)矩阵的和 28

2.2 运用 28

(一)数与矩阵相乘 28

(四)矩阵的乘法或积 29

(五)向量的乘法 30

(六)转置矩阵的变换定律 30

(七)结合定律 30

(八)矩阵的逆 30

三 变量与互变量分析 51

3.1 变量分析 51

(一)变异来源 51

(二)变量的组成分 54

(三)均方期望的估算 59

(四)正确进行‘F’测验的途径 62

实例 67

3.2 互变量分析 75

(一)互变量的成分 78

(二)简单相关 80

(三)净相关和复相关 81

(四)回归系数 89

(五)净回归系数 93

四 通径分析 96

4.1 理论说明 96

4.2 实际工作的例子 101

(一)联立方程式的建立 101

(二)解联立方程式 102

(三)剩余效应 106

(四)直接与间接效应的计算 107

五 尺度检验与世代平均数的成分 110

5.1 尺度检验 113

5.2 世代平均数的成分 115

(一)六参数模式 115

(二)五参数模式 119

(三)无互作交配的三参数模式 121

5.3 联合尺度检验 122

5.4 三重测交 129

(一)变量分析 131

(二)上位性测验 135

(三)D与H分量的计算 137

(四)推断 141

六 双列杂交分析 143

6.1 海曼法 143

(一)遗传型差异的显著性测验 143

(二)变量与互变量的估算 147

(三)假定的有效性测验 153

(四)Wr,Vr——座标图 155

(五)变量成分的估算 157

(六)其他参数 161

(七)最大显性亲本与最大隐性亲本的估测 163

(八)F2中变异成分的估算 165

(九)遗传成分的比例分配 166

(十)F2中Vr,Wr的图形 167

6.2 格力芬法 168

(一)方法1(亲本+F1+反交) 169

(二)方法2(亲本与一组F1) 179

(三)方法3(一组F与反交) 188

(四)方法4(仅有一组F1) 196

七 部份双列杂交分析 204

7.1 取样方法 204

7.2 遗传型差异的显著性测定 208

7.3 配合力分析 209

(一)对称循环矩阵的制备 209

(二)计算取样杂交的校正和(Q1) 209

(三)估算一般配合力效应 213

(四)配合力分析 213

7.4 变量成分的估计与遗传学解释 216

7.5 标准误 216

八 三向杂交分析 218

8.1 遗传型(杂交)差异的显著性测验 219

8.2 效应与变量的计算 224

8.3 各种效应的估算 227

8.4 特殊与一般系统效应的变量分析 232

8.5 一些重要的标准误 236

8.6 评定各品系使用价值的参数估计 240

8.7 变量成分的估算 247

九 双交杂种的分析 255

9.1 统计模式 256

9.2 变量分析 259

9.3 配合效应 274

10.1 变量分析 283

十 品系×测交系的分析 283

10.2 处理平方和的进一步分剖 285

10.3 测交分析 290

10.4 一般配合力的估算 292

10.6 配合力的标准误 293

10.7 遗传成分 294

10.5 特殊配合力的估算 295

10.8 品系、测交系与它们的互作对总变量所提供的比例 296

11.1 北卡罗林纳设计Ⅰ 297

十一 北卡罗林纳设计 297

11.2 北卡罗林纳设计Ⅱ 303

11.3 北卡罗林纳设计Ⅲ 305

十二 聚类分析 312

12.1 尺度图与指数评分法 312

12.2 D2~统计 317

(一)资料的收集 317

(四)D2值的计算 324

(五)D2值的显著性测定 324

(六)每一性状对离差的作用 324

(七)将各组品种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333

(八)类群内的平均距离 347

(九)类群间的平均距离 348

(十)类群图解 349

十三 稳定性模型 351

13.1 埃伯哈特——罗素模式 359

13.2 珀津斯——秦克兹模式 370

13.3 弗里曼——珀津斯模式 373

十四 联合选择模型 387

14.1 判别函数 387

14.2 标准式选择指数 396

(一)变量与互变量矩阵的估算 397

(二)联立方程式的确立 398

(三)关于bi数值方程式的解 398

(四)选择指数与选择标准 400

(五)预期遗传获得量 402

14.3 限制性选择指数 404

(一)单独限制情况 405

(二)双重限制情况 409

14.4 一般性选择指数 414

(一)表现型与基因型变量和互变量的估算 414

(二)根据合并资料bi数值的估算 415

(三)Ck与Dk值的估算 417

(四)矫正的bi数值的估算 420

(二)显著性测定 518

(三)相关变量的转换 51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