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中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史
中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史

中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史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12145805
  • 页数:3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力图用现代水利科学技术的观点,以历史的眼光,去总结认识古代水利科学技术的内容,对中国水利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做一简明的介绍和初步的分析论述。因此,本书采取了按照水利科学技术的门类分章、按各门类重点内容设节的体例。在内容取材上,尽可能避免繁琐考证。有分歧的历史问题采用比较公允的结论,以适合教学的需要和一般对科技史感兴趣的学校师生特别是工程类专业师生的阅读。
《中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史》目录

1 绪论 1

1.1 水利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1

1.1.1 水利的起源和水利门类的形成 1

1.1.2 水利科学技术在实践中发展 1

1.1.3 “水利”和“水工”专有名词的出现 3

1.2 中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4

1.2.1 水利基础科学 4

1.2.2 水利规划思想 5

1.2.3 水利工程技术 6

1.2.4 水利机具发明 7

1.2.5 水利工程管理 8

1.3 研究水利科技史的意义与方法 8

1.3.1 学习和研究水利科技史的意义 9

1.3.2 水利科技史的特点及学习研究方法 10

2 古代水利基础科学 12

2.1 古代对水流运动规律的认识 12

2.1.1 地表水的分类 12

2.1.2 渠道水力坡降问题 13

2.1.3 有压流水力学现象描述 13

2.1.4 弯道环流现象描述 14

2.1.5 进水堰和跌水 15

2.2 古代对泥沙运行规律的认识 15

2.2.1 张戎提出水力刷沙 16

2.2.2 欧阳修、范百禄论泥沙运动规律 16

2.2.3 刘天和对黄河迁徙不定的原因之分析 18

2.2.4 潘季驯和万恭的束水攻沙论 18

2.2.5 潘季驯以清释浑的治河思想 19

2.3 古代水文测验与水文科学 20

2.3.1 雨情水情呈报制度 20

2.3.2 江河水位测报 21

2.3.3 对汛期的水情预报 23

2.3.4 对水的循环规律的认识 24

3 古代水利规划思想 26

3.1 古代的水利区域规划 26

3.1.1 对全国水资源和水利区域的划分 26

3.1.2 根据不同水利区域土壤和水质的特点确定相应的农作物 28

3.1.3 先秦水利区规划的意义 29

3.1.4 先秦水利区域的继承和发展 29

3.2 古代取水枢纽规划 30

3.2.1 都江堰工程的渠首枢纽 31

3.2.2 灵渠工程枢纽 33

3.2.3 引漳十二渠的枢纽规划 34

3.2.4 古代取水枢纽规划基本特点 35

3.3 古代渠线规划 36

3.3.1 早期的渠系规划——沟洫系统 37

3.3.2 引水灌溉渠线的规划 37

3.3.3 航运渠线的规划 42

3.4 古代湖区治理规划 44

3.4.1 太湖流域的治理规划 44

3.4.2 洞庭湖流域的治理规划 48

3.4.3 湖区规划思想的特点 51

3.5 古代跨流域水利枢纽规划 51

3.5.1 规划的对象与历史背景 51

3.5.2 治理规划的关键和复杂性 52

3.5.3 规划的总体思想和具体内容 53

3.5.4 规划方案的特点及实施效果 54

4 古代水工建筑 56

4.1 古代水工建筑概况 56

4.1.1 古代水工建筑发展阶段 56

4.1.2 古代水工建筑的分类 58

4.1.3 古代水工建筑的一般特点 58

4.2 古代挡水建筑 58

4.2.1 古代挡水建筑概况 59

4.2.2 古代挡水建筑的分类 59

4.2.3 古代著名挡水建筑举例 60

4.2.4 古代挡水建筑的基本特点 65

4.3 古代溢流建筑 65

4.3.1 古代溢流建筑概况 65

4.3.2 古代溢流建筑的类型 66

4.3.3 古代著名溢流建筑举例 66

4.3.4 古代溢流建筑的技术特征 71

4.4 古代水闸 71

4.4.1 水闸沿革 71

4.4.2 古代水闸的分类 72

4.4.3 古代水闸的一般技术特性 73

4.4.4 古代著名水闸举例 73

4.5 古代水工隧洞 75

4.5.1 龙首渠兴建始末 75

4.5.2 从龙首渠看古代水工隧洞的施工方法 76

4.5.3 龙首渠与坎儿井 77

4.6 古代水库工程 77

4.6.1 古代水库工程沿革 77

4.6.2 古代水库工程的种类及其特点 78

5 古代治河防洪工程 80

5.1 古代防洪思想 80

5.1.1 古代防洪思想与历史条件 80

5.1.2 古代治河防洪思想流派 82

5.1.3 古代治河防洪思想评价 85

5.2 古代堤防工程 86

5.2.1 堤防工程的起源和发展 86

5.2.2 长江、永定河、珠江堤防工程概况 87

5.2.3 古代堤防的种类 88

5.2.4 古代对堤防工程的设计要求 89

5.3 古代埽工 90

5.3.1 埽工技术的沿革 90

5.3.2 宋代卷埽的制作 91

5.3.3 清代厢埽的制作 92

5.3.4 埽工的种类及特点 92

5.4 古代堵口工程 94

5.4.1 堵口工程沿革 94

5.4.2 历史上的著名堵口工程 94

5.4.3 清代堵口技术 98

5.5 古代护岸工程和抢险措施 99

5.5.1 古代护岸工程 99

5.5.2 古代防洪抢险工程 102

5.6 古代河流治导工程 105

5.6.1 清代以前的河流治导工程 105

5.6.2 清代的河槽整治工程 106

6 古代灌溉工程 109

6.1 古代灌溉工程概况 109

6.1.1 古代灌溉工程的发展阶段 109

6.1.2 古代灌溉工程的基本组成和主要类型 110

6.1.3 古代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和灌溉工程的发展 112

6.2 古代取水工程 112

6.2.1 无坝取水工程 113

6.2.2 有坝取水工程 114

6.2.3 地下取水和井泉灌溉工程 117

6.3 古代分水工程 119

6.3.1 都江堰工程中的分水鱼嘴 119

6.3.2 平梁分水工程 122

6.3.3 铧嘴和天平坝分水工程 123

6.3.4 导流堤分流工程 123

6.4 古代输水工程 124

6.4.1 灌溉渠道 124

6.4.2 古代渡槽 124

6.4.3 古代涵管 126

6.4.4 古代虹吸工程 126

6.5 古代淤灌工程 127

6.5.1 历代淤灌沿革 127

6.5.2 北宋熙宁的放淤高潮 128

6.5.3 古代淤灌工程的经验教训 129

6.6 古代“长藤结瓜”工程 130

6.6.1 唐白河流域的水库群 130

6.6.2 汝水流域的水库群 132

6.6.3 “长藤结瓜”式的水库群特点 133

6.7 古代拒咸蓄淡工程 133

6.7.1 它山堰工程 134

6.7.2 木兰陂工程 135

6.7.3 拒咸蓄淡工程的特点 135

6.8 古代塘浦圩田工程 136

6.8.1 太湖地区的塘浦工程 136

6.8.2 江南地区的圩田 137

6.8.3 洞庭湖区的垸和鄱阳湖区的圩 137

6.8.4 珠江三角洲的基围 137

6.8.5 塘浦圩田工程的特点 138

6.9 古代坎儿井工程 138

6.9.1 坎儿井工程的起源 138

6.9.2 新疆坎儿井工程和规模 139

7 古代航运工程 141

7.1 古代航运工程概况 141

7.1.1 古代航运工程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141

7.1.2 古代运河工程重点分布区域的变化与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 144

7.2 古代灵渠工程 144

7.2.1 灵渠工程沿革 144

7.2.2 灵渠工程结构 146

7.2.3 灵渠工程的技术成就 148

7.3 清汴工程 148

7.3.1 清汴工程产生的背景 148

7.3.2 清汴工程的内容 149

7.3.3 清汴工程效益 150

7.3.4 清汴工程的特点 151

7.4 京杭运河工程 152

7.4.1 京杭运河工程沿革 152

7.4.2 京杭运河的河道结构 158

7.4.3 京杭大运河工程特点 162

7.5 古代航运工程的技术成就 162

7.5.1 古代航运水源工程 162

7.5.2 古代船闸技术 164

8 古代海塘工程 168

8.1 海塘的起源和发展 168

8.1.1 海塘工程沿革 168

8.1.2 海塘工程分布 169

8.1.3 古代海塘工程分类 170

8.2 古代著名海塘工程 171

8.2.1 五代时期的钱镠海塘 171

8.2.2 北宋时期的苏北范公堤 171

8.2.3 海宁盐官海塘 173

8.3 古代海塘工程的技术成就 174

8.3.1 海塘工程结构发展沿革 175

8.3.2 明代鱼鳞大石塘 175

8.3.3 清代鱼鳞大石塘 177

9 古代水利施工技术 182

9.1 古代水利工程测量 182

9.1.1 水利工程测量的起源和发展 182

9.1.2 古代的水准仪 183

9.1.3 古代渠线规划测量 185

9.1.4 古代水利施工测量 185

9.1.5 古代水面比降测量 187

9.1.6 海拔高程概念的提出 187

9.2 古代基础工程技术 188

9.2.1 古代水利工程基础施工概况 188

9.2.2 古代桩基种类 189

9.2.3 古代桩基施工程序 189

9.2.4 古代桩基的技术特性 190

9.3 古代土方工程施工 190

9.3.1 古代土方工程施工概况 190

9.3.2 古代土方开挖施工 191

9.3.3 古代堤防施工 194

9.3.4 古代土方施工特点 196

9.4 古代石方工程施工 196

9.4.1 古代石工技术概况 196

9.4.2 古代石方开挖工程 197

9.4.3 古代砌石工程技术 198

9.5 古代施工导、截流技术 201

9.5.1 古代施工导、截流概述 201

9.5.2 古代施工导流工程 201

9.5.3 古代施工截流工程 201

9.6 古代河渠疏浚技术 203

9.6.1 古代疏浚施工特点 204

9.6.2 古代人工疏浚 204

9.6.3 古代水力疏浚 204

9.6.4 古代机械疏浚 205

10 古代水利工程管理 208

10.1 古代水利工程管理概述 208

10.1.1 水利工程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208

10.1.2 古代水利管理制度的内容 209

10.1.3 古代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效益 209

10.2 古代防洪工程管理 210

10.2.1 古代堤防岁修制度 210

10.2.2 古代堤防管理组织 212

10.2.3 古代防洪度-汛措施 213

10.3 古代灌溉工程管理 216

10.3.1 工程维修管理 217

10.3.2 灌溉用水管理 218

10.3.3 工程经费来源及劳力摊派 220

10.3.4 灌溉工程管理机构 221

10.4 古代航运工程管理 222

10.4.1 工程管理 222

10.4.2 航道管理 224

10.4.3 航政管理 226

10.5 古代施工定额管理 228

10.5.1 古代“功程”的概念 229

10.5.2 历步减土法 229

10.5.3 明代土方工程定额计算 229

10.6 古代水利法规和水利职官 230

10.6.1 古代水利法规 231

10.6.2 古代水利职官 233

11 古代水利机械 235

11.1 古代水利机械概况 235

11.1.1 水利机具的起源和发展 235

11.1.2 古代水利机械的特点 236

11.2 古代水利提水机具 236

11.2.1 省力提水机具 236

11.2.2 水力提水机具 238

11.3 古代水力工作机械 240

11.3.1 水力加工机械 240

11.3.2 水力工作机械 243

12 古代水土保持与水利环境问题 245

12.1 古代平治水土的原则 245

12.1.1 平治水土的七项原则 245

12.1.2 古代水土保持概况 246

12.1.3 古代对自然资源要利用适度的认识 246

12.2 古代水土保持措施 247

12.2.1 保持水土的工程措施 247

12.2.2 保持水土的生物措施 249

12.3 古代对水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250

12.3.1 关于堤防工程利弊的认识 251

12.3.2 关于引水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认识 251

12.3.3 对城市水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252

13 古代城市水利 254

13.1 古代城市水利的内容 254

13.1.1 城市水利的起源 254

13.1.2 古代建城理论中的水利原则 255

13.1.3 古代城市水利的内容 255

13.2 古代城市水利的实践 257

13.2.1 古代解决城市供水水源的措施 258

13.2.2 古代解决城市防洪问题的措施 270

13.2.3 古代解决城市水运交通的措施 273

13.3 古代城市水利的启示 275

14 古代水利名家与名著 278

14.1 中国古代水利名家 278

14.1.1 古代著名水利思想家 278

14.1.2 古代治水名家 282

14.1.3 历代治水能手 285

14.2 古代水利文献及名著 286

14.2.1 古代水利文献的分类 286

14.2.2 古代水利名著简介 288

15 中国近代水利事业的开端 294

15.1 历史上的中外水利科技交流 294

15.1.1 古代中外水利科技交流 294

15.1.2 近代西方水利科学技术的引进 295

15.2 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在变革中起步 296

15.2.1 中国第一个治河研究机构——河工研究所 296

15.2.2 中国第一所水利学校——南京河海工程学校 298

15.2.3 中国第一个水利学术团体——中国水利工程学会 300

15.2.4 中国第一个水电站——石龙坝发电厂 302

主要参考书目 304

附:图名、表名目录 3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