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下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下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当代中国的湖北》编辑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7801708458
  • 页数:543 页
图书介绍:《当代中国》丛书是由国家统一部署,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条战线的力量完成的鸿篇巨制,这本纪念册就是以浓缩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再现了丛书的编撰、出版、发行过程。纪念册由盛世修史、巨大关怀、万人著书、国史瑰宝、薪火传扬五部分组成。
上一篇:诉讼常识下一篇:评中美商约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下》目录

第五编 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第三十一章 科学事业 3

第一节 自然科学技术事业 3

一、曲折发展 3

二、成果和效益 5

三、科技改革 12

四、科技群众团体工作 14

第二节 社会科学事业 15

一、曲折发展 15

二、逐渐繁荣 17

第三十二章 教育事业 22

第一节 基础教育 24

一、幼儿教育 24

二、小学教育 24

三、中学教育 25

四、特殊教育与少数民族教育 27

五、师范教育与师资培训 28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29

一、就业前培训 29

二、中等专业学校和农职业中学 30

三、职业大学 32

第三节 普通高等教育 32

一、高等学校的改革 33

二、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35

三、国际学术交流 36

第四节 成人教育 37

一、扫盲工作 37

二、农民教育 38

三、职工初等与中等教育 39

四、成人高等教育 40

第三十三章 文化事业 42

第一节 文学事业 43

第二节 艺术事业 45

一、戏剧、曲艺 45

二、音乐、舞蹈 47

三、杂技 47

四、美术、书法、摄影 48

五、电影制片 49

第三节 社会文化事业 49

一、公共图书馆 49

二、群众文化 51

三、电影发行放映 52

第四节 文物考古和博物馆 53

一、文物的发掘和保护 53

二、重大的考古发现 54

三、博物馆建设与陈列展览 57

第三十四章 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 59

第一节 报纸、刊物 59

一、《湖北日报》 60

二、期刊 63

第二节 出版事业 64

一、发展概况 64

二、出版工作 65

三、印刷 66

四、图书发行 68

第三节 广播电视 69

一、广播的发展 69

二、电视的兴起 70

三、广播电视宣传 71

第三十五章 卫生事业 74

第一节 发展概况 74

一、以农村为重点 74

二、医疗制度的改革 76

三、县以上卫生事业的发展 78

第二节 防病灭病工作 80

一、开展移风易俗的爱国卫生运动 80

二、主要疾病的防治成果 82

第三节 医学教育与医学科研工作 86

第三十六章 体育事业 88

第一节 曲折的发展历程 88

一、艰难创业 88

二、曲折前进 90

三、陷入瘫痪 92

四、蓬勃发展 92

第二节 群众体育的发展 94

一、学生体育 94

二、职工体育 95

三、农民体育 96

四、伤残人体育 97

五、老年人体育 98

六、其他体育活动 98

第三节 竞技体育及各项竞赛的代表人物 99

一、球类运动 99

二、水上运动 101

三、田径和其他运动 104

第六编 政治建设 109

第三十七章 共产党组织和群众团体工作 109

第一节 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和建设 109

一、巩固和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壮大党员队伍,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109

二、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努力提高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 110

三、坚持进行党风、党纪、党性教育,开展整党整风运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纯洁共产党的组织 111

四、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湖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证 113

第二节 工会工作 116

一、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16

二、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维护职工民主权利,激发职工主人翁责任感 117

三、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动员和组织职工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18

四、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和文化技术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 119

五、关心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帮助职工解决具体困难 120

第三节 共青团工作 122

一、共青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122

二、围绕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根据青年特点开展工作 122

三、适应四化建设需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123

四、带领青年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 124

第四节 妇联工作 126

一、妇女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26

二、动员和组织妇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127

三、积极开展“五好”活动,全面提高妇女素质 129

四、维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130

第三十八章 统一战线工作 132

第一节 光荣传统 132

第二节 开创与发展 133

一、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贡献力量 134

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6

三、支持宗教界开展爱国运动 136

四、开展民族工作 137

第三节 徘徊与曲折 138

第四节 开拓新局面 140

一、拨乱反正,落实统战政策 141

二、全面贯彻执行宗教政策,调动宗教人士的积极性 141

三、全面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事业 142

四、进一步落实侨务政策,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43

五、改善合作共事关系,加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145

六、热爱湖北,为振兴湖北多作贡献 146

七、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 147

第三十九章 军队和民兵工作 149

第一节 民兵的基本建设 149

一、民兵组织建设 149

二、民兵军事训练 150

三、民兵政治工作 151

第二节 军队和民兵的作用 152

第四十章 法制建设 157

第一节 打击敌人,惩治犯罪,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159

一、参与剿匪平暴战斗 159

二、同反革命犯罪作斗争 159

三、打击刑事犯罪 161

四、打击经济犯罪 164

五、改造犯罪分子 165

第二节 保护人民,为经济建设服务 168

一、审理民事案件 168

二、开展经济审判 170

三、建立、健全律师和公证组织 171

四、加强法纪检察 172

五、平反冤狱 172

第三节 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 173

一、宣传社会主义法制,进行普及法律知识教育 173

二、完善人民调解制度 175

三、促使综合治理社会化、网络化、制度化 176

第四十一章 社会保障事业 178

第一节 优抚安置 178

一、拥军优属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178

二、优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80

三、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和“两用人才”的开发使用 182

第二节 社会救济 183

一、始终不渝地搞好生产自救 183

二、农村救济工作的重大改革——扶贫 184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的“五保”制度 185

第三节 社会福利事业 186

一、新时期社会福利事业的特点 187

二、社区服务的开展 188

第四节 劳动保险 189

第七编 城市和地区建设第四十二章 武汉市(上) 197

第一节 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 199

一、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民经济 199

二、经历曲折道路,工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200

三、总结历史经验,促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203

四、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中心城市功能 205

第二节 城市建设 209

一、市政建设 209

二、堤防建设和排渍工程 211

三、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 212

四、改善人民生活 214

第四十三章 武汉市(下) 216

第三节 重要工业基地 216

一、冶金工业 216

二、机械工业 217

三、纺织工业 219

四、食品、轻化、电子工业 220

第四节 综合交通枢纽 222

一、港口建设 222

二、铁路枢纽 223

三、公路、航空运输 224

四、邮电网络 225

第五节 内地的重要商埠和对外口岸 227

一、市场的恢复和发展 227

二、批发网络 228

三、销售网点 230

四、综合服务 232

五、对外经济贸易 233

第六节 科技与教育 234

一、自然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234

二、科技成果和技术市场 235

三、高等教育 237

四、普通教育和其他教育 238

第四十四章 沙市市 241

第一节 轻纺工业的兴起 241

一、轻纺工业的起步 242

二、在调整中发展 244

三、在动乱中前进 248

第二节 改革促进工业的发展 251

一、认真贯彻执行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加快轻纺工业的发展 251

二、积极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252

三、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探索发展城市经济的新路子 255

第三节 配套发展的文明城市建设 258

第四十五章 襄樊市 262

第一节 襄樊的新型体制 262

第二节 工业发展的道路 265

一、以勤俭办企业的精神,为发展工业打下坚实基础 265

二、走内涵挖潜的道路,改善和提高生产能力 266

三、以追求技术进步为动力,开拓新的生产领域 267

四、靠引进与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推动工业迅速发展 269

五、从联合中建立网络型经济 272

第三节 农业振兴的途径 276

一、把水利建设放在发展农业的首要地位 277

二、综合治理鄂北岗地,建设新的农牧业基地 278

三、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279

第四十六章 黄石市 283

第一节 新兴的工矿城市 283

第二节 在调整改革中搞活经济 286

一、简政放权,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286

二、改造设备,更新技术,充分发挥老企业作用 287

三、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轻纺工业和电子工业 288

四、大力发展集体工业 290

第三节 为工矿业服务,完善城市功能 291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291

二、商业网络的拓展 292

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金融事业 293

四、净化环境 294

第四节 城乡一体,互相促进 295

一、城市支援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96

二、农村服务城市,发展城郊型农业 298

第四十七章 宜昌市 300

第一节 三峡门前的新型城市 300

第二节 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 303

一、积极推进改革 304

二、优化工业结构 306

三、坚持科技进步 307

第三节 日益兴旺的旅游事业 312

一、发挥群体力量,开发旅游资源 312

二、依托旅游媒介,发展旅游经济 314

第四十八章 十堰市 316

第一节 车城的兴起 316

第二节 依托二汽,发展地方工业 319

一、为二汽配套的地方汽车工业 320

二、建材工业 321

三、轻纺工业 322

四、乡镇企业 323

第三节 加强服务,完善城市功能 324

一、城市基础设施 324

二、发展蔬菜为主的副食品生产 325

三、商业和服务业 326

第四十九章 荆门市 328

第一节 商品粮基地建设与粮油食品加工工业 328

第二节 炼油与石油化工工业 332

第三节 建筑业 334

第五十章 鄂州市 337

第一节 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337

第二节 发展中的城乡一体化工业 339

第三节 城郊型农业在开拓中前进 342

第四节 联结城乡的集镇建设 344

第五十一章 荆州地区 347

第一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48

一、以治理江河控制洪水为重点,关好大门 348

二、以排为主,排蓄兼顾,治理平原湖区 349

三、以拦洪蓄水为主,治理丘陵地区 351

四、水利工程效益 352

第二节 利用优势发展农业生产 353

一、农业发展历程 354

二、继续发挥粮、棉、油生产的优势 357

三、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360

第三节 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 363

一、地方工业 363

二、乡镇企业 366

第五十二章 黄冈地区 372

第一节 建立稳定的农业经济基础 372

一、老区人民奋起重建家园 372

二、艰苦奋斗办水利,确保农业稳定增产 373

三、革新先试验,走科学种田的道路 375

四、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 377

第二节 开创发展商品经济新局面 378

一、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发山水资源 378

二、立足本地资源,发展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 382

三、加强城镇建设,使城镇与农村互为依托 385

四、放宽政策,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388

第五十三章 咸宁地区 391

第一节 治水兴电,消除“三害” 391

一、富水水系的治理 391

二、陆水水系的治理 393

第二节 人工造林,绿化荒山 396

第三节 田园建设和商品经营 400

一、田园建设 400

二、农工商联营 404

三、乡镇企业的发展 407

第四节 学习先进技术,发展地方工业 408

第五十四章 孝感地区 412

第一节 从小农经济到大城郊型经济的转变 412

第二节 以粮为主,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413

一、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414

二、多种经营的恢复和基地建设 416

三、利用本地资源发展乡镇企业 419

第三节 城乡通开,发挥优势,协调发展地方工业 420

一、石膏岩盐等资源的系列开发 421

二、原料基地与加工工业协调发展 422

三、依托大城市和大厂矿发展地方工业 424

第四节 面向城市市场,开拓新兴产业 426

一、大力发展运销业 426

二、恢复和发展城乡建筑业 427

三、组织农民进武汉办服务业 429

四、适应城市需求发展蔬菜业 429

第五十五章 宜昌地区 431

第一节 曲折的发展历程 431

第二节 林、柑、茶的更新和发展 434

一、林业 435

二、柑桔 437

三、茶叶 438

第三节 农村小水电的建设 439

第四节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43

一、磷矿、硫铁矿的开采和磷化工系列产品的开发 444

二、原煤生产和氮肥工业的发展 445

三、以水泥为骨干的建材工业的兴起 446

第五节 新兴的旅游事业 447

第五十六章 郧阳地区 449

第一节 林特资源的开发利用 451

第二节 正在兴起的山区工业 455

一、以农副土特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化工、食品工业 456

二、矿藏的采掘、加工业 457

三、以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主的机械工业 457

四、以药材为主要原料的医药工业 458

第三节 变化巨大的山区交通 458

第四节 前进中的库区建设 461

第五节 旅游胜地武当山 464

第五十七章 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67

第一节 年轻的自治州 467

一、富饶的自然资源,和睦的民族关系 467

二、建设的成就和反思 469

三、民族区域自治新篇章 470

第二节 艰苦奋斗办交通 473

一、战天斗地的历程 473

二、培养土生土长的技术人才 474

三、人民尝到了奋斗取得的果实 475

第三节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 476

一、改革教育体制,为本地建设服务 477

二、增加智力投资,提高师资素质 478

第四节 向商品经济转化 479

一、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79

二、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关系 480

三、建立林牧特商品生产基地,走“种、养、加”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481

四、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 483

五、加强横向联系 484

附录一 湖北省大事年表(一九四九年五月——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486

附录二 湖北省主要领导人名单(一九四九年五月——一九八八年五月) 526

彩色插图目录 537

后记 54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