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联艺术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苍舒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44047555
- 页数:443 页
引论 1
一、对联学研究的意义和对象 1
二、必须建立对联学 6
三、对联的艺术欣赏 8
第一章 对联的来龙去脉 11
第一节 对联的起源 11
第二节 对联的别称 17
第三节 宋元前对联的发展概况 24
一、联语 25
二、对句 29
第四节 明清到1966年前的发展概况 35
第五节 现状与展望 40
第六节 对联发展的客观条件 41
一、与汉字的结合 41
二、与书法的结合 44
三、与民间风俗习惯的结合 45
四、与生活和生活场所的广泛结合 48
五、与名胜、古迹、景点、祠庙的结合 51
六、与谐趣、戏谑及或隐或显的斗争手段的结合 53
七、与行业的结合 55
八、与小说的结合 57
九、与纪念、宣传、广告的结合 58
十、与国际交往的结合 60
十一、有意的倡导与示范 61
十二、对联创作的指导书、联话及对联故事等著作,对于对联的普及和发展也起着有力的推广和促进作用 63
第二章 对联的形式、语言和社会功能 65
第一节 对联的形式 65
第二节 对联的语言 69
一、语言要有个性 70
二、语言要生动,力求雅俗共赏 80
三、语言要有新意 87
四、语言要富机趣 90
第三节 对联的社会功能 93
一、起到歌颂功德、点缀升平的作用 93
二、起到讥刺、抨击和揭露的作用 94
三、起到交际、交流、增进了解、促进情谊的作用 94
四、起到譬解、劝慰、启示和警儆的作用 95
五、起到解说、提要和补充的作用 95
六、起到反映民间风情、留下地方或时代特点的作用 95
七、为各阶层起到表达意愿的作用 96
八、起到烘染气氛、增强色彩的作用 96
九、起到遣怀、抒发各种情感的作用 97
十、起到逗趣、测试的作用 97
十一、起到磨砺才智、提高修养的作用 98
十二、起到丰富和充实文学艺术宝库的作用 99
附:对联的分类 99
第三章 对联的情与境 102
第一节 对联的意境 102
第二节 对联的风格 108
一、民族风格 108
(一)封建文化及礼教思想的反映 109
(二)多神崇奉的反映 112
(三)对时和节重视,而且喜用联语,是中华民族风俗习惯的一大特点 117
1.春联 117
2.元旦联 119
3.元宵联 119
4.花朝节联 120
5.踏青、扫墓联 120
6.端午联 120
7.七夕联 121
8.中元联 121
9.中秋联 122
10.重阳联 122
11.冬至联 123
(四)对人的关怀,常用对联表示某种感情 124
二、时代风格 124
(一)不能再用于现代的对联 124
(二)看得出时代风尚的对联 125
1.行业联 125
2.哀挽联 127
3.格言联 128
三、地方风格 130
(一)状物联 130
(二)方言、地名、地方习俗与特产入联,表现地方的特有风貌 131
(三)风俗习惯 132
(四)写当地有关人和事的联语,表现当地特色 132
四、个人风格 133
五、表现风格 137
(一)简约 137
(二)繁丰 139
(三)刚健 142
(四)柔婉 144
(五)平直 145
(六)绚丽 147
(七)谨严 148
(八)疏放 151
(九)冷峻 152
(十)热烈 154
六、文体风格 155
(一)议论 155
(二)抒情 157
(三)记叙 159
第四章 对联的创作 162
第一节 对联的格律 165
一、早期的格律 166
(一)二十九种对(节录) 168
1.的名对(又名正名对、切对) 168
2.隔句对(后人把它叫做“扇对格”) 168
3.双拟对 168
4.联绵对 168
5.互成对 169
6.异类对 169
7.赋体对 170
8.双声对 170
9.叠韵对 171
10.回文对 171
11.意对 171
12.平对 172
13.奇对 172
14.同对(同类对) 172
15.字对 172
16.声对 173
17.侧对(利用字的偏旁成对,或称“字侧对”) 173
18.邻近对 173
19.交络对(也名“蹉对”,因有参差成对之象,故又名“参差对”) 173
20.当句对(又称自对) 174
21.含境对 174
22.背体对 174
23.偏对 174
24.双虚实对 175
25.假对 175
26.切侧对 176
27.双声侧对 176
28.叠韵侧对 176
29.总不对对 177
(二)七种言句例 177
二、后出的格律与对联的基本要求 178
(一)同类相对 180
1.文言文中的字类划分 180
2.现代汉语中词类的划分 184
(二)字数要相等 184
(三)顿、逗必须同步 186
(四)词语要相当 190
1.虚实要相当 190
2.分量要相当 194
3.构成方式要相当 195
(五)感情色彩要相称 203
(六)对联中的领(统摄)字 208
1.一字领 209
2.二字领 213
3.三字领 214
三、专用联格——嵌字格 215
(一)顺嵌 216
(二)逆嵌 217
(三)混嵌 217
1.鹤顶格 218
2.燕颔格 218
3.鸢眉格 218
4.蜂腰格 219
5.鹤膝格 219
6.凫胫格 219
7.雁足格 220
8.魁斗格(别) 220
9.蝉联格(别) 221
10.辘轳格(别) 221
11.鼎峙格(别) 221
12.双钩格(别) 222
13.云泥格(别) 222
14.晦明格 222
15.押尾格(别) 225
16.重台格(别) 225
17.折枝格(别) 225
18.寄生格(别) 226
19.散花格(新) 226
20.倒影格(新) 227
第二节 对联的种种对法 228
一、成句法 229
(一)指示句 231
(二)层递句 231
(三)倒装句 231
(四)节缩句 232
(五)子母句 233
(六)分总句 233
(七)比喻句 235
(八)警策句 236
(九)问句 237
(十)隐句 238
(十一)回环句 238
(十二)因果句 239
(十三)假对句 240
(十四)倒顺句 240
(十五)呼应句 241
(十六)推句 241
(十七)叠句 242
(十八)转折句 242
(十九)省主句 244
(二十)藏词句 245
(二十一)离合句 247
(二十二)歇后句 249
(二十三)反复句 250
(二十四)连锁句 250
(二十五)排比句 251
(二十六)错综句 252
(二十七)顶真句 253
(二十八)感叹句 253
(二十九)折绕句 253
(三十)借代句 254
(三十一)映衬句 255
(三十二)双关句 257
(三十三)引用句 258
(三十四)拈连句 260
(三十五)移就句 261
(三十六)通感句 262
(三十七)比拟句 263
(三十八)呼告句 264
(三十九)增改句 264
(四十)摹状句 269
(四十一)示现句 271
(四十二)夸张句 273
(四十三)飞白句 274
(四十四)婉转句 276
(四十五)用典句 277
二、成联法 279
(一)模式 280
1.正对 280
2.反对 280
3.串对 281
4.当句对 282
5.借对 285
6.假对 286
7.巨细对 287
8.虚实对 287
9.二元对 288
(二)成联对法 290
1.示要法 291
2.示境法 295
3.数示法 295
4.历举法 298
5.先后法 300
6.数罪法 300
7.比较法 301
8.解释法 301
9.一气法 303
10.一色法 303
11.计程法 304
12.换位法 304
13.变形法 305
14.句韵法 305
15.堆叠法 305
三、集成法 308
(一)集句法 308
(二)移借法 312
(三)合成法 314
第三节 声韵调的掌握和运用 316
一、四声和声调的调整 318
(一)四声和格律 318
(二)声调的调整 326
二、音的重、轻、缓、促 329
(一)重音 330
(二)轻音 331
(三)缓音 332
(四)促音 332
三、象声词的运用 333
四、双声、叠词的运用 334
第五章 对联与修辞 336
第一节 对联与修辞的关系 336
一、不合格的 336
二、合格的 337
(一)合格,但有缺憾 337
(二)合格,缺憾较少 338
(三)较好的 339
(四)好的 339
(五)很好的 339
(六)出名的对联 340
第二节 神的修辞——情、理、意的修辞 345
第三节 形的修辞——音、语、句的修辞 356
(一)语音修辞 357
(二)词、语、句修辞 357
(三)强化修辞 357
第四节 词(字)、语、句的情趣修辞 361
一、形感的利用 362
(一)离合句的例子 362
(二)镶嵌句的例子 362
(三)因字形相近致误的 363
(四)略改形体的 363
(五)增字的 364
(六)超越文字常规用法的 364
二、音感的利用 364
(一)同音同声的利用 365
(二)双声叠韵的利用 365
(三)借音的利用 365
(四)叠音的利用 366
三、义感的利用 367
附:联律通则 371
第六章 对联创作的宜和忌 374
第一节 宜有真情挚理实意,切忌弄虚作假及矫饰 376
第二节 宜自然,切忌装腔作势 377
第三节 宜言各有当,切忌不伦不类 379
第四节 立意宜新,切忌陈陈相因 383
第五节 宜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387
第六节 宜贴切,切忌浮泛、离题 391
第七节 宜引人联想,切忌言毕意尽 396
第八节 宜分清对句与联语,发挥各自所长,切忌不分彼此 402
第九节 对联忌犯的几种弊病 406
一、轻重不当 406
二、畸形不整 407
三、左右相撞 408
四、属人属物 408
五、连上连下 409
六、拼凑成对 410
七、重复合掌 410
第七章 对联的审美心理 414
一、联忆作用 414
二、定向作用 415
三、认同作用 415
四、习惯作用 416
五、倾斜作用 417
六、矫情作用 417
七、距离作用 418
八、水平作用 419
第八章 新联与赏析 420
一、庆祝类 420
二、题赠类 421
三、春联类 424
四、贺赞类 425
五、抒情类 427
六、景点类 429
七、无题类 430
八、感悟类 431
九、评论类 433
十、巧思类 433
十一、勉励类 435
十二、闲适类 436
初版后记&苍舒 437
附录:如烟往事堪追忆——先父苍舒公点滴&杨治埜 43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舞剧艺术论》张麟著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全国校外艺术课堂新形态示范教材系列 少儿钢琴表演曲集》唐冠祥编著 2019
- 《景观艺术设计》林春水,马俊 2019
- 《韩愈散文艺术论》孙昌武著 2018
- 《西方艺术歌曲与歌剧的钢琴伴奏艺术》董攀攀 2017
- 《西洋镜 中国早期艺术史 上》(瑞典)喜仁龙著;陆香,郭雯熙,张同译;赵省伟主编 2019
- 《红T/象·素时尚插画艺术展作品集》李海兵主编 2019
- 《演讲与提升系列 说话的艺术 轻松应对生活中的社交难题》刘楠 2019
- 《古今印人60家故事》吴颐人,杨苍舒编著 2013
- 《政治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练习册》田舒编 2005
- 《千奇百怪》陈扬燕,陈又舒编 1993
- 《刨工实用手册》王东升,王舒编 1996
- 《闪亮的海贝 名人轶闻录》若舒编 1984
- 《教你学画 植物 动物》李乃舒编;郭明画 2005
- 《青少年书法三十五讲》苍舒,施蔼编著 1997
- 《赵云传奇》李云舒编 1994
- 《大学体育教程 第2版》陈松主编;张凯,刘晓钟,赫秋菊副主编;田海燕,王思斌,韩天舒编 2010
- 《中国对联艺术》苍舒编 2012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