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转型  和谐与冲突
中国转型  和谐与冲突

中国转型 和谐与冲突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永年著;杨丽君主编
  • 出 版 社:八方文化创作室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9814139793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转型 和谐与冲突》目录

第一章 利益开放、制度创新与政治改革 1

一、开放政体与中国的政治转型 1

二、渐进开放与中国政治转型 4

三、第四代的政治改革观 7

四、中国制度创新的核心当为政治改革 10

五、中国政治改革的新动向 14

六、治理利益社会需要开放政治 17

七、公共财政制度和中国的政治改革 20

八、政府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 23

九、政治改革要以国家制度建设为中心 26

十、中国的媒体开放与政治变革 29

十一、政协改革与政治机构的协调 32

十二、要正确处理内外部改革之间的关系 35

十三、中国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37

第二章 变革中的精英政治 41

一、赵紫阳与当代中国之命运 41

二、胡耀邦与当代中国政治 44

三、胡耀邦、赵紫阳与中国政治的平衡 46

四、接班人制度还有最艰难的一步 49

五、中国枚力交接班制度的深化 52

六、为什么又传出中共枚力斗争说 55

七、对陈良宇案应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58

第三章 过程开放与执政党转型 63

一、中国要明确政治改革“路线图” 63

二、为什么说中共要转变成为一个开放的政治过程 66

三、中国的转型与对执政党的新挑战 69

四、大民主、小民主和执政党能力建设 73

五、朱镕基的铁腕与温家宝的泪 76

六、党的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79

七、高官问责与中共新政治文化 82

八、中国干部管理制度有待改善 84

九、对干部“知识化”的质疑 88

十、四中全会与党、政、军关系的变化 91

第四章 人本主义与意识形态的复兴 95

一、为什么必须重建意识形态? 95

二、社会转型要求中国重建意识形态 98

三、人本社会主义与中共新意识形态 101

四、为什么中国要走人本社会主义道路? 105

五、中国有没有第三条道路? 107

六、新自由主义不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唯一选择 111

七、回到邓小平? 114

第五章 文化崛起与道德重建 119

一、为什么要追求“文化崛起”? 119

二、中国要追求怎样的内部文化崛起? 122

三、谁最需要孔子学院? 124

四、政治的道德与道德的政治 128

五、道德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131

六、国际发展视野中的中国经验(1) 133

七、国际发展视野中的中国经验(2) 136

第六章 中央地方关系向何处去? 141

一、中央地方关系的制度重建 141

二、中国中央集枚要有制度创新 144

三、地方制度创新要求改革中央地方关系 147

四、谨防危机管理过程中的政枚地方化 150

五、中国:是谁“瓜分”了中央的枚力? 153

六、中国要建设现代国家制度来解放人民 156

七、依法行政与维护中央枚威 160

八、“浙江模式”值得深思 163

第七章 发展、分化与腐败 167

一、“发展”就是硬道理 167

二、民生经济是中国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170

三、中国收入分配的制度缺陷 175

四、为什么中国的收入分配得不到有效改善? 178

五、中国企业改革战略出了什么问题 181

六、从外部贸易纠纷到内部贫富分化 185

七、谨防既得利益对政枚的挟持 187

八、腐败与战争 190

九、矿难、国家与执政方式 193

十、赌场、核武与民主 196

第八章 公正、正义与和谐 201

一、为什么要提建设“和谐社会”? 201

二、社会的分化要由民主来纠正 204

三、民主不会忘掉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207

四、中国社会的利益博弈要求社会正义 210

五、中共的公平经济学 213

六、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和谐社会 215

七、中国和谐社会要求重建社会契约 219

八、五中倡议社会主义新农村 222

九、中国和谐社会有待于进一步制度创新 225

第九章 转型中的社会力量 229

一、中国社会改革应当扶植社会力量 229

二、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对于中国的政治意义 232

三、开放社会对封闭政治的挑战 235

四、如何认识目前中国的社会抗议运动? 238

五、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崛起说明了什么? 240

六、一场社会革命蓄势待发吗? 244

七、“颜色革命”触发第四波民主浪潮? 247

八、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社会 250

九、中国自由主义为什么呈现“病态”? 253

十、改革与中国自由主义的未来 256

十一、“五四运动”与社会主义的领导枚 260

第十章 教育改革及其后果 265

一、中国教育体制的官僚化及其后果 265

二、中国教育面临深层危机 270

三、中国教育改制面临制度制约 274

四、高校巨债折射出中国决策体制的弊端 277

第十一章 香港民主化与国家整合 281

一、香港的“另类民主”化 281

二、中央的香港政策应当转变 284

三、要对香港民主化进行理性考量 287

四、董建华辞职:谁的管治危机? 290

五、香港管治与政党政治 293

六、香港能否回到港英管治模式? 296

七、香港的大局面与大趋势 299

八、香港政改方案流产后的政治思考 301

九、港澳管治模式中的经济因素再考量 305

郑永年的其它著作 3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