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门对国情作整体研究的新学科 1
第一节 时代的需要呼唤着国情学 1
一、创立国情学的必要性 1
二、创立国情学的迫切性 3
三、创立国情学的可能性 5
第二节 国情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6
一、国情学的概念和特征 6
二、国情学的研究对象 9
三、国情学的理论体系 10
第三节 国情学研究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13
一、国情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13
二、国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4
三、国情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20
第四节 国情学与其他相近学科的关系 24
一、国情学与政治学 24
二、国情学与经济学 25
三、国情学与社会学 25
四、国情学与历史学、未来学 26
第二章 国情的本质和结构 27
第一节 国情的涵义和属性 27
一、国情的概念 27
二、国情确定的依据 29
三、国情的属性 30
第二节 国情的特征 31
一、国情的客观性和差别性 31
二、国情的可变性与相对稳定性 32
三、国情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33
四、国情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4
第三节 国情体系 35
一、国情系统 35
二、根本国情与一般国情 36
三、自然国情与人文国情 38
第四节 国情结构 39
一、国情结构的涵义 39
二、中国国情结构 40
第三章 根本国情 44
第一节 社会性质 44
一、社会形态 44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45
第二节 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49
二、中国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 5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52
第三节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56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6
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61
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63
第四章 自然国情 68
第一节 自然环境 68
一、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68
二、中国自然环境问题的现状 70
三、环境保护及其措施 74
第二节 自然资源 77
一、自然资源的作用 77
二、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79
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83
第三节 人口 85
一、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85
二、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 87
三、中国人口的现状 89
四、中国的人口政策 93
第五章 经济国情 97
第一节 经济制度 97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 97
二、中国的所有制结构 101
三、中国的分配制度 103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104
一、国民经济发展经历的几个时期 104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化 107
三、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112
第三节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战略目标 119
一、中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119
二、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困难 123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125
第四节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127
一、经济体制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127
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简要回顾 129
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措施 130
第六章 政治国情 134
第一节 政治制度 134
一、政治和国家政权 134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根本国体 136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国家政体 140
四、共产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 143
第二节 军事 146
一、中国军队的性质和任务 146
二、武装力量的构成 147
三、加强国防建设 149
第三节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151
一、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151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55
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159
第四节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161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61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和实践 162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和主要内容 163
第七章 文化国情 167
第一节 文化的涵义和作用 167
一、文化的涵义和特征 167
二、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169
第二节 中国文化建设的现状 172
一、科学技术事业 172
二、教育事业 176
三、文艺事业 179
四、卫生体育事业 182
五、民族精神 183
六、思维方式 187
第三节 文化建设的战略措施 190
一、意识形态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190
二、批判的继承和推陈出新 192
三、推进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194
第八章 社会国情 199
第一节 民族 199
一、中国各民族的由来和发展 199
二、中国民族的现状和特点 202
三、中国的民族政策 207
第二节 社会阶级结构 210
一、社会阶级结构及其分析方法 210
二、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社会阶层 211
三、中国现阶段利益群体的划分 213
第三节 社会生活 215
一、生活与生活方式 215
二、中国生活方式的现状和特征 219
三、创建新型的生活方式 223
第四节 社会保障 225
一、社会保障的涵义 225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 226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29
第九章 国际环境国情 233
第一节 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对外关系 233
一、国际环境的涵义 233
二、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234
三、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的成就 236
第二节 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 237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237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242
第三节 中国的外交政策 245
一、独立自主是外交的基本立场 245
二、维护世界和平是外交的基本目标 248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的基本准则 249
四、加强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团结是外交的基本立足点 250
五、实行对外开放是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251
六、推进祖国统一是外交的重要任务 252
第十章 综合国力 255
第一节 综合国力的涵义 255
一、综合国力的概念 255
二、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 257
第二节 综合国力的评估 259
一、国外对国力的评估 259
二、中国提出的综合国力动态方程 262
三、综合国力评估方法 264
四、综合国力评估分析 265
第三节 辩证地评价中国国力 266
一、中国综合国力基本要素的评价 266
二、评价中国国力要有辩证的态度 268
第四节 增强综合国力的基本途径 269
一、优化综合国力系统结构 269
二、增强综合国力要素力量 270
第十一章 国情演变的基本规律 273
第一节 国情的历史演变 273
一、中国国情的历史演变 273
二、中西国情历史演变之比较 279
第二节 国情演变的一般规律 284
一、生产力最终决定国情演变的规律 284
二、社会形态直接决定国情基本面貌的规律 286
三、国情诸要素大体同步发展的规律 289
第三节 中国国情演变的特殊规律 292
一、中国国情演变的特殊性 292
二、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行不通 293
三、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的必然选择 295
第十二章 国情与国家发展 297
第一节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297
一、唯物史观对于社会分析的意义 297
二、人类历史发展的“信号”与“噪音” 298
三、社会学科研究的科学性 300
第二节 诸国国情与国家发展 301
一、中、英、法比较研究 301
二、中、美比较研究 308
三、中、德、日比国研究 314
四、中、俄、印度的比较研究 320
第三节 错误的国情决定论批判 324
一、种族决定论 324
二、传播论 325
三、环境决业论 326
四、社会有机论及人性退化论、历史循环论 328
五、天人合一论 329
六、单纯国家的国情观与附庸国家的国情观 330
第十三章 国情与道路 332
第一节 现代化及其各国的特点 332
一、现代化的概念 332
二、各国现代化的不同特点 335
第二节 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抉择 338
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38
二、和平改造的道路 341
三、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343
第三节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要特点 345
一、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长期性 345
二、现代化建设中的多样化、差异性 347
三、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354
四、两种生产一起抓 356
五、积极实行对外开放 358
第十四章 国情调查 360
第一节 国情调查的功能和类型 360
一、国情调查的涵义 360
二、国情调查的功能 361
三、国情调查的类型 362
第二节 国情调查的历程和指导思想 368
一、中国国情调查的历程 368
二、国情调查的指导思想 371
第三节 国情调查的程序和方法 374
一、国情调查的一般程序 374
二、国情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378
第十五章 国情预测 384
第一节 国情预测的意义、目标和任务 384
一、国情预测的涵义 384
二、国情预测的意义 385
三、国情预测的目标 387
四、国情预测的基本任务 388
第二节 国情预测的分类、方法与技术 390
一、国情预测的分类 390
二、国情预测的主要方法 391
三、国情预测技术 395
第三节 国情预测机构设置和工作步骤 396
一、国情预测机构设置 396
二、国情预测工作步骤 398
第四节 国情资料编纂 400
一、国情资料编纂的内容 400
二、国情资料编纂的原则 401
三、国情资料编纂的形式 402
四、国情资料编纂的方法 402
第十六章 国情与决策 405
第一节 国情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405
一、决策者必须具有国情意识 405
二、国情认识是决策的基础 408
三、决策研究必须与国情研究相结合 409
第二节 国情与决策体制 412
一、决策体制 412
二、国情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律化 413
三、国情与宏观决策、微观决策 416
第三节 国情研究与决策程序 417
一、国情研究与决策准备程序 417
二、国情研究与决策方案的设计、选择程序 419
三、国情研究与决策的反馈程序 420
第四节 推进国情与决策的研究 421
一、实现国情研究的学科化 421
二、建立独立的国情研究机构 423
三、决策者要加强国情调查 423
第十七章 国情教育 425
第一节 国情教育的涵义和地位 425
一、国情教育的概念 425
二、国情教育的历程 427
三、国情教育的性质 428
四、国情教育的职能 429
第二节 国情教育的意义和方针 430
一、国情教育的意义 430
二、国情教育的方针 433
第三节 国情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437
一、国情教育的内容和目的 437
二、国情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438
第四节 国情教育比较 439
一、日本国情教育的特点 439
二、法国国情教育的特点 440
三、国情教育比较得到的启示 441
结束语 中国——21世纪的太阳 443
附录一:国情资料 453
附录二:国情比较资料 487
后记 503
- 《共和国国情报告 南方冰雪报告》陈启文著 2019
- 《国情基础理论知识》李新会,周建,宫红梅主编 1997
- 《中国国情丛书 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 宝丰卷》宝丰县情调查组编 1992
- 《浙江地理国情分析研究》冯存均主编 2019
- 《中国文化国情报告 2018 下》胡慧林主编 2018
- 《中国国情丛书 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 兴安卷》丁伟志主编 1997
- 《国情与社会主义教育概论》张宝忠,杨桂荣主编 1991
- 《越南蓝皮书 越南国情报告 2013》广西社会科学院编 2013
- 《德语国家国情1000题》薛琳主编;方宜盛,彭彧,薛琳编著 2013
- 《地理国情监测研究与探索》本社编 2011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