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语文大辞海  古文知识卷
语文大辞海  古文知识卷

语文大辞海 古文知识卷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童一秋编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207053541
  • 页数:525 页
图书介绍:
《语文大辞海 古文知识卷》目录

一、古文字 1

(一)古文字探源 1

六书名称的由来 1

六书名称简释 2

六书的相互关系 3

(二)字体流变 4

殷商的甲骨文 4

商周的金文 5

秦国的篆书 5

秦汉的隶书 6

魏晋的楷书 6

(三)字体分类 7

古汉字的词符分类 7

单纯的词符 7

象形字 8

指事字 9

复合词符 11

会意字 11

形声字 13

(四)字形变易 14

古今字 14

异体字 15

繁简字 17

二、古文音韵 19

(一)上古语音 19

古音材料 19

上古声母的特点 20

上古的韵母系统 22

(二)中古语音 24

中古三十六字母 24

中古的一百零六韵 26

(三)近音溯源 28

《中原音韵》 28

普通话声母来源 29

普通话韵母来源 30

普通话四声来源 32

(四)古音基础 33

声母和韵母 33

王音和七音 35

清音和浊音 36

三十六字母 37

回声 38

反切 40

双声和迭韵 41

(五)平仄规律 42

什么是平仄 42

古体诗的平仄 43

近体诗的平仄 45

词的平仄 48

曲的平仄 50

(六)押韵常识 52

什么是押韵 52

诗轻的押韵 52

古体诗的押韵 54

近体诗的押韵 58

词的押韵 60

曲的押韵 62

三、古文词汇 64

(一)实词 64

具体名词 64

抽象名词 66

专有名词 68

普通名词 70

国家名词 72

人物名词 74

处所名词 76

事物名词 77

辞章名词 79

事件名词 80

基本动词 81

能愿动词 81

普通动词 83

特殊动词 83

不及物动词 85

及物动词 86

状态动词 88

行为动词 89

抽象动词 91

具体动词 94

性质形容词 95

形态形容词 97

事态形容词 100

个数和位数词 102

分数和倍数词 102

约数和虚数词 104

天然量词 105

容积量词 107

面积量词 107

长度量词 108

重量量词 109

时间量词 110

名物量词 110

个体量词 111

器物量词 112

(二)虚词 113

指称代词 113

疑问代词 115

程度副词 118

范围副词 120

时间副词 124

肯定副词 127

否定副词 128

反诘副词 131

谦敬副词 132

表时地介词 134

表原因目的介词 135

表对象介词 136

表方式介词 137

平列连词 138

递进连词 140

选择连词 141

顺承连词 142

转折连词 143

因果连词 144

让步连词 145

假设连词 146

比较连词 147

结构助词 147

衬音助词 150

语气词“也”和“矣” 152

语气词“耳”,和“尔” 156

语气词“焉”和“已” 157

语气词“乎”和“哉” 159

语气词“邪(耶)”和“欤(与)” 162

语气词“者”和“夫” 164

(三)词义 167

词的本义 167

词的引申义 169

词的假借义 171

词的古今义 171

词义的扩大 173

词义的缩小 174

概念的转移 175

色彩的转移 175

四、古文语法 178

(一)词类活用 178

名词用做动词 178

名词用做副词 180

名词的意动用法 182

动词用做名词 183

动词的使动用法 184

动词的意动用法 185

形容词用做名词 185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87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87

数词用做动词 188

(二)固定结构 189

无乃(毋乃)结构 189

得无(得微、得毋)结构 189

无以(毋以)结构 190

有以结构 191

孰与(孰若)结构 192

若何(若之何)结构 193

奈何(奈……何)结构 194

如何(如之何、如……何)结构 195

何如(何若、奚若)结构 197

何以(奚以、何为)结构 198

何遽结构 200

(三)常用句式 201

判断句 201

疑问句 205

被动句 207

否定句 210

省略句 211

变式句 215

双宾语句 219

(四)古文句读 221

什么是句续 221

为什么要学习句读 222

明词义断句 223

熟句法断句 224

察事实断句 226

审文情断句 226

五、古文修辞 228

比说、代说、虚说、曲说 228

旁代 228

对代 230

明喻 233

暗喻 235

借喻 236

映衬 237

对衬 238

引用 238

明引 239

暗引 240

拟人 241

拟物 242

赋体 242

夸张 243

烘托 245

闪烁 245

讽喻 246

讳饰 247

倒辞 248

反语 249

双关 250

六、古文注释 252

(一)注释学 252

为什么要学习注释学 252

什么是注释学 255

注释学与训诂学的区别 255

(二)注释形式 257

首注 257

述补 258

辩征 259

校订 259

纂集 260

简注 260

详注 261

集注 263

(三)注释内容 264

辨字注音 264

繁难字辨析 264

异体字辨析 265

假借字辨析 266

讹误字辨析 267

多音字辨析 267

多义字辨析 268

俗语字辨析 269

古今异音的注释 269

破读音的注释 270

多音多义字的注音 271

专名字的注音 274

定词释义 274

旧词、亡佚词的确定 275

新生词的确定 276

演变词的确定 277

活用词的确定 280

新义词的确定 281

名物字词的确定 283

词语对译注释法 284

定义说明注释法 285

相近相关概念比较注释法 287

异体字和讹字注释法 288

断章析句 289

段落的划分 291

古文如何进行段落划分 291

段落划分与结构分析的关系 293

如何明确源流、主干关系 293

如何揭示层次内在联系 295

“文”必以载道吗 296

如何避免曲解词义 297

如何正本清源、明辨真伪 299

(四)注释术语 301

曰、为、谓之 301

谓、犹、言 302

貌 303

之言、之为言 304

读若、读如、读当如、读与某同 306

读曰、读为、读当为 307

当为、当作 308

(五)注释版本 309

什么是版本 309

版本有哪些形式 310

为什么要重视版本 311

如何选择版本 313

七、古文今译 316

(一)今译准备 316

文言今译的基本规律 316

文言今译的三原则 318

文言今译的三步骤 321

(二)今译方法 323

直译和意译 323

口译和书译 325

译、注、评结合译法 326

调整法 326

替换法 329

补充法 331

删减法 334

还原法 336

保留法 339

扩词法 340

反说法 342

变通法 343

综合法 345

(三)词组今译 346

名词动宾词组今译 346

名词状动词组今译 347

名词动补词组今译 348

名词偏正词组今译 348

名词主谓词组今译 349

名词数量词组今译 350

动词偏正词组今译 350

动词动宾词组今译 351

动词状动词组今译 352

动词主谓词组今译 352

形容词偏正词组今译 353

形容词状动词组今译 353

形容词动补词组今译 354

形容词动宾词组今译 355

形容词主谓词组今译 355

(四)句式今译 355

一般判断句式今译 355

简略判断句式今译 358

特殊判断句式今译 359

被动句式今译 360

疑问句式今译 362

主谓句式今译 364

双宾语句式今译 367

动宾句式今译 370

使动动宾句式今译 371

意动动宾句式今译 374

处动动宾句式今译 376

为动动宾句式今译 379

(五)篇章今译 381

篇章今译两原则 381

解词说句不背主旨原则 381

遣词造句照顾全局原则 384

断章与译文 386

断句与译文 388

风格的传译 390

(六)术语今译 391

术语今译的原则 391

姓名称号的今译 397

制度习俗的今译 405

记时方法的今译 408

地理区划的今译 411

度量衡的今译 416

典故成语的今译 421

八、古文文化 425

论说 425

疏 426

表 426

杂记 426

骈文 427

古文 428

辞赋 428

传记 428

本纪 428

世家 429

列传 429

赋 429

小赋 430

乐府 430

诗歌 430

律诗 431

格律诗 431

排律 432

骚体 432

歌行 432

古诗 433

古体诗 433

近体诗 433

古风 433

新体诗 433

三韵律 434

绝句 434

七绝 434

五绝 434

五律 435

七律 435

和诗 436

璇玑图 436

神智体 436

八音歌 437

宝塔诗 437

盘中诗 437

建除诗 438

藏头诗 438

游仙诗 438

山水诗 438

田园诗 439

无题诗 439

试帖诗 439

应制诗 439

竹枝词 440

杨柳枝 440

长短句 440

双调 441

小令 441

中调 441

长调 442

慢词 442

令、引、近、慢 442

犯、摘通、片、阕、叠 443

单调、三叠、四叠 444

词韵 444

词谱 444

曲 444

散曲 445

套曲 446

散套 446

北曲 446

南曲 447

南北曲 447

南北合套 448

带过曲 448

重头 448

曲牌 449

曲韵 449

曲谱 450

话本 450

平话 450

八股文 451

章回小说 451

九、训诂学常识 452

(一)训诂学 452

什么是训诂 452

训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453

训诂有哪些内容 454

训诂学的产生 454

(二)训诂方法 455

声训 455

声训种类 455

声训原则 458

声近义同原则 458

字义得诸字声原则 459

形声多兼会意原则 461

形训 462

形训三原则 463

形训方法五要点 464

形训误区 466

因形误导致义误 466

将它类字解为形声字 467

将引申义当成本义 469

将假借义当成本义 470

义训 471

同义相训 471

反义相训 473

内含反训 473

破读反训 474

互换反训 475

引申反训 475

适应反训 476

方俗反训 476

省语反训 477

隐讳反训 477

假借反训 478

讹误反训 479

狭义释广义义训法 479

今制拟古制义训法 480

设立界说义训法 480

(三)训诂术语 482

某,某也 482

曰,为,谓之 483

谓 483

言 484

貌 484

犹 484

浑言、析言(对言,散言;对文,散文) 485

属,别 486

之言,之为言 487

读曰读为(读破,破字,易字) 487

读若,读如 488

如字 489

当作,当为 489

辞,词,语助 490

互文,互辞,互言 491

十、古文工具书 493

(一)字书 493

《说文解字》 493

《康熙字典》 494

《中华大字典》 496

《辞源》 497

《辞海》 498

新《辞源》和新《辞海》 499

(二)词书 500

《尔雅》 500

《经籍?诂》 502

《经传释词》 503

《辞通》 505

《词诠》 507

(三)类书 509

什么是类书 509

《艺文类聚》 510

《太平御览》 510

《古今图书集成》 511

《佩文韵府》 511

(四)政书 512

“三通” 512

“九通” 513

“十通” 514

会要、会典 515

(五)书目 51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517

《中国丛书综录》 518

《书目答问补正》 519

《贩书偶记》 520

(六)索引 520

什么是索引 520

《春秋经传引得》 521

《十三经索引》(重订本) 522

《十通索引》 523

(七)人名、地名专用词典 524

《中国人名大辞典》 524

《古今同姓名大辞典》 524

《古今地名大辞典》 5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