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  下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  下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 下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根友,孙邦金等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33469030
  • 页数:1181 页
图书介绍:这是一本全面研究戴震与乾嘉学术的专著,主要作者吴根友是该领域的权威学者。书稿分为六篇:“第一篇 20世纪明清学术、思想研究的历史反思”,“第二篇 戴震、皖派汉学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第三篇 乾嘉时代的史学研究与知识分类问题的探究”,“第四篇学派、问题意识及其相互关系与历史转折”,“第五编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近代诸人文学科之关系”,“第六编 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乾嘉学术及其历史定位”。书稿视野开阔,论述严谨而富有新意,提出了“人文实证主义”的思想方法及其哲学方法论是乾嘉时代的哲学根本方法等重要观点。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 下》目录
标签:学术 文化

第四编 学派、问题意识及其相互关系与历史转折 781

第一章 皖派与吴派的学术关系再辨证——以戴震与惠栋为例 781

第一节 晚明学风的转变与清初的学术特征 781

一、反思理学与心学,重新回到气本论的哲学立场 781

二、重视实证的学风与徽宣地区重视天文、历算学之学术环境 785

三、重视音韵、训诂的传统,对宋明儒的思辨学风展开批判 786

第二节 结识惠栋之前戴震的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 789

一、35岁之前戴震的著述情况 789

二、35岁前戴震学术思想简论 791

第三节 戴震与惠栋的学术、思想之关系再辨证 798

一、钱穆论惠栋与戴震的关系 798

二、戴震与惠栋的学术关系再辨证 800

三、惠栋与戴震关系新结论 804

本章结语 805

第二章 戴震对扬州学派的影响 807

第一节 扬州学派及其师承 808

一、扬州学派与吴派、皖派的关系 808

二、扬州学派与戴震 810

第二节 扬州学派对皖派学术、思想的继承 813

一、王念孙、王引之对戴震“因声求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813

二、戴学与扬州学者的典章制度之学和科技史研究 816

三、扬州学者的义理之学与戴震的关系 822

本章结语 830

第三章 崔述的疑古史思想与乾嘉时代的史学解放 831

第一节 崔述生平及其学术的价值取向 831

一、崔述生平 831

二、崔述学术的价值取向与乾嘉学术精神的内在关系 832

第二节 “尊经疑古”,考信求真——崔述的学术精神 835

一、“尊经疑古”——崔述的“求真”思想及其理论前提 835

二、非汉非宋,“为有用之学”是求——崔述“经世致用”的学术目标 838

第三节 崔述对《六经》之外典籍成伪原因的分析与归纳 845

一、人言(包括口头语言、传说与书面书言)的主观性 846

二、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与对此局限性缺乏反省导致伪讹 851

三、人类各种文化心理的影响导致讹误 853

第四节 崔述的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简论 856

一、崔述的“经史不二”论 856

二、崔述的“封建”论 858

三、崔述论“正统” 859

本章结语 863

第四章 经学家与史学家的方志学分歧及其原因探析——以戴震与章学诚为例 864

第一节 20世纪70年代后几种重要著作对此问题的分析 864

第二节 章学诚维护“名教”的思想倾向及其对戴震的批评 866

第三节 章学诚的历史文化哲学思路及其对戴震的学术批评 870

第四节 章学诚在“方志”问题上对戴震的批评及其得失斠评 876

本章结语 881

第五章 乾嘉时代汉学与宋学的对立与调和——以江藩与方东树之争为例 883

第一节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与方东树《汉学商兑》 883

一、江藩与《国朝汉学师承记》 883

二、方东树与《汉学商兑》 886

三、《汉学商兑》的主要思想倾向 890

四、《汉学商兑》对戴震思想的批判及其卫道立场 892

第二节 义理、考据与辞章三者关系之争 895

一、问题的由来 895

二、同时代人的相关论述 900

第三节 “训诂明而后义理明”与“义理明而后训诂明”——义理与训诂关系再辨证 906

第四节 “汉学”与“宋学”之间的“清学” 913

一、汉宋之争的由来 913

二、“清学”的自身内涵 916

本章结语 920

第五编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近代诸人文学科之关系 923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新思想与戴震思想的内在联系 923

第一节 “著书专代世界苦人立言”——宋恕对戴震思想的认同和阐扬 924

第二节 “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情”——章太炎及国学保存会对戴震思想的宣传 932

第三节 伦理学界“自由思想之先声”——蔡元培对戴震伦理思想的研究 939

第四节 “欲为中国文化转一新方向”——梁启超对戴震哲学思想的肯定与推崇 942

第五节 “努力创造一种科学的致知穷理的中国哲学”——胡适的戴学研究 946

本章结语 951

第二章 王国维的新考据学研究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 952

第一节 王国维的学术经历 952

第二节 王国维对乾嘉考据学的继承与超越 954

一、研究内容方面 955

二、研究方法方面 958

第三节 王国维对乾嘉考据学的超越 963

本章结语 967

第三章 章太炎与乾嘉学术 969

第一节 章太炎与乾嘉学派的学术渊源 969

第二节 章太炎对乾嘉学术的继承与发展 973

一、章太炎与乾嘉小学 974

二、章太炎与乾嘉经学 978

三、章太炎与乾嘉史学 981

第三节 章太炎的乾嘉学术研究特点 986

一、“大独必群”的个性特点 986

二、“激动种姓”的民族主义色彩 988

三、“夷六艺于古史”的实证主义方法 989

四、“以新知附益旧学”的宏阔学术视野 990

五、语言研究与哲学分析相结合 992

本章结语 994

第四章 新史学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 996

第一节 胡适的新史学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 997

一、“拿历史的眼光”来“整理国故” 998

二、“中国文化史”视野下的古史研究方法论 1000

三、胡适的“新史学”对现代中国“疑古”思潮的推动 1003

四、余论 1009

第二节 顾颉刚的“史学疑古”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 1010

一、顾颉刚“疑古”思想的基本观念 1011

二、顾颉刚“疑古”思想的二重思想资源 1014

三、顾颉刚“疑古”思想的历史定位及其方法论意义 1022

第三节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 1026

一、“始于疑而终于信”——疑古与信古的平衡 1026

二、中西合璧的史学方法论——史学及其方法的科学化 1031

三、“史学便是史料学”命题的本土渊源 1037

四、“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乾嘉语言学与历史语言学派 1043

本章结语 1046

第五章 王力的古代汉语研究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 1051

第一节 王力语言学研究成绩概述 1052

第二节 王力的音韵学研究 1058

第三节 王力的语法学研究 1064

第四节 王力的语义学和词汇学研究 1067

本章结语 1072

第六编 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乾嘉学术及其历史定位 1075

第一章 “世界历史”与比较现代化理论 1075

第一节 “世界历史”与“世界哲学” 1075

第二节 多元现代化理论及其反思 1080

一、西方现代化问题讨论的两种范式 1081

二、20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代表性观点举要 1087

三、20世纪部分中国学者对“现代化”的理解 1091

四、“比较现代化”视域里明清学术研究的新思路 1094

本章结语 1097

第二章 18世纪乾嘉学术与欧洲启蒙思想之比较 1098

第一节 18世纪的中国与欧洲 1098

第二节 18世纪欧洲的启蒙学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阐扬 1101

一、理性、理性主义及其反拨 1102

二、科学与实证主义 1106

三、启蒙与经典诠释运动 1108

四、进步观念与乐观主义精神 1110

第三节 乾嘉学术的创新努力:反抗伦理异化,追求道德解放 1110

一、走出中世纪:打破“道统”,重建“道论” 1113

二、乾嘉时期的智识主义:“容光必照” 1115

三、乾嘉时期的人文主义:反对伦理异化 1119

四、乾嘉时代文艺领域里的“性灵”“有我”与个性解放 1123

五、度数之学的扩张与学问(知识)的分化 1131

本章结语 1132

第三章 人文实证主义与乾嘉学术中的现代性因素 1136

第一节 实证与实证主义 1136

第二节 人文实证主义及其方法论的特征 1139

一、经学研究中的人文实证主义方法 1140

二、史学研究中的人文实证主义方法 1141

本章结语 1143

第四章 乾嘉学术的局限性及其活的精神 1146

第一节 乾嘉学术的局限性 1146

一、文献主义的局限 1147

二、归纳方法的局限性 1148

三、对由训诂通向经义解释方法的局限性缺乏反省 1148

第二节 乾嘉学术中活的精神 1150

一、“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科学精神 1150

二、淡泊功名利禄,追求知识、崇尚学术的求知精神 1153

三、关怀下层民众疾苦、敢于批评现实不公的人文主义理想 1155

本章结语 1158

参考文献 1159

后记 11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