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文化间传播学
文化间传播学

文化间传播学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国明著
  • 出 版 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3
  • ISBN:9571133442
  • 页数:489 页
图书介绍:
《文化间传播学》目录

第一篇 筑基篇 1

第一章 文化间传播学—绪论 3

第一节 文化间传播学的需求 4

科技的发展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4

经济的全球化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5

广泛的移民潮 (Widespread Immigration) 6

多元文化的发展 (Development of Multiculturalism) 7

邦国概念的模糊化 (Deemphasis of Nation-State) 7

第二节 文化间传播学发展简史 8

草创期(1959年之前) 9

筑基期(1960—1969) 11

巩固期(1970—1979) 11

开花期(1980—现今) 12

第三节 文化间传播学内涵 16

第四节 文化间传播的伦理依据 19

文化间传播的伦理原则 20

文化间传播的伦理准则 22

本书结构 23

结论 24

第二章 沟通与文化 29

第一节 沟通的本质与模式 29

沟通的定义 30

沟通的特征 30

沟通的要素 35

沟通的模式 37

第二节 文化的本质与特征 40

文化的定义 40

文化的功能 42

文化的特征 44

第三节 文化间沟通的意义与特征 48

文化间沟通的特征 50

结论 57

第三章 文化认知 59

第一节 认知的本质与过程 60

认知的定义 60

认知的过程 61

认知的特性 64

第二节 影响认知的因素 66

生理因素(Physiological Factors ) 67

社会角色(Social Roles ) 70

自我观念(Self-Concept ) 73

第三节 文化与认知的关系 77

饮食(Foods) 77

颜色(Colors ) 81

社交问候(Social Greetings) 83

价值取向(Value Orienations ) 84

宗教信仰(Religious Beliefs ) 84

其他影响 85

第四节 刻板印象 85

刻板印象(Stereotype ) 86

刻板印象与信仰 88

刻板印象与事实的扭曲 89

刻板印象的多样性 91

第五节 偏见 94

态度(Attitude) 94

偏见(Prejudice) 95

偏见的多样性 96

第六节 媒体与认知的发展 101

结论 102

第四章 文化价值与沟通 105

第一节 文化价值的本质 105

世界观(WorldView) 106

文化价值(CulturalValues) 107

文化价值的种类 108

文化价值的比较 110

第二节 文化价值与沟通 113

价值观与符号行为 114

沟通行为受制于价值观 124

第三节 文化价值取向 126

第四节 文化价值取向的模式 127

Kluckhohn&Strodbeck模式 128

Condon & Yousef模式 131

Hall模式 136

Hofstede模式 137

Schwartz模式 141

第五节 文化价值取向模式的应用与局限性 142

文化价值取向模式的应用 142

文化价值取向模式的局限性 144

结论 146

第二篇 脉络篇 149

第五章 语言与文化 151

第一节 语言的本质与结构 152

语言学(Linguistics ) 153

语言的结构 154

第二节 语言的特征 158

符号表征性(Symbolic) 158

规则性(Rule-Governed) 158

意义出自言说者 (Meanings Are in People Not in Words) 159

变化性(Change and Variation) 159

第三节 语言的变异与种类 162

方言(Dialect ) 162

混合语(Lingua Franca) 167

洋经滨语(Pidgins ) 167

克理奥语(Creole ) 169

术语(Jargon) 170

隐语(Argot) 171

第四节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73

语言决定论(Language Determinism) 175

语言相对论(Language Relativism) 178

第五节 语言表达与文化价值取向 180

家庭内层级关系系统 181

亲族系统 184

其他例子 186

第六节 语言表达与文化价值取向的变迁 189

第七节 语言与翻译 194

结论 197

第六章 非语言沟通与文化 201

第一节 非语言沟通的本质 202

非语言与语言沟通的异同 202

非语言沟通的特征 204

第二节 非语言沟通的功能 207

支援口语(Supporting Verbal Messages) 207

表示亲近性(Expressing Immediacy) 211

第三节 非语言沟通的种类 211

举止动态学(Kinesics ) 212

间距学(Proxemics) 225

声调学(Paralanguage ) 232

时间学(Chronemics ) 237

第四节 非语言沟通与文化的关系 242

第五节 风水与非语言沟通的关系 243

风水是什么 244

风水的特色 245

风水学的中华文化与哲学基础 247

风水对华人社交与沟通行为的影响 254

结语 259

结论 261

第三篇 互动篇 265

第七章 跨文化适应、认同与训练 267

第一节 跨文化适应的本质与意义 270

文化震荡的意义 270

文化震荡的起因 271

第二节 文化震荡的症状与面向 273

文化震荡的症状 273

文化震荡的面向 274

第三节 文化震荡的种类与影响 276

文化震荡的种类 276

文化震荡的影响 280

第四节 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理论与模式 282

跨文化适应阶段论 283

跨文化适应的心理失衡论 292

跨文化适应技巧论 294

第五节 文化认同 295

认同的种类 296

文化认同的形成 297

文化认同的特征 301

第六节 跨文化训练 304

跨文化训练的目的 304

跨文化训练的方法 306

结论 317

第八章 跨文化关系、冲突经营与谈判 321

第一节 跨文化关系 321

跨文化关系的性质与特征 322

跨文化关系研究的理论模式 328

一个中华文化的关系模式 335

第二节 跨文化冲突之经营 340

冲突的本质 340

文化对冲突的影响 342

华人与冲突经营 353

跨文化冲突解决方法 364

第三节 跨文化谈判 366

谈判的定义与本质 366

跨文化谈判 367

跨文化谈判的过程 372

华人的谈判型态 375

结论 379

第九章 跨文化沟通能力 383

第一节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本质 383

沟通能力 384

跨文化沟通能力 385

沟通能力的种类 385

第二节 跨文化沟通能力研究的方法 387

Dinges的方法归类 387

Collier的方法归类 388

第三节 跨文化沟通能力模式 389

跨文化理解力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391

跨文化敏觉力(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402

跨文化效力 (Intercultural Effectiveness) 410

第四节 跨文化沟通能力研究的展望 417

概念层次(Conceptual Level) 419

操作层次(Operational Level) 421

结论 422

第四篇 未来篇 425

第十章 文化间传播学未来的展望 427

第一节 全球化的意义与特性 428

全球化的意义与本质 428

全球化的特征 430

全球化的层次 433

第二节 全球化下的文化间传播学研究 435

新社区意识的建立 435

文化认同和文化多元的辩证关系 436

全球化媒体的冲击 438

全球化社会市民身分的建立 439

第三节 全球沟通能力 440

全球性心态(Global Mindset ) 441

结论 444

参考文献 4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