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公民荣辱观教育  基于德性的分析
公民荣辱观教育  基于德性的分析

公民荣辱观教育 基于德性的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寇东亮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10104102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书稿是在作者主持的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其实效性——基于德性论的研究”结项成果的基础上修改充实而成的。作者力图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为切入点,在德性论视域中,着力从学理层面研究社会主义公民荣辱观教育及其实效性问题,并把这一问题与“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家园”、“和谐”等当代中国最新社会理念相融通,为有效开展社会主义公民荣辱观教育提供学理支撑、理论思路和对策建议。全稿紧扣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围绕“做人、德性、荣辱、教化、实效”五个关键问题,从德性论角度,梳理了我国公民荣辱观及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揭示了社会主义公民荣辱观的德性本质,分析了社会主义公民荣辱观教育的德性指向,探究了社会主义公民荣辱观教育实效性的内涵、要求及原则,阐明了增强社会主义公民荣辱观教育实效性的个体德性机制和社会德性机制。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公民荣辱观教育问题的学术专著,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公民荣辱观教育 基于德性的分析》目录

引论 做人、德性与荣辱 1

一、做人:生命的主题 4

二、德性:做人的根基 6

三、荣辱:德性的内核 9

四、教化:荣辱的养成 11

五、实效:教化的指向 12

第一章 德性论视域中的荣辱观 14

一、从“做事”到“做人”:德性论的主旨 14

二、从“三德”到“四德”:个人品德的凸显 22

三、从“明荣”到“知耻”:个人品德的要义 27

四、荣辱观:一种德性价值观 33

第二章 公民荣辱观的德性底蕴 36

一、人类思想演进中的“一般荣辱观” 36

1.荣辱观体现人的自爱与自尊 37

2.荣辱观昭示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价值 40

3.荣辱观蕴涵丰富道德意义 42

4.荣辱观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准则 45

二、公民荣辱观的人学根据 48

1.人的全面发展 48

2.社会主义“新人” 51

3.“真正人的道德” 55

三、当代中国公民荣辱观德目的演变 62

1.“五爱” 65

2.“五讲四美三热爱” 67

3.“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69

4.“八荣八耻” 72

四、社会主义公民荣辱观的根本 83

第三章 公民荣辱观的错位及其根源 89

一、公民荣辱观的错位 89

1.躲避“崇高” 91

2.谄媚“低俗” 93

3.推崇“厚黑” 96

4.淡化“性羞耻” 99

5.热衷“次道德” 101

二、公民荣辱观错位的实践根源 104

1.货币拜物教:颠倒黑白 104

2.官僚制:冷却道德感 108

3.潜规则:消解羞耻感 111

4.网络技术:催眠道德意识 113

5.一手软:教化的乏力 115

6.怨恨心态:滋生道德冷漠 119

三、公民荣辱观错位的思想根源 123

1.世俗主义 124

2.相对主义 126

3.虚无主义 130

4.后现代主义 132

四、公民荣辱观错位的历史根源 134

1.封建遗毒 134

2.“文革”遗风 138

第四章 公民荣辱观教育的德性指向 141

一、公民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41

二、公民荣辱观教育的两个基本目标 148

1.道德荣誉感的形成 149

2.道德羞耻感的形成 153

三、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 156

1.成为一个人:公民荣辱观教育之基 156

2.尊敬他人为人:公民荣辱观教育之魂 160

3.成为一个人与尊敬他人为人的统一:公民荣辱观教育之本 163

四、公民德性的养成 165

第五章 公民荣辱观教育实效性的德性意蕴 169

一、公民荣辱观教育实效性的现状 169

二、公民荣辱观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173

三、公民荣辱观教育实效性的德性要求 179

1.教化本质的德性论彰显 179

2.教化内容的德性论架构 182

3.教化方式的德性论抉择 184

4.教化语言的德性论运用 188

5.教化权力的德性论维护 191

四、公民荣辱观教育实效性的德性原则 193

1.身心一体 194

2.情理融通 200

3.知行合一 205

第六章 公民荣辱观教育的社会德性机制 209

一、社会公正 210

1.利益公正 211

2.权利公正 215

3.制度公正 219

4.法治公正 222

二、生活世界 226

1.生活及其伦理意义 226

2.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张力 232

三、公共理性 237

四、伦理共同体 242

五、人文关怀 252

六、道德资源供给 258

1.观念供给 258

2.制度供给 261

3.实践供给 262

第七章 公民荣辱观教育的个体德性机制 264

一、脸面:明荣知耻的道德文化机制 264

二、人情:明荣知耻的道德情感机制 270

三、反省:明荣知耻的道德思维机制 276

四、忏悔:明荣知耻的道德心理机制 280

五、信仰:明荣知耻的道德意志机制 287

六、敬畏:明荣知耻的道德内压机制 291

主要参考文献 296

后记 3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