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禅学思想史
中国禅学思想史

中国禅学思想史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洪修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9576681928
  • 页数:332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禅学思想史》目录

第一章 中国禅学思想之源 1

第一节 印度禅及其初传 1

一 瑜伽与外道禅 2

二 佛教小乘禅 4

三 佛教大乘禅 6

四 禅、禅定与汉代禅经的初译 8

第二节 安世高所传的小乘禅数之学 10

一 禅数之学与《阴持入经》 10

二《安般守意经》的禅法特点 12

三 安传禅法的义学色彩 14

第三节 支娄迦谶所传的大乘禅学 15

一《首楞严三昧经》与神通 15

二《般舟三昧经》与般若思想 16

第二章 禅学在中土的展开 21

第一节 依教修心与禅智双运 21

一 康僧会与「明心」说 22

二 支谦及其所传的禅法 24

三 鸠摩罗什与佛陀跋陀罗 26

四 中土禅学始盛 29

五 早期禅学的基本特点 32

第二节 禅观与空观 34

一 道安的禅学与般若思想 35

二 慧远的「反本求宗」与念佛禅 37

三 支道林的「游心禅苑」 39

四 罗什的般若禅观与僧肇的发挥 41

第三节 真空妙有与禅观 44

一 僧叡的禅智观与空有观 45

二 竺道生的佛性论及其对中国禅的影响 46

三 印度佛性论与中土心性论 50

第四节 中土禅风之初成 53

一 宝志的「即心即佛」 55

二 傅大士与中土禅风 59

三 教下诸宗与禅 63

(一) 天台宗与禅 64

(二) 三论宗与禅 65

(三) 法相唯识宗与禅 67

(四) 华严宗与禅 68

(五) 净土宗与禅 69

第三章 从禅学到禅宗 73

第一节 达摩祖师西来意 74

一 东土初祖菩提达摩 74

二「二入四行」的安心禅法 76

第二节 达摩禅之渐传 81

一 二祖慧可与三祖僧璨 81

二 身佛不二与任性逍遥 83

第三节 禅学向禅宗的过渡 86

一 四祖道信与达摩禅 86

二 般若与楞伽的会通 88

三 修行观与五方便 91

第四节 东山法门与禅宗初创 93

一 五祖弘忍与《最上乘论》 94

二「守本真心」论 96

三 禅宗的创立 99

第四章 禅宗的分化 103

第一节 四祖下傍出的牛头禅 104

一 傍出于四祖及六代传承 104

二 法融牛头禅的特点 107

第二节 五祖门下的分头弘化 110

一十大弟子 111

二 法如系 112

三 老安系 115

四 玄颐系 117

五 智说系 120

六 宣什系 123

第三节 南北宗对立的形成 125

一南能北秀与南北禅宗 125

二 诸系并存与法统之争 127

三 南北宗的对立与抗争 131

四 神会论南北宗之异 134

五 弘忍门下禅法综论 135

第五章 神秀北宗禅 139

第一节 神秀生平与北宗资料 140

第二节 神秀北宗的禅法 142

一拂尘看净的观心论 142

二 会通经教的五方便门 146

第三节 北宗的传法世系 149

一 七代递相印属 150

二 神秀的众多弟子 152

三 北宗的法脉延续 155

第六章 惠能南宗禅 161

第一节 惠能与《坛经》 162

一 惠能行历与得法传衣 162

二《坛经》略辨 165

第二节 融摄空有的禅学理论 171

一 佛陀精神与中国特色 171

二 空有相异与相通 173

三 融摄空有与心义种种 176

四 得法偈与「三无」论 179

第三节 顿悟心性的解脱修行观 183

一 即心即佛与自在解脱 183

二 识心与见性 186

三 唯心净土与顿悟成佛 188

四 心转《法华》与禅非坐卧 191

五 藉师自悟与祖师禅 194

第四节 惠能禅与传统思想文化 196

一 三教合一与农禅并作 196

二 传统思想发展的重要环节 199

第七章 曹溪门徒与超佛祖师禅 203

第一节 曹溪门徒 204

一 惠能门下概述 204

二 永嘉玄觉 206

三 南阳慧忠 208

四 慧能的其他弟子 209

第二节 荷泽神会系 211

一 神会的生平与思想资料 211

二 神会的禅学思想特色 214

三 神会的传承与宗密的判禅 216

第三节 南岳怀让系 219

一 南岳怀让与马祖道一 219

二 马祖门下三大士 223

(一) 百丈怀海与黄蘖希运 223

(二) 西堂智藏 228

(三) 南泉普愿与赵州从谂 229

三 大珠慧海与马祖门下的禅风 234

第四节 青原行思系 237

一 青原行思与石头希迁 237

二 天皇道悟及其法脉 241

三 药山惟俨与云岩昙晟 246

第八章 越祖分灯与五家宗风 249

第一节 沩仰宗 250

一 沩山灵祐与仰山慧寂 250

二 禅学特色与接机方便 251

三 宗风与法脉 253

第二节 临济宗 254

一 义玄与临济宗 255

二 禅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256

三 宗风与法脉 259

第三节 曹洞宗 261

一 洞山良价与曹山本寂 261

二 禅学特色与五位君臣 262

三 宗风与法脉 264

第四节 云门宗 266

一 文偃与云门宗 266

二 禅学思想与云门三句 267

三 宗风与法脉 268

第五节 法眼宗 270

一 文益与法眼宗 271

二 禅教兼融的禅学特色 272

三 宗风与法脉 273

第九章 禅宗的演进与禅学的新特点 277

第一节 宋代禅学之特点 278

一 禅学与理学 278

二 禅净教融合的趋势 281

三 看话禅 283

四 默照禅 285

第二节 禅宗诸家之演进 286

一 宋代禅宗概述 286

二 方会和杨岐派 290

三 慧南和黄龙派 292

第三节 士大夫参禅与「文字禅」 295

一 士大夫参禅 295

二 禅学的文字化与「文字禅」 297

第十章 中国禅学思想的衰微 303

第一节 元明清帝王与禅 303

一 元代帝相与禅 303

二 明王朝与禅 305

三 清代帝王与禅 307

第二节 临济宗的持续发展 311

一 临济宗在元代的持续 311

二 临济宗在明清的发展 314

第三节 曹洞宗的勉强维持 319

一 万松行秀与天童如净 319

二 明清时期的曹洞宗 322

第四节 禅门的颓败与禅学的没落 326

一 禅门的颓败 326

二 禅学的没落 3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