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郑西高速铁路工程总结
郑西高速铁路工程总结

郑西高速铁路工程总结PDF电子书下载

交通运输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13131555
  • 页数:1106 页
图书介绍:郑西高速铁路工程总结全书约220万字,本书全面系统总结了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的建设经过,并对重点技术问题做了专门研究,可供铁路建设者参考使用。
《郑西高速铁路工程总结》目录

第一篇 综述 3

第一章 工程简介 3

第一节 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3

第二节 建设项目总体目标 4

第三节 建设程序和决策 4

第二章 工程概况 6

第一节 自然特征和地质概况 6

第二节 主要技术标准 8

第三节 工程特点和主要工程数量 9

第四节 主要建设过程 12

第三章 综合评价 14

第二篇 建设管理 19

第一章 建设管理模式 19

第二章 标准化管理体系 22

第一节 管理制度 22

第二节 人员配置 23

第三节 现场管理 23

第四节 过程控制 24

第三章 建设管理机构 28

第一节 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 28

第二节 部门职能 28

第四章 设计管理 32

第一节 贯彻设计新规范 32

第二节 预可研与可研阶段 32

第三节 初步设计阶段 32

第四节 项目实施阶段 33

第五章 质量与安全 36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36

第二节 质量事故的处理与闭合 39

第三节 安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40

第四节 安全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教训与建议 42

第六章 施工组织 45

第一节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45

第二节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和重大调整 68

第三节 工期控制与节点工期 68

第四节 重点控制工程工期控制 70

第七章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 73

第一节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的建立 73

第二节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的管理程序 73

第八章 投资控制 76

第一节 项目投融资体制 76

第二节 技术标准与规模的确定 76

第三节 合同管理 77

第四节 验工计价管理 78

第五节 财务管理 82

第六节 变更设计管理 84

第七节 外资管理 85

第九章 征地拆迁 86

第一节 省部纪要 86

第二节 用地报批 86

第三节 征地拆迁实施 87

第四节 “三电”迁改 91

第十章 环境保护 95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 95

第二节 复垦与绿化 95

第三节 噪声、振动、电磁、粉尘等 95

第四节 水土保持 97

第五节 评估 99

第十一章 工程监理 100

第一节 监理制度 100

第二节 现场监理工作的实施 102

第三节 质量验收制度 108

第十二章 工程接口管理 110

第十三章 工程咨询 116

第一节 咨询情况概述 116

第二节 咨询范围 116

第三节 工程咨询的依据 116

第四节 咨询机构设置及职责 117

第五节 技术咨询及联合调试 118

第六节 工程总监 121

第七节 项目管理咨询 121

第八节 保证工程咨询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122

第九节 工程咨询主要工作流程 126

第十节 主要咨询成果 130

第十四章 信息化管理 138

第一节 信息化系统的建立 138

第二节 信息化系统的运行 139

第十五章 物资管理 145

第一节 物资采购 145

第二节 物资供应 146

第三节 质量控制 147

第十六章 队伍管理 148

第一节 对专业队伍的要求 148

第二节 岗位培训 151

第三节 劳务使用 152

第十七章 精神文明建设 153

第一节 精神文件建设的规划 153

第二节 路地和谐共建 153

第十八章 建设协调 154

第十九章 工程验收 156

第一节 验收方式 156

第二节 静态验收 156

第三节 动态验收 158

第四节 试运行 159

第五节 初步验收 159

第六节 试运营 161

第七节 安全评估 161

第八节 国家验收 162

第二十章 工程决算与资产托付 163

第二十一章 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 164

第一节 经验体会 164

第二节 问题探讨 173

第三篇 勘察设计 179

第一章 大型临时设施设计 179

第二章 线路设计 183

第一节 概述 183

第二节 技术标准与设计原则 183

第三节 重大方案比选 186

第三章 工程地质勘察 192

第一节 概述 192

第二节 采用的勘察标准、勘察技术原则和要求 193

第三节 主要勘察技术手段、综合地质勘察方法 197

第四节 典型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情况 197

第五节 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科研项目 200

第四章 路基设计 203

第一节 路基工程概况与特点 203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204

第三节 路基基床设计 210

第四节 一般路基设计 212

第五节 特殊路基设计 213

第六节 填料设计 218

第七节 过渡段设计 221

第八节 路基防排水设计 225

第九节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 226

第十节 路基地段“四电”附属工程 228

第十一节 路基沉降控制设计 231

第五章 桥涵设计 233

第一节 桥涵工程概况与特点 233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233

第三节 基础工程设计 237

第四节 墩台设计 242

第五节 常用跨度桥梁设计 244

第六节 大跨度桥梁 246

第七节 特殊结构桥梁设计 247

第八节 涵洞工程设计 247

第九节 “四电”附属工程设计 247

第十节 沉降变形设计 248

第六章 隧道设计 251

第一节 隧道工程概况与特点 251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252

第三节 一般隧道设计 257

第四节 长大、重难点隧道设计 260

第五节 洞口及洞门设计 276

第六节 洞内设施设计(含四电设备洞室、接触网设施预埋件和安装腔预留等) 278

第七节 隧道内综合接地 280

第八节 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设计 280

第九节 防排水设计 280

第十节 辅助坑道设计 281

第十一节 沉降变形设计 282

第七章 轨道设计 286

第一节 轨道工程概况与特点 286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287

第三节 有砟轨道结构设计 288

第四节 无砟轨道结构设计 291

第五节 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308

第六节 道岔设计 313

第八章 站场及运营设备设计 315

第一节 站场工程概况与特点 315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317

第三节 车站工程设计 318

第四节 引入枢纽设计 322

第五节 接轨站施工过渡设计 323

第六节 主要客运设备配置 324

第九章 房屋建筑及给排水设计 325

第一节 站房工程概况与特点 325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326

第三节 站房设计 327

第四节 创新设计 332

第五节 采暖与通风设计 334

第六节 给排水工程设计 336

第十章 “四电”系统优化设计 339

第十一章 通信工程设计 343

第一节 工程概况 343

第二节 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343

第三节 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 348

第十二章 信号工程设计 350

第一节 设计技术标准 350

第二节 系统配置及功能 350

第三节 郑西高铁信号系统的借鉴意义 358

第十三章 电力工程设计 360

第一节 概述 360

第二节 供电负荷的分布及负荷等级 360

第三节 供电方案 360

第四节 电力与SCADA和其他自动化系统的配合 363

第五节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363

第六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63

第七节 站场、室外照明及控制方式 364

第八节 动力照明 364

第九节 防雷及接地 364

第十节 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措施 364

第十四章 电气化工程设计 366

第一节 工程概况 366

第二节 系统功能及主要技术标准 366

第三节 集成总体方案 366

第四节 电气化系统设计 367

第五节 系统功能 380

第六节 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384

第七节 经验教训与改进建议 389

第十五章 综合接地系统 394

第十六章 防灾安全监控设计 399

第一节 工程概况 399

第二节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399

第三节 系统功能及评价 407

第四节 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407

第十七章 工程接口设计 409

第一节 专业间工程接口设计概述 409

第二节 接口设计原则与要点 410

第十八章 高性能混凝土及耐久性设计 418

第十九章 客运服务系统设计(信息系统设计) 424

第四篇 工程施工 431

第一章 大型临时设施工程 431

第一节 道路、水、电临时建设 431

第二节 梁场建设 432

第三节 轨枕厂建设 440

第四节 空心板梁预制场地 443

第五节 拌和站建设 443

第六节 焊轨(铺轨)基地 445

第二章 路基工程 452

第一节 工艺试验 452

第二节 地基处理 460

第三节 填料改良施工 462

第四节 路基本体施工 462

第五节 路堑施工 463

第六节 路基基床施工 465

第七节 过渡段施工 466

第八节 路基防排水施工 469

第九节 路基防护工程施工 469

第十节 接口工程施工 472

第十一节 路基沉降控制与评估 475

第十二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 478

第三章 桥涵工程 482

第一节 基础施工 482

第二节 墩台施工 487

第三节 T型简支梁的制运架 488

第四节 简支箱梁的制运架 491

第五节 简支、连续梁的桥位现浇 503

第六节 大跨度桥梁施工 508

第七节 桥面系工程施工 508

第八节 涵洞工程施工 512

第九节 四电附属工程(电缆沟槽、电缆过轨和上下桥预留、接触网基础等)施工 514

第十节 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 515

第十一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 517

第四章 隧道工程 523

第一节 一般隧道施工 523

第二节 长大、重难点隧道施工 534

第三节 特殊不良地质隧道施工(软岩、浅埋、偏压、黄土等) 555

第四节 洞口工程施工 560

第五节 洞内设施工程施工(含四电设备洞室、接触网设施预埋件和安装腔预留等) 561

第六节 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工程施工 563

第七节 防排水施工 565

第八节 辅助坑道施工 568

第九节 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 574

第十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 577

第五章 轨道工程 583

第一节 有砟轨道道床施工 583

第二节 无砟轨道施工 583

第三节 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 583

第四节 道岔施工 590

第五节 轨道及道岔精调 599

第六章 站场及运营设备工程 604

第一节 一般中间站施工 604

第二节 主要客运站施工 605

第三节 引入枢纽工程施工 608

第四节 接轨站过渡施工 612

第七章 房屋建筑及给排水工程 614

第一节 一般站房施工 614

第二节 区域性枢纽站房施工 616

第三节 采暖与通风施工 619

第四节 给排水工程施工 623

第八章 通信工程施工 633

第一节 工程概况 633

第二节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工艺和方法 633

第三节 新技术应用情况——GSM-R系统应用 635

第四节 工程建设情况 640

第九章 信号工程施工 643

第一节 概述 643

第二节 信号系统集成方案 644

第三节 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工艺、方法和施工标准 648

第四节 静态验收 660

第五节 调试试验及动态验收 661

第六节 CTCS-3级列控系统安全评估 662

第七节 本工程采用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 663

第八节 信号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663

第十章 电力工程施工 665

第一节 工程概况 665

第二节 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665

第三节 电力子系统工程施工 670

第四节 现场施工技术总结 672

第五节 电力子系统成果介绍 679

第六节 存在的不足 681

第十一章 电气化工程施工 683

第一节 工程概况 683

第二节 牵引供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683

第三节 工程实施 694

第四节 工程实施流程及主要工艺标准 697

第五节 联调联试 722

第六节 科技进步主要成果 722

第七节 结论与建议 723

第十二章 综合接地系统施工 725

第一节 工程概况 725

第二节 综合接地的总体技术标准 725

第三节 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 731

第十三章 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 736

第一节 工程概况 736

第二节 主要技术标准 738

第三节 主要工程内容 739

第四节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工艺和方法 740

第十四章 工程接口 743

第一节 路基地段专业间接口施工 743

第二节 桥梁段专业间接口施工 747

第三节 隧道段专业间接口施工 751

第四节 无砟轨道段接口施工和重点 754

第五节 路基、桥梁段接触网基础及隧道内接触网轨槽 755

第十五章 高性能混凝土及耐久性施工 759

第一节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及分析 759

第二节 环境条件及相关控制技术指标 759

第三节 配合比设计 760

第四节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767

第五节 郑西线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及施工结论 773

第六节 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 774

第七节 附录 775

第十六章 客运服务系统 777

第一节 工程概况 777

第二节 工程数量 777

第三节 施工过程 778

第四节 施工配合 782

第五节 竣工验收情况及尾工工程处理 782

第十七章 联调联试及试运行 783

第一节 联调联试概况 783

第二节 供变电系统联调联试 783

第三节 接触网系统联调联试(含动车组弓网引受流性能测试) 785

第四节 通信系统联调联试 788

第五节 信号系统联调联试 796

第六节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联调联试 803

第七节 客运服务系统联调联试 806

第八节 综合接地测试 815

第九节 电磁兼容性测试 816

第十节 环境振动、噪声级声屏障测试 818

第十一节 路基及过渡段动力性测试 822

第十二节 轨道状态、动力性能测试 823

第十三节 大号码道岔动力性能测试 825

第十四节 桥梁动力性能测试 827

第十五节 动车组动力学、牵引制动和空气动力学性能测试 831

第十六节 试运营 833

第十七节 联调联试及试运行后对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的总体评价 836

第十八章 施工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 837

第一节 富水黄土隧道坍塌原因分析及施工预防措施 837

第二节 旭普林双块式无砟轨道工艺分析及改进 838

第三节 旋挖钻施工工艺及优点 842

第四节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施工的经验体会 845

第五篇 科研与技术创新 859

第一章 科研 859

第一节 郑西高铁湿陷性黄土区基础工程沉降观测与评估技术研究 859

第二节 郑西高铁湿陷性黄土区桥梁桩基试验研究 875

第三节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与沉降观测 890

第四节 郑西高铁路基桩板结构试验研究 896

第五节 郑西高铁隧道合理支护参数及地表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896

第六节 郑西高铁隧道地基处理及防排水技术研究 914

第七节 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特性及设计参数研究 931

第八节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方法及监控技术研究 964

第九节 330kV AT铁路牵引变压器研制 976

第二章 技术创新 985

第一节 桩板结构路基设计与施工 985

第二节 (48+4×80+48)m长联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设计与施工 999

第三节 渭南北高架桥车站设计与施工 1008

第四节 桥梁桩基后压浆设计与施工技术 1026

第五节 112m系杆拱桥施工技术总结 1032

第六节 黄土隧道群接明洞施工技术 1054

第七节 隧道下穿高等级公路沉降控制技术 1057

第八节 隧道“三台阶七布开挖法”施工技术 1064

第九节 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1070

第十节 长联大跨连续梁上垫梁及钢轨伸缩调节器施工技术 1091

第十一节 服务于CTCS-3级列控系统的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 1094

附录 1096

第一节 大事记 1096

第二节 郑西高铁建设期间郑西公司全部参建人员名单 1104

第三节 参建单位 110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