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北大社会学  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  见证公民性的成长  the growth of citizenship
北大社会学  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  见证公民性的成长  the growth of citizenship

北大社会学 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 见证公民性的成长 the growth of citizenship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丙中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9732601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高丙中在学科建设上成功推动了中国民俗学从好古之学向入世之学的转型,并正致力于推动中国人类学向海外社会发展。 高丙中在经验研究上关注日常生活的文化政治,诊断中国社会的真问题是近代以来日常生活被扭曲的问题,并努力在民俗复兴和自愿结社的事实中发现民间如何运用智慧获得日常生活的自主性和自在性。 高丙中认为,日常生活的文化问题需要借用公民政治来化解。
《北大社会学 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 见证公民性的成长 the growth of citizenship》目录

第一部分 学科建设:面向日常生活 3

民俗学的学科建设:生活世界转向 3

生活世界:民俗学的领域和学科位置 3

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 18

中国民俗学的人类学倾向 29

日常生活的现代与后现代遭遇: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机遇与路向 41

中国民俗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57

人类学的学科建设:海外民族志转向 71

民族志的科学范式的奠定及其反思 71

民族志是怎样“磨”成的?——以贝特森的《纳文》为例 87

民俗志与民族志在社会科学中的分工 99

人类学国外民族志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110

凝视世界的意志与学术行动:海外民族志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意义 117

第二部分 民间文化的复兴:平民百姓的文化自主 129

节日与时间制度:文化自觉的表现 129

民族国家的时间管理:中国节假日制度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129

对节日民俗复兴的文化自觉与社会再生产 142

端午节的源流与意义 149

作为一个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对元旦与春节的一种关系的表述 160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日常生活价值的承认 171

民俗模式:民俗研究的操作单位及其属性 171

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 18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合性的学术概念的成形 193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的民间信仰 201

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16

第三部分 公民性的呈现与公民社会的成长 229

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 229

社团合作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有机团结 243

传统草根社团迈向公民社会的历程:河北一个庙会组织的例子 263

“公民社会”概念与中国现实 282

第四部分 短论小辑:作为公民的学人 303

一份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宣言 303

包容地看待复杂社会的复合文化 306

故事类型研究的中国意义:读祁连休先生《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 310

公益行动:公民社会的成人礼 317

社会领域的成形:2009中国公民社会观察 321

海外实地调查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 325

《国家在场的社会事业》序言 329

《黄土女女》序言 334

“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总序 338

“人类学视野译丛”总序 343

“媒介与社会丛书”总序 346

后记 3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