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论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的互动关系
论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的互动关系

论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的互动关系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在军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10104553
  • 页数:4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对家族企业通史系统的、整体的研究,弥补了此前家族企业史研究普遍断代、零散的问题;其次,从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互动关系的视角,将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尤其家族制度理解为动态的概念,可供今后学界借鉴;再次,从理论与实践出发,验证了家族企业的长期普遍性,这有助于减少家族企业历史地位的争议,让理论界重视家族企业;最后,通过理论及历史与现实,对家族企业长寿及家族富不过三代,所有权传承诸子均分,经营权子承父业的普遍性,消除了家族企业传承理论与现实的错位,尤其对中国家族文化正名,重新评价了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方式结果.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一方面,本书稿从理论与事实出发,表明家族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长期普遍性,肯定了家族企业在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这有助于引起社会各界注意,重新考量家族企业,构建符合现实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该研究表明,我国家族文化、家族组织对现代经济是积极的适应,而不是被动消极的,这就提醒我们需要对家族文化加以必要的引导、规范。
《论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的互动关系》目录

序 1

引言 1

一、背景介绍 1

二、思路与方法 3

三、内容与结构 4

第一章 家族企业与家族制度关系述评 7

第一节 理论研究的两个阶段 7

一、1997年以前:企业家族现象关注 7

(一)20世纪80年代:零星的注意 7

(二)20世纪90年代初到1997年前:普遍关注 8

二、1998年至今:理论研究升温 10

三、当代研究的基本特点 12

第二节 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互动关系述评 14

一、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互动关系概览 14

二、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的纵向关系 15

三、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的横向关系 19

第二章 中外家族制度的历史演进 25

第一节 家族内涵界定 25

一、家族内涵概览 25

(一)西方的理解 25

(二)中国的定义 26

二、本书家族内涵 28

第二节 婚姻与家族结构演变 30

一、婚姻对象:从封闭到开放 30

二、组织结构:核心化与横向化趋势 33

(一)家族整体结构:核心化趋势 33

(二)组织内部结构:纵向到横向 34

第三节 基本组织原则:从专制到民主 35

一、传统社会的父家长制 35

二、现代社会的伙伴关系 38

(一)男女夫妻:伙伴关系 38

(二)长幼之间:伙伴关系 39

(三)伙伴关系并非无差别 40

第四节 财产代际传承:集中到分散 42

一、早期的继承 42

二、封建社会的继承 42

(一)主流:中国的分散与西方的集中 43

(二)继承者的男性偏好 44

三、工业化以来的继承 45

第五节 基本功能:“万能家族”到“生活家族” 47

一、自然经济下的“万能家族” 47

二、工业化以来的“生活家族” 48

第六节 个人与家族关系:“家族人”到“社会人” 50

一、自然经济时代的“家族人” 50

二、工业化以来的“社会人” 51

第七节 重新审视家族制度及其演化逻辑 53

一、重新审视中国家族制度 53

二、重新审视西方家族制度 55

三、家族制度演化基本逻辑 57

(一)人与物生产均衡的过程 57

(二)不断融合外部资本的过程 59

第三章 家族企业存在的理论解读 62

第一节 家族企业现象的已有解释 62

一、家族企业现象困惑 62

二、家族企业普遍性解释回顾 63

第二节 家族企业普遍性重新解读:家企关系视角 67

一、原生型企业天生具有家族性 67

二、现代化难以割断家族企业联系 74

三、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相容而不是相克 77

(一)传统对两权分离的夸大 77

(二)现实世界家族企业概况 83

四、家族企业理论歧视诱因 85

五、破解理论与现实之惑的中国意义 87

第四章 西方家族企业的历史演进 91

第一节 西方家族企业演进轨迹 91

一、西方家族企业演化概述 91

二、19世纪中期以前:古典企业盛行 92

(一)家族高度控制普遍性 92

(二)家族高度控制之根源 95

(三)行会:家族控制的强化 97

(四)家族控制的相对性 99

三、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部分否定古典 101

(一)阶段特征概述 101

(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103

(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114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 121

四、当代:古典回归与多元化 123

第二节 当代西方的家族企业 128

一、家族企业普遍性 128

二、大企业的家族控制 131

三、家族企业的相对效率 137

第五章 古代中国的家族企业 145

第一节 古代家族企业概况 145

一、自然经济时代的家族企业 145

二、市场经济萌芽期的家族企业 148

(一)市场经济萌芽期即资本主义萌芽期 148

(二)家族企业概述 150

(三)家族企业典型:十大商帮 152

第二节 徽商之家族企业 155

一、徽商概况 155

二、徽商经营的宗族特色 156

(一)徽商宗族与商业经营概述 156

(二)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的宗族性 158

(三)宗族是徽商日常合作纽带 160

(四)族权与政权结合:家族经营政治保障 161

(五)商人反哺宗族 162

三、徽商家庭与家族经营 163

(一)多数家庭小本发家 164

(二)家庭婚姻与商业经营 165

(三)女性与商业经营 166

(四)男性分工与商业经营 168

(五)家庭消费与商业经营 169

(六)分家析产与商业经营 172

第三节 晋商家族企业 174

一、晋商概述 174

二、资本家族性 176

三、经营家族性 177

四、家族继承 180

五、女性与家族经营 181

第六章 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 183

第一节 近代家族化典型 183

一、申新与恒丰:家族控股与家族经营 183

(一)申新的家族化 183

(二)恒丰的家族化 184

二、永安纺织与大生纱厂:“小”股东家族控制 185

(一)永安纺织的家族化 185

(二)大生纱厂的家族化 186

三、裕大华:家族化的背离 188

四、近代企业家族化讨论 193

(一)家族化水平 193

(二)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 197

第二节 草根典型:荣家企业系统 200

一、创业期的家族企业与家族控制 200

二、成长期的家族企业与家族控制 204

三、成熟期的家族企业与家族控制 206

(一)机构和业务的稳定与扩张 207

(二)家族控制逐渐定型 208

(三)企业系统资本结构 213

四、衰退期的家族企业与家族控制 215

五、动荡期的家族企业与家族控制 219

(一)经营举步维艰 219

(二)企业与家族分裂 221

第三节 西化典型:郭家永安百货 228

一、案例基本特点 228

二、基本产权结构 229

三、家族控制有效性 232

四、经验与启示 236

第七章 现代中国的家族企业 238

第一节 1949—1978年:家族企业窒息时代 239

一、1949—1956年:家族企业到家庭经营 239

二、1957—1978年:家族企业的变态 245

(一)有限的个体工商户 245

(二)地下家族经营 247

(三)社队企业的变态 248

第二节 转型期的家族企业 251

一、1979—1988年:家族企业的合法化与再生 251

(一)家族企业的合法化 251

(二)再生表现:个体经济大发展 254

二、1989—1991年:法律地位摇摆与发展波动 256

(一)法律地位的摇摆 256

(二)发展的波动 258

三、1992年以来:法律地位稳步提高与大发展 260

(一)法律地位的稳步提高 260

(二)家族企业的大发展 262

第三节 转型期家族企业的特殊形态 269

一、“红帽子”与“洋帽子” 269

(一)“红帽子”家族企业 269

(二)“洋帽子”家族企业 275

二、改制型家族企业 276

(一)普遍性及其诱因 276

(二)农村典型:华西集团的家族化 279

三、上市家族企业 282

(一)数量和影响有限 283

(二)两权高度集中 285

(三)大股东普遍侵害小股东 287

第四节 转型期所有权与经营权特征 289

一、1997年以前:两权高度集中 289

二、1997年以后:难以分离 293

三、两权集中的理性 300

第八章 家族企业长寿研究 304

第一节 长寿家族企业稀缺性及其根源 304

一、富过三代与长寿家族企业普遍稀缺 304

二、家族企业长寿:家族因素 305

(一)不同历史时期的概况 305

(二)家族因素分析 307

三、企业组织寿命概述 310

四、家族企业寿命概述 312

五、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寿命概述 315

第二节 长寿家族企业特点及启示 317

一、世界最长寿家族企业特点 317

二、中国历史上长寿家族企业特点 320

三、理性看待家族企业寿命 328

第三节 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以北京同仁堂为例 331

一、北京同仁堂的典型性 331

二、北京同仁堂历史回溯 333

(一)1669—1742年:定居北京的乐家与创业期的同仁堂 333

(二)1743—1842年:人丁不旺的乐家与风雨飘摇的同仁堂 333

(三)1843—1907年:人丁中兴的乐家与业务中兴的同仁堂 334

(四)1908—1954年:人丁兴旺的乐家与分枝发芽的同仁堂 335

三、北京同仁堂长寿经验 336

(一)外部保障:政治资源 336

(二)人力资源:家族控制与企业发达基础 337

(三)封闭性:不容忽视因素 339

(四)经营权子承父业 341

(五)其他经验 343

四、北京同仁堂长寿启示 344

第九章 家族企业所有权传承 346

第一节 所有权传承基本方式比较 346

一、所有权传承概述 346

二、非物质资产传承 348

(一)技艺传承:传内不传外的普遍性 348

(二)字号传承——整体传承不分割 350

(三)欧洲行会手工业的例外:传外不传内 351

三、物质财产——诸子均分并非中国特色 352

(一)西欧集中继承的背景与适用 352

(二)日本家督继承制的适用范围 355

(三)中国诸子均分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358

(四)资本流向封建性与工商业家族继承 360

第二节 两种家族所有权继承原则效率比较 361

一、诸子均分效率 361

二、集中继承效率 366

三、重新审视两种继承原则 370

第十章 经营权代际传承基本方式 373

第一节 中国的基本方式 373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思路 373

二、大陆传承基本原则 376

三、港澳台传承基本原则 381

四、代际传承整体方式 385

第二节 子承父业的一般性及其理性 386

一、子承父业的一般性 386

二、子承父业的普适性根源 388

三、未来展望 393

结论 397

一、家族与企业的共同演化趋势 397

二、家族与企业具有天然联系 398

三、家族企业的普遍性 399

四、家族企业的传承特点 400

五、一般性与中国特色 402

六、互动关系的现实启示 403

主要参考文献 405

后记 4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