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与医疗
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与医疗

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与医疗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富士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01082814
  • 页数:653 页
图书介绍:公元二到六世纪,中国社会至少遭遇到三十八次“大疫”的侵袭,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接二连三的死亡或是在瘟疫的阴影下过活。在这段时间,东汉帝国崩解,中国的政治由大一统的格局走向分裂与多元。而在宗教方面,新兴的本土道教和外来的佛教逐渐茁壮长大,传统的巫觋信仰则大力推动厉鬼崇拜,并广设祠庙与神像。这些历史现象,彼此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从本书所收录的17篇论文可以得到解答。
《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与医疗》目录

自序 1

第一编 瘟疫的冲击与回应 3

中国中古时期的瘟疫与社会 3

一、引言 3

二、大疫流行 4

三、冲击与挑战 7

四、政治回应 10

五、医者与医学 12

六、疫岁之巫 16

七、宗教救赎 19

八、结语:天灾或人祸? 23

东汉晚期的疾疫与宗教 29

一、引言 29

二、释“疾疫” 31

三、献帝时期疾疫考 33

四、宗教与疾疫 50

五、结论 75

第二编 道教的终极关怀 83

试论《太平经》的主旨与性质 83

一、引言 83

二、近代学者对于《太平经》性质之讨论 86

三、《太平经》残存文字中所见之作者与撰述主旨 89

四、历代文献对《太平经》主旨之陈述 106

五、结论 109

附录:《太平经》研究文献目录 115

疾病与“修道”:中国早期道士“修道”因缘考释之一 120

一、引言 120

二、因病遇仙(道) 123

三、因病求道 130

四、病中修道 139

五、结语 150

第三编 医疗传教与道教医学 155

试论《太平经》的疾病观念 155

一、引言 155

二、《太平经》的疾病观念 159

三、《太平经》疾病观念的特质 176

四、结论 189

中国早期道士的医疗活动及其医术考释:以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记”资料为主的初步探讨 191

一、引言 191

二、“道士”的医疗活动 195

三、道士的医疗方法 223

四、结语 252

中国早期道士的医者形象:以《神仙传》为主的初步探讨 256

一、引言 256

二、《神仙传》中的医病故事 257

三、结语 277

试论中国早期道教对于医药的态度 280

一、引言 280

二、不用或拒斥 283

三、有条件地承认 289

四、接受并肯定 293

五、结语 303

略论早期道教与房中术的关系 306

一、引言 306

二、道教与房中书之关系 308

三、道教对于房中术的态度 331

四、结论 362

第四编 巫觋活动与厉鬼信仰 371

试论六朝时期的道巫之别 371

一、引言 371

二、信仰对象 373

三、仪式特质 377

四、通神方式 382

五、结语 386

中国六朝时期的巫觋与医疗 388

一、引言 388

二、六朝巫觋疗病事例 390

三、病者的社会背景及其对巫觋医疗法的态度 412

四、巫觋的疾病观与治疗法 415

五、结论 421

中国六朝时期的蒋子文信仰 429

一、引言 429

二、蒋子文信仰的形成与发展 432

三、蒋子文信仰与巫觋文化 451

四、蒋子文信仰的分布范围 455

五、结语 457

六朝时期民间社会所祀“女性人鬼”初探 460

一、引言 460

二、丁姑 462

三、梅姑 465

四、紫姑 467

五、蒋姑 469

六、结论 472

“巫叩元弦”考释:兼论音乐与中国的巫觋仪式之关系 476

一、引言 476

二、“巫叩元弦”旧解及其辨正 477

三、“元弦”即“弓”或即“一弦琴”考论 480

四、中国巫觋所使用的弦乐器 484

五、音乐在巫觋仪式中的功用 487

六、结语 491

第五编 身体、疾病与文化 495

中国疾病史研究刍议 495

一、引言 495

二、研究途径 498

三、研究课题 500

四、研究材料 506

五、研究方法与写作方式 507

六、结语 508

头发、疾病与医疗:以中国汉唐之间的医学文献为主的初步探讨 509

一、引言 509

二、头发与身体 512

三、头发与疾病 517

四、头发之医护 529

五、头发与医疗 540

六、结论 551

传统中国社会对于“老年”门槛的界定:以汉唐之间的文献为主的初步探讨 564

一、引言 564

二、字书和注疏家对于“老”的定义 565

三、礼制和法制中的“老年” 568

四、寿考与老年 577

五、医家与养生家的“衰老”观 579

六、房中与老年 582

七、结语 592

征引书目 594

一、传统文献 594

二、近人著作 6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