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法家金言
法家金言

法家金言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秉颐,李季林主编;王光辉编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212045838
  • 页数:3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选取了中国古代著述中有关法家方面的经典论述100余条,给予注释、翻译、点评,是古典金言系列丛书之一,对弘扬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意义。
《法家金言》目录

一、管仲 3

1.治国之道 3

苟大意得,不以小缺为伤 5

不官于物,而旁通于道 6

丰国之谓霸,兼正诸国之谓王 8

君子食于道,小人食于力 9

政平而无威则不行,爱而无亲则流 12

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13

道、德、义、礼、法 15

夺柄失位,令不行 16

执利之在,民自美安 18

据有余而制不足,民无不累于上 19

现予之形,不现夺之理 21

泉雨五尺,其君必辱 22

2.以民为本 24

言室满室,言堂满堂 24

且怀且威,则君道备 25

天之所助,虽小必大 27

自媒之女,丑而不信 28

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 30

备长在乎任贤,安高在乎同利 31

得人之道,莫如利之 33

盛必失而雄必败 34

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 36

我有过为,民毋过命 37

有过则反之于身,有善则归之于民 39

胜民之为道,非天下之大道 40

辐辏并进,则明不塞 42

亲近者言无事 43

3.以法治国 45

非一令而民服之,不可以为大善 45

喜无以赏,怒无以杀 46

凡令之行,必待近者之胜 48

禁胜于身,令行于民 49

社稷戚于亲 51

任法而不任智 52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53

见必然之政,立必胜之罚 55

先易者后难,先难而后易 56

虽有明智高行,不能废法而治国 58

喜之有徵,恶之有刑 59

明君在上,刑省罚寡 61

安其位乐其群,务其职荣其名 62

赏罚之制,无逾于民 64

4.道德教化 65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65

守国之度,在饰四维 67

礼义廉耻 68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69

治官化民,其要在上 71

敬而待之,爱而使之 72

5.藏富于民 74

府不积货,藏于民 74

有事则用,无事则归之于民 75

今日不为,明日亡货 77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78

6.选拔贤良 80

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 80

选贤论材,待之以法 81

事其内无事其外,事其小无事其大 83

宁过于君子,毋失于小人 84

多忠少欲,为人臣之广道 85

7.经典故事 87

桓公东游 87

鸿鹄之喻 89

粟禾之喻 91

石璧之谋 93

二、子产 97

文德与武功 97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98

朝夕而行,行无越思 99

不毁乡校 100

论尹何为邑 102

与人同欲,尽济 105

为政莫如猛 106

三、李悝 110

杀人者诛 110

米贵伤民,谷贱伤农 112

取有余以补不足 114

自多则辞受,辞受则原竭 116

四、商鞅 121

1.变法图强 121

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12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123

穷巷多怪,曲学多辨 125

主贵多变,国贵少变 126

2.任法去私 127

官爵可得而有常 127

凡人臣之事君,多以主所好事君 129

公私之交,存亡之本 130

明主爱权重信,不以私害法 132

任法去私,国无隙蠹 133

见本然之政,知必然之理 135

仁者能仁于人,不能使人仁 136

治国之制,民不得避罪 138

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 140

名分已定,贫盗不取 142

势治者不可乱,势乱者不可治 143

3.赏罚并用 145

无敌者强,多力者王 145

名利之所出,不可不审 146

好恶者,赏罚之本 148

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 149

壹赏、壹刑、壹教 151

欲战其民,必以重法 152

4.严刑峻法 154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 154

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 155

治之于其治,则治;治之于其乱,则乱 157

以刑治则民畏,民畏则无奸 159

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 161

5.强国弱民 162

仓廪虽满,不偷于农 162

重富者强,重贫者弱 163

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 164

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 166

以其所难,胜其所易 168

民有私荣,则贱位卑官 169

治大国小,治小国大 170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172

五、慎到 175

圣人无事 175

势位足以屈贤 176

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 178

下之所能,上之所用 179

君臣之道 181

位不两立 182

事断于法 184

官不私亲,法不遗爱 186

六、申不害 190

一臣专君,群臣皆蔽 190

君设其本,臣操其末 191

示天下无为 193

三寸之机运而天下定,方寸之基正而天下治 195

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 196

六慎 197

避舍请罪 199

七、韩非 203

1.世道人情 203

饰其所矜,灭其所耻 203

备其所憎,祸在所爱 205

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 207

先王仁义,可以戏而不可以为治 208

相为则相怨,自为则易和 210

以数度臣 212

计算之心 214

以法禁而不以廉止 216

言之为物也,以多信 218

事因于世,备适于事 219

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 221

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 222

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 224

2.治国之道 226

去好去恶,臣乃现素 226

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 227

国无常强,无常弱 229

亡王之机 230

意无所制 231

知心知事 233

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234

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236

立道于往古,垂德于万世 237

不恃比干之死节,不幸乱臣之无诈 239

良药苦口,忠言拂耳 241

不恃其不我欺,恃吾不可欺 242

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 243

观人之所肃,非行情也 244

法莫如显,术不欲现 246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247

越人救溺 249

不惮乱主暗上之患祸,必思以齐民萌之资利 251

明于臣之所言,则别贤不肖如黑白 252

为政犹沐 254

3.任法去私 255

去私曲就公法,民安而国治 255

明主使法择人,使法量功 257

物有所宜,材有所施 258

不明察不能烛私,不劲直不能矫奸 260

号令数下者,可亡也 261

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 262

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 264

虽势尊衣美,不以夸贱欺贫 265

大奸作则小盗随,大奸唱则小盗和 266

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268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269

4.赏罚分明 270

疏贱必赏,近爱必诛 270

危死以其罪,安利以其功 272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273

设利害之道以示天下 275

刑罚之所以诛,常于卑贱 276

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 278

发矢中的,赏罚当符 279

誉所罪,毁所赏,虽尧不治 281

听言观行,以功用为之的彀 282

听其言而求其当,任其身而责其功 284

仁暴者,皆亡国者也 286

宠必在爵,利必在禄 287

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 289

急者不得,则缓者非所务 290

磐石千里,不可谓富 292

用众而舍寡,不务德而务法 293

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295

劝之以赏,畏之以罚 296

以治去治,以言去言 298

法与时移,禁与能变 299

自攻者人也,攻人者数也 300

5.严刑峻法 302

赏之誉之,罚之毁之 302

言无二贵,法不两适 303

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报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 305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307

侈泰则家贫,骄恣则行暴 309

赏莫如厚而信,罚莫如重而必 310

重刑明民,大制使人 312

6.集权专制 313

失刑德之患 313

为人君者,数披其木 315

人臣有大罪,人主有大失 316

美下而耗上,妨义之本 318

人主以一国目视,以一国耳听 319

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321

不令之民 322

意欲不宰于君,则不可使 323

废置无度则权渎,赏罚下共则威分 325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326

忠臣之事君也,非竞取君之国 328

7.故事轶闻 329

韩昭侯罪侍者 329

和氏之璧 331

赵襄主学御 333

子夏见曾子 335

蚤虱之人 336

子胥出走 337

鲁人徙越 339

卫人嫁女 340

杨布击狗 342

三虱相争 343

防患于未然 344

中行文子出亡 346

真鼎与假鼎 347

三人成虎 349

徙辕立信 351

子之相燕 353

卫嗣公明察 354

李季见鬼 355

鬼魅易画犬马难 357

吴起吮脓 358

子皋为狱吏 360

少室周荐士 362

孔子解疑 364

宋人酤酒 365

治国最患社鼠 367

吴起休妻 369

秦昭王罚百姓 370

八、李斯 374

得时无怠 374

泰山不让士壤,河海不择细流 376

物极则衰 378

行督责之术 380

议焚书之策 382

后记 3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