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改,医管  赢策略
医改,医管  赢策略

医改,医管 赢策略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燕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302278504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作为具有医生和企业管理双重经验的研究者,始终关注和潜心研究中国改革与管理,包括医改和医管,努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大胆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医改,医管 赢策略》目录
标签:医改 策略

服务改革篇 2

“市场化”不是“撒手不管” 2

“大部门”思想有新意 2

医改=纠偏+补缺 3

让医改始于“自我纠偏” 4

医改无论大小都需管理 5

中国医改唱响公平竞争 6

换个角度看“政府大赚” 7

以铁的制度管理刚性需求 9

探索医改不妨“古为今用” 9

医改重公平先要抓效率 11

医改让政府回归原位 12

医改为患方“减痛”,让医方“阵痛” 13

对内地医院千元挂号费的反思 15

“卖光式”医改五大问题 17

新医改需答好七个问题 18

中国医改的市场意识 20

医改要强化资源管理意识 21

智攻中国医改五大难关 23

中国医改需渐进式创新 25

医改要实现“七个创新” 27

医改会加快信息化步伐 29

奥巴马医改思想值得借鉴 31

新医改应该无输家 33

医改需要“被激励” 34

提升医改的微观操作水平 36

医改宜“借外脑”,忌“不动脑” 38

改革公立医院之“五推力” 40

医院改革从价格改革做起 41

医改试点必保成功 42

医院改革,政府该做什么 43

医院托管利多弊少 44

医方动起来医改才有望 46

落实医改重在提升医管 47

解决看病难问题并不难 49

“看专家难”有解 50

壮大“医疗监督方”刻不容缓 51

医改离不开政府统领 53

医改离不开多元发展 54

评价医改需多方参与 55

借鉴欧洲模式意义积极 57

深度医改更需多方参与 58

医改不应留有死角 60

消除“医改盲区” 61

屠呦呦获奖意义重大 62

发展中医“动嘴”不如“迈腿” 62

强化医院药品“成本意识”就是要转变观念 63

天价药呼唤“医改监管” 64

政府严管药价重在双赢 65

莫低估“药品加成”的危害 66

当务之急是挤出药价水分 68

取消药品加成,医院一定亏损吗? 69

医护涨价倒逼医院改革 69

护理费上涨可以三赢 70

取消门诊药房一石三鸟 72

医院预约挂号并非治本 72

挂号制度改革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74

积极探索“医生预约患者”理想模式 75

外资医院并非“猛兽” 77

民营医疗业需要保护 78

严控医院规模很重要 79

大型医院改革难而不惧 80

医院绩效考核“一举三得” 82

军队医院改革冲锋在前 83

亲历公立医院十年巨变 85

“手术意外险”险在哪里 86

牙齿问题不是小问题 88

服务策略篇 90

资源管理是中国医疗改革重头戏 90

提高国民健康素养有章可循 91

疾病预防也能拉动内需 93

抗甲流持久战离不开“防” 94

推广甲流全程防控理念 95

发展中医药忌粗放求精细 96

中医药必须走“循证”道路 97

“最美妈妈”首选中医疗法的启示 98

如何提高中医服务可及性 99

中医院强劲发展须打“特色牌” 100

内地健康体检中心的理想角色 101

技术优势乃绝对优势 102

提高医院效率需多方参与 103

成本核算培养“三种意识” 105

“换位思考”助推医院改革 106

弃“以药养医” 倡“以技养医” 107

平价医院生存要过四关 109

患者砍价是无序自由 111

多建国家级诊疗中心 112

公立医院“特需服务”亟待改革 113

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老问题,新课题 114

医院如何差异化发展 115

公立医院扩张应量力而行 116

公立医院“抢患者”实乃好事 117

如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 118

如何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含金量 120

医疗器械企业应?家电企业学习 121

理性看待新药研发外包 121

服务质量篇 125

中国医改 质量为先 125

“价格工程”背后的“质量工程” 127

借医改提升“国药”质量 128

为遏制“夺命药”支招 129

根除假药劣药唯靠法力 130

理性看待“洋药受宠” 131

政府应来个药效大检查 132

药品注册要简明而严格 133

抗癌药市场急需“质价双管” 134

“满意度调查”如何货真价实 135

不可小视误诊率 136

提升专家门诊性价比 137

“小细节”成就“大质量” 138

“优质护理”呼唤服务创新 138

医院缘何“铤而走险” 139

放宽准入≠降低门槛 140

问题器械召回须三方携手 141

对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的反思 141

维护中药市场竞争力须抓源头 142

精细战略提升中药竞争力 143

钟南山认可中药的启示 145

大胆创新 拯救中医 146

遏制抗生素滥用有章可循 148

医院促使合理用药“四步走” 149

看病贵不贵关键在供应者 150

自主创新需要“宽进严出” 151

理性看待“张悟本现象” 152

服务沟通篇 155

媒体唱响医改配角 155

中国医改重协商助多赢 156

“手术公证”是成本亦无奈 158

沟通才是硬道理 159

医院须重视“八种沟通” 160

如何使遗憾的科学不留遗憾 161

打开医患心结媒介不可缺 161

打开医患心结才能防范医患纠纷 162

“中医专家开微博”一举多得 163

中医需要“被关注” 164

质疑“药品销量排行榜” 165

医疗与药品广告的利与弊 166

善用传媒事半功倍 168

服务文化篇 171

潜规则是文化毒瘤 171

“要么拆线要么交钱”背后的文化原因 171

如何使医院文化健康起来 172

电视剧《医者仁心》的文化解读 173

服务人才篇 177

医改离不开“以人为本” 177

新医改催生新岗位 178

捍卫医院发展“两大支柱” 180

医院改革考验院长管理魄力与智慧 181

“局长行医”的问题所在 183

科室改革与管理重在科主任角色转型 184

“绩效工资制”有章可循 185

“绩效管理”要善于“激励管理” 186

重临床乃激励正确导向 187

创新医生奖惩机制 188

“鸳鸯刊”实属制度怪胎 189

从“屠呦呦获奖”看人才激励导向 189

依照国情,大胆创新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190

社区医生工资应超公务员 191

最有效激励是让全科医生感觉前途无量 192

推行“医师诊疗组”利多弊少 193

医生的急救经验必不可少 194

医生“走偏”,制度使然 195

医生兼职利弊各半 195

慎防“医生兼职”影响服务效率 197

医生效率高比兼职更重要 198

医改下医生须转型 199

医生“软实力”亟待提升 200

临床医生理应回归临床 201

让改革“落地”须制度配套 202

网络挑战医生 203

理性面对质疑 204

尊严需要共同打造 205

关注护工问题刻不容缓 205

颁布《护士条例》意义重大 208

让新护士进入角色“四步走” 209

北京首席卫生官应具备的能力 209

如何遴选健康养生专家 211

谁该好好看看《医者仁心》 211

服务诚信篇 215

重建医疗诚信乃医改切入点 215

“过度医疗”无赢家 217

为“过度治疗”开药方 217

红包乃医院“定时炸弹” 218

少些“隔靴搔痒”之举 219

遏“红包现象”刻不容缓 220

医患互信度低成本高 221

医疗失信行为当严打 223

假药案背后的反思 224

服务购买篇 227

医改先要改革医保机构 227

国家医保急需合理创新 228

医保中心须角色创新 230

医疗服务第三方的理想角色 231

实现有深度的“全民医保” 233

医保制度改革莫入误区 235

公平使用公共卫生资金 236

政府买民办医疗乃多赢 237

简化“政府药购”事半功倍 238

“北京药改”迈出成功一步 240

重卫生投入具战略眼光 241

医保中心应改革报销流程 242

神木医改:巧花钱 办大事 243

“神木医改”有多美 244

“家庭共用型”医保好处多 244

济南“医保新政”美中不足 245

鼓励大学生“医疗储蓄” 246

服务投诉与服务修复篇 248

为何患者变得不再弱势 248

医院对投诉要“防”与“治”并重 249

视投诉为改革动力 250

公正乃“第三方”调解最大价值 251

“北大医院事件”的制度原因 251

防“北医事件”须重医院“软件” 253

最易引发医患纠纷的4个科室 255

反思“8毛钱门”事件 255

疼痛科应更像健康咨询科 256

医疗“黑洞”频现凸显管理混乱 257

“椅子费”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258

都是“红包”惹的祸 259

“牙防组事件”之三点启示 26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