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区域规划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基于欠发达、欠开发地区视角
区域规划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基于欠发达、欠开发地区视角

区域规划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基于欠发达、欠开发地区视角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锦宏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9612552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本研究将多学科的理论引入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发展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分析框架,并以贵州省欠发达、欠开发典型县为例进行实践分析,从理论体系、方法体系以及实践研究三个层次对欠开发、欠发达地区的区域规划问题进行系统论述,扩大了研究视野,突破了传统分析的局限性,进一步充实了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扩大了区域发展规划的外延。
上一篇:土力学下一篇:油藏物理模拟
《区域规划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基于欠发达、欠开发地区视角》目录

第一篇 理论篇 3

1绪论 3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3

1.1.1研究背景 3

1.1.2研究的理论意义 3

1.1.3研究的实践意义 3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4

1.2.1国外研究综述 4

1.2.2国内研究综述 6

1.3研究框架 9

1.3.1主要思路 9

1.3.2研究方法 10

1.3.3主要观点 10

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 12

2.1区位理论 12

2.1.1区位及区位理论的内涵 12

2.1.2区位理论体系的研究进展 13

2.1.3区位理论的主要派别 13

2.2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17

2.2.1增长极理论 17

2.2.2核心—边缘理论 19

2.2.3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21

2.2.4圈层结构理论 22

2.2.5产业转移理论 22

2.3后发优势理论 27

2.3.1后发优势理论的基本内涵 27

2.3.2后发优势理论的发展进程 27

2.3.3对后发优势理论的评价 29

2.3.4后发优势实现的条件 29

2.3.5后发优势理论对我国欠发达、欠开发地区规划的现实指导意义 30

2.4可持续发展理论 31

2.4.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31

2.4.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进程 32

2.4.3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 33

2.5循环经济理论 33

2.5.1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33

2.5.2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 34

2.5.3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与基本模式 34

2.5.4循环经济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35

2.6空间管制理论 36

2.6.1区域空间管制的内涵 36

2.6.2“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空间管制 36

2.6.3区域规划与空间管制 37

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的界定与识别 39

3.1基本概念的界定 39

3.1.1区域 39

3.1.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 40

3.2识别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的指标体系 42

3.2.1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42

3.2.2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 43

3.2.3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3.2.4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 57

3.2.5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与结论 58

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基础理论 60

4.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内涵 60

4.1.1区域规划 60

4.1.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 60

4.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的区域特点 60

4.2.1经济发展滞后 60

4.2.2社会问题复杂 61

4.2.3文化特性显著 66

4.2.4自然环境特殊 69

4.2.5资源优势明显 73

4.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基本要求 76

4.3.1合理规划,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 76

4.3.2把握重点,逐步推进工作进程 77

4.3.3立足发展,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关系 78

4.3.4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各区域优势 78

4.3.5全面分析,科学制定区域发展政策 78

4.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原则 79

4.4.1系统性原则 79

4.4.2长效性原则 80

4.4.3可持续性原则 80

4.4.4因地制宜原则 81

4.4.5统筹协调原则 81

4.4.6以人为本原则 82

4.4.7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82

4.5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目标 83

4.5.1发挥地区优势,明确经济发展方向 83

4.5.2布局重点产业,形成合理区域格局 83

4.5.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83

4.5.4做好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84

4.6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特征 84

4.6.1区域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84

4.6.2政策性与战略性的统一 85

4.6.3以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85

4.6.4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为关键 86

4.6.5以落实具体空间管制为手段 87

4.6.6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87

5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内容体系 88

5.1我国区域规划内容的演进 88

5.1.1计划经济阶段区域规划内容 88

5.1.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区域规划的内容 88

5.1.3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区域规划的内容 89

5.1.4市场经济逐步完善阶段区域规划的内容 90

5.1.5我国不同阶段区域规划内容的对比 90

5.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91

5.2.1区域定位与战略布局层面 91

5.2.2主要产业和重要领域规划层面 95

5.2.3区域开发与发展方式层面 103

5.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形式构成 104

5.3.1总体规划 104

5.3.2专项规划 105

5.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类型 109

5.4.1按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分类 109

5.4.2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 109

第二篇 方法篇 113

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分析 113

1.1区域分析的概念 113

1.2区域分析的发展 113

1.3区域分析相关理论基础 114

1.3.1经济学理论 114

1.3.2地理学理论 114

1.3.3数学理论 114

1.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14

1.4.1区域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背景的分析 114

1.4.2区域经济分析 120

1.4.3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122

1.4.4区域发展分析 126

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基本方法 129

2.1综合平衡法 129

2.1.1综合平衡法的概念界定 129

2.1.2综合平衡法的主要内容 129

2.2多方案分析比较方法 130

2.2.1多方案分析比较方法的含义 130

2.2.2多方案分析比较方法的具体内容 131

2.3投入产出法 131

2.3.1投入产出法概述 131

2.3.2投入产出表 132

2.3.3部门分类 133

2.3.4基本编表方法 133

2.4系统分析方法 135

2.4.1系统论的内涵 135

2.4.2系统论方法的一般工作步骤 136

2.4.3系统分析法常用的方法 136

2.4.4系统模型体系的设计 137

2.5综合调查法 139

2.5.1综合调查法的内涵 139

2.5.2综合调查法的途径 139

2.6地理信息系统(GIS) 142

2.6.1地理信息系统的含义 142

2.6.2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42

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战略选择 143

3.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发展战略概述 143

3.1.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发展战略的特点 143

3.1.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 144

3.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生成思路 146

3.2.1准备阶段 146

3.2.2编制阶段 147

3.2.3实施阶段 148

3.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和条件分析 149

3.3.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149

3.3.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149

3.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 153

3.4.1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153

3.4.2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模式 154

3.4.3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模式 156

3.4.4可供选择的其他发展战略模式 158

3.5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158

3.5.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特点 158

3.5.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内容体系 159

3.5.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蜘蛛网”模型 161

第三篇 实践篇(应用篇) 165

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编制 165

1.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编制步骤 165

1.1.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编制的思路 165

1.1.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编制的步骤 166

1.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编制的原则 168

1.2.1系统性原则 168

1.2.2协调性原则 168

1.2.3因地制宜原则 168

1.2.4可持续发展原则 169

2区域规划的实施 170

2.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实施的概念 170

2.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实施的原则 170

2.2.1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70

2.2.2坚定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170

2.2.3协调性与反馈性相结合 171

2.2.4试验性与普遍性相结合 171

2.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实施的要求 171

2.3.1明确实施的对象和范围 171

2.3.2加大实施的力度 172

2.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实施的方法 172

2.4.1实施的一般方法 172

2.4.2实施的具体方法 172

2.5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实施的条件 173

2.5.1具备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 173

2.5.2拥有必要的区域规划资源 173

2.5.3具有顺从的目标群体 173

2.5.4具备合格的执行主体 173

2.5.5具有适宜的环境条件 173

2.6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实施的步骤 174

2.6.1学习理论,开展宣传 174

2.6.2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174

2.6.3做好准备,组织落实 174

2.6.4具体操作,监督检查 174

2.7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实施手段 175

2.7.1经济手段 175

2.7.2法律手段 175

2.7.3行政手段 175

2.7.4公众参与和广泛的社会支持 175

2.7.5其他手段 175

3总体规划 176

3.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总体规划的概念 176

3.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总体规划的内容 176

3.2.1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势判断 177

3.2.2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177

3.2.3确定规划期的主要任务 177

3.2.4制定规划期的保障措施 177

3.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总体规划的特点 177

3.3.1综合性 177

3.3.2战略性 178

3.3.3地域性 178

3.3.4目标性 179

3.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 179

3.4.1统筹规划的原则 179

3.4.2突出重点原则 179

3.4.3连锁原则 179

3.4.4发展原则 180

3.5案例分析:以贵州省雷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例(2006~2010年) 180

3.5.1第一部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180

3.5.2第二部分:大力实施“农业稳县”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86

3.5.3第三部分: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188

3.5.4第四部分:大力实施“工业富县”战略,着力构建特色化工业体系 190

3.5.5第五部分:大力实施“城镇带县”战略,整合区域发展资源 191

3.5.6第六部分:继续加强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192

3.5.7第七部分: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93

3.5.8第八部分: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194

3.5.9第九部分:努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谐雷山 195

3.5.10第十部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98

3.5.11第十一部分:强化实施保障机制,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199

4专项规划的实施 201

4.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工业发展规划 201

4.1.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工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01

4.1.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工业发展规划应坚持的原则 201

4.1.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工业发展规划的依据 202

4.1.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工业发展规划的内容 203

4.1.5案例分析:雷山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 203

4.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交通发展规划 208

4.2.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 208

4.2.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交通发展规划的原则 209

4.2.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交通发展规划的依据 210

4.2.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交通发展规划的要求 210

4.2.5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交通发展规划的内容 210

4.2.6案例分析:雷山县“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2006~2010年) 211

4.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服务业发展规划 218

4.3.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18

4.3.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原则 219

4.3.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的依据 219

4.3.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内容 219

4.3.5案例分析:雷山县“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 220

4.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 227

4.4.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27

4.4.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原则 228

4.4.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依据 229

4.4.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方法 229

4.4.5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内容 230

4.4.6案例分析:雷山县“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 230

4.5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科技发展规划 242

4.5.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科技发展的现状分析 242

4.5.2科技进步对推动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 242

4.5.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科技发展规划的原则 243

4.5.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科技发展规划的依据 244

4.5.5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科技发展规划的内容 244

4.5.6案例分析:雷山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2006~2010年) 245

4.6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城镇发展规划 256

4.6.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城镇发展的现状分析 256

4.6.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城镇发展规划的原则 257

4.6.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城镇发展规划的依据 257

4.6.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城镇发展规划的内容 258

4.6.5案例分析:雷山县“十一五”城镇发展规划(2006~2010年) 258

4.7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263

4.7.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发展的现状分析 263

4.7.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 263

4.7.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发展规划的原则 264

4.7.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发展规划的依据 265

4.7.5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发展规划的内容 265

4.7.6案例分析:雷山县“十一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发展规划(2006~2010年) 266

4.8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273

4.8.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发展文化事业的必要性 273

4.8.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74

4.8.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原则 276

4.8.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依据 276

4.8.5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文化事业发展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277

4.8.6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内容 277

4.8.7案例分析:雷山县“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 277

4.9欠发达、欠开发地区能源发展规划 281

4.9.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能源发展的现状分析 281

4.9.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能源发展规划的原则 282

4.9.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能源发展规划的依据 282

4.9.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能源发展规划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82

4.9.5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能源发展规划的内容 283

4.9.6案例分析:雷山县“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2006~2010年) 283

4.10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 298

4.10.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的现状分析 298

4.10.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的原则 300

4.10.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的依据 301

4.10.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的内容 301

4.10.5案例分析:雷山县“十一五”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规划(2006~2010年) 301

4.1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308

4.11.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08

4.11.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原则 310

4.11.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依据 311

4.11.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内容 311

4.11.5案例分析:雷山县“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 311

4.1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15

4.12.1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 315

4.12.2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原则 317

4.12.3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依据 317

4.12.4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编制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内容 317

4.12.5案例分析:雷山县“十一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6~2010年) 318

参考文献 33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